由徽派建筑看建筑与人文地理的关系

由徽派建筑看建筑与人文地理的关系

鄂尔多斯北师大附中

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独特派别,也是安徽的知名旅游景点之一。但作为常年居住在内蒙的安徽人,我在高二之前却没有去过这个地方。为了弥补我的遗憾,今年暑假,父亲借回乡探亲之际,带我去了一趟婺源、绩溪等地,使我得以真正近距离地接触徽州建筑,感受千年古迹的美感与魅力。对我来说,一周的旅行,不但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而且充分感受到了建筑背后的深厚意蕴。在我心里,建筑的存在不再是遮风避雨的需要,而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它脱胎于当地的地理环境,依附于浓厚的风土人情,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徽派建筑能自成流派,跟当地独特的人文地理风情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我谨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徽派建筑

“徽”是历史上的一个名称,古时的徽州,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徽派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历史上徽州地区的建筑。徽州地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于周边其他地区的建筑风格,离不开当地徽商建房造屋的努力。据史书记载,徽州地区坐落在山水之间,但非南方的鱼米之乡,而是贫困山区,土地非常贫瘠,不适合耕种,难以养活众多人口。既然不能靠天吃饭,当地人不得已外出谋生,从事各种技艺、商业活动,这些人被称为徽商。因为徽州人勤奋、吃苦耐劳,很快就在商界创出了不小名气,经营业务也涉及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一切领域。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衣锦还乡”的情结,徽商也不例外,徽商群体从宋代开始出现,在明清之际达到高峰,曾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但不管哪个朝代,经济上富足之后,徽商都会“少小离家老大回”,用在外挣得的资财在老家翻修旧宅,增添府邸,光耀门楣。这些建筑,因其风格独特别致,保存久远,久而久之就成了徽派建筑的典型标志。

二、徽派建筑与色彩

徽派建筑的色彩是其在建筑史上大放异彩的一个地方。目前,绩溪、婺源两地所保存下来的徽派建筑,虽然很多破损之处经过了人工的修饰,但主体基调没有变化,仍然保存了原貌,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色彩。徽派建筑的外墙惯用黑白两色,黑色耐得住时间,白色久了转灰,虽无崭新质感,却平添了朴素之韵,就似小家碧玉出身姑娘的“淡妆”。这些建筑经过千年,百年,始终没有被社会淘汰。徽派为什么选择看似单调的颜色,这个即要追溯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王朝的传统社会阶层是“士农工商”,每个阶层所能使用的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明清之际在这个方面的限制更是达到严苛的程度。如黄色乃皇帝本人及其亲属才能使用的颜色,紫色也只有达官贵人才可以使用,阶层越高,所使用颜色种类越多;阶层越低,可选择的颜色就越少,商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即使腰缠万贯,可选择的颜色不外乎黑、白、灰、青等基础色调。明清之际,随着徽商入主士大夫阶层,并以自身的经济实力影响了社会的阶层组成,但基于千年的传统心理,徽州人在骨子里仍以低调简朴为主,房屋建造即是明显特例。统一的黑瓦、白墙,简单却又实用,体现了徽州人性格中的内敛和含蓄。

三、徽派建筑与自然

徽派建筑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典范之作。从现在保存下来的村落也可看出,这些村子大都临水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与背后的青山形成一个灵动的结构,显示出古人吸取天地灵气之精华的建筑理念。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可见徽州对文人的吸引之处。在细节上,徽商走南闯北,见多了北方建筑的浑厚凝重和南方建筑的秀丽精美,眼界开阔,在自家建造时,就吸取了二者的风格。外观和庭院上采取了院落几进几出的层次,加上青瓦砖雕,飞檐高粱,呈现出一种朴实的美。内景的构造则将亭、台、楼、阁灯悉数吸收,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意境。在门窗等装饰中,砖雕、木雕、石雕等雕刻水平的大量运用,将中国的民间传说和生活场景悉数呈现,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与细节对应是徽州的外在环境。古时徽州地处山区,可耕地很少,但依山伴水,从风景的角度看,恰是一副绝佳的山水画。远远望去,巍巍青山、湛湛绿水,加之黑白的主色调建筑,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意境立即呈现。

四、徽派建筑与民俗

在徽派建筑中,牌坊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婺源、绩溪的牌坊不多,但仍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徽州人重视经商,但这是生存技能,不得不做。当家族满足了温饱之后,徽州人即将读书做学问视为教育下一代的重要使命。因为经商需要四处奔波,男人在家的时间太少,所以女人承担了掌管家务、教育孩子的主要任务。商人经常车马劳顿,生病是家常便饭,而一些身体抵抗力较弱的男人,则会在这条道路上撒手而去。当一个家庭的主力不在时,女人便承担了家庭的重担。旧时妇女深受三从四德的影响,因此,这些失去丈夫的妇女擦干眼泪后,立志终身不嫁,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到培养孩子身上。而他们的孩子在坚毅的母亲培养下,往往会苦读诗书,以考取功名回报母亲的付出,同时也安慰九泉之下的父亲。牌坊的设立就是对这类女性的敬重。从现在的眼光看,这时一种封建老旧思想,是糟粕,但从当时的观点来看,它代表的是一种道德上的楷模,反映了中国女性吃苦受难、全心奉献的精神,这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民间对这类无私女性的一种敬佩和赞颂。

除此之外,徽派建筑还跟当地的一些“面子文化”有关。如徽州人非常重视房子的体面讲究,哪怕省吃俭用,也要将房子盖的像模像样。这种心态,一方面跟商人讲究排场的心态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徽州人对“家”的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家”文化,对小家的关注构成了我们文化的基础。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带来的不仅仅天伦之乐,而且是社会稳固发展的最大凝聚力。总体说来,徽州的建筑,其实是徽州地区人文地理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当地风情的自然呈现。它给后人呈现了建筑史上的奇观,也带给我们多方面的思考。

标签:;  ;  ;  

由徽派建筑看建筑与人文地理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