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昌川兴实验区血吸虫病传染源定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琳,钟波,刘阳,吴子松,蒙先洪,陆定,徐佳,李荣智,王楠楠[1](2019)在《山丘型流行区血防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发展与模式探索》文中提出随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推进,山丘型流行区逐步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开始向消除阶段迈进。新的防治形势下,作为血吸虫病重要防治措施之一的健康教育亦面临新的挑战,传统血防健康教育已不能适应流行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日趋变化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精准的血防健教模式,高效推进防治措施的落实。本文总结了健康教育在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此类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态势变化和防治目标要求,探讨了以优化政策环境和营造社区氛围为基点的新模式,以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精准和持续实施。
路龙廷[2](2014)在《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传染源控制策略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分析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四川省2004-2012年的疫情数据、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措施实施情况,了解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措施在四川省取得的防治成效。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发展变化过程、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和传染源控制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根据文献总结的障碍因素初步建立障碍因素框架,并基于此设计专家咨询问卷,通过三轮专家咨询(德尔菲法)最终建立障碍因素指标群,并进一步采用小组访谈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确定四川省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对策。第一部分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及传染源控制综合措施实施情况的分析通过分析2004-2012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年报数据、传染源控制综合措施实施情况,结果显示四川省主要开展了人群查治病、查灭螺等卫生措施,以及结合农、林、水等多部门实施了建设卫生厕所及沼气池、家畜圈养、环境改造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人、耕牛疫情显着下降,但钉螺总面积在2008-2012年基本保持不变。目前四川省处在由传播控制到传播阻断的阶段,需要在实施传染源控制措施的同时,重点关注钉螺控制问题。第二部分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演变的文献计量学研究通过检索血吸虫病防治相关文献以及查阅血吸虫病防治资料汇编,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78)以消灭钉螺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第二阶段(1979-2003)以人畜同步化疗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第三阶段(2004年至今)“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该阶段研究重点是血吸虫病疫情监测、防治策略的转变以及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策略的现场防治效果。通过检索2004-2012年“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相关文献,归纳山丘型地区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执行中的障碍因素框架,将障碍因素分为3个类别8个子类别28个障碍因素。第三部分四川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实施中存在的障碍因素研究根据文献分析得到的障碍因素框架设计专家咨询问卷,由专家根据问题的重要性对指标进行九分制评价,经过三轮专家咨询得到3个类别8个子类别21个障碍因素并确定其权重。根据专家咨询确定的主要障碍因素设计了现场访谈提纲,采取小组访谈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访谈对象涉及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及村级的行政官员、血吸虫病专业防治人员和疫区群众,访谈结果显示目前传染源控制策略在山丘型地区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是:(1)综合防治资金缺乏,后续工作推进困难(2)健康教育形式传统单一,群众审美疲劳,接受度低(3)流动人口可控性低,宣传、查病成难点(4)卫生厕所、沼气池建设资金缺乏,本次研究所获得的障碍因素,将为巩固山丘型地区血防工作提供重要的线索及制定防治规划的重要科学依据。
路龙廷,朱蓉,张利娟,钟波,冯锡光,徐小林,郭家钢[3](2013)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策略的演变》文中指出本文阐述了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流行特点、防治策略和措施的演变过程,特别是总结了现阶段实行的"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研究进展以及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旨在为推进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传播阻断提供参考。
江成功[4](2012)在《句容市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控制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对句容市2000-2010年血吸虫疫情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2.了解和阐明晚期血吸虫病的疾病负担;3.分析与评价句容市山丘型血吸虫病防治效果。4.为血吸虫病现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有效、可行的依据,为预防控制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积累宝贵的经验。方法采用全覆盖药物灭螺、环境改造灭螺方法,同时以人畜治病、健康教育等干预;纵向观察钉螺面积、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人畜血吸虫感染率、血防知识知晓率、血防行为形成率变化。运用流行病学监测、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及实验检测等方法,对晚血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晚期血吸虫病病人的经济负担、社会负担进行测算。结果1.2005年-2010年连续6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钉螺面积、活螺密度逐年下降。居民血吸虫阳性检出率从2000年的1.31%下降到2010年的0.00%。相关分析表明:钉螺面积与药物灭螺覆盖率呈显着负相关(r=-0.787,P<0.05),与环境改造灭螺覆盖率无显着相关关系(r=-0.309,P>0.05);居民血吸虫阳性检出率与药物灭螺覆盖率和环境改造灭螺覆盖率均无显着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380、-0.297,P>0.05),药物灭螺面积与钉螺面积有显着相关关系(r=-0.603,P<0.05)。活螺密度与年份有显着相关性(r=-0.809,P<0.01)。2.居民和学生的血防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学生和居民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分别由2000年的72.2%和77.9%提高到2010年的96.58%和92.83%,相关分析表明,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与年份有显着相关性(r=0.973,P<0.001),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与年份也有显着相关性(r=0.963,P<0.001)。3.目前句容市晚期血吸虫病的直接经济负担489634元,间接经济负担为632237元,患者目前接受晚血救助的金额平均每人约5000元;现场调查中,77.2%的患者认为晚血对家庭和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晚血救助各方面满意度均大于85%;除现有补助外,83.5%的患者仍然存在某些亟待解决的需求。结论1.采取以氯硝柳胺药物灭螺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明显控制山丘型地区的血吸虫病传播。以控制钉螺、人畜筛查化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效果显着;灭螺和化疗是预防控制血吸虫病最直接有效的措施。2.句容市晚期血吸虫病对当地社会经济、家庭负担均存在一定影响,减轻该负担应依靠当地政府对防治工作的重视,依靠防治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晚血救助政策的不断完善。
李丽,杨艳,税章林[5](2012)在《A、B两市中小学生血防知识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区学校中小学生的血防知识,为指导血防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随机抽取的血吸虫病流行区A、B两市661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A市学生血防知识总得分高于B市;A、B两市中学生血防知识得分高于小学生;A市学生血防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医生,B市主要来源于老师;学生喜欢的血防宣传方式有"血防课"、"血防课外活动"、"电视"与"电影"。[结论]A、B两市中小学都开展了血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得分较理想;在学生血防健康教育中,医生讲授血防课比老师效果更好;血防健康教育除血防课外,还应采用声像,课外活动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血防知识宣传。
杨新燕[6](2011)在《滇川亚种云南地理株钉螺生长规律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针对目前我国山丘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要求,以云南血吸虫病中间宿主——滇川亚种云南地理株钉螺为对象,通过定期观测钉螺繁殖情况,研究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海拔自然环境适生性繁殖情况,掌握螺口变化的交互作用,为探索螺口变动临界指标和钉螺控制阈值,制定灭螺策略、开展灭螺工作提供依据。方法:1.在大理市选择钉螺现场实验点,捕捉五旋大小未交配幼螺,进行雌、雄配对后随机分组实验。按每笼2、4、6、8、10、20、40、80、100、150、200、400、800、1000只密度投放,每个系列2组,养殖一年后筛查钉螺,观察繁殖情况;2.选择大理市点苍山5个海拔高度作为实验点(海拔1980米、2246米、2635米、2864米、3001米)。挑选活螺每100只随机分为一组,每个养殖区投放6组,每年选取2组观察繁殖情况。3.设置自动温湿度仪记录试验点温湿度变化情况。结果:1.不同投放螺密度繁殖率最高为6只框,幼螺是原投放螺的13.17倍,幼螺死螺仅2只。其次是4只框,幼螺是原投放螺的4.25倍;8只框是原投放螺的3.13倍,低密度框繁殖率高于高密度框,随着投放螺数增加,有效繁殖率反而减小,在达到一定投放密度后稳定在较低水平。2.不同海拔试验点钉螺繁殖率和存活率分别为83%、113%,65%,103%,2%、67%,0、0.38%; 0、0.03%。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2635米处繁殖率低,3000米处钉螺已不能繁殖,经过统计存在差异。3.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有效积温不足影响钉螺生存及繁殖。结论:1.钉螺种群的繁殖率和钉螺种群密度有关,低密度下钉螺繁殖率要高于高密度,存在一定的阈值。2.钉螺的有效繁殖率和存活率随高程上升而下降的趋势且差异较显着。3.随着气候变暖,年有效积温增加,适合钉螺分布范围将增加。
钟波,吴子松,陈琳,梁松,董兴齐,邱东川[7](2011)在《我国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成果巩固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总结了我国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态势以及防治成效,分析了该类地区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后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揭示了当前血吸虫病的传播特点,并探索了"十二五"期间达传播控制后的措施和策略,以巩固防治成果和可持续发展,如期实现传播阻断目标。
刘利萍[8](2008)在《GIS技术支持下农业技术进步与血吸虫防治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重点论述了GIS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在血吸虫病研究中的应用。在血吸虫病研究现状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当前对血吸虫病形成、发展、流行影响因素的研究已非常的多,但仍存在一些未能解释的现象,如贵州省与四川、云南所处的环境条件是非常类似的,但却没有血吸虫的分布。因此,在查阅大量文献和整理了彭山县大量血防资料的基础上,从古地理的演变和农业技术的进步这个角度对血吸虫的发生发展进行研究。文章GIS技术研究了由于四川盆地和长江水系的形成演变过程,泛大陆的存在为日本血吸虫病在不同地区存在提供了基础条件,随着板块撞击,四川盆地经历了雏形期、形成期、强化期、局部变化期,长江水系也历经几个地质年代的演变,尤其是在更新世,形成了多条支流,使得彭山县形成了适合血吸虫出现进化的基本地理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几次农业技术进步所导致的血吸虫流行趋势变化,彭山县主要发生了冬水田改造、水系改造、水改旱、退耕还林变化。利用GIS技术,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建立空间数据库,合理、规范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通过数据的空间分析,展示了古地理及水系的演变与血吸虫发生发展的关系,通过时间动画,形象的展示出四次农业技术进步对血吸虫防治的促进作用。同时,分析了血吸虫的分布与水系、植被、宿主之间的关系。根据文章的研究,提出血吸虫病的相关防治策略,从而给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了依据。
张健钦[9](2006)在《基于遥感和智能体的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监测和模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也更加深入和广泛。遥感能够快速、全面地探索、发现、监测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环境因素,地理信息系统为传染病相关流行因素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提供了快速、先进、可靠的技术手段,结合多维信息可视化、计算机模拟等数据分析与表达方法不仅能动态分析传染病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而且可以使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和方式来研究和认识传染病,从而为传染病时空传播和流行规律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血吸虫病是一种具有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我国存在历史悠久,分布面积广泛,传播过程又涉及众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从而给血吸虫病防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近几年来,由于西部大开发、三峡移民等工程的实施,我国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因素变化较大,血吸虫病疫情回升显着,表现为血吸虫病患病人数增多,急性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钉螺扩散明显,感染性钉螺分布范围逐渐扩大,部分已经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和传播阻断标准的地区疫情严重回升,出现向城市蔓延的趋势等,对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成威胁,血防工作形势严峻。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具有严格的地方性,它与钉螺的分布基本一致。可分为水网、湖沼和山丘三种不同类型。流行区中,湖沼型钉螺面积占全国钉螺总面积3400km2的95%以上,其中,江西省鄱阳湖周围的11个县为血吸虫病流行区。本文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鄱阳湖区洲滩环境下血吸虫病相关因素的监测方法及其时空传播规律,旨在为我国湖区GIS血吸虫病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供方法和技术的贡献,从而为血吸虫病防制提供辅助决策和为应急反应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四部分的研究工作。 (1) 基于TM遥感影像的钉螺可疑孳生地的识别研究。 针对鄱阳湖区钉螺分布面积广泛的特点,本文基于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在2005年现场考察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同时测量和收集疫区洲滩上的植被数据和钉螺数据。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以及合作单位提供的数据,分析了鄱阳湖区洲滩和有螺洲滩的分布状况,进而分析了鄱阳湖区植被分布状况及其与钉螺分布的关系。采用同一时相的覆盖鄱阳湖区的TM遥感影像,选取合适的研究区,仔细分析研究区地貌,典型地物的光谱特征,地面考察收集样本点的光谱特征,形成用于分类的专家经验性知识,然后采用基于知识模型的专家决策分类方法分类识别钉螺可疑孳生地,分类精度较已做过的研究有提高,总体精度为88.94%。将分类结果与鄱阳湖区钉螺分布地图集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统计分析了2005年研究区内钉螺孳生面积情况,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面积为1567.720km2,其中适合钉螺孳生的面积
胡孝勇,胡孝扬,董运新[10](2005)在《西昌市盐中区中、小学生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西昌川兴实验区血吸虫病传染源定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昌川兴实验区血吸虫病传染源定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丘型流行区血防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发展与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山丘地区自然、社会因素和人群感染风险行为 |
1.1 传播血吸虫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特征 |
1.2 感染血吸虫风险人群行为特征 |
2 消除阶段山丘地区血防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
2.1 目标人群健教需求变化与防治进程发展不相适应 |
2.2 疫情降低导致健康教育工作弱化与血防意识淡漠 |
2.3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缺乏针对性,干预重点不明确 |
3 消除阶段山丘地区血防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
3.1 针对政府决策和部门参与人员的血防健教模式 |
3.2 针对在校学生和家长联动促进的血防健教模式 |
3.3 针对村民劳动与娱乐的社区特色血防健教模式 |
3.4 针对流动人员返乡查治病的血防健教模式 |
4 小结 |
(2)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传染源控制策略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标 |
3 技术路线图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及传染源控制综合措施实施情况的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演变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
1 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四川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实施中存在的障碍因素的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全文小结 |
致谢 |
附件 |
附表一 |
附表二 |
附表三 |
附件四 |
(3)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策略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1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不同亚型的流行特点 |
1.1 平坝型 |
1.2 高山型 |
1.3 丘陵型 |
2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策略的发展 |
2.1第1阶段 |
2.2 第2阶段 |
2.3 第3阶段 |
3 现行策略在山丘型地区的实施成效及存在的障碍 |
3.1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策略实施后取得的防治成效 |
3.2在山丘型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策略中存在的障碍因素 |
3.2.1传染源控制难度大 |
3.2.2多部门和地区联防联控措施配合不同步 |
3.2.3查灭螺的力度弱化 |
4 建议与对策 |
4.1 因地制宜地实施传染源控制策略 |
4.2 加强多部门和多地区的合作 |
4.3 需要重点关注钉螺的防控问题 |
(4)句容市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控制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现场与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
4 统计分析方法 |
5 质量控制 |
6 技术路线 |
结果 |
1. 2000~2010年句容市居民血吸虫病监测情况 |
2. 2000~2010年句容市灭螺面积和有螺面积的消长情况 |
3. 2000~2010年句容市钉螺指标变化情况 |
4. 2000~2010年句容市灭螺覆盖率和钉螺面积、居民查病阳性率消长关系 |
5. 2000~2010年句容市居民、学生健康教育情况 |
6. 2000~2010年句容市家畜血吸虫病查治情况 |
7. 句容市晚期血吸虫病的基本情况 |
8. 句容市晚期血吸虫病经济负担情况 |
9. 句容市晚期血吸虫病人需求现状及评价 |
10. 句容市血吸虫病防治专业人员学历、职称情况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MPH专业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附件 |
致谢 |
(5)A、B两市中小学生血防知识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方法 |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血防知识 |
2.1.1 血防知识得分情况 |
2.1.2 不同性别血防知识得分情况 |
2.1.3 中小学生血防知识得分情况 |
2.2 获得血防知识途径 |
2.3 血防宣传方式喜好 |
3 讨论 |
(6)滇川亚种云南地理株钉螺生长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背景 |
一、血吸虫病的分布 |
二、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状况 |
三、不同类型孽生地钉螺的分布特点 |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五、试区概况 |
六、主要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滇川亚种云南地理株钉螺不同密度生长繁殖规律 |
1. 前言 |
2. 材料 |
3. 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二部分 滇川亚种云南地理株钉螺不同海拔自然环境繁殖实验 |
1. 前言 |
2. 材料 |
3. 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图 |
(7)我国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成果巩固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与现状 |
1.1 流行特点 |
1.2 疫情变化态势及现状 |
2 山丘型流行区今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2.1 疫情易反复, 巩固防治成效面临挑战 |
2.2 家畜传染源种类多、数量大, 防控难度大 |
2.3 人口流动频繁, 缺少有效监管 |
2.4 现有诊断方法不适应低流行状况下的防治需求 |
2.5 现有灭螺方法局限, 缺少可持续的措施 |
3 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 |
3.1 巩固防治成效的对策 |
3.1.1 继续加强传染源控制力度 |
3.1.2 继续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监控 |
3.1.3 继续加强疫情监测 |
3.1.4 继续加强血防健康教育 |
3.1.5 继续探索适合山丘型流行区的灭螺方法 |
3.2 推进血防工作进程的发展策略 |
3.2.1 顺应形势, 抓住发展机遇 |
3.2.2 推广和运用成功经验 |
3.2.3 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展可持续的生态防控措施 |
(8)GIS技术支持下农业技术进步与血吸虫防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GIS 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1.2.1 GIS 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
1.2.2 GIS 在血吸虫病研究中的应用 |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血吸虫概述 |
2.1 血吸虫及血吸虫病简介 |
2.2 血吸虫的流行区 |
2.3 血吸虫的流行 |
2.3.1 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 |
2.3.2 血吸虫的传播 |
2.3.2.1 血吸虫病的传播过程 |
2.3.2.2 血吸虫对人体的感染 |
3 血吸虫相关古地理的演变 |
3.1 四川盆地的形成 |
3.1.1 四川盆地的地势 |
3.1.2 四川盆地的形成 |
3.2 长江水系的形成 |
3.2.1 长江简介 |
3.2.2 长江水系的地貌 |
3.2.3 长江水系的形成演化 |
4 农业技术的进展 |
4.1 农业的起源说 |
4.2 农业技术进展 |
4.2.1 原始农业阶段 |
4.2.2 传统农业阶段 |
4.2.3 现代农业阶段 |
5 数据库设计 |
5.1 数据的收集与数据存在的问题 |
5.1.1 数据的收集 |
5.1.2 数据存在的问题 |
5.1.2.1 数据形式多样、标准不一 |
5.1.2.2 数据坐标系统不统一 |
5.2 技术路线 |
5.3 数据库 |
5.3.1 数据标准化 |
5.3.1.1 纸质数据数字化 |
5.3.1.2 空间参考信息一致化 |
5.3.2 数据库设计 |
5.3.2.1 图类图层分类 |
5.3.2.2 基础数据要素实体编码及定义 |
5.3.2.3 专题数据要素实体编码及定义 |
6 血吸虫研究过程中GIS 技术的应用 |
6.1 GIS 及其相关技术 |
6.2 利用GIS 分析地理因素 |
6.2.1 利用GIS 对研究区域水系演变分析 |
6.3 基于GIS 的古地理与农业技术进步对血吸虫的影响分析 |
7 血吸虫病的防治策略 |
7.1 血吸虫病的防治情况 |
7.2 血吸虫病的防治对策 |
7.3 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提出 |
8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发表论文 |
科研情况 |
致谢 |
(9)基于遥感和智能体的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监测和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索引 |
表索引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论文的结构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医学地理学与空间信息技术 |
2.1.1 分析环境污染与健康关系 |
2.1.2 分析医疗设施的合理配置 |
2.2 流行病学与空间信息技术 |
2.2.1 与疟疾的流行病学研究结合 |
2.2.2 与莱姆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结合 |
2.2.3 与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研究结合 |
2.2.4 与其他疾病研究相结合 |
2.2.5 信息可视化与传染病信息系统 |
2.3 血吸虫病研究与空间信息技术 |
2.3.1 血吸虫生活史 |
2.3.2 血吸虫病及其环境要素 |
2.3.3 应用空间信息技术的血吸虫病研究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遥感影像的钉螺可疑孳生地识别 |
3.1 研究区概况 |
3.2 数据源 |
3.2.1 TM卫星遥感影像 |
3.2.2 地面考察及获取数据情况 |
3.2.3 地面调查钉螺数据 |
3.3 植被分布及其与钉螺关系初步分析 |
3.4 遥感图像的处理和信息提取 |
3.4.1 图像的预处理 |
3.4.2 遥感图像的钉螺孳生地信息提取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图像特征的洲滩钉螺滋生小环境自动识别 |
4.1 植被种盖度和总盖度与钉螺密度的关系模型 |
4.1.1 聚类分析方法 |
4.1.2 聚类分析目标 |
4.1.3 聚类分析过程 |
4.1.4 聚类分析结果 |
4.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钉螺孳生小环境识别算法 |
4.2.1 原始数据处理 |
4.2.2 图像特征提取 |
4.2.3 神经网络分类器设计实现 |
4.2.4 实验结果和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智能模拟研究 |
5.1 智能模拟的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 |
5.1.1 复杂适应系统 |
5.1.2 智能体 |
5.1.3 智能体标准与开发技术 |
5.1.4 智能体开发平台(Swarm) |
5.2 钉螺与环境作用智能模拟 |
5.2.1 钉螺的生态学特征 |
5.2.2 钉螺与环境作用智能模拟模型设计 |
5.2.3 钉螺与环境作用智能模拟模型实现 |
5.2.4 模拟过程分析和结果统计 |
5.3 毛蚴感染钉螺作用智能模拟 |
5.3.1 毛蚴生态学特征 |
5.3.2 毛蚴感染钉螺智能模拟模型设计 |
5.3.3 毛蚴感染钉螺智能模拟模型实现 |
5.3.4 模拟结果统计和分析 |
5.4 牛群活动受感染作用模拟 |
5.4.1 洲滩牛群活动情况概述 |
5.4.2 牛群活动受感染情况智能模拟模型设计 |
5.4.3 牛群活动受感染情况智能模拟模型实现和结果统计 |
5.4.4 模拟结果统计和分析 |
5.5 综合模拟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监测预测信息系统框架设计与原型试验 |
6.1 监测预测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
6.2 监测预测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 |
6.3 监测预测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 |
6.4 监测预测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
6.4.1 基础信息平台 |
6.4.2 综合分析平台 |
6.4.3 群体决策平台 |
6.5 监测预测信息系统的实现架构 |
6.6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血吸虫病传播模拟子系统 |
6.6.1 血吸虫病传播模拟的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建模 |
6.6.2 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设计 |
6.6.3 系统的应用功能结构设计 |
6.6.4 原型系统实现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
7.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7.3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主要学术论文 |
主要科研项目 |
致谢 |
附:论文主要彩图 |
(10)西昌市盐中区中、小学生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2 调查结果 |
2.1 各乡镇中、小学生阳性数、阳性率见表1。 |
2.2 各年龄组循环抗原检测结果阳性率见表2。 |
3 讨论 |
四、西昌川兴实验区血吸虫病传染源定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丘型流行区血防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发展与模式探索[J]. 陈琳,钟波,刘阳,吴子松,蒙先洪,陆定,徐佳,李荣智,王楠楠.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9(03)
- [2]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传染源控制策略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研究[D]. 路龙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12)
- [3]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策略的演变[J]. 路龙廷,朱蓉,张利娟,钟波,冯锡光,徐小林,郭家钢.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3(05)
- [4]句容市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控制效果[D]. 江成功. 苏州大学, 2012(05)
- [5]A、B两市中小学生血防知识调查[J]. 李丽,杨艳,税章林. 现代预防医学, 2012(03)
- [6]滇川亚种云南地理株钉螺生长规律的研究[D]. 杨新燕. 大理学院, 2011(01)
- [7]我国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成果巩固与发展[J]. 钟波,吴子松,陈琳,梁松,董兴齐,邱东川.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1(01)
- [8]GIS技术支持下农业技术进步与血吸虫防治策略研究[D]. 刘利萍. 四川师范大学, 2008(01)
- [9]基于遥感和智能体的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监测和模拟研究[D]. 张健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6(12)
- [10]西昌市盐中区中、小学生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J]. 胡孝勇,胡孝扬,董运新.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