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体舒适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舒适度,人体,指数,有效温度,气候,植物群落,临界值。
人体舒适度论文文献综述
安海霞,安海涛,张建波,冯志强,韩英杰[1](2019)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保定市人体舒适度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保定市12个气象站1971—2010年的气象数据以及人体舒适度指数(DI)公式计算了该地区不同地貌环境下的人体舒适度指数。结果表明,保定市体感较舒适的月份出现在4、5、6、8、9月,山区部分在7月仍维持着偏暖较舒适的状态,平原地区和湿地地区在10月仍然维持较舒适的状态;该地区的冷不舒适天数呈波动减少趋势,变化明显;舒适天数呈波动减少趋势,变化不明显;热不舒适天数呈显着增加的趋势,变化明显;该地区的舒适度指数存在周期性变化,以16年的周期最为明显;该地区冷不舒适的天数由西北部向东南递减。舒适出现天数西部山区和东北部较多,热不舒适出现天数由西北向东南递增。(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胡琳,胡淑兰,苏静,张侠,王琦[2](2019)在《陕西省人体舒适度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陕西省96个国家气象站多年逐日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人体舒适度指数(CIHB),探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冷热舒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陕西省1981—2016年舒适度和舒适等级日数均成北少南多,并且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变化特点,其中汉中等9站舒适等级日数多年平均大于200 d,榆林等7站舒适等级日数多年平均小于120 d;②各区域舒适频率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陕北7—8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关中6—8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陕南6—9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③全省历年平均CIHB为45. 7,舒适等级日数92. 4 d,CIHB和舒适等级日数均在1998—1999年和2008—2009年出现2次峰值;④气温与舒适度指数的相关性极显着,相关系数高达0. 960 5,平均风速与CHIB显着负相关,气温较高时相对湿度与舒适度指数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陈娟婷,陈素华,曹菲[3](2019)在《人行桥设计中的人体舒适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国现行人行桥设计规范对于振动分析的不足,采用目前国际上推行的限制动力响应法和舒适度指标研究人行桥设计中的人体舒适度,并采用该方法对某工程实例的振动舒适度进行了评价。(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9年05期)
陈芬,刘何清,朱凯颖,米立华,吴世先[4](2019)在《以有效温度为基础的人体舒适度评价模型的发展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有效温度指数的评价指标模型的产生背景、建立条件、相互关系及适用环境的梳理,发现评价模型的衍化随人们的认知水平、测量仪器、计算工具的变化而变化,考虑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评价精度也越来越高;模型适用范围越来越广,逐渐由局限性模型向普适性模型转化;评价领域逐渐向特殊环境领域和重度活动强度从业领域深入;引用国外评价模型及分级标准时,不能生搬硬套,必需根据我国环境特点及具体需要分析的环境特点,进行科学的论证、修正才能用于环境舒适性评价。(本文来源于《采矿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刘今越,顾立振,郭士杰,王宁[5](2019)在《人体舒适度及翻身高度与各部位压力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人体翻身与各部位压力分布问题时,翻身研究中两个最重要的考察因素为省力及舒适度。在确保舒适度的前提下,对翻身时间及人体受力情况进行研究并优化,采用ADAMS与实验相结合的模式,在自制气垫床基础上,受试者大量实验并通过软件提取有效的压力数值,从而提供仿真的基础数据,通过仿真证明实验的可行性,运用MATLAB工具箱对实验数据的拟合计算得到各部位力与翻身高度的关系式,分析拟合结果得到最优解,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的真实性及正确性,最终得出最合适的翻身时间、平躺时各部位的受力情况以及各部位不舒适的临界值,确定各部位的力范围。在保证舒适度的基础上,研究上半身各部位受力情况,确定合适的翻身时间,也为涉及人体翻身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9期)
程惠珊,姚杰,程哲炀,杨天娇,李霄鹤[6](2019)在《高校校园绿地秋季小气候效应人体舒适度感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校园环境的舒适性与校园师生的快乐学习和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为了探究不同类型校园绿地所产生的小气候效应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本文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为例,选取校园内具有代表性的滨水及平地2种绿地空间类型,于2017年10月23—25日进行为期3 d的小气候数据收集、分析,并运用THI温湿指数获得人体感知的舒适程度,以探索不同空间的植物配置及其在水体、尺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与校园小气候舒适度营造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表明,校园绿地相对于校外实验区有着显着的降温增湿效应,不同结构与尺度的校园绿地空间对该地的温湿度及人体舒适度会产生显着影响,且不同因素影响下校园绿地空间类型有着明显的保温增湿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适应风景园林小气候舒适性的校园绿地空间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9年22期)
江岳春,曾诚玉,郇嘉嘉,赵瑾,刘雨晴[7](2019)在《计及人体舒适度和柔性负荷的综合能源协同优化调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能源互联网框架,提出了一种计及人体舒适度和柔性负荷的综合能源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从用户需求侧的角度研究能源使用特性,将柔性负荷分为可转移负荷、可削减负荷以及可转换负荷,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并分析其经济性;然后,根据建筑热物质特性,构建了建筑等效热阻模型,用于分析冷/热功率与人体舒适度之间的关系;最后,考虑人体舒适度和用户侧柔性负荷,以综合能源服务商运行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得到了园区级综合能源协同优化调度结果,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提高经济性并促进新能源的就地消纳。(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08期)
吴仁武,晏海,舒也,史琰,包志毅[8](2019)在《竹类植物夏季微气候特征及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增加植被绿化是调节城市微气候和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策略之一。然而,对竹类植物群落的微气候特征和热舒适度调节却鲜有研究。以杭州11种常见竹类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竹类植物群落的微气候变化特征,并采用不舒适指数来评价不同竹类植物群落对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竹类植物群落与对照点相比,其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光照强度存在显着差异。与对照点相比,乔木状竹类植物群落能够降低空气温度1.5~2.6℃,增加相对湿度3.0%~7.9%,遮光率达95.4%~99.9%。不同竹类植物群落与对照点相比,其平均不舒适指数的差异表现为极显着。与对照点相比,乔木状竹类植物不舒适指数降低2.1%~3.5%。通过对微气候因子与竹类植物群落冠层结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冠层结构特征对植物群落微气候和不舒适指数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次研究可以提供更多关于竹类植物缓解热岛效应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合理选择竹类植物种类,从而改善城市热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9年07期)
王宇涵,钱城[9](2019)在《建筑风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体舒适度"一词被广泛应用,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建筑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但是建筑结构与建筑功能的设计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即更好地满足人体舒适度的要求。本文以建筑风环境为例,阐述人体舒适度相关的基本概念,引入具体事例,采用仿真或数值模拟的方法定量研究风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进而找出能够带来最佳人体舒适度的风速区间。(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18期)
高超,申双和,蒋烨林,彭擎[10](2019)在《影响杭州人体舒适度的城市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的热环境与城市因子之间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为了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人体舒适度为研究视角,分析影响人体舒适度变化的主要城市因子。该研究首先采用了热气候指数法计算1980—2017年杭州夏季高温不舒适日数,并统计其变化趋势。运用熵权优化的灰色关联度模型,确立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分析城市化因子与高温不舒适日数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1)38年来,杭州高温不舒适日数的平均为30.6 d,气候倾向率为6.87 d·(10 a)~(-1),呈现显着上升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表明,高温不舒适日数主要集中在7、8月,并在1992—1993年高温不舒适日数发生由少到多的突变。(2)灰关联熵结果显示,在十二个指标因子中,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所占权重最大,公路客运量所占权重占第二位,所占权重最小的是人口密度。(3)公路客运量和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与高温不舒适日数的关联度均成强度相关联,而园林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人口密度等剩下的十个因子均成中度相关联。综上所述,灰色理论在多因子关联系统预测中具有优越性,能够有效分析影响高温不舒适日数的主要城市因子,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价值。(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9年06期)
人体舒适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陕西省96个国家气象站多年逐日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人体舒适度指数(CIHB),探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冷热舒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陕西省1981—2016年舒适度和舒适等级日数均成北少南多,并且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变化特点,其中汉中等9站舒适等级日数多年平均大于200 d,榆林等7站舒适等级日数多年平均小于120 d;②各区域舒适频率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陕北7—8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关中6—8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陕南6—9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③全省历年平均CIHB为45. 7,舒适等级日数92. 4 d,CIHB和舒适等级日数均在1998—1999年和2008—2009年出现2次峰值;④气温与舒适度指数的相关性极显着,相关系数高达0. 960 5,平均风速与CHIB显着负相关,气温较高时相对湿度与舒适度指数显着正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体舒适度论文参考文献
[1].安海霞,安海涛,张建波,冯志强,韩英杰.气候变暖背景下保定市人体舒适度变化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9
[2].胡琳,胡淑兰,苏静,张侠,王琦.陕西省人体舒适度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J].干旱区研究.2019
[3].陈娟婷,陈素华,曹菲.人行桥设计中的人体舒适度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9
[4].陈芬,刘何清,朱凯颖,米立华,吴世先.以有效温度为基础的人体舒适度评价模型的发展概述[J].采矿技术.2019
[5].刘今越,顾立振,郭士杰,王宁.人体舒适度及翻身高度与各部位压力分布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6].程惠珊,姚杰,程哲炀,杨天娇,李霄鹤.高校校园绿地秋季小气候效应人体舒适度感知研究[J].乡村科技.2019
[7].江岳春,曾诚玉,郇嘉嘉,赵瑾,刘雨晴.计及人体舒适度和柔性负荷的综合能源协同优化调度[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8].吴仁武,晏海,舒也,史琰,包志毅.竹类植物夏季微气候特征及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园林.2019
[9].王宇涵,钱城.建筑风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分析[J].城市建筑.2019
[10].高超,申双和,蒋烨林,彭擎.影响杭州人体舒适度的城市因素分析[J].气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