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温控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恒温,控制系统,单片机,半导体制冷
温控箱论文文献综述
周星光,李玥峰,詹世湘,庞宗强[1](2019)在《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自动温控箱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温控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是目前现代科学测量仪器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决目前实验用温控箱没有小型化和轻量化的状况,将半导体制冷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单片机控制技术相结合,研究实现了基于半导体制冷的单片机自动控温过程,并进行液晶屏显示,将其应用于设计的小型半导体温控箱中。根据实验室的实际需求,本着节能环保、节省空间的要求对温控箱的箱体结构、硬件电路、软件部分进行方案选择与设计,并对半导体温控箱系统的进行整体实际测试。测试过程中,首先通过手机蓝牙串口APP向单片机发送目标温度信息,其次每隔5min采集一次显示屏上的实时温度数据,达到目标温度后恒温20~30min,将所得温度数据绘制成升温或降温曲线。测试结果表明,温控箱上下位机通信正常,已实现基本的温控功能。其中,温控箱的控温范围可实现4~50℃连续可调,控温精度为±0.3℃,温控箱内部温度通过显示屏进行实时显示。以半导体制冷片和硅胶发热片作为冷却装置和加热装置制作完成的自动温控箱,极大地缩小了温控箱体的体积,此外,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提高了温控精度,增强了系统的人机交互性和可扩展性。(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赵志浩[2](2018)在《基于遗传算法的印版滚筒PID温控箱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刷机版滚筒是印刷机最为重要的部分,在工作时对外界要求很高,即使出现了微小误差也会对印刷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当印版滚筒的温度偏低时,油墨粘稠度变大,触变性变差,这些变化将导致印刷时附着效果大大降低,极其容易蹭脏产品;而当温度过高时,油墨的流动性又会太强,使得产品颜色不饱满,层次不分明。因此版滚筒在工作时,需要保持在恒温,通常情况下温度控制方法是通过循环水对其控制。印刷机版滚筒循环水温度变化是一个复杂过程,属于时变时滞性系统,因此使用传统PID控制往往会因为控制参数难以确定,而导致控制效果不佳。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寻求最优解的算法,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中“优胜劣汰”法则,逐代淘汰进化最终找到近似最优解。因此,将PID控制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升控制效果。本文通过对现有印刷机版滚筒温控箱调研,分析了印刷机版滚筒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具有时滞性、非线性以及易受到外界干扰等缺陷后,设计出一种新型温控箱,其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新型温控箱在控制方法上,针对传统PID控制在应对复杂系统时难以确立准确控制参数的缺点,运用遗传算法对PID控制参数进行寻优。通过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适宜的控制参数,克服了传统PID控制器在整定参数时工作量大、准确度低、耗时长等不足之处。本文对遗传算法做出进一步优化,对于可能出现的早熟早收敛问题进行了改进,首先对基于赌盘的选择策略进行了缩放,其次在遗传和变异的概率计算上采取了自适应的方式,避免了算法局限于局部最优解;在PID控制时,使用了增量式PID控制算法。仿真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遗传算法与PID控制相结合使得系统具有超调量较小、快速响应、稳态性能好等特点,从实际应用看来控制效果比传统PID更加优秀。本文核心控制系统采用欧姆龙公司C200H型PLC,并增加温度控制模块,实现对温度的实时监控;设计了辅助电路,完成叁通阀、加热管精确控制和温度信号采集/转换。在人机界面设计上,实现了与欧姆龙触摸屏NT631C的通信,使用户对于系统的可操作性得到提升,同时也将系统运行状况及时向用户反馈。目前系统已成功投入印刷生产之中,根据运行反馈数据和产品质量来看,该型温控箱不仅实现了全部设计功能,满足了设计的指标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在节能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赵运武,朱建平,连克难,文兴全[3](2018)在《一种四倍频晶体温控箱的温度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倍频晶体温度变化0.5℃会导致其效率降低20%,因此必须精确控制其温度。文中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一种四倍频晶体温控箱的温度场,计算了其大温差调节时温度场的变化过程,模拟了晶体瞬时温度波动的调节过程,并分析了水温波动对晶体框组件温度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温控箱能达到控温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8年02期)
董建锋,周宏,沈海宏,王晓颖,宋人杰[4](2018)在《具有物联网通讯功能的多路温控箱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一种具有物联网通讯功能的多路温控箱。重点介绍温控系统结构、温控箱硬件设计,以及系统功能的实现。该装置可为批量性加热生产工艺流程提供可靠的温控功能和相关工艺数据。(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胡立华,吴金华,张宁,陈仕国,陈学永[5](2017)在《基于PLC的热泵式温控箱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热泵式温控箱的组成形式及工作方式设计了温控箱的控制系统。系统以台达PLC作为主控制器,分别对温度采集器、电磁阀、水泵、热泵等进行控制,能够准确的读取各温控箱的温度,对各温控箱进行温度控制;系统配备友好的人机界面,实现人机互通。控制系统使整个温控箱系统按照人为设定有序的运行,且运行可靠、操作方便,为热泵式温控箱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机电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张晨贵[6](2017)在《基于热电器件的太空中小型温控箱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以后将有更多的航天员进入太空,药品、血液等必备品需求量大,而其中很多需要低温保存。量子通信等星载设备对温控要求也很高,因此高精度的温控箱将成为航天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设备。而传统的机械制冷温控箱体积大、结构复杂、振动噪声大、温控精度低,不适合在太空中使用,急需研制新型的温控箱。热电制冷具有体积小、反应迅速、可靠性高、小制冷量下效率高等特点,已成为航天温控箱的最佳选择。温控箱性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以达到航天高标准的要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温控箱进行稳态分析,研究箱体形状、保温材料和热电器件等对其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优化的方案:外形尺寸为100mm×100mm×100mm,内层和外层为1mm厚的铝板,中间保温层为8mm厚的真空绝热板,保温层中嵌入热电器件CP1.4-49-31-06L。同时,分析了热电材料参数随温度变化和内部辐射对仿真精度的影响。(2)对小型温控箱的PID控制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实现,初步确定了温控箱的控制参数:最大电流限制为4A,PID控制参数pK取10A/K,iK取0.0001A/(K·s),dK取1 A·s/K。然后,采用COMSOL软件对温控箱的PID控制过程进行瞬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大温差波动和脉冲功率干扰下温控箱能够实现较高精度的温度控制,误差小于±0.25℃,满足设计要求。在温控箱的研究基础上,采用热电器件对1U立方星的温控系统进行设计,并进行有限元建模和仿真,研究卫星在高低温工况下的温度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卫星在高低温工况能够正常工作,低温工况下热电器件的平均功率为0.225W。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基于热电制冷技术的温控箱进行稳态和瞬态分析,并确定优化的方案,对航天温控箱的研制具有指导意义。而且,采用热电器件对立方星整星温控系统进行设计,能够提高卫星的主动热控能力,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3-15)
李世尉[7](2015)在《大气下基于有源控温对象的精密温控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精度静电悬浮加速度计是空间引力实验等基础物理实验的核心载荷之一,其中高分辨率、低噪声的电容位移传感电路是加速度计的一项关键技术,而电容位移传感电路中敏感探头对外界环境温度的波动极为敏感,这就需要温控系统对敏感探头的工作温度进行精密控制,温度波动的指标需求约为10-3℃。为了加速度计结构紧凑,将加速度计中的检测电路与敏感探头均放置在传感盒中,因此构成了有源控温对象的温控系统。加速度计传感盒是由装有敏感探头的真空容器和它四周的电路框架组成的,为了确定传感盒的合适控温点,需要先对传感盒进行通电升温的热平衡实验,再根据热平衡实验后温控点的稳定值来确定其设定值,该控温点的设定值应略高于热平衡实验后的稳定值。本文针对加速度计传感盒提供一套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其目标是在外界环境温度波动约1℃的情况下,通过控温可达到设定值并能将加速度计敏感探头的温度波动值减小到10-3℃量级,进而减小环境温度波动对热噪声水平的影响,从而改善加速度计的分辨率水平。本文的温控系统包括被动隔热控温与主动控温两部分。被动隔热指的是温控箱的机械结构设计,它可以将外界环境温度扰动减小一个量级,而主动温控能将环境温度波动进一步减小。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主动控温,温度数据的多路采集是通过2002吉时利8/5数字万用表和其配件2001 Scan卡完成的,之后的数据处理和PID算法实现是通过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来完成的,最后的执行机构是NI 6221采集卡,其输出电压驱动固态继电器的断开和闭合,实现对硅橡胶加热片的PWM控制。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温控系统满足了传感盒内敏感探头对温度稳定性10-3℃量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刘欣平,白素云,蒋立峰[8](2015)在《热芯盒与温控箱温度准确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生产中有时热芯盒温控箱的显示温度过高,即使将温控箱温度调到工艺要求范围内,砂芯固化温度仍低,砂芯强度不足。通过热电偶法对比试验发现,针对热芯盒宽度为320 mm的481热芯盒,热电偶的深度必须要达到芯盒整体宽度的1/3,温控箱的测量值才能与实际温度相接近。(本文来源于《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牛萌,白莉,常文涛,化亚魏[9](2014)在《温控箱-热流计法在现场检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温控箱-热流计法对长春市某节能示范工程外墙传热系数进行现场检测,分析了围护结构现场检测仪的精度,以及太阳辐射、热箱内对流及辐射、气候条件等因素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影响.实验说明,温控箱-热流计法用于围护结构现场检测具有操作便捷且数据准确的特点,现场测试应尽量避免太阳辐射、热箱辐射以及其他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邓霖杰,任德均,盘龙[10](2014)在《温控箱远程监控系统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公司设备分散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距离较远,环境干扰严重,且设备的控制系统种类繁多。本系统通过读写各类温控箱的可编程控制器,实现对各类温控箱运行状态和数据的远程集中监控与记录。要求可靠地实现设备的联网监控,且不能影响原系统的运行。介绍了以C#作为编程语言的系统软件设计,采用串口通信进行数据传输并保存在数据库中,实现了基本功能,且界面友好,运行稳定。(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4年07期)
温控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印刷机版滚筒是印刷机最为重要的部分,在工作时对外界要求很高,即使出现了微小误差也会对印刷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当印版滚筒的温度偏低时,油墨粘稠度变大,触变性变差,这些变化将导致印刷时附着效果大大降低,极其容易蹭脏产品;而当温度过高时,油墨的流动性又会太强,使得产品颜色不饱满,层次不分明。因此版滚筒在工作时,需要保持在恒温,通常情况下温度控制方法是通过循环水对其控制。印刷机版滚筒循环水温度变化是一个复杂过程,属于时变时滞性系统,因此使用传统PID控制往往会因为控制参数难以确定,而导致控制效果不佳。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寻求最优解的算法,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中“优胜劣汰”法则,逐代淘汰进化最终找到近似最优解。因此,将PID控制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升控制效果。本文通过对现有印刷机版滚筒温控箱调研,分析了印刷机版滚筒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具有时滞性、非线性以及易受到外界干扰等缺陷后,设计出一种新型温控箱,其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新型温控箱在控制方法上,针对传统PID控制在应对复杂系统时难以确立准确控制参数的缺点,运用遗传算法对PID控制参数进行寻优。通过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适宜的控制参数,克服了传统PID控制器在整定参数时工作量大、准确度低、耗时长等不足之处。本文对遗传算法做出进一步优化,对于可能出现的早熟早收敛问题进行了改进,首先对基于赌盘的选择策略进行了缩放,其次在遗传和变异的概率计算上采取了自适应的方式,避免了算法局限于局部最优解;在PID控制时,使用了增量式PID控制算法。仿真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遗传算法与PID控制相结合使得系统具有超调量较小、快速响应、稳态性能好等特点,从实际应用看来控制效果比传统PID更加优秀。本文核心控制系统采用欧姆龙公司C200H型PLC,并增加温度控制模块,实现对温度的实时监控;设计了辅助电路,完成叁通阀、加热管精确控制和温度信号采集/转换。在人机界面设计上,实现了与欧姆龙触摸屏NT631C的通信,使用户对于系统的可操作性得到提升,同时也将系统运行状况及时向用户反馈。目前系统已成功投入印刷生产之中,根据运行反馈数据和产品质量来看,该型温控箱不仅实现了全部设计功能,满足了设计的指标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在节能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控箱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星光,李玥峰,詹世湘,庞宗强.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自动温控箱的研究与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9
[2].赵志浩.基于遗传算法的印版滚筒PID温控箱研究与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2018
[3].赵运武,朱建平,连克难,文兴全.一种四倍频晶体温控箱的温度场分析[J].机械工程师.2018
[4].董建锋,周宏,沈海宏,王晓颖,宋人杰.具有物联网通讯功能的多路温控箱的设计与应用[J].电工技术.2018
[5].胡立华,吴金华,张宁,陈仕国,陈学永.基于PLC的热泵式温控箱控制系统设计[J].机电技术.2017
[6].张晨贵.基于热电器件的太空中小型温控箱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17
[7].李世尉.大气下基于有源控温对象的精密温控箱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8].刘欣平,白素云,蒋立峰.热芯盒与温控箱温度准确性的研究[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15
[9].牛萌,白莉,常文涛,化亚魏.温控箱-热流计法在现场检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
[10].邓霖杰,任德均,盘龙.温控箱远程监控系统软件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