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波吸收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波,合金,电磁,特性,纳米,参数,磁性。
微波吸收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文祥[1](2019)在《CoNi/C核/壳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微波吸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包覆金属核壳纳米颗粒是一种由功能性内核和可修饰外壳构成的新型纳米材料,它在磁学应用、生物医学、高效催化剂和电磁波吸收剂等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CoNi合金纳米颗粒因具有高居里温度、高饱和磁化强度、低矫顽力、低磁晶各向异性和Snock’s极限等特性而备受关注。目前,人们已经研发了红外激光加热法、高温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溶剂热法、水热法和改进的电弧放电法等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制备CoNi/C纳米颗粒及其相应的派生结构。但是,CoNi/C纳米颗粒的低消耗、高产量以及可控合成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本文以乙酰丙酮钴(Co(acac)_3)和乙酰丙酮镍(Ni(acac)_2)为前驱体,在水平管式炉中以氢气作为载气,通过单步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来合成CoNi/C核/壳纳米颗粒。然后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和元素分析仪等分析手段对合成样品的物相、形貌和结构等进行了系统表征,并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传输线理论对样品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对比研究了气相前驱体中Co(acac)_3与Ni(acac)_2的质量比和气相沉积温度(区域)对CoNi/C核/壳纳米颗粒的物相、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发现:(a)当Co(acac)_3与Ni(acac)_2的质量比为1:2、1:1和2:1时,CoNi合金内核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7.3、25.4和21.4 nm,且合金中Co的含量随前驱体中Co(acac)_3的含量增加而增加。(b)在水平管式炉内温度为700 ~oC的反应区通过石英板收集的产物是平均内核直径为24 nm,平均壳层厚度为7.9 nm的CoNi/C核/壳颗粒,而在管式炉的尾端(温度约300 ~oC)通过钢丝球收集的产物是内核平均直径为3.7 nm,平均壳层厚度为1 nm的CoNi/C核/壳颗粒。(2)分析了CoNi/C核/壳纳米颗粒的形成机制,并具体提出其形成过程分为如下四个步骤:(a)Co(acac)_3和Ni(acac)_2在220 ~oC的蒸发区形成气相前驱体,并随氢气传输到反应区;(b)气相前驱体Co(acac)_3和Ni(acac)_2在反应区被热分解,同时形成CoNi原子团簇和气态含碳化合物(CO_2和CH_4等);(c)气态含碳化合物在CoNi原子团簇表面催化分解,形成的C原子被吸附在其表面形成CoNi-C纳米团簇;(d)CoNi-C纳米团簇在相互碰撞时由于高表面吸附力而团聚,并通过融合和析出过程而形成CoNi/C核/壳纳米颗粒。(3)根据传输线理论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合成的CoNi/C核/壳纳米颗粒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极小粒径的CoNi/C核/壳纳米颗粒的复介电常数、复磁导率和反射损耗表现出增强效应,且有效吸收带宽会更大。(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蔡永珠,何朋,疏金成,曹茂盛[2](2019)在《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的结构、电磁特性及微波吸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2D)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s)具有完美的层状结构、超高导电性和易调控的活性表面,这些优点使其在微波吸收和电磁屏蔽应用中表现出极大的吸引力。本文综述了2D MXene基材料的结构、电磁特性和微波吸收性能,并分析了目前该材料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普婧,张之筠,刘钱钱,段利平,阮榕生[3](2019)在《钛渣在微波加热过程中的升温特性和吸收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加热钛渣制备人造金红石具有均匀高效、能耗较低等突出优势。在不同条件下,钛渣在微波场中呈现出不同的升温特性,以钛渣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微波输出功率、钛渣粒度以及物料量等参数对其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微波输出功率有利于增加钛渣在微波场中温度升高的速率;物料量增多会导致钛渣在微波场中温度升高的速率变慢;钛渣粒度减小同样不利于其在微波场中加速升温。(本文来源于《钢铁钒钛》期刊2019年01期)
高泽宇,王佳玮,梁颖,张卫珂,杨艳青[4](2018)在《纳米洋葱碳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特性研究FeYO3/Y2O3∶ 1% Eu3 +,1% Tb3 +粉体的制备及其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了一种可应用于微波吸收材料的纳米洋葱碳(CNOs),通过酸洗-煅烧-磁选对其进行纯化处理。研究了样品形貌、物相组成、磁性能及其微波吸收特性。带有Fe-Ni核心的CNOs呈现出高度石墨化的碳层包覆金属核心的核壳结构,金属核心的存在提高了材料的复磁导率和阻抗匹配程度。模拟结果表明,微波吸收峰随着匹配厚度的增加逐渐向低频移动;当厚度为5. 81 mm,频率为4. 08 GHz处的最小反射损耗(RL)达到了-52. 5 d B,且厚度在2 mm时,有效吸收带宽(RL <-10 d B)达到了3. 36 GHz(11. 92~15. 28 GHz)。这种优异的微波吸收特性表明CNOs有望在轻质高效吸波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罗家亮,潘顺康,乔自强,成丽春,何煜[5](2018)在《La-Ho-Fe合金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特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弧熔炼及高能球磨工艺制备出La_xHo_(2-x)Fe_(17) (x=0.0, 0.2, 0.4, 0.6, 0.8)合金微粉,借助XRD、SEM、VSM和网络矢量分析仪等仪器分别研究La替换对合金微粉的结构、形貌、磁性能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a含量的增加,饱和磁化强度和平均颗粒大小都有所增加。La_xHo_(2-x)Fe_(17)合金的最小反射峰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其中La_(0.2)Ho_(1.8)Fe_(17)合金具有最好的吸波效果,在最佳匹配厚度1.8 mm下,La0.2Ho1.8Fe17合金的最小反射损耗在8.72 GHz处达到–28.72 dB,反射损耗小于–10 dB的频带宽度达到2.32 GHz。当厚度在1.2~2.4 mm范围里,La0.2Ho1.8Fe17合金的反射损耗均小于–10dB,这表明La_xHo_(2-x)Fe_(17)是有前途的微波吸收材料,并具有良好的吸收特性。(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乔自强,潘顺康,熊吉磊,林培豪,成丽春[6](2018)在《Nd-Fe-C合金的结构及其微波吸收特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弧熔炼及球磨工艺制备出Nd_(10.2) Fe_(89.8-x)C_x(x=0,2.6,5.2,7.8)合金微粉,借助XRD、SEM和网络矢量分析仪等仪器分别对合金微粉的结构、形貌及其室温下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着C含量的增加,Nd_(10.2) Fe_(89.8-x)C_x合金的最小反射峰频率向高频方向移动,其中Nd_(10.2)Fe_(84.6)C_(5.2)合金具有最好的吸波效果。在最佳匹配厚度1.8 mm下,Nd_(10.2)Fe_(84.6)C_(5.2)合金的最小反射损耗在5.2 GHz处达到–13.2 dB左右,反射损耗小于–10 dB的频带宽度达到了1.3 GHz。随着匹配厚度的增加,最小反射损耗向低频移动,最小反射损耗与干涉损耗有关。(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贺叁[7](2018)在《掺杂钡铁氧体陶瓷的制备与微波吸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磁波在军事与民用方面的应用,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电磁污染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研究具有高损耗与宽带宽的吸波材料很有意义。介电常数与磁导率等材料的内在属性对增大反射损耗以及拓宽带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BaFe_(12)O_(19)是一种多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电磁特性,在微波频段,由于材料的自然共振现象,可产生较大的磁损耗。因此,通过离子掺杂替代Fe~(3+)可改变钡铁氧体的微波吸收特性。Co/Ni是典型的磁性金属,高价态Zr~(4+)掺杂有助于产生双共振峰,因此,Co~(2+)-Zr~(4+)与Ni~(2+)-Zr~(4+)掺杂有利于改善材料的吸波特性。本文首先利用固相烧结法制备陶瓷Ba(CoZr)_xFe_(12-2x)O_(19)与Ba(NiZr)_xFe_(12–2x)O_(19),其中组分x=0.2,0.4,0.6,记作BMZFO-x(M=Co,Ni)陶瓷。并对BMZFO-x陶瓷相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采用振动样品磁力计测量BMZFO-x陶瓷的磁性,Co~(2+)-Zr~(4+)与Ni~(2+)-Zr~(4+)离子掺杂使陶瓷样品饱和磁化强度变大,矫顽力变小。本文选择石蜡与聚乙烯醇(PVA)两种粘结剂制作吸波样品,采用空气线法测量BMZFO-x陶瓷的电磁参数。PVA混合BMZFO-x陶瓷样品的磁导率虚部中可观察到明显的共振现象,共振峰的位置随组分的掺杂而移动。根据传输线理论计算陶瓷样品的反射损耗,PVA混合BCZFO-x陶瓷的反射损耗可达到–28 d B,而BNZFO-x陶瓷的反射损耗可达到–60 d B,且具有较大的带宽。离子掺杂对钡铁氧体的吸波特性影响较大。等价态离子组合明显增强了钡铁氧体陶瓷的反射损耗,而高价态离子掺杂有助于调节损耗峰的位置及拓宽带宽。因此,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高价态Ti~(4+)掺杂钡铁氧体陶瓷BaTi_xFe_(12-x)O_(19)(BFTO-x,x=0.2,0.4,0.6),并对其结构、磁性及吸波特性展开研究。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BFTO-x陶瓷的电磁参数,分析BFTO-x陶瓷的吸波特性。高价态Ti~(4+)掺杂使磁导率虚部出现双共振峰,并且双共振峰随组分掺杂的增多向低频方向移动。采用石蜡与PVA两种粘结剂制作吸波样品。PVA混合BFTO-x陶瓷的吸波样品最大反射损耗为–44.9 d B,随着厚度的变化,损耗峰向低频方向移动。BFTO-0.6陶瓷样品频率随厚度调节范围覆盖测量范围的81%,实现了大范围频率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淑琴,张彦军,张超凡,王莉萍,陈钢[8](2017)在《吸收剂促进作用下褐煤微波热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加热技术具有高效、清洁、环保、安全等特点,为煤炭热解转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以乌兰察布褐煤为对象,测试了褐煤和不同微波吸收剂的介电性能,考察了不同微波吸收剂对褐煤微波加热的促进作用,研究了褐煤的微波热解特性,并初步探讨了微波热解机理。结果表明,褐煤吸波能力较差;在微波频率2 450 MHz和常温条件下,活性炭的介电性能最好,SiC、CuO次之,Fe_2O_3、褐煤最差;在微波吸收剂促进作用下,褐煤微波加热升温速率提高2~3倍,且活性炭性能最优,是褐煤微波热解较优的吸收促进剂;在活性炭促进作用下,微波热解效率显着提高,微波辐射12 min时,H_2,CH_4和CO产量分别为0.144,0.062和0.045 L/g。热解过程中,由于升温速率的大幅度提高,褐煤中部分官能团出现延迟裂解的现象,羧基、羰基、羟基开始大量裂解的温度分别为250,450,1 000℃左右,均高于常规热解。(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陈强,刘翔,谢清水,王来森,彭栋梁[9](2018)在《钛酸钡/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BaTiO_3纳米颗粒,将不同质量的BaTiO_3纳米颗粒与氧化石墨烯(GO)进行复合,并在氩气保护下经过煅烧得到BaTiO_3/还原氧化石墨烯(BaTiO_3/RGO)纳米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系统地表征了样品的物相结构以及表面形貌,并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测试样品的微波吸收特性.当制备的BaTiO_3/RGO纳米复合物中BaTiO_3的质量分数为80.9%时,纳米复合物展现了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当其厚度为2.0 mm时,在频率为10.48 GHz处的反射损耗达到-26.06 dB,且在9.32~11.54 GHz频段内反射损耗小于-10 dB.实验结果表明,BaTiO_3/RGO纳米复合物具有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孙星,盛雷梅,方旸皓,安康,赵新洛[10](2018)在《单壁碳纳米管-CoFe_2O_4双层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直流电弧放电法制备了高结晶性单壁碳纳米管(SWCNTs),采用溶胶凝胶自燃法制备CoFe_2O_4,并将两种材料复合制成SWCNTs-CoFe_2O_4双层吸波材料。使用Raman光谱、XRD、SEM、T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SWCNTs和CoFe_2O_4的形貌、结构和电磁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利用传输线理论分析了SWCNTs-CoFe_2O_4双层吸波材料在2~18GHz频带内的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材料,SWCNTs-CoFe_2O_4双层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得到了极大提高。当CoFe_2O_4作为匹配层、SWCNTs作为吸收层时,通过调节匹配层和吸收层的厚度,SWCNTs-CoFe_2O_4双层复合材料的最强反射损耗可以达到-61.13dB,低于-10dB的吸收带宽达到7GHz(8~15GHz)。因此,SWCNTs-CoFe_2O_4双层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有应用前景的高吸收宽频带吸波材料。(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微波吸收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维(2D)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s)具有完美的层状结构、超高导电性和易调控的活性表面,这些优点使其在微波吸收和电磁屏蔽应用中表现出极大的吸引力。本文综述了2D MXene基材料的结构、电磁特性和微波吸收性能,并分析了目前该材料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波吸收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文祥.CoNi/C核/壳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微波吸收特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蔡永珠,何朋,疏金成,曹茂盛.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的结构、电磁特性及微波吸收性能[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9
[3].普婧,张之筠,刘钱钱,段利平,阮榕生.钛渣在微波加热过程中的升温特性和吸收行为[J].钢铁钒钛.2019
[4].高泽宇,王佳玮,梁颖,张卫珂,杨艳青.纳米洋葱碳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特性研究FeYO3/Y2O3∶1%Eu3+,1%Tb3+粉体的制备及其磁性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8
[5].罗家亮,潘顺康,乔自强,成丽春,何煜.La-Ho-Fe合金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特性(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6].乔自强,潘顺康,熊吉磊,林培豪,成丽春.Nd-Fe-C合金的结构及其微波吸收特性(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7].贺叁.掺杂钡铁氧体陶瓷的制备与微波吸收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8].刘淑琴,张彦军,张超凡,王莉萍,陈钢.吸收剂促进作用下褐煤微波热解特性[J].煤炭学报.2017
[9].陈强,刘翔,谢清水,王来森,彭栋梁.钛酸钡/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特性[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孙星,盛雷梅,方旸皓,安康,赵新洛.单壁碳纳米管-CoFe_2O_4双层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特性[J].复合材料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