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霍乱减毒冻干活疫苗(G_(190)E_(40)株)保质期试验

禽霍乱减毒冻干活疫苗(G_(190)E_(40)株)保质期试验

一、禽霍乱(G_(190)E_(40)株)弱毒冻干活疫苗的保存期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龙[1](2017)在《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质粒序列测定与分析》文中提出禽霍乱(Pasteurellosis)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所引起的禽类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炎性出血下痢以及高死亡率。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及大剂量使用,导致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临床上防治效果不佳。为了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质粒与耐药的相关性,本研究分别对2株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编号为FC6605和FC6607)通过细菌纯化培养、荚膜群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提取质粒和电泳观察,将质粒条带切下、胶回收,运用超声波将回收的质粒进行破碎,与pUC118 Hinc II/BAP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蓝白斑筛选培养,挑取白斑菌落扩大培养后测序,用软件Seqman将得到的序列拼接,得到质粒FC6605-3和FC6607-3的全序列,然后设计两对引物,扩增质粒,验证序列的正确性,再运用DNAMAN、DNASTAR等软件并在NCBI官网上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结果发现,菌株FC6605与FC6607均为荚膜A型,菌株FC6605携带有5个不同大小的质粒,FC6607携带有7个不同大小的质粒。通过24种药片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发现,菌株FC6605只对氟苯尼考一种药物敏感,菌株FC6607仅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强力霉素三种药物敏感,两株菌均为多重耐药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质粒FC6605-3序列全长3086bp,运用软件推测有23个开放阅读框(ORF),质粒FC6607-2序列全长3086bp,推测有25个开放阅读框(ORF)。经质粒同源性比对发现,与质粒FC6605-3核苷酸序列有同源性的基因序列或基因组有80个,其中同源性较高的有10个(95%~100%),序列平均G+C含量为43.51%,在整个序列分布比较均匀;与质粒FC6607-2核苷酸序列有同源性的基因序列或基因组也有80个,其中同源性较高的有9个(96%~100%),序列平均G+C含量为43.55%,在整个序列分布也比较均匀。经过NCBI官网BLAST 比对氨基酸同源性,发现在质粒FC6605-3的23个不同大小的开放阅读框所编码的氨基酸中,其中的7个ORF与来自不同菌的甲氧苄啶抗性二氢叶酸还原酶DfrA有着极高的相似度(100%),2个ORF与氨基糖苷腺苷转移酶相似度为100%,2个ORF编码的氨基酸与动力蛋白相似度为100%,1个ORF编码的氨基酸与转座酶相似度为50%,1个ORF编码的氨基酸与转录调节子相似度为68%,1个ORF编码的氨基酸与截短的二氢蝶呤合成酶相似度为100%,5个ORF编码的氨基酸与与来自不同细菌的假定蛋白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度(59%~95%),还有4个ORF编码的氨基酸并没有找到与任何细菌有相似度的氨基酸。在质粒FC6607-2的25个开放阅读框所编码的氨基酸中,其中的7个ORF与来自不同菌的甲氧苄啶抗性二氢叶酸还原酶DfrA有着极高的相似度(80%~100%),2个ORF与氨基糖苷腺苷转移酶的相似度为100%,3个ORF编码的氨基酸与动力蛋白相似度为96%~100%,1个ORF编码的氨基酸与转录调节子的相似度为68%,1个ORF编码的氨基酸与截短的二氢蝶呤合成酶的相似度为100%,5个ORF编码的氨基酸与来自不同细菌的假定蛋白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度为59%~95%,而5个ORF编码的氨基酸并没有找到与任何细菌有相似度的氨基酸。通过ORF推测的氨基酸比对,发现质粒FC6605-3和FC6607-3上存在两种耐药基因,分别为甲氧苄啶抗性二氢叶酸还原酶DfrA和氨基糖苷类腺苷转移酶;经进一步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FC6605和FC6607两菌株对相关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揭示了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质粒上存在耐药基因。

逯杏花[2](2015)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6-PGD原核表达及其初步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禽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对养禽业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由于Pm血清型众多,寻找新的疫苗抗原,研制新型安全、高效多杀性巴氏杆菌亚单位疫苗尤为重要。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为细菌糖代谢中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在细菌代谢过程中通过调控5-磷酸核糖和还原型辅酶Ⅱ(NADPH)的生成,进而调控细菌的生长与繁殖。通过对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菌株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原核表达,初步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和重组蛋白免疫保护性的研究。1.参照KEGG中己发表的Pm70菌株的6-PGD基因序列(登录号:T00046),设计引物,以本实验室保存的C48-1菌株的全基因组模板,用PCR的方法成功扩增出6-PGD基因的全序列,该片段长度为1453bp。将目的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28a-6PGD。测序结果表明:扩增序列与GenBank上所报道的Pm70菌株、3480菌株、HN06菌株、ATCC 43137菌株、HB03菌株同源性均达到99%。2.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表达目的蛋白,目的蛋白的大小约为53kD,与预期结果相符。进一步优化诱导时间,并检测目的蛋白在37℃和16℃的可溶性。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保护功能和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奠定了基础。3.试验应用纯化的6-PGD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初步优化间接ELISA最佳反应条件,即抗原包被浓度为10μg/mL,37℃放置2h,4℃过夜,最佳封闭液为5%脱脂奶粉,封闭时间为30min,血清稀释度为1:200,酶标二抗按1:60000稀释,血清和酶标二抗的孵育时间分别为30min和60min,批间重复和批内重复实验的变异系数均在0.433%-7.23%,阻断试验的阻断率均大于50%。4.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和C48-1灭活全菌用白油佐剂制成疫苗免疫鸡,同时设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免疫两次,间隔时间为两周,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重组蛋白组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全菌灭活苗组和对照组。首免后第7周C48-1强毒株以10LD50攻毒,结果显示:全菌灭活苗组能够提供100%的保护,重组蛋白组保护率为60%,生理盐水组则完全没有保护力。综上所述: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检测,为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的调查和下一步ELISA检测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基础。重组蛋白能够诱导鸡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且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6-PGD的致病机理以及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国攀,荣俊[3](2015)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重组质粒电转化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在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中高效地筛选同源重组转化子,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标记的自杀质粒pBluescript-F1KanRF2通过电转化导入到多杀性巴氏杆菌R473中,探讨了同源重组电转化和筛选的一些条件。结果表明,在19kV/cm的电场强度,37.5μg/mL的DNA浓度,5%血清的营养条件、2050μg/mL的卡那霉素浓度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多的阳性克隆,为构建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敲除减毒株提供技术支持。

罗青平,杨峻,温国元,张蓉蓉,王红琳,邵华斌[4](2012)在《禽巴氏杆菌病疫苗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综述了国内外禽巴氏杆菌病疫苗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对禽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免疫复合物疫苗、基因疫苗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重点阐述了禽巴氏杆菌病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禽巴氏杆菌病疫苗,从而有效控制禽巴氏杆菌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王帅涛[5](2011)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s、LPS和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文中认为本论文着重研究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OMPs)和脂多糖(LPS)的提取和纯化以及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灭活,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疫苗、脂多糖疫苗和灭活疫苗,并进行了免疫保护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采用溶菌酶法、液氮研磨法和超声波法提取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浓度,之后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凝胶分析软件Quantity One分析电泳条带。结果显示,溶菌酶法、液氮研磨法和超声波法三种方法所提外膜蛋白溶液的蛋白浓度分别为242μg/mL、1013μg/mL和1770μg/mL。通过电泳分析,三种方法提取的OMPs图谱大致相同,每个泳道都含有28.7 kD、35.6 kD和40.3 kD三条主要的蛋白多肽,其中35.6 kD的蛋白含量最多。采用热酚水法和苯酚/氯仿/石油醚法(PCP法)提取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脂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所提脂多糖溶液中多糖含量,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其中蛋白含量。结果显示,热酚水法所提溶液中脂多糖浓度为2056μg/mL,PCP法为681μg/mL,但热酚水法提取的LPS溶液中蛋白浓度为31μg/mL,是多糖含量的1.5%,PCP法提取的LPS溶液中蛋白浓度为9μg/mL,为多糖含量的1.3%。研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时最佳甲醛含量,并将灭活菌液与弗氏完全佐剂混合制备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结果表明,当甲醛含量为0.2%,37℃作用2 h后,可杀死全部巴氏杆菌,所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黏度、稳定性和安全性均符合要求。制备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s疫苗、LPS疫苗和灭活疫苗,进行动物免疫,小白鼠分为五组:OMPs组、LPS组、灭活疫苗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弱毒活疫苗组和PBS对照组,每组16只。各组均免疫三次,每次间隔两周。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小白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小白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强毒攻击,计算小白鼠死亡数及保护率。动物免疫后,OMPs组、LPS组和灭活疫苗组免疫小白鼠血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与弱毒活疫苗组水平相当,与PBS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OMPs组、LPS组、灭活疫苗组和弱毒活疫苗组的SI值极显着高于PBS对照组(P<0.01),但四疫苗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OMPs疫苗的保护率与弱毒活疫苗相当,为80%,高于LPS疫苗和灭活疫苗的保护率(70%)。

孙继强,张金平,熊永忠[6](2004)在《禽霍乱(G190E40株)弱毒冻干活疫苗的保存期试验》文中认为

二、禽霍乱(G_(190)E_(40)株)弱毒冻干活疫苗的保存期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禽霍乱(G_(190)E_(40)株)弱毒冻干活疫苗的保存期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质粒序列测定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禽霍乱病原学
        1.1.1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型
        1.1.2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1.3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毒力因子
        1.1.4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质粒研究进展
    1.2 禽霍乱流行病学
    1.3 禽霍乱临床特征
    1.4 禽霍乱组织学病变
    1.5 禽霍乱防治技术
2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质粒序列测定与分析
    2.1 材料
        2.1.1 试验菌株与标准菌株
        2.1.2 试验主要试剂与培养基的配制
        2.1.3 主要仪器
        2.1.4 主要溶液
    2.2 方法
        2.2.1 细菌的复苏
        2.2.2 细菌的大量培养
        2.2.3 细菌种鉴定与荚膜群鉴定
        2.2.4 药物敏感性试验
        2.2.5 细菌质粒提取
        2.2.6 质粒的切胶纯化回收
        2.2.7 超声波打碎质粒
        2.2.8 克隆与蓝白斑筛选
        2.2.9 序列测定与分析
        2.2.10 序列验证
        2.2.11 序列分析
    2.3 结果
        2.3.1 细菌的复苏
        2.3.2 细菌的大量培养
        2.3.3 细菌种鉴定与荚膜群鉴定
        2.3.4 药敏试验结果
        2.3.5 细菌质粒提取
        2.3.6 质粒的切胶纯化回收
        2.3.7 超声波打碎质粒
        2.3.8 克隆与蓝白斑筛选
        2.3.9 序列测定与拼接结果
        2.3.10 序列验证
        2.3.11 序列分析
    2.4 讨论
        2.4.1 质粒
        2.4.2 序列分析
        2.4.3 耐药分析
4 小结和创新
5 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2)禽多杀性巴氏杆菌6-PGD原核表达及其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1.1 病原学特性
        1.2 流行病学
        1.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4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
    2.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毒力因子
        2.1 荚膜(Capsule)
        2.2 脂多糖(LPS)
        2.3 外膜蛋白(OMPs)
        2.4 粘附因子
        2.5 相关的酶
    3.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3.1 弱毒疫苗
        3.2 灭活菌苗
        3.3 亚单位疫苗
        3.4 DNA疫苗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质粒与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器材
        1.2.1 主要试剂
        1.2.2 主要器材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1.3.1 原核表达试剂
        1.3.2 蛋白质电泳试剂
        1.3.3 蛋白提取、纯化溶液
        1.3.4 Western-blot试剂
        1.3.5 ELISA试剂配制
    1.4 6-PGD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序列分析
        1.4.1 6-PGD引物设计
        1.4.2 C_(48-1)菌株基因组提取
        1.4.3 PCR扩增目的条带
        1.4.4 PCR产物胶回收
        1.4.5 目的片段与PET-28a载体的连接
        1.4.6 连接产物转化至DH5α
        1.4.7 重组质粒的提取
        1.4.8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鉴定
        1.4.9 重组质粒的测序
    1.5 6-PGD蛋白表达及纯化
        1.5.1 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DE3)(同 1.4.6)
        1.5.2 重组质粒的提取(同 1.4.7)
        1.5.3 重组质粒的鉴定(同 1.4.8)
        1.5.4 重组质粒在BL21中的诱导表达及可溶性检测
        1.5.5 重组蛋白免疫原性检测
        1.5.6 蛋白纯化、浓缩
    1.6 6-PGD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1.6.1 间接ELISA操作步骤
        1.6.2 抗原包被浓度和血清稀释度的确定
        1.6.3 抗原包被条件选择
        1.6.4 最佳封闭液的选择
        1.6.5 间接 ELISA 反应时间的确定
        1.6.8 阴性血清临界值的确定
        1.6.9 特异性试验
        1.6.10 重复性试验
        1.6.11 ELISA方法的初步应用
    1.7 动物免疫保护试验
        1.7.1 灭活菌的制备
        1.7.2 疫苗的制备
        1.7.3 动物免疫
        1.7.4 免疫动物血清抗体水平检测
        1.7.5 攻毒保护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6-PGD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序列分析
        2.1.1 PCR扩增目的条带
        2.1.2 重组质粒的菌液PCR鉴定
        2.1.3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2.1.4 重组质粒测序结果
    2.2 6-PGD蛋白表达及纯化
        2.2.1 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的PCR及双酶切鉴定
        2.2.2 重组质粒在BL21中诱导表达及可溶性检测
        2.2.3 重组蛋白免疫原性检测
        2.2.4 目的蛋白的纯化、浓缩
    2.3 6-PGD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2.3.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和血清稀释度的确定
        2.3.2 抗原包被条件选择
        2.3.3 最佳封闭液的选择
        2.3.4 间接ELISA反应时间的确定
        2.3.5 阴性临界值的确定
        2.3.6 特异性试验
        2.3.7 重复性试验
        2.3.8 间接ELISA初步应用
    2.4 动物免疫保护试验
        2.4.1 灭活菌的制备
        2.4.2 疫苗的制备
        2.4.3 间接ELISA检测血清抗体水平
        2.4.4 攻毒保护试验
3 讨论
    3.1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重组表达蛋白的纯化
    3.2 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3.3 重组蛋白 6-PGD免疫效果的评价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重组质粒电转化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菌种与质粒
    1.2主要试剂与仪器
    1.3引物
    1.4感受态的制备
    1.5不同电场强度下的电转化
    1.6不同DNA浓度下的电转化
    1.7不同营养条件下的电转化
    1.8不同浓度抗生素筛选的电转化
2结果与分析
    2.1脉冲电压对电转化的影响
    2.2质粒DNA浓度对电转化的影响
    2.3营养条件电转化筛选阳性克隆的影响
    2.4抗生素浓度对电转化筛选阳性克隆的影响
    2.5同源重组转化子的鉴定
3讨论

(4)禽巴氏杆菌病疫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灭活疫苗
2 弱毒活疫苗
3 亚单位疫苗
4 免疫复合物疫苗
5 基因疫苗
6 小结

(5)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s、LPS和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禽巴氏杆菌病的流行与危害
        1.1.1 病原学
        1.1.2 流行病学
        1.1.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1.4 诊断方法
    1.2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免疫原研究进展
        1.2.1 荚膜
        1.2.2 外膜蛋白
        1.2.3 脂多糖
    1.3 禽巴氏杆菌病疫苗研究进展
        1.3.1 灭活疫苗
        1.3.2 弱毒疫苗
        1.3.3 亚单位疫苗
        1.3.4 DNA 疫苗
    1.4 本研究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第2章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OMPs 和 LPS 的提取
    2.1 材料
        2.1.1 试验用菌株
        2.1.2 主要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1.4 培养液及培养基
    2.2 方法
        2.2.1 OMPs 提取
        2.2.2 LPS 提取
        2.2.3 OMPs 中蛋白含量测定
        2.2.4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2.5 LPS 中物质含量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OMPs 中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2.3.2 SDS-PAGE 结果
        2.3.3 LPS 中物质含量测定结果
    2.4 讨论
第3章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的制备
    3.1 材料
        3.1.1 试验用菌株
        3.1.2 实验动物
        3.1.3 主要试剂
        3.1.4 培养液及培养基
        3.1.5 仪器设备
    3.2 方法
        3.2.1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3.2.2 灭活时甲醛含量的选择
        3.2.3 疫苗的制备
        3.2.4 疫苗的无菌检验
        3.2.5 疫苗物理性状检查
        3.2.6 疫苗的安全性检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绘制细菌生长曲线
        3.3.2 甲醛含量的确定
        3.3.3 疫苗的无菌检验
        3.3.4 疫苗的物理性状
        3.3.5 疫苗的安全性
    3.4 讨论
第4章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OMPs 疫苗、LPS 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4.1 材料
        4.1.1 菌种
        4.1.2 实验动物
        4.1.3 主要试剂
    4.2 方法
        4.2.1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半数致死量(LD_(50))测定
        4.2.2 疫苗的制备
        4.2.3 动物免疫
        4.2.4 免疫小白鼠血清抗体检测
        4.2.5 免疫小白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4.2.6 攻毒保护试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LD_(50) 测定
        4.3.2 ELISA 抗体检测结果
        4.3.3 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
        4.3.4 攻毒试验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禽霍乱(G190E40株)弱毒冻干活疫苗的保存期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苗、菌种
    1.2 活菌计数
    1.3 动物来源
    1.4 纯粹试验
    1.5 安全检验
    1.6 效力检验
2 结果
    2.1 活菌计数 (结果见表1)
    2.2纯粹试验结果
    2.3安全检验
    2.4效力检验 (结果见表2)
3讨论

四、禽霍乱(G_(190)E_(40)株)弱毒冻干活疫苗的保存期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质粒序列测定与分析[D]. 刘小龙.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1)
  • [2]禽多杀性巴氏杆菌6-PGD原核表达及其初步应用[D]. 逯杏花. 安徽农业大学, 2015(03)
  • [3]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重组质粒电转化条件研究[J]. 李国攀,荣俊.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09)
  • [4]禽巴氏杆菌病疫苗研究进展[J]. 罗青平,杨峻,温国元,张蓉蓉,王红琳,邵华斌. 湖北畜牧兽医, 2012(12)
  • [5]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s、LPS和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D]. 王帅涛. 河南科技大学, 2011(09)
  • [6]禽霍乱(G190E40株)弱毒冻干活疫苗的保存期试验[J]. 孙继强,张金平,熊永忠.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4(01)

标签:;  ;  ;  ;  ;  

禽霍乱减毒冻干活疫苗(G_(190)E_(40)株)保质期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