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遗传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样性,种质,射干,含油量,大理,黑麦,距离。
遗传多样性论文文献综述
段志芬,杨盛美,唐一春,矣兵,李友勇[1](2019)在《云南大理茶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云南大理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40份云南大理茶种质资源的18个农艺性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0份大理茶18个农艺性状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变异系数为8.91%~51.70%,其中,芽叶茸毛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1.70%,萼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91%;13项主要生化成分中,水浸出物变异系数最小,为4.05%,ECG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5.93%;18个农艺性状在遗传距离5 cm处可聚为叁大类,其中,第2类、第3类发芽密度高,芽叶茸毛多,芽叶色泽呈绿色,叶质柔软,可用来选育优质高产的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在遗传距离5 cm处可聚为叁大类,存在着高EGCG、高氨基酸、高咖啡碱,低EGCG、低ECG、低咖啡碱的大理茶资源,可以用来选育高咖啡碱、高氨基酸、高多酚,低多酚、低咖啡碱等特异品种。(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聂小军,宋卫宁,姜雨[2](2019)在《基于重测序的小麦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变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基因组的破译标志着小麦基础研究进入后组学时代。重测序研究为从全基因组水平分析小麦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与起源进化提供了有力工具。基于此,本研究利用重测序技术对93个小麦及其近缘种材料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进行系统分析,包括20个野生二粒小麦(wild emmer)、5个粗山羊草(Ae.tauschii)、5个硬粒小麦(durum)、29个六倍体农家种(landrace)和34个栽培种(variety)。通过与小麦参考基因组(IWGSCV1.1)比对,共鉴定到84,594,991个SNPs,11,628,085个Indels和205,825个CNVs,这是目前为止数量最多、覆盖最全的小麦变异信息数据集。全基因组核苷酸多态性(π值)分析发现,AB亚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在从野生小麦到农家种的过程中减少了一半以上,而D亚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在农家种中非常低,但在栽培种中有所提高,这可能与和现代育种过程中通过杂交引入更多外源变异有关。同时,基因组变异程度在亚基因组间的分布也呈现出不对称性,B亚基因组具有更多的SNPs和CNVs;群体结构分析发现,野生二粒小麦分成了南黎凡特和北黎凡特两个群体,其中南黎凡特群体又进一步分成了两支,栽培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的AB亚基因组与来自北黎凡特的野生二粒小麦具有更近的遗传距离,暗示其可能起源于黎凡特北部;进一步发现,普通小麦基因组存在大量的外缘渗入片段,在六倍体农家种和栽培种中,分别检测到约709MB和1577MB的渗入片段,这些渗入片段极大提高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最后,通过基因组选择消除分析,从野生到农家种的驯化阶段和从农家种到栽培品种的现代遗传改良阶段,分别鉴定到了547和438个选择信号,发现小麦在驯化和改良过程均遭受到了遗传瓶颈效应。(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扶贫攻坚——陕西省农作物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12-13)
薛艳,李英,谌国鹏,张星,陈乔[3](2019)在《利用SSR标记分析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高油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明确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加快陕南地区高油育种进程,利用20对甘蓝型油菜首选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sequencereat,SSR)核心引物,对陕南地区65份含油量达40.58%~53.52%的甘蓝型油菜育种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pc1.10e计算材料间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并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nweighed pair g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icaverage,UPGMA)对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20对SSR核心引物中共筛选出7对最佳引物,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7个条带。供试材料的PIC值分布在0.33~0.86范围内,平均值0.5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54处将65份供试材料划分为两大类群。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较近,不利于陕南地区高油甘蓝型油菜的育种工作。加强种质创新,引进外来优良种质资源并加以改造利用是提高陕南地区高油甘蓝型油菜育种水平的根本途径。(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扶贫攻坚——陕西省农作物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12-13)
邢泽农,辛鑫,刘亚忠,李秋孝,张嘉园[4](2019)在《陕棉抗病种质及其衍生品种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72个分布于棉花全基因组的SSR标记,对54份陕棉抗病种质及其衍生品种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棉血统的54份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7333~0.9872之间。其中,材料间相似系数≤0.90的占11.1%,相似系数≥0.95的占55.6%,相似系数在0.90~0.95的占33.3%。72个SSR标记等位基因变异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在0.04~0.68,平均为0.33。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77时将54个品种分为5类,第Ⅰ类44个品种,第Ⅲ类7个品种,第Ⅱ、Ⅳ、Ⅴ类各1个品种。基于数学模型的聚类和群体结构分析显示,54份种质归属于4个组群。总的来看,54份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较大,遗传基础比较狭窄,多样性很低。(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扶贫攻坚——陕西省农作物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12-13)
刘洁,高风英,卢迈新,陈刚,曹建萌[5](2019)在《我国7个泥鳅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使我国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资源量锐减,种质资源不断退化。为探索我国泥鳅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本研究采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鄱阳湖地区及珠江流域共7个泥鳅群体(鄱阳湖,英德,清远,连南,南雄,梅州,柳州)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基因座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umber of allele, 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 Ne)分别为7和2.5个,平均观测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 Ho)和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 He)分别为0.327 4和0.396 0。7个泥鳅群体间的近交系数(population inbreeding coefficient, Fis)、遗传分化系数(genetic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 Fst)和基因流(number of migrants per generation, Nm)分别为0.093 0、0.372 0和0.422 1,表明7个群体间遗传交流水平低,存在较高程度的遗传分化。10对微卫星引物在7个群体中共扩增出79个等位基因,群体的Na为3.0~7.5个,Ne为1.7~5.5个,Ho为0.307 4~0.534 7,He为0.329 0~0.861 5,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为0.316 8~0.529 4。7个泥鳅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45 3~1.602 3,柳州与南雄群体遗传距离最小(0.0453),亲缘关系较近;清远与梅州群体遗传距离最大(1.6023),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显示,柳州、南雄、连南和梅州群体聚为一个分支,而清远、英德和鄱阳湖群体聚为另一个分支。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泥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泥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受自身迁移能力和地理隔离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可为泥鳅良种基础群体的进一步选择及泥鳅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罗琴,赵欢,彭正松,李佩华,杨玉霞[6](2019)在《射干内生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ISSR和SRAP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射干内生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选用了52条ISSR引物和90条SRAP引物对17株射干内生真菌F. proliferatum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了27条ISSR引物和38条SRAP引物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结果,2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了178个条带,其中131条(63%)具有多态性;38条SRAP引物能够扩增出357条稳定性较好的条带,其中323条(91%)具有稳定性差异。27条ISSR引物PC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介于0.19~0.91,平均为0.70;38条SRAP引物PC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介于0~0.93,平均为0.7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27个ISSR、38个SRAP及ISSR+SRAP遗传位点分析得出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73~0.99、0.72~0.95和0.73~0.95,平均分别为0.84、0.85和0.85。根据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聚类,叁者之间的聚类有较小的差异,但总体上,17株内生真菌被聚为3大类,分离自根的内生真菌F. proliferatum聚为一类,分离自茎和叶的F. proliferatum聚集于另外两类。研究表明,内生真菌F. proliferatum遗传相似性较大,其亲缘关系较近,与传统方法鉴定出的结果一致。结论采用分子标记技术比传统的方法鉴定更为有效,同时,ISSR和SRAP标记可更真实地反映射干内生真菌F. proliferatum的遗传多样性,为该内生真菌在分子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等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3期)
杜习慧[7](2019)在《黑色羊肚菌支系的物种资源、生殖模式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黑色羊肚菌支系(Elata Clade)作为我国食用菌栽培行业近几年突飞猛进发展的一类真菌,隶属于羊肚菌属(Morchella),在国内备受关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本文从黑色羊肚菌支系的物种多样性、分布范围、种质资源、栽培应用、有性生殖、遗传多样性和分子标记等方面,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绩,为黑色羊肚菌支系的遗传研究、栽培驯化和菌种鉴定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并探讨了目前尚未清楚的问题及今后可能的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菌物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张锐,唐艾嘉,解继红,石凤翎,赵彦[8](2019)在《披碱草属牧草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披碱草种质资源研究、育种、品种鉴定提供参考资料,利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26份披碱草代表性种质材料(其中包括9个登记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10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95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0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4.74%;筛选出10对SRAP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10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00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0.91%。供试的26份披碱草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7~0.89,平均值为0.73,表明供试材料间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GS值进行聚类分析,在GS值为0.67处,将26份披碱草材料分为4类。利用ISSR引物UBC818和SRAP引物me4+em16分别构建了26份披碱草材料的指纹图谱。(本文来源于《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永辰,姜巨峰,刘肖莲,宋立民,吴会民[9](2019)在《天津地区日本沼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天津地区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野生种质资源遗传背景,采用9对微卫星分子标记(Mn33、Mn37、Mni04、Mni01、Mni06、Mni76、Mni13、Mni40、Mni58)对日本沼虾4个野生群体(YDXH、DLJH、XQLH和YQSK)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9对微卫星引物在日本沼虾4个群体中的等位基因数(Na)为3~12,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976 9~10.816 5,观测杂合度(Ho)为0.285 7~0.975 0,期望杂合度(He)为0.494 2~0.896 7,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74 9~0.888 0,说明日本沼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中仅有2.04%(P<0.01)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间,97.96%(P<0.01)的变异来源于群体内,表明遗传差变异主要存在于个体间;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10 4~0.037 7,说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并不明显;基于群体间Nei’s遗传距离采用UPGMA法对4个群体进行聚类树构建,永定新河(YDXH)与独流减河(DLJH)首先聚为一支,其次与西七里海(XQLH)聚为一支,最后与于桥水库(YQSK)聚为一支。(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李姗姗[10](2019)在《应用RAPD分析方法评估春黑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麦是小麦的近缘物种,可改良小麦所需的许多目标性状,是丰富小麦遗传变异、选育优良新品种的重要基因资源。该研究利用RAPD技术评估11个来自不同国家春黑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育种者选择亲本提供帮助,且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黑麦的起源历史。(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2期)
遗传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基因组的破译标志着小麦基础研究进入后组学时代。重测序研究为从全基因组水平分析小麦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与起源进化提供了有力工具。基于此,本研究利用重测序技术对93个小麦及其近缘种材料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进行系统分析,包括20个野生二粒小麦(wild emmer)、5个粗山羊草(Ae.tauschii)、5个硬粒小麦(durum)、29个六倍体农家种(landrace)和34个栽培种(variety)。通过与小麦参考基因组(IWGSCV1.1)比对,共鉴定到84,594,991个SNPs,11,628,085个Indels和205,825个CNVs,这是目前为止数量最多、覆盖最全的小麦变异信息数据集。全基因组核苷酸多态性(π值)分析发现,AB亚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在从野生小麦到农家种的过程中减少了一半以上,而D亚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在农家种中非常低,但在栽培种中有所提高,这可能与和现代育种过程中通过杂交引入更多外源变异有关。同时,基因组变异程度在亚基因组间的分布也呈现出不对称性,B亚基因组具有更多的SNPs和CNVs;群体结构分析发现,野生二粒小麦分成了南黎凡特和北黎凡特两个群体,其中南黎凡特群体又进一步分成了两支,栽培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的AB亚基因组与来自北黎凡特的野生二粒小麦具有更近的遗传距离,暗示其可能起源于黎凡特北部;进一步发现,普通小麦基因组存在大量的外缘渗入片段,在六倍体农家种和栽培种中,分别检测到约709MB和1577MB的渗入片段,这些渗入片段极大提高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最后,通过基因组选择消除分析,从野生到农家种的驯化阶段和从农家种到栽培品种的现代遗传改良阶段,分别鉴定到了547和438个选择信号,发现小麦在驯化和改良过程均遭受到了遗传瓶颈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遗传多样性论文参考文献
[1].段志芬,杨盛美,唐一春,矣兵,李友勇.云南大理茶遗传多样性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9
[2].聂小军,宋卫宁,姜雨.基于重测序的小麦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变异研究[C].科技创新与扶贫攻坚——陕西省农作物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3].薛艳,李英,谌国鹏,张星,陈乔.利用SSR标记分析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C].科技创新与扶贫攻坚——陕西省农作物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4].邢泽农,辛鑫,刘亚忠,李秋孝,张嘉园.陕棉抗病种质及其衍生品种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的研究[C].科技创新与扶贫攻坚——陕西省农作物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5].刘洁,高风英,卢迈新,陈刚,曹建萌.我国7个泥鳅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6].罗琴,赵欢,彭正松,李佩华,杨玉霞.射干内生真菌Fusariumproliferatum的ISSR和SRAP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草药.2019
[7].杜习慧.黑色羊肚菌支系的物种资源、生殖模式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菌物研究.2019
[8].张锐,唐艾嘉,解继红,石凤翎,赵彦.披碱草属牧草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北方农业学报.2019
[9].王永辰,姜巨峰,刘肖莲,宋立民,吴会民.天津地区日本沼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9
[10].李姗姗.应用RAPD分析方法评估春黑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J].安徽农学通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