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后动脉论文_李东旭,赵娜,温杰,赵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脑后动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脉,脑后,动脉瘤,胚胎,交通,栓塞,形态学。

大脑后动脉论文文献综述

李东旭,赵娜,温杰,赵娟[1](2019)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基底动脉形态及其缺血事件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磁共振动脉成像(MRA)技术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存在与基底动脉形态及基底动脉缺血事件发生概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行MRA检查的脑血管病病人148例。其中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病人48例,无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病人100例。观察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开放情况,测量基底动脉上、中、下叁段处的内径,及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组基底动脉上、中、下叁段血管内径均小于无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组(P<0.01)。后循环缺血事件患病组基底动脉上、中、下叁段血管内径均小于不患病组(P<0.05)。结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存在的情况下,基底动脉内径较小且缺血事件发生率增高。(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葛学成,甘鸿川,舒波,张欣,黄冠又[2](2019)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合并同侧后交通动脉瘤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发生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合并同侧后交通动脉瘤(PCoAA)破裂患者中比较介入栓塞治疗与开颅夹闭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纳入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PCoAA患者24例,其中介入栓塞组12例,开颅夹闭组12例,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出院时介入栓塞组全部神志清醒,无肢体偏瘫及功能障碍。开颅夹闭组术后神经功能损伤(偏瘫)1例,出院时神志转清10例,动眼神经损伤1例,意识障碍2例保留气管切开。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开颅夹闭组明显减少、住院时间缩短,预后较好,安全性较高。结论合并fPCA的PCoAA患者采取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效果对比,两者都是治疗的有效方法,在手术风险、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栓塞治疗明显低于开颅夹闭,安全性、疗效更为可靠。(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黄小飞[3](2019)在《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近期的研究证实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etal-typ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FTP)的存在与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PCoAAs)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尚未发现关于FTP对PCoAAs形态及破裂状态影响关系的报道。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伴有FTP的PCoAAs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行头颅DSA的PCoAAs的病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目前是否吸烟、目前是否饮酒、是否患有高血压、是否发生动眼神经麻痹以及动脉瘤是否发生破裂。根据CT及DSA的检查结果将所有PCoAAs分为A组(伴有FTP的PCoAAs)、B组(不伴有FTP的PCoAAs)、C组(伴有FTP的破裂PCoAAs)和D组(不伴有FTP的破裂PCoAAs)。通过患者个体化的3D-DSA影像建立动脉瘤及血管模型,计算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包括最大高度(Maximum height)、垂直高度(Perpendicular height)、最大直径(Bottleneck diameter)、瘤颈宽(Neck diameter)、纵横比(Aspect ratio,AR)、大小比(Size ratio,SR)、瓶颈指数(Bottleneck factor,BF)、椭圆率指数(Ellipticity index,EI)、波动指数(Undulation index,UI)、非球形指数(Nonsphericity index,NSI)。分别对A组和B组、C组和D组的临床资料和形态学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P值<0.1的参数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4枚PCoAAs,其中A组81枚,B组133枚,C组59枚,D组83枚。单因素分析中,A组和B组、C组和D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形态学参数对比显示:A组动脉瘤较B组具有更小的最大高度、AR、BF和UI(P<0.05),C组动脉瘤在最大高度、垂直高度、AR、BF、UI和NSI均小于D组(P<0.05)。A组和B组的多因素分析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C组和D组多因素分析显示NSI(OR 0.000,95%CI 0.000-0.151,P=0.030)具有显着差异。结论:1、伴有FTP的PCoAAs与不伴有FTP的PCoAAs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伴有FTP的PCoAAs更小且形状更为规则。2、相比不伴有FTP的破裂PCoAAs,伴有FTP的破裂PCoAAs在形态上也表现为更小且形状更规则。表明伴有FTP的PCoAAs在更小、形状更规则的情况下就会发生破裂,提示伴有FTP的PCoAAs具有更高的破裂风险。(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6-01)

闫亚洲,吴一娜,唐海双,曾张伟,赵开军[4](2019)在《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血管内治疗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后交通动脉(PCoA)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合并fPCA的PCoA动脉瘤患者55例(共57个动脉瘤),所有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其中27个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0个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术后即刻栓塞程度。影像学随访采用DSA或MR血管成像,临床预后采用门诊和(或)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55例患者中,41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即刻造影显示,21个(36. 8%)动脉瘤RaymondⅠ级,11个(19. 3%)Ⅱ级,25个(43. 9%)Ⅲ级;所有PCoA保持通畅。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5. 5%),为手术相关出血,无缺血事件发生;死亡3例。对39例患者包含41个动脉瘤进行影像学随访,其中26个(63. 4%)动脉瘤治愈,1个(2. 4%)改善,8个(19. 5%)稳定,6个(14. 6%)复发(均为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随访中所有合并fPCA的PCoA保持通畅。临床随访52例患者,死亡2例,1例患者术后1年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随访mRS评分为:0~2分47例(90. 4%),3分1例,4分1例,5分1例,6分2例。结论血管内治疗合并fPCA的PCoA动脉瘤可行和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李东旭,王庆海,王雪静[5](2018)在《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治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无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21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后循环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梗死与特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脑血管解剖结构异常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8年36期)

林丽红,于寰,段凯,许梓童,韩丽萍[6](2018)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短暂性脑缺血相关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头颈CTA的方法进一步评价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来我院行头颈CTA扫描的患者100例,根据CTA结果分为完全FTP组、部分FTP组、对照组。比较入组患者临床症状、是否存在FTP、短暂性脑缺血发生情况。结果出现FTP的患者有36例,占36%,出现头晕、头痛、癫痫发作、意识丧失、共济失调、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全FTP患者出现双侧变异者约占15%,右侧变异者约占50%,左侧变异者约占35%,部分FTP患者出现双侧变异者约占12.5%,右侧变异者约占50%,左侧变异者约占37.5%,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FTP组出现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14例,占38.9%,完全FTP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占30%,部分FTP患者占5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P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癫痫发作、意识丧失、共济失调、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且更容易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本文来源于《中国CT和MRI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陈明山,邢刚[7](2018)在《大脑后动脉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分段显示后处理参数的优化及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大脑后动脉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CTA-MIP)分段显示与层厚、旋转角度等参数的相关性,确定大脑后动脉的各分段优化主显体位。方法利用CTA-VR平台,对入组病例分别测量大脑后动脉P1-2段及P2-4段走形跨越厚度及空间角度,把测量参数的修正值在CTA-MIP平台进行验证,形成各分段的层MIP主显体位图像,对主显体位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确定CTA-MIP各分段的优化主显体位的厚度及旋转角度。结果大脑后动脉P1-2段首选主显体位:标准轴位显示,层厚15mm,偏移角度0°;大脑后动脉P2-4段首显主选体位:外旋矢状位显示,层厚25mm,外旋角度15°。结论通过优化CTA-MIP层厚、角度变换,CTA-MIP-P1-2段及P2-4段的优化主显体位能够清晰、快速地显示大脑后动脉各段的主支及主要分支,为大脑后动脉的影像学显示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及理念。(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杜世伟,李静伟,陈健,刘洋,孙力泳[8](2018)在《微导管复合塑形在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微导管复合塑形在单纯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AA)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微导管复合塑形、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51例伴有fPCA的中小型破裂PCoAA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术中微导管塑形准确性、微导管塑形稳定性、栓塞操作相关并发症、动脉瘤栓塞程度和后交通动脉保留程度、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1例51枚伴有fPCA的破裂PCoAA均通过微导管复合塑形技术成功完成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瘤体完全栓塞43例(84.3%),瘤颈残留8例(15.7%);后交通动脉均保留,49例血流无影响,2例部分影响。微导管塑形准确率为90.2%,其中微导管直接推送到位36例,回拉到位11例,导丝导引到位4例;栓塞中88.2%微导管位置稳定。仅1例术中发生破裂再出血。随访6~24个月显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48例(94.1%),3例(5.9%)预后不良,无患者死亡。术后6个月血管复查造影显示,Raymond 1级41枚(80.4%),2级8枚(15.7%),3级2枚(3.9%)。结论 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伴有fPCA的急性期中小型破裂PCoAA术中应用微导管复合塑形技术,可使栓塞过程更稳定和安全,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罗虎[9](2018)在《S1P受体在VitB6抑制水胺硫磷诱导子代大鼠大脑后动脉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有机磷农药广泛用于农业,文献报道长期低剂量接触有机磷可引起血管功能障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其他心血管有关的疾病。流行病学显示,慢性有机磷暴露会导致神经认知功能受损。关于水胺硫磷对于子代的影响虽然有文献报道,但是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意在观察维生素B6(Vitamin B6,VitB6)在水胺硫磷诱导子代大鼠大脑后动脉损伤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其机制。目的观察水胺硫磷作用于大鼠后,是否对子代大鼠大脑后动脉结构和功能有损伤。VitB6能否抑制水胺硫磷对子代大鼠大脑后动脉的损伤,并探讨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受体是否参与VitB6抑制水胺硫磷诱导的子代大鼠大脑后动脉的损伤。方法4周龄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雌性120只、雄性60只。分为生理盐水(Saline)组、Vitamin B6(VitB6)组、芬戈莫德(Fingolimod)组、水胺硫磷(Isocarbophos)组、水胺硫磷+VitB6(Isocarbophos+VitB6)组、水胺硫磷+VitB6+芬戈莫德(Isocarbophos+VitB6+Fingolimod)组。每组10只雄鼠和20只雌鼠。雌鼠按照分组造模16周后合笼,对子代大鼠饲养8周后每组随机选取8只进行试验。(1)取子代大鼠动脉血做血气分析;(2)取子代大鼠血浆和大脑后动脉组织检测氧化性指标、炎症因子;(3)取子代大鼠大脑后动脉观察形态学、检测功能变化及Casepase-3表达;(4)取子代大鼠血浆和大脑后动脉组织检测S1P受体的表达;(5)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子代大鼠大脑后动脉血管S1P受体亚型S1P_1、S1P_2的表达;(6)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结果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水胺硫磷组子代大鼠大脑后动脉形态出现明显损伤,血管舒张功能显着降低(P<0.05),与水胺硫磷组相比,VitB6干预组明显改善了子代大鼠大脑后动脉结构,升高了血管舒张功能,与芬戈莫德共同作用时,VitB6的改善作用不明显。(2)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水胺硫磷组子代大鼠CO_2总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细胞间粘附因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间粘附因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和Caspase-3的表达明显升高,与水胺硫磷组相比,VitB6干预组使子代大鼠血气中CO_2总量、血浆和血管组织中MDA含量、ICAM-1、VCAM-1、IL-1、IL-6的含量和Caspase-3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与芬戈莫德共同作用时,VitB6的降低作用不明显;(3)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水胺硫磷组子代大鼠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水胺硫磷组相比,VitB6干预组NO、SOD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芬戈莫德共同作用时,VitB6的降低作用不明显;(4)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水胺硫磷组子代大鼠血浆和大脑后动脉组织S1P含量显着降低(P<0.01),与水胺硫磷组相比,VitB6使子代鼠血浆和大脑后动脉组织S1P含量显着增多(P<0.05),与芬戈莫德共同作用时,VitB6的升高作用不明显;(5)水胺硫磷使子代大鼠大脑后动脉S1P_1和S1P_2的表达均降低,S1P_1降低更为显着(P<0.01);VitB6对水胺硫磷引起的损伤有抑制作用,芬戈莫德可阻断S1P_1受体,VitB6与芬戈莫德同时作用时,VitB6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1)长期低剂量的给母鼠水胺硫磷灌胃能诱导子代大鼠大脑后动脉血管损伤;(2)VitB6能抑制水胺硫磷诱导的子代大鼠大脑后动脉的损伤,抑制作用可能与S1P_1受体有关。(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期刊2018-03-01)

许开喜,丰广魁,左涛生,顾宝东,孟云[10](2018)在《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对大脑中动脉闭塞与急性缺血性卒中体积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laterality,PCAL)对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体积的预测价值。方法 47例MCAO的AIS患者,根据梗死体积的小、中、大和有无PCAL及患者有无PCAL分组,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体积程度差异及判定梗死体积与PCAL的关系。结果 47例MCAO的AIS患者中,小、中、大体积梗死PCAL阳性分别为12例、3例和5例,经卡方检验,病灶体积各程度之间PCAL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1,P=0.004<0.05);经趋势性卡方检验,PCAL阳性率随着病灶体积程度增加而减小(统计量为9.813,P=0.002<0.05);47例MCAO的AIS患者中,PCAL阳性、阴性的梗死体积分别为14.18±22.00 cm~3、66.31±72.15 cm~3,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脑梗死体积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73,P=0.000<0.05),PCAL阳性组病灶体积小于阴性组。结论 MCAO的AIS患者出现同侧PCAL阳性代表PCA向MCA缺血区周围侧支循环建立且梗死体积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预测AIS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大脑后动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在发生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合并同侧后交通动脉瘤(PCoAA)破裂患者中比较介入栓塞治疗与开颅夹闭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纳入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PCoAA患者24例,其中介入栓塞组12例,开颅夹闭组12例,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出院时介入栓塞组全部神志清醒,无肢体偏瘫及功能障碍。开颅夹闭组术后神经功能损伤(偏瘫)1例,出院时神志转清10例,动眼神经损伤1例,意识障碍2例保留气管切开。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开颅夹闭组明显减少、住院时间缩短,预后较好,安全性较高。结论合并fPCA的PCoAA患者采取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效果对比,两者都是治疗的有效方法,在手术风险、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栓塞治疗明显低于开颅夹闭,安全性、疗效更为可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脑后动脉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东旭,赵娜,温杰,赵娟.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基底动脉形态及其缺血事件之间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

[2].葛学成,甘鸿川,舒波,张欣,黄冠又.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合并同侧后交通动脉瘤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J].贵州医药.2019

[3].黄小飞.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D].南昌大学.2019

[4].闫亚洲,吴一娜,唐海双,曾张伟,赵开军.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

[5].李东旭,王庆海,王雪静.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

[6].林丽红,于寰,段凯,许梓童,韩丽萍.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短暂性脑缺血相关性分析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

[7].陈明山,邢刚.大脑后动脉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分段显示后处理参数的优化及相关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8

[8].杜世伟,李静伟,陈健,刘洋,孙力泳.微导管复合塑形在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

[9].罗虎.S1P受体在VitB6抑制水胺硫磷诱导子代大鼠大脑后动脉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8

[10].许开喜,丰广魁,左涛生,顾宝东,孟云.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对大脑中动脉闭塞与急性缺血性卒中体积的关系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一1:大鼠线栓法大脑中动脉堵塞模型模式...一31两种方法的脑梗死范围Figure3一13i...大脑后动脉介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大脑后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的丰富穿...大脑后动脉P2段动脉瘤患者头颅...垂体柄一基底动脉间隙BA基底动脉,PCA~...

标签:;  ;  ;  ;  ;  ;  ;  

大脑后动脉论文_李东旭,赵娜,温杰,赵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