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位移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位移,结构,矩阵,地下,算法,沟道,特征值。
位移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晶波,王东洋,谭辉,宝鑫[1](2019)在《隧道纵向地震反应分析的反应位移法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下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2014)采用了纵向反应位移法,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地震动作用下土体与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而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是一种可用于非一致地震动输入时隧道等长线型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实用方法。以北京某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规范方法和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完成了出平面剪切波斜入射下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计算,并与动力时程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规范方法计算模型中离散的地基弹簧无法反映地基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内力(主要是剪力)计算出现较大的误差;假定沿隧道纵向土层位移分布为正弦波式的规范方法由于正弦波型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内力计算结果与动力时程结果相差过大;而以自由场位移时程作为等效地震作用的规范方法计算得到的最大弯矩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但最大剪力与动力时程方法相差较大,同时这一方法需完成所有时间步的静力计算才能获得结构最不利地震反应,影响了计算效率。而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可以有效模拟地震作用下地基土对结构的约束作用、简便的判断结构最不利地震反应时刻,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较高的计算效率,能够反映地震波作用下非一致地震动输入对隧道纵向地震反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21期)
吕洪斌,商钰莹,张美黎[2](2019)在《一种计算非负矩阵最大特征值的对角相似变换下的原点位移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矩阵的原点位移和正对角相似变换,给出了非负矩阵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特征向量的一种算法,在适当选择平移参数下,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效率.(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黄东威,吴锋,钟万勰,张洪武[3](2019)在《基于位移法浅水波理论波浪破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Lagrange坐标系下推导了二维浅水波波浪破碎项。考虑水底不光滑引起的摩阻项。基于位移法浅水波理论构建了包含破碎项和摩阻项的浅水波数值模型。利用保辛算法和有限元建立了相应的求解格式。最后通过文献算例验证了本文所得到的浅水波数值模型可以有效的模拟近海岸波浪浅化的运动情况。(本文来源于《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9-08-16)
刘晶波,王东洋,谭辉,李述涛,宝鑫[4](2019)在《整体式反应位移法的理论推导及一致性证明》一文中研究指出整体式反应位移法是近几年提出的用于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实用计算方法,目前适用于复杂断面形式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已被《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GB/T 51336—2018)采用。该方法通过建立地层-结构整体模型来反映岩土介质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自由场地层模型计算等效输入地震荷载,避免了经典反应位移法中由地基弹簧的确定和使用带来的计算量和计算误差,同时弥补了经典反应位移法只适用于规则断面形状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局限性。文章基于有限元离散模型,给出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的理论推导,并证明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中采用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与理论推导给出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的一致性,有助于对整体式反应位移法的理解和正确使用。(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黄湘湘[5](2019)在《引入EXCEL编程的矩阵位移法教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EXCEL实施结构力学矩阵位移法,所有步骤和计算结果均以常见表格方式清晰展示,核对各步骤数据简单方便,便于学生查找计算错误、理顺解题思路、巩固力学概念和原理、熟悉数据处理软件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利用计算机软件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21期)
周立欣,曹恒恒[6](2019)在《反应位移法在地下沟道横截面抗震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沟道与地上结构的抗震设计有很大不同。本文通过介绍反应位移法的基本理论、计算模型,并结合废液排放管沟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表明反应位移法计算得到的内力是符合实际的,能够为地下沟道横断面的抗震设计提供经验。(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09期)
阙仁波[7](2019)在《基于MATLAB和矩阵位移法的平面杆系结构有限元程序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ATLAB语言和矩阵位移法思想,进行了平面杆系结构有限元程序设计,并结合实例阐释了其编制思想和使用方法。该程序按分析刚架的一般模式编写,而将连续梁和桁架看作特殊的刚架,从而使其通用于分析刚架、连续梁、桁架及组合结构,对不同类型的结构,都采用统一的分析模式,这对分析组合结构尤其具有优势。该程序充分发挥了MATLAB——矩阵实验室擅长矩阵计算的优势,代码简洁,数据准备简单、计算流程清晰、结果输出可选,可作为矩阵位移法原理教学之外的一种实践补充,与教材紧密配套,切入方便快捷,以较低的门槛,引领学生初窥有限元。(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刘一俊,陈昌富[8](2019)在《基于荷载传递法和剪切位移法压力型锚杆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引用剪切带概念对锚杆锚固受力及荷载传递特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基于理想的弹塑性剪切滑移模型模拟锚固界面受荷作用,运用荷载传递法与剪切位移法对锚杆锚固界面及界面外土体的剪切变形进行分析求解,据此推导了压力型锚杆刚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对刚度系数计算公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压力型锚杆的刚度系数会随锚固长度增加而增长,但当锚固长度过大时会产生部分无效锚固段,锚杆锚固段直径和灌浆体弹性模量均与刚度系数有正相关关系,同时土体的力学性质与锚杆刚度系数也有紧密联系。(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王述红,邱伟,高红岩,张紫杉[9](2019)在《数值流形位移法在岩体裂缝扩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角形网格,对裂缝扩展过程中流形单元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几何网格的角度对数值流形方法的连续与非连续统一处理方式进行解读.采用一阶覆盖函数,推导出数值流形算法的权函数表达式,建立局部位移函数.通过数值流形计算程序,得出裂缝尖端位移,并计算尖端应力强度因子.通过经典的中心裂纹板模型,对数值流形位移法求得的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进行验证,算例的数值解和解析解吻合度较高,证明数值流形法计算裂缝扩展的准确性,为裂纹扩展过程中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求解提供了新的数值解法.(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邱香港[10](2019)在《地下综合管廊投料口结构抗震计算分析——基于反应位移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目前缺少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复杂节点区间抗震计算设计规范的现状,结合工程实例,基于MIDAS Gen软件,采用反应位移法对复杂投料口结构进行横纵向抗震计算,经分析对比考虑地震作用与不考虑地震作用时投料口结构的内力、配筋情况,进一步证明了在地震作用中土层的变形位移对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安全具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位移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矩阵的原点位移和正对角相似变换,给出了非负矩阵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特征向量的一种算法,在适当选择平移参数下,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位移法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晶波,王东洋,谭辉,宝鑫.隧道纵向地震反应分析的反应位移法对比[J].振动与冲击.2019
[2].吕洪斌,商钰莹,张美黎.一种计算非负矩阵最大特征值的对角相似变换下的原点位移法[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黄东威,吴锋,钟万勰,张洪武.基于位移法浅水波理论波浪破碎数值模拟[C].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19
[4].刘晶波,王东洋,谭辉,李述涛,宝鑫.整体式反应位移法的理论推导及一致性证明[J].土木工程学报.2019
[5].黄湘湘.引入EXCEL编程的矩阵位移法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
[6].周立欣,曹恒恒.反应位移法在地下沟道横截面抗震设计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7].阙仁波.基于MATLAB和矩阵位移法的平面杆系结构有限元程序设计[J].福建建筑.2019
[8].刘一俊,陈昌富.基于荷载传递法和剪切位移法压力型锚杆刚度分析[J].公路工程.2019
[9].王述红,邱伟,高红岩,张紫杉.数值流形位移法在岩体裂缝扩展中的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邱香港.地下综合管廊投料口结构抗震计算分析——基于反应位移法[J].福建建筑.2019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