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饰剂论文_张百红,岳红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修饰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纳米,结晶,氢氧化铵,环糊精,表观。

修饰剂论文文献综述

张百红,岳红云[1](2019)在《表观遗传修饰剂在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不仅是遗传突变也是表观遗传改变的结果,多个靶向表观遗传调节的药物已进入临床,这些药物包括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组蛋白修饰剂、DNA联合组蛋白修饰剂和染色质重构剂。未来实体瘤的表观遗传治疗将寻找新的表观遗传靶点和联合治疗策略。(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闫君芝,常晓梅,刘晓菊[2](2019)在《不同修饰剂对β-环糊精微球吸附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β-环糊精为原料,通过传统的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β-环糊精微球,选择壳聚糖和四甲基氢氧化铵分别对其进行修饰,考察溶液的搅拌时间、吸附体系的温度、pH等条件对β-环糊精微球及其衍生物吸附甲基橙的影响。结果显示,β-环糊精微球对甲基橙吸附效果较好,修饰改性后,吸附效果增强,四甲基氢氧化铵修饰的β-环糊精微球吸附效果优于壳聚糖修饰后β-环糊精微球。(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9年07期)

张燕[3](2019)在《一步法制备无表面修饰剂花状金纳米颗粒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步法合成直径为250 nm的无表面修饰剂花状金纳米颗粒。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花状金纳米颗粒的结构和合成机理进行分析。用模型解释了花状金纳米颗粒形貌变化的动力学机理,模拟并预测了其生长机理。选用4-巯基苯甲酸(PMBA)为探针分子,探测出花状金纳米颗粒具有优越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SERS),增强因子可高达7.5×10~5。鉴于独特性能,花状金纳米颗粒在未来各领域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S1期)

陈斌,王峰,董英杰,曾宝华,赵丽萍[4](2019)在《有机修饰剂对柔性环氧树脂/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选用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氯化胆碱(CC)及2,3-环氧丙基叁甲基氯化铵(GMAC)为有机修饰剂制备了3种不同性质的有机化黏土(CTAB-clay、CC-clay及GMAC-clay)。通过"黏土淤浆复合法"合成了3种具有不同界面强度的柔性环氧树脂/黏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拉伸性能测试及动态力学热分析等方法对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TAB-clay形成了插层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而CC-clay及GMAC-clay得到了剥离/插层混合结构。环氧树脂/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界面强度的增强而增加:3种有机化黏土使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333%(3.5%GMAC-clay)、195%(3%CC-clay)、100%(3.5%CTAB-clay);环氧树脂的模量及断裂伸长率亦随有机黏土的加入而同时获得显着提高。CTAB-clay导致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有所降低;而GMAC-clay和CC-clay则使T_g略有升高。(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罗应,李彦青,陆世昌,程昊,孔红星[5](2019)在《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纳米银复合修饰剂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NT)/纳米银(nano-Ag)复合修饰剂固载联吡啶钌(Ru(bpy)_3~(2+))传感器测定盐酸苯海索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借助MWNT优良导电性及nano-Ag的电催化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成膜剂硅溶胶(Silica sol)、聚乙烯醇(PVA)将MWNT、nano-Ag、Ru(bpy)_3~(2+)固载修饰到热解石墨电极(PGE)表面,制备出MWNT/nano-Ag/Silica sol/PVA/Ru(bpy)_3~(2+)-PGE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并依据盐酸苯海索对联吡啶钌的增敏作用,快速、准确测定了盐酸苯海索。结果表明:盐酸苯海索在4. 36×10~(-7)~1. 09×10~(-4)mol·L~(-1)浓度范围内与其发光强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I_(ECL)=146. 98×10~5c+502. 03(r~2=0. 997 3),检出限(S/N=3)为2. 06×10~(-8)mol·L~(-1);对5份不同加标浓度的盐酸苯海索的回收率为97. 7%~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 4%。该方法对检测盐酸苯海索药品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与稳定性,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夏刚[6](2018)在《基于Mannich反应的蚕丝蛋白功能化修饰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蚕丝具有外观华丽、光泽优雅、手感柔顺及卫生保健等特点,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材料中。近年来,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又被应用于生物材料基料研究中。但是,作为一种蛋白质材料,蚕丝存在易黄变、脆损、折皱等储存稳定性问题,通常需要采用一些功能化修饰方法改善其性能。本文借鉴Mannich反应修饰原理,制备6只含有伯胺结构的染料型修饰剂,利用染料具有颜色、易于定量分析的特性,考察了氨基类型、位置以及水溶性对Mannich反应修饰效率的影响。结合相对固色率和密度泛函数理论(DFT)分析结果,获得如下结论:当修饰剂具备芳伯胺结构、良好的水溶性并且氨基空间位阻较小时,修饰剂对蚕丝的Mannich反应修饰效率较高。该研究结果为设计合成其它蚕丝蛋白用功能化修饰剂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设计合成了具有水溶性的芳伯胺型紫外线吸收剂(S-H-1)和受阻胺光稳定剂(S-H-2),采用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氢谱表征其分子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两种光稳定剂均具有紫外吸收性能,并且在可见光区无吸收,不会引起应用材料着色问题。利用Mannich反应修饰原理,S-H-1和S-H-2修饰后的蚕丝织物表现出优异的耐湿处理牢度;并且在相同用量下,S-H-1修饰的蚕丝比商品化紫外线吸收剂UV-FAST-W整理后的蚕丝具有更高的UPF值和耐久性;S-H-1和S-H-2修饰蚕丝后,对蚕丝白度无影响;采用2%owf的S-H-1和S-H-2修饰蚕丝,经10 h紫外辐射,S-H-1与S-H-2修饰蚕丝的断裂强力比原蚕丝分别提升8.2%和8.5%;并且,S-H-1修饰蚕丝的平均黄变速率是原蚕丝的28.13%,S-H-2修饰蚕丝的平均黄变速率是原蚕丝的47.09%,因此,S-H-1和S-H-2修饰均可提高蚕丝织物的耐光稳定性。设计合成2只芳伯胺型荧光增白剂P-1和P-2,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氢谱对其进行分子结构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发现,两只荧光增白剂具有吸收紫外线并且发射蓝色荧光的性能。用荧光增白剂P-1和P-2对蚕丝进行Mannich反应修饰,探究荧光增白剂用量对蚕丝白度的影响,并对比修饰前后蚕丝的反射率,结果表明:P-1和P-2修饰使蚕丝白度由66.42分别提高到71.61和73.70,白度提升明显,并且具有优异的耐湿处理牢度。本论文研究发现,具有芳伯胺、水溶性和对位氨基的结构更有利于Mannich反应修饰蚕丝;设计合成的光稳定剂和荧光增白剂通过Mannich反应修饰蚕丝,获得良好的修饰效果。这为今后进一步设计开发基于Mannich反应的蚕丝蛋白功能化修饰剂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12-14)

高鑫,刘纯慧[7](2018)在《天然多糖作为蛋白质药物化学修饰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迎来了蛋白质类药物的新时代。然而,蛋白质药物稳定性差、体内半衰期短且常具有免疫原性,极大限制了其临床治疗效果。目前,研究人员发展了多种策略改造蛋白质分子,其中以利用聚合物进行化学修饰发展最为迅速,并推动多种聚乙二醇修饰的蛋白质药物上市。天然多糖是构成生命体的大分子物质之一,与聚乙二醇类似,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可以赋予蛋白质类药物延长的半衰期、更高稳定性及更低免疫原性。另一方面,多糖修饰还可以提高蛋白质药物的靶向性、入胞能力,协同发挥多糖自身的抗凝、抗肿瘤和抗氧化等活性。本文对蛋白质药物的多糖修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生命的化学》期刊2018年04期)

陈斌,李靖宇,王峰,董英杰,曾宝华[8](2018)在《有机修饰剂对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用质子化的2,4,6-叁(二甲氨基甲基)苯酚(HDMP30)、质子化的十八胺(HODA)及氯化胆碱(CC)作为有机修饰剂对原始粘土进行改性,通过"粘土淤浆复合法"合成了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及X射线衍射研究了"粘土淤浆复合法"工艺中有机修饰剂的种类对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憎水性的HODA改性粘土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只能形成插层结构;带有亲水基团羟基的CC改性粘土为剥离与插层混合型结构;而既带有亲水基团又与环氧预聚体有良好相容性的HDMP30改性的粘土则可形成高度无规剥离结构。阐明了3种不同类型有机修饰剂改性粘土所导致的不同微观结构形成的机理。(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李靖宇[9](2018)在《有机修饰剂对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近些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及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通用聚合物高性能化的一个新的途径。通过添加纳米填料(纳米粘土、纳米金刚石及石墨烯等)实现聚合物性能的提高有两个关键的因素:一是使纳米填料在聚合物基体均匀分散;二是需要在聚合物基体与纳米填料之间构建适当强度的界面作用力。但纳米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极易发生团聚,反而导致材料性能劣化。选用适当的用有机修饰剂对纳米填料进行改性,并采取特殊的材料制备工艺是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选用不同性质的有机修饰剂对纳米填料(粘土,纳米金刚石)进行改性,制备具有不同性质的有机化纳米填料,进而在EP基体与纳米填料之间构建起不同强度的界面作用力。通过“淤浆复合法”这种新的制备工艺实现纳米填料在EP基体中的良好分散。在此基础上,探究EP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力对其热/机械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单端氨基质子化的聚醚胺(Jeffamine D230)和质子化的聚醚胺Jeffamine D600修饰粘土,分别得到两种有机化粘土D230-Clay和D600-Clay。以双酚A环氧树脂(E51)/丁二醇缩水甘油醚(BDGE)混合物为基体材料,采用“粘土-淤浆复合法”合成了两种具有几乎相同剥离结构但界面作用力不同的柔性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有机粘土改性的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都较纯环氧树脂的T_g有很大提升。当粘土质量分数为3%时,D230-Clay改性的环氧树脂T_g提高了87.89%,D600-Clay改性的环氧树脂的T_g提高幅度为46.51%。当粘土质量分数为3.5%时,D230-Clay改性的环氧树脂拉伸强度提高了3.6倍,拉伸模量提高了2.19倍,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1.65%;D600-Clay改性的环氧树脂拉伸强度提高3.04倍,拉伸模量提高1.83倍。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9.65%。表明这两种修饰剂修饰过的有机化粘土的加入使得柔性环氧树脂的强度、模量及韧性获得了同步提升。比较而言,D230-Clay比D600-Clay更能有效提高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这归因于D230-Clay上保留的氨基可参与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从而通过化学键在粘土片层与环氧树脂基体之间构建了较强的界面作用力,而D600-clay与环氧树脂基体间只有氢键作用力。2.选用盐酸多巴胺作为有机修饰剂,制得多巴胺插层粘土(D-Clay),通过“粘土-淤浆复合法”,制备出了D-Clay分散良好的EP/D-Clay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与纯EP相比,EP/D-Clay纳米复合材料的T_g和机械性能(如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硬度)都获得了比较显着的增加。当D-Clay质量分数为3%时,T_g提高了10.09℃,拉伸强度提高了29.34%,拉伸模量提高了23.19%,当D-Clay质量分数为4%时,硬度提高了53.87%,热分解温度提高了25℃。这是由于盐酸多巴胺修饰的粘土D-Clay表面所带有的羟基能与EP基体形成氢键,从而在环氧树脂基体和纳米填料之间构建出较强的界面作用力;粘土片层在EP基体中的均匀分散也是纳米复合材料性能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此项工作,为制备具有良好热/机械性能的各种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型填料(D-Clay)。3.选用盐酸多巴胺来修饰纳米金刚石(ND)得到多巴胺包覆纳米金刚石(D-ND),通过淤浆法成功制备出D-ND均匀分散的EP/D-ND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表明:经D-ND改性后的EP,综合性能明显优越于纯EP,表现为在D-ND质量分数为3%时,拉伸强度提高12.22%、拉伸模量提高19.57%、伸长率提高了38.37%、热分解温度提高26℃、硬度提高了25.15%;1 wt%D-ND含量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摩擦学性能,摩擦系数降低11.36%,磨痕深度降低20.93%,磨损率降低37.67%。这些性能的提升归因于D-ND表面所带有的羟基与EP基体具有氢键作用,在EP基体与D-ND见建立了较强的界面作用,从而赋予EP/D-ND纳米复合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沈阳化工大学》期刊2018-03-16)

胡梦醒,卜腊菊[10](2017)在《分子结构对聚(3-己基噻吩)(P3HT)作为苝二酰亚胺(PDI)结晶修饰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机电子器件中,由于光电性质受分子结构与组装结构的影响,因而调控有机半导体的纳米晶体形貌是很重要的。通过结晶添加剂选择性吸附在晶体的特定晶面上,来控制晶体生长已广泛应用在不同领域,比如生物矿化,制药工程和食品科学等。而超声结晶可调节晶体的成核和增长。这里我们结合了这两种方法来展示p-型聚合物聚(3-己基噻吩)(P3HT)作为结晶添加剂,再辅以超声结晶来调控n-型小分子苝二酰亚胺(PDI)的结晶,从而得到了结构可控的稳定纳米晶体悬浮液。1H NMR、GPC和Uv-vis结果验证了P3HT在超声前后其分子量、规整度都不会发生变化,但结晶行为得到促进。其中,分子量较低的P3HT,在超声下能够获得较粗形貌较好的P3HT晶体;分子量高的P3HT,形貌呈纤维状,晶体变细。超声波还能促进以P3HT为结晶添加剂的P3HT和PDI混合溶液的结晶,使得PDI晶体沿横向生长,获得形貌可控的类似羊肉串状的晶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期刊2017-10-10)

修饰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β-环糊精为原料,通过传统的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β-环糊精微球,选择壳聚糖和四甲基氢氧化铵分别对其进行修饰,考察溶液的搅拌时间、吸附体系的温度、pH等条件对β-环糊精微球及其衍生物吸附甲基橙的影响。结果显示,β-环糊精微球对甲基橙吸附效果较好,修饰改性后,吸附效果增强,四甲基氢氧化铵修饰的β-环糊精微球吸附效果优于壳聚糖修饰后β-环糊精微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修饰剂论文参考文献

[1].张百红,岳红云.表观遗传修饰剂在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闫君芝,常晓梅,刘晓菊.不同修饰剂对β-环糊精微球吸附性能的影响[J].工业催化.2019

[3].张燕.一步法制备无表面修饰剂花状金纳米颗粒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9

[4].陈斌,王峰,董英杰,曾宝华,赵丽萍.有机修饰剂对柔性环氧树脂/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5].罗应,李彦青,陆世昌,程昊,孔红星.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纳米银复合修饰剂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2019

[6].夏刚.基于Mannich反应的蚕丝蛋白功能化修饰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7].高鑫,刘纯慧.天然多糖作为蛋白质药物化学修饰剂的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18

[8].陈斌,李靖宇,王峰,董英杰,曾宝华.有机修饰剂对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9].李靖宇.有机修饰剂对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D].沈阳化工大学.2018

[10].胡梦醒,卜腊菊.分子结构对聚(3-己基噻吩)(P3HT)作为苝二酰亚胺(PDI)结晶修饰剂的影响[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2017

论文知识图

不同SiO2理论量的DSAM分层状况:(a)0...、mPEG-SPA修饰后rLZ-8及mPEG-S...对照组PLGA纤维形貌催化剂的TEM照片纯胰岛素和不同分子量mPEG修饰胰岛素...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修饰SPR芯片示意图

标签:;  ;  ;  ;  ;  ;  ;  

修饰剂论文_张百红,岳红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