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宽厚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宽厚,屈曲,钢梁,角钢,桥墩,薄壁,组合。
宽厚比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涛,马建超,肖正直[1](2019)在《不同宽厚比等边角钢构件抗爆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角钢是高耸大跨钢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构件,为研究不同宽厚比角钢的抗爆性能,首先通过对9根叁组宽厚比等边角钢试件进行爆炸试验,观察爆炸冲击作用下角钢的毁伤变形特征,研究不同宽厚比角钢的失效模式;然后,分析爆炸冲击作用下各宽厚比角钢迎爆面超压时程曲线的变化特征,研究超压峰值、爆炸冲量及爆炸冲击相关时间参数的变化规律。最后,利用流固耦合模型对爆炸冲击作用下角钢变形和迎爆面超压时程进行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相对比,分析宽厚比对角钢抗爆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角钢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失效模式为局部屈曲,爆炸毁伤破坏程度随宽厚比增加而增大;迎爆面各测点超压峰值和爆炸冲量均随宽厚比增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23期)
岳鹏飞[2](2019)在《一种新型全钢屈曲支撑在不同内径宽厚比下的受力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全钢支撑,该支撑相比传统支撑,具有重量轻、造价低、便于组装的优点,对支撑施加低周往复位移荷载,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比对了传统支撑与管中管支撑(TinT)的抗震滞回性能。比较结果显示,支撑的受压承载力提高约150%,滞回性能提高约100%。同时研究了该支撑在不同内径宽厚比下的受力性能,对支撑的位移荷载曲线、骨架曲线的分析表明,支撑在内径宽厚比为18.0~22.5时,支撑滞回性能良好,当宽厚比超过27.0时,支撑较早的出现了应力屈服现象,该新型支撑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和滞回性能。(本文来源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于勇衡[3](2018)在《母线生产中端面线收缩率与宽厚比间关系的统计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母线实际横铸生产中端面理论线收缩率、实际线收缩率与实际宽厚比间关系的统计规律,描述了实际值随宽厚比变化而波动的趋势,总结出母线结晶器设计时,宽和厚的实际线收缩率的校正曲线。当宽厚比在1~9区域内时,宽厚比与宽的实际线收缩率存在近似一阶线性函数的关系。在宽厚比为1~3.1的区域,密集的点反映出宽厚比与厚的实际线收缩值存在高阶函数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山东冶金》期刊2018年05期)
弓磊,陈鹏程,杨会伟,程欣,路国运[4](2018)在《不同板件宽厚比H型钢梁在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Abaqus软件创建了钢梁受冲击的叁维有限元模型,与霍静思教授的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该模型从冲击力时程、跨中挠度时程和不同板件塑性变形耗能叁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了腹板高厚比、翼缘宽厚比、边界条件和长度对H型钢梁在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表明在截面外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腹板高厚比的增加,冲击力峰值、平台值下降;冲击力持续时间增加,翼缘宽厚比规律与腹板高厚比类似但影响程度要小于腹板高厚比。当钢梁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时,钢梁各板件的塑性耗能从大到小依次为:腹板、上翼缘、下翼缘;但随着钢梁两端约束作用减弱,下翼缘的耗能逐渐增大。当钢梁两端铰支时,随着长度的增加,腹板、上翼缘、下翼缘的塑性耗能发生两次转变,下翼缘的耗能超过腹板成为钢梁的主要耗能板件。(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17期)
姚利翔[5](2018)在《施工缺陷对混凝土空心薄壁桥墩截面宽厚比限值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心薄壁桥墩是山区公路桥梁中常见的结构形式,通常采用滑膜、爬模或翻模等方法施工。在实际施工中,时常出现桥墩偏位、爆模或混凝土强度不够等问题。随着桥墩高度的增加,其稳定性也成为结构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开展影响薄壁空心墩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相关因素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将空心薄壁高墩简化为上端自由、下端固结的中心受压杆件,研究施工缺陷对桥墩整体稳定影响;将薄壁桥墩视为由板构成的空心结构究,进一步探究薄壁桥墩在发生板局部屈曲下的临界厚度和极限宽厚比。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叁个方面:(1)从受压杆件的挠曲微分方程出发,利用纤维屈服准则推导下端固结、上端自由杆件考虑初弯曲的临界荷载。(2)分别采用板的各向同性和正交异性推导局部失稳的临界荷载,结合整体失稳临界应力公式,将薄壁空心墩视为薄板组成的构件,以桥墩优先发生整体失稳作为控制条件,推导出等截面桥墩的临界厚度和极限宽厚比公式。(3)采用ANSYS有限元模型建立壳单元模型,加入初弯曲后对薄壁高墩的局部稳定进行第一类稳定分析,通过公式试算与有限元模型的结果做出对比,验证公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1)正交异性板理论下的公式计算值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度很好,临界宽厚比公式是可行的。正交异性板更加符合实际工程。(2)桥墩高度增加时,薄板临界宽度会变小,初始缺陷的影响程度加大,临界荷载随着大幅度减小。(3)桥墩初始偏移变大,薄壁高墩的临界厚度相应变小,且公式计算值与有限元结果吻合性更好,这主要是由于正交异性板更加符合实际工程,计入了材料的弹塑性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1)
弓磊[6](2018)在《不同板件宽厚比H型钢在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和剩余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力提倡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节能、节材、节地、节水、环保,切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H型钢截面形状经济合理、力学性能好,适于拼装,广泛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和“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在不同截面类别H型钢的已有研究中,主要集中于H型钢的静态分析和拟静态分析,还缺少相关动态分析。此外,我国汽车普及率逐年上升,使得建筑物在服役期间遭遇偶然撞击的概率逐渐增大。目前,还未有学者从板件宽厚比角度研究H型钢在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点。因此,本文以不同截面类别的H型钢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和剩余承载力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材料的动态行为和结构的动态响应展开分析综述,指出通过理论分析研究结构的动态问题需要做出诸多假定,与实际模型存在较大差异,指出理论分析可用的模型比较局限。而精细的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结构构件的实际动态行为。本文通过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创建了H型钢受冲击的数值模型,并以现有冲击试验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得到了冲击的有效模型,并用于进一步参数分析。根据欧洲钢结构设计规范和日本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截面分类特点,本文选取不同截面类型的九组试件,基于冲击模型从冲击力时程、跨中挠度时程和不同板件塑性变形耗能叁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了相同冲击能量下,构件腹板高厚比、翼缘宽厚比、边界条件和长度对H型钢梁在冲击作用下动态响应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冲击能量下,冲击物的质量和速度对构件在冲击作用下动态响应的影响。最后,针对构件损伤情况分受损和失效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当冲击能量较小时,通过给落锤施加10种不同的冲击速度得到H型钢不同程度的十种损伤级别。再创建钢构件的轴压模型,研究了不同损伤下构件的剩余承载力。当冲击能量较大时,构件在冲击下发生失效破坏,通过ABAQUS创建的空间叁维钢框架模型研究了结构在首层钢柱失效后的变形情况以及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刘源,罗金辉,李元齐,傅学怡[7](2018)在《大宽厚比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纵向加劲肋构造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大截面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具有较高的极限承载力。现行相关规范对管壁宽厚比的要求在保证管壁局部屈曲性能的同时,限制了对构件含钢率的进一步优化。在钢管壁内侧设置纵向加劲肋,可有效提高其局部屈曲性能,降低构件的用钢量,充分发挥高强钢的性能。对国内外有关管壁局部屈曲的产生机理和宽厚比限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国内外有关纵向加劲肋对大宽厚比钢管混凝土柱静力承载性能和抗震性能影响、加劲肋和子板件构造要求等方面的试验和理论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基于上述工作,提出了以控制管壁局部屈曲为目标的纵向加劲肋构造设置原则及其作用机理,以及设加劲肋的大宽厚比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等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建筑钢结构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刘海锋,朱彬荣,孙珍茂,刑海军[8](2018)在《大宽厚比对称填板双角钢十形组合构件轴压试验与设计方法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扭转长细比大于弯曲长细比的大宽厚比对称填板双角钢十形组合构件而言,各规范采用不同方法来计算其稳定系数,填板的构造规定也有所不同,有必要结合试验实测数据,检验不同方法的计算精度和填板构造方式对承载力的影响。为此,进行了2类对称填板,共32个双角钢十形组合试件的轴压试验,得到了试件的应变、极限载荷等。试件横截面各测点应变差异较大,且破坏后轴线明显弯曲,该现象表明,虽然各试件的扭转长细比明显大于弯曲长细比,但所有试件最终发生了弯曲失稳。根据试件实测结果检验了不同设计方法的稳定系数计算精度,结果表明:扭转长细比大于弯曲长细比或试件两端之间仅有1个填板时,试件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承载能力;按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中扭转长细比确定的稳定系数远低于研究所得的试件实测值,而弯曲长细比对应的稳定系数与试验的实测值很接近;大多短角钢填板双角钢十形组合试件的轴向承载力略高于焊接填板试件,但前者的造价较低,推荐使用。(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戎子涵,童根树,李忠学[9](2018)在《H形截面轴心压杆的板件宽厚比限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法分析了H形截面轴心压杆的板件宽厚比限值。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对H形截面压杆采用的等稳定原则将板件的局部稳定和杆件的整体稳定割裂开来,忽略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运用ANSYS进行弹塑性非线性分析,以新的思路确定了板件宽厚比限值,并拟合出了板件宽厚比限值的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陈鹏程,程欣,弓磊,路国运[10](2018)在《不同宽厚比H形截面钢梁抗冲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经实验校核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受横向冲击作用的H形钢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设计不同宽厚比组配的H形钢梁,分析H形钢梁跨中受横向冲击的动态响应和应力发展过程,并研究宽厚比对H形钢梁抗冲击性能的影响,重点讨论了腹板厚度、翼缘厚度对冲击力平台值和峰值以及耗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两端铰接H形钢梁在跨中受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模式主要为弯曲变形。相同冲击能量下,冲击力平台值主要受翼缘厚度的影响,冲击力峰值主要受腹板厚度的影响。翼缘厚度对钢梁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要大于腹板厚度。本研究可为不同宽厚比H形钢梁的抗冲击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8年06期)
宽厚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新型全钢支撑,该支撑相比传统支撑,具有重量轻、造价低、便于组装的优点,对支撑施加低周往复位移荷载,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比对了传统支撑与管中管支撑(TinT)的抗震滞回性能。比较结果显示,支撑的受压承载力提高约150%,滞回性能提高约100%。同时研究了该支撑在不同内径宽厚比下的受力性能,对支撑的位移荷载曲线、骨架曲线的分析表明,支撑在内径宽厚比为18.0~22.5时,支撑滞回性能良好,当宽厚比超过27.0时,支撑较早的出现了应力屈服现象,该新型支撑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和滞回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宽厚比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春涛,马建超,肖正直.不同宽厚比等边角钢构件抗爆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9
[2].岳鹏飞.一种新型全钢屈曲支撑在不同内径宽厚比下的受力性能[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于勇衡.母线生产中端面线收缩率与宽厚比间关系的统计规律[J].山东冶金.2018
[4].弓磊,陈鹏程,杨会伟,程欣,路国运.不同板件宽厚比H型钢梁在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5].姚利翔.施工缺陷对混凝土空心薄壁桥墩截面宽厚比限值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
[6].弓磊.不同板件宽厚比H型钢在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和剩余承载力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7].刘源,罗金辉,李元齐,傅学怡.大宽厚比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纵向加劲肋构造研究现状[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8
[8].刘海锋,朱彬荣,孙珍茂,刑海军.大宽厚比对称填板双角钢十形组合构件轴压试验与设计方法对比[J].建筑结构学报.2018
[9].戎子涵,童根树,李忠学.H形截面轴心压杆的板件宽厚比限值[J].低温建筑技术.2018
[10].陈鹏程,程欣,弓磊,路国运.不同宽厚比H形截面钢梁抗冲击性能[J].爆炸与冲击.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