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探索中凝聚起来的伟大旗帜,是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于中国客观实际、具有深厚实践基础的治国之道和发展战略。在当代中国,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就必须对总结中国经验的科学理论、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道路、反映中国实践的科学制度和汲取文明精粹的中国文化充满自信,这样才能激发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引领中国快步迈进世界舞台的中心。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根本价值的坚定信奉,是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国实际,结合时代特征对如何引领中国发展、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分析和理性思考,是促使中国走向成功、引领民族走向复兴的正确选择,具有坚定鲜明的科学导向和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路面基层检测合格及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钢筋网安装。先将横筋按设计尺寸布置于底层,再将纵筋布置横筋上方,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钢筋在板厚方向的高度,预留足够的保护层厚度。钢筋布置完成后进行钢筋连接,纵向钢筋接头采用电弧单面焊接,搭接长度为16cm,焊接接头处应错开布置,接头连线与路面行车方向成45°夹角,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交叉处采用钢丝绳绑扎。采用φ16钢筋弯拉制做成“Ω”形置于横向钢筋下作为钢筋支架,并采用电焊连接,横向布置间隔约为150cm,纵向布置间隔约为120cm。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追求理想信念的永恒源泉和政治灵魂,是实现最高价值的自我意识。它在全世界可能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但在中国却具有自身的合理性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前者将社会历史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理论,使被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清晰地展示出来。后者从经济形态的全领域把握资本主义商品的生产、交换与分配关系,通过劳动、价值到价格的连续性假说,揭示着隐藏在商品经济形态中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奥秘。正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发现了苦难命运的根源,找到了获得自由解放的道路,自觉自信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信念。
而面对日益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继承者们遵循先哲的理念,从未间断过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念的探求。毛泽东成功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创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是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他的艰辛探索和实践成为后人探索和实现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其后,邓小平在艰难的历史关头,科学判断中国的基本国情,理性作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上来。正是对国情的科学认识,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来自西方文明的市场经济完美地结合起来,在应用市场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并不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追寻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同时,确立了适合国情的阶段性目标——摆脱温饱,实现小康,奔向现代化。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形态,以其鲜明的人民性、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也为进一步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根基。只有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创立的行动指南一以贯之,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要理解其特色,特色是从一般中表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符合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是一般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特色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的统一。《哥达纲领批判》和《共产党宣言》科学阐释的消除私有制、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领导、共同富裕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内核。中国特色是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的真实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2]随着时代变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发展,在诸多的变革和创新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逐渐生成为更宏大、更完整、极具生命力的制度体系。
实践是科学理论产生的重要源泉,又是推动理论发展的重要推力,而理论的正确性和真理性,来自于对事物发展本质的正确认识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30多年的实践中,通过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造出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论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发展道路。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观中国国情和世界大势,致力民族复兴伟业,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并成为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丰碑。这些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突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超越性、优越性和科学性。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既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之说,也可追溯到《诗经》中劳动人民对现状的不满和对乐土的追求。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目标“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复活。”[1]只有人类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时代,才能为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创造条件。只有工人阶级的出现,社会主义制度才找到自己的主人。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政治前提,之后的苏维埃制度在建设中创造出的“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包围的特定国际环境下的非常态产物。在和平年代,仍然沿用这种非常态的制度,也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埋下了祸根。新时期,如何建设常态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课题和担负的历史使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其中有很多以文字为载体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通过口语化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之后,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提炼,将其模拟成一个小的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对文中的细节和情感进行演绎。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不同的人物(廉颇、蔺相如,等等),进而让学生在这种风趣幽默的表现中,提升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样也能够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从而将教育与生活进行了更好结合。
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中,中国哲学、文学、中医药等独特的文化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蕴含着强大的奋争精神和生命张力,创造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质,佑护中华民族的繁衍不绝。走向现代的中华民族,在变革、开放和借鉴西方文明中,变得更加自信和强大,其主要原因是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人秉持着以“和”为贵、平等尊重、求同存异的处事胸怀,积淀出中国人协商共建、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中华文化的核心,是融开放性、包容性、融合性于一体的哲学文化。它促使中华民族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使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3]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国语•郑语》)。这种睦邻万帮、“和生实物”的道德原则和世界情怀,使中国人在世界面前强大而可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产物,它秉承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并在新时代不断发展和创新。在资本主义扩张的年代,社会主义思想跃出欧洲,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是被压迫民族摆脱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争取独立、自由、解放的旗帜。在和平与发展的年代,社会主义又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抉择。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制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了理想与现实的一致性。作为自觉的设计和行为,丰富和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至今的状态,奠基在传统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还在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的构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和现实正在实现高度一致和知行统一。
建立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制度,医院领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让医院管理层了解管理会计能在医院运营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顶层设计到制度建设全面认可管理会计,这是在财务工作中不断发展管理会计转型的第一步。以下方法可用于改善医院管理的管理会计现状:(1)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医院领导培训或经验交流会,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知识,培育管理会计意识。(2)从医院制度上建立约束机制,如规定对重大经济事项必须由管理会计部门或人员进行决策分析,对新医疗技术所需的设备物资进行论证分析等,促使领导层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性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它的特点和优势,保障了中国近40年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增加人民福祉为目的,明确回答为谁立命,为谁谋利的判断制度优劣的方向性问题。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因为只有以公有制为主体,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和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国家政令统一,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推动和完成重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凝聚社会共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挖掘隐藏于人民之中的创造潜能,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并能够保证人民都能公平地获得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强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宁,其制度设计和实施兼顾不同民族、阶层、群体的利益,维护民族平等,实现了国家的安定。
中华文明奠基在深厚的文化根基之上,尽管经历几千年历史的变迁,但深入肌理的传统文化依然在主导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先贤制礼作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构成了教化同国家治理结合、崇德重礼的德治思想和责任意识;民众为国尽忠,为家尽孝的家国情怀,连起家国在民众心中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庭的伦理道德;为官者天降大任的胸怀,承载着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责任;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体现着为天下谋太平、为他人谋福祉的幸福所在和精神价值。正是这种独特的文明赋予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统一性、内聚力和不屈的韧劲。
在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胸怀强大的文化自信跨越落后挨打,贫穷饥饿的沟壑,坚强地延续着中国文化的价值普遍性。而在新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展开古老与现代相结合的画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华民族,还必须探索能体现以中国为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构建和价值标准,实现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性和价值普遍性[4]。
由图2可知,曲线有2个谐振点,分别位于低频处和高频处。当外加电磁波沿Z轴方向射入超材料,此时电场沿X轴极化,磁场沿Y轴方向。由于两侧金属环之间有一定距离且开口方向相反,在电磁波的作用下,2个金属环产生平行于开口方向的电偶极子和垂直于谐振平面的磁偶极子,并且二者的共振存在一定的相位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出现2个不同的振动状态,即图2中的低频谐振和高频谐振状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和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奋斗历程的实践探索和科学诠释,它体现着中华文明主体性、普世性的话语表达和独特意义,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满内核和延续谱系[5]。我们要始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其在与历史和时代碰撞中对话和沟通,促使新时代的中国朝着进步的方向前行,开拓中国特色社主义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9.
[2]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
[3] 张立文.中华文化再辉煌的八个理由[J].人民论坛,2011.
[4] 林爽,邓福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培育的有效途径[J].高教学刊,2019(07):163-165.
[5] 刘凯.典型教育法在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大众文艺,2019(04):216-217.
本文引用格式:高凤清,谢立敏.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J].教育现代化,2019,6(50):113-114+119.
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0.056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科研基金项目:《先进政治文化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合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33013)
作者简介:高凤清,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论文; 制度论文; 道路论文; 科学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政治论文;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教育现代化》2019年第50期论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科研基金项目:《先进政治文化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合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33013)论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