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平衡区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态平衡,耕地,总量,温州市,动力学,宁国市,模型。
动态平衡区域论文文献综述
汪燕,林春水,古妙宁,郭高锋,周枝凤[1](2012)在《脑摄取动态平衡时不同麻醉深度丙泊酚对犬脑不同区域γ-氨基丁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脑摄取动态平衡时不同麻醉深度丙泊酚对犬脑不同区域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方法 12只12-18月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每组6只。浅麻醉组:静脉注入丙泊酚5.5 mg/kg(时间15 s),续以55 mg/kg/h恒速静脉输注。深麻醉组:静脉注入丙泊酚7.0 mg/kg(时间15 s),续以70 mg/kg/h恒速静脉输注。2组丙泊酚恒速输注50 min时取颈内动、静脉血各2 ml,同时断头处死,解剖犬脑取背侧丘脑、上丘脑、后丘脑、下丘脑、底丘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海马、扣带回、小脑、中脑、脑桥、延髓、颈髓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颈内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和各区域脑组织GABA含量。结果浅麻醉组:颈内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分别为3.00±0.31和3.10±0.51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麻醉组:颈内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分别为6.41±0.05和6.40±0.11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麻醉组各脑区GABA浓度均明显高于浅麻醉组(P<0.05);在两种麻醉深度下背侧丘脑和下丘脑GABA变化率分别为(83.83±2.23)%,(85.83±1.72)%,明显高于其它脑区(P<0.05)。结论丙泊酚恒速静脉输注50 min时,两组犬脑颈内动、静脉血药浓度均达到平衡;深麻醉组各脑区GABA浓度均明显高于浅麻醉组,背侧丘脑和下丘脑GABA变化率高于其他脑组织,提示丙泊酚麻醉深度与GABA含量相关,背侧丘脑和下丘脑GABA的变化在丙泊酚麻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王戈平,杨旭东,赵普[2](2011)在《城市区域供水产销差率动态平衡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控制并减少水量漏损是供水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已建成的供水DMA和PMA小区运行管理基础上,以供水量和售水量为动态变量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对深沟寺小区产销差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了个别月份产销差大的原因,提出了整改措施。(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1年05期)
税伟[3](2009)在《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基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动态平衡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大部分区域都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而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是由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所构成,是二者的动态平衡。在批判继承目前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成果上,建构了能同时反映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函数模型,以及由产业投入、产出效益、技术水平和市场绩效等四大要素、27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并以宁国市为实例对其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发现所构建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能够有效评价地方的制造业竞争力,与宁国市的地方实际吻合,具有实践应用价值,丰富了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与分析内容。(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经济》期刊2009年03期)
臧俊梅,张文方,李景刚[4](2008)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保护问题随着社会变迁而发展,耕地异地代保就是这一过程中的产物。在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匮乏的省区,"吃饭"与"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何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又保证区域间公平高效地发展是当前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农地发展权的视角,以农地发展权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载体,构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试图以农地发展权的产权手段来解决"异地指标调剂"的跨区域耕地保护问题,为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思路。(本文来源于《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2008年03期)
李小燕,任志远,郝慧梅[5](2005)在《区域粮食安全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测算研究——以陕西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了陕西省13年以来的耕地、人口和粮食变化情况,利用平衡系数进行测算分析,同时,尝试性地提出了粮食距平系数的概念,并利用其分析了陕西十地市的粮食盈缺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口预测模型预测了陕西省各地市未来粮食平衡情况。(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05年05期)
葛向东[6](2003)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区域差异——兼谈耕地最小保有量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现的目标。应依据区域功能差异性,实施有区域差异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并重视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施的成本效益分析,使土地政策尤其是耕地保护政策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在可预知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压力背景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程为区域耕地系统的状态规定了调控目标;论文根据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程,初步设计了解决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区域差异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文来源于《皖西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徐瑞祥,张永勤,丁建中,彭补拙[7](2002)在《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研究——以温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剧增 ,使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人地关系日益尖锐。本文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 ,以温州市为例 ,建立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 ,用模型模拟了该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 ,对缓解耕地人口压力、保护耕地和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该地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 ,提出了相应措施(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02年04期)
张永勤,丁建中,彭补拙[8](2001)在《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大和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使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人地关系日益尖锐。本文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温州市为例,建立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用模型模拟了该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对缓解耕地人口压力、保护耕地、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索研究。并且分析了该地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措施。(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01年S1期)
余宝林[9](2001)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区域控制——以河北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是耕地需求、数量、质量、区域、生态平衡综合体。耕地需求平衡,指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保证社会对农产品最基本需求时所必需的耕地面积。是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本质。耕地需求平衡必须以一(本文来源于《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期刊2001-09-13)
阎建忠[10](2000)在《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以酉阳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不只是简单的数量平衡 ,而且要求质量和环境平衡。文章用人均标准耕地量的变化来衡量某一区域是否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并以酉阳县为例 ,进行了标准耕地总量动态研究 ,提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措施(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动态平衡区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控制并减少水量漏损是供水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已建成的供水DMA和PMA小区运行管理基础上,以供水量和售水量为动态变量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对深沟寺小区产销差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了个别月份产销差大的原因,提出了整改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平衡区域论文参考文献
[1].汪燕,林春水,古妙宁,郭高锋,周枝凤.脑摄取动态平衡时不同麻醉深度丙泊酚对犬脑不同区域γ-氨基丁酸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
[2].王戈平,杨旭东,赵普.城市区域供水产销差率动态平衡的研究与实践[J].给水排水.2011
[3].税伟.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基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动态平衡的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09
[4].臧俊梅,张文方,李景刚.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
[5].李小燕,任志远,郝慧梅.区域粮食安全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测算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
[6].葛向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区域差异——兼谈耕地最小保有量问题[J].皖西学院学报.2003
[7].徐瑞祥,张永勤,丁建中,彭补拙.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研究——以温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2
[8].张永勤,丁建中,彭补拙.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研究[J].经济地理.2001
[9].余宝林.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区域控制——以河北省为例[C].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2001
[10].阎建忠.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以酉阳县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