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灾害心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情景模拟,灾害演练,心理救援,灾害急救
灾害心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力[1](2019)在《情景模拟演练在灾害心理救援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演练在灾害心理救援中的效果。方法以上海市首届情景模拟灾害心理救援竞赛为依托,针对参赛人员进行训练并不断进行评价。结果参赛人员的团队合作、协调沟通能力、心理调节适应能力、灾害急救意识及急救理论和技能操作均有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情景模拟演练有利于加强团队合作,促进成员的有效沟通,提高了参训成员的心理调节适应能力及急救意识和技能操作。(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翟利娟,连亚强,张晶[2](2017)在《灾害心理应对与心理援助》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了解近年来发生在国内外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特点以及参考国外的应激理论有利于分析灾害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分析我国在灾难心理援助方面的不足,为我国尽快完善自身的心理援助体系提供借鉴方案。同时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完善自身灾害心理援助体系,才能更好地做好灾后心理重建工作,安抚民心,促进和谐。(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7年34期)
钟贵陵,顾双虎,宋启哲,王群,阮英轶[3](2016)在《“11·13”雅溪自然灾害心理救援的做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深入探讨了某军队疗养院在"11·13"雅溪自然灾害心理救援行动中的组织形式与方法,提出非战争军事行动心理救援中应以快速组建救援力量,高效形成协同优势,科学配置救援力量,实施时效性保障和嵌入式服务等方面为重点,为相关非战争军事行动心理救援提供了经验借鉴。(本文来源于《东南国防医药》期刊2016年01期)
付辉[4](2015)在《学术政府诚信合作共建灾害心理健康准备和社区灾后恢复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据《Public Health Rep》2014年12月报道】题:学术-政府-宗教协作建立灾害心理卫生防御和社区抗灾能力(作者McCabe O L等) 正如国家规划方案中所显示的,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在大多数灾害中,受创更多的是心理创伤(本文来源于《医学参考报·灾害救援医学频道》期刊2015-12-17)
薛寅[5](2015)在《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能力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能力是城市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灾民心理健康状况的恢复也是影响灾区恢复重建的关键因素,心理救援涉及的行为单元冗杂,各行为单元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对灾害心理救援系统进行剖析,通过科学手段对灾害心理救援应急能力进行有效评价,是提高灾害心理救援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城市应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总结当前国、内外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管理能力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运用科学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定量评价方法完成对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能力评价模型建立的思路。首先,本文对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系统性分析,指出其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剖析了灾害心理救援系统的层次性,选定从政府与公众责任、救援资源保障与技术支持两个维度进行指标的识别与筛选,对心理救援的关键环节进行逐级确定,并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科学方法建立了包含灾害识别能力、公众心理预警能力、心理救援法律法规建设情况、心理救援快速反应能力,心理救援防御能力、心理救援技术保障能力六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构建方面,依据指标数据的特点及指标数据的获得方式,选取了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结合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以完成城市心理救援应急能力的综合评价,避免了主观定性评价造成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最后,使用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能力评价模型,对哈尔滨市和成都市两座城市各子系统进行评价,进而得到城市的综合评价结果,用以指导城市应急管理部门应急预案细则的制定、提高心理救援人员数量和救援技术保障能力,增强政府相关部门的应急协调能力,并对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提供政策性建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邹圣强,王晶,眭建,魏超,朱世国[6](2014)在《基于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灾害心理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灾害心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62例化学品中毒患者和316名现场间接受到影响的群众进行灾害心理救援干预。结果对比患者接受灾害心理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比现场群众接受灾害心理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受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影响的周围群众实施早期现场灾害心理干预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期刊2014年05期)
张华,陆皓,马巍,刘霞,王云[7](2014)在《军队医院文职护理人员对地震灾害心理应激反应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抗震救援军队医院文职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方法对24名参加地震灾区救护的军队医院文职护理人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其心理状况。结果军队医院文职护理人员参与地震灾区救援后1周内有6人出现心理问题,其中出现强迫症状2人、恐惧1人、焦虑1人、抑郁1人及躯体化1人。结论军队医院文职护理人员参加抗震救援后易发生心理应激反应,需加强文职护理人员心理应急能力培训,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注重灾害应急救护能力的培训,维护其心理健康,以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救护效率。(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邓崧,杨洋,陆宏通,黄静[8](2014)在《云南省自然灾害心理援助组织协作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组织间关系理论为基础,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基于当前我国红十字会在心理援助中的实际作用,构建了自然灾害心理援助中云南省红十字会与相关组织的关系模型,以让不同的部门在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中能够充分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这在组织管理上对解决目前我国心理援助工作中存在的重复救援、无救援、以及救援缺乏持续性的问题有所帮助,以减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心理创伤。(本文来源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李璇[9](2013)在《自然灾害心理援助中组织协作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灾害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人民的身心造成持久的负面影响。除了政府之外,事业部门、民间组织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自然灾害心理援助的主体,他们在自然灾害心理援助中各有其优势和特点,但各个组织之间缺乏有效协作,尤其是民间组织与政府和事业部门之间,造成了灾害心理援助中的诸多问题。本文首先是对国内外自然灾害心理援助中各参与主体的参与概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借鉴国内外组织协作机制的成功经验。进而探讨我国自然灾害心理援助组织协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我国的国情找出构建组织协作机制的对策,从组织协作关系的构建和阶段性运行机制来分析政府、事业部门和民间组织的参与途径和协作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和建议。本文从多方面讨论了我国组织协作机制在自然灾害心理援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就我国的实际国情对完善自然灾害心理援助的组织协作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明确了各参与主体的协作关系之后建立了组织系统、物资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宣传教育系统等长效的组织协作子系统。为保障自然灾害心理援助能有效的进行,本文还提出一些建议,将灾害心理援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监管,避免多头监管导致的效率低下;完善自然灾害心理援助的法律法规,健全民间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的合法化途径;加强民间组织自身能力的建设等。(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3-06-01)
游雪晴[10](2013)在《我国需加强灾害心理创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在汶川地震后,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地重视起来,然而,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等因素,我国的灾害心理创伤研究工作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力研究员在一次心理健康学术研讨会上,呼吁大力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据统计资料,在190(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3-05-12)
灾害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了解近年来发生在国内外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特点以及参考国外的应激理论有利于分析灾害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分析我国在灾难心理援助方面的不足,为我国尽快完善自身的心理援助体系提供借鉴方案。同时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完善自身灾害心理援助体系,才能更好地做好灾后心理重建工作,安抚民心,促进和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灾害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力.情景模拟演练在灾害心理救援中的应用[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2].翟利娟,连亚强,张晶.灾害心理应对与心理援助[J].全科护理.2017
[3].钟贵陵,顾双虎,宋启哲,王群,阮英轶.“11·13”雅溪自然灾害心理救援的做法[J].东南国防医药.2016
[4].付辉.学术政府诚信合作共建灾害心理健康准备和社区灾后恢复能力[N].医学参考报·灾害救援医学频道.2015
[5].薛寅.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6].邹圣强,王晶,眭建,魏超,朱世国.基于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灾害心理干预研究[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
[7].张华,陆皓,马巍,刘霞,王云.军队医院文职护理人员对地震灾害心理应激反应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4
[8].邓崧,杨洋,陆宏通,黄静.云南省自然灾害心理援助组织协作体系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
[9].李璇.自然灾害心理援助中组织协作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3
[10].游雪晴.我国需加强灾害心理创伤研究[N].科技日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