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蓝点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利润,渔业,渤海,曲线,生长,特征,效率。
蓝点鲅论文文献综述
于淼[1](2003)在《鲐鱼和蓝点鲅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 鲐鱼(Scomber japonicus)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的研究 1.1 应用胃含物法测定鲐鱼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 本研究于2001到2002年间用现场和室内胃含物法,对鲐鱼进行了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等生态能量学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 1.1.1在实验条件恒定时,两种方法鲐鱼的最大摄食量和生长呈波浪式变化,其波距比较恒定,约为14d,但波高起伏较大。体重则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且与摄食水平相对应,当最大摄食量上升时,体重增长量即特定生长率也增大,反之则降低。 1.1.2现场和室内模拟条件下的鲐鱼胃排空曲线均可用指数模型加以描述,由该公式可分别求得现场和室内模拟条件下的胃排空率分别为R_t=0.1868 gW.W./100g·h和R_t=0.1233gW.W./100g·h,室内模拟条件下的胃是现场法的近2/3。 1.1.3现场和室内模拟条件下测定的鲐鱼日摄食量分别为C_d=15.60±2.55gW.W./100g.d或69.84±11.42kJ/100g.d和C_d=6.88±4.09gW.W./100g·d或30.83±18.33kJ/100g·d,室内模拟条件下的日摄食量只有现场法的近1/2。 1.1.4现场和室内模拟条件下测定的相对平均日生长量分别为G_d=3.72gW.W./100g·d或30.00kJ/100g.d和G_d=2.43gW.W./100g·d或19.59kJ/100g·d,室内模拟条件下的鲐鱼的生长速率小于现场测定结果。 1.1.5现场和室内测定的鲐鱼生态转换效率分别为Eg=23.85%W.W或42.96%kJ和Eg=35.31%W.W.或63.54%kJ,室内胃含物法测定的鲐鱼生态转换效率要高于现场胃含物法; 1.2不同生理、生态因素对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的的影响 应用室内称重实验法测定和比较了鲐鱼的个体和群体在不同饵料和温度条件下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结果表明: 鲍鱼和蓝点跋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的研究1.2* 不同饵料的影响实验中,R摄食量和特定生长率按照摄食玉筋鱼、摄食枪乌贼、鹰爪糙对虾的的顺序依次减小。摄食这叁种饵料,鲍鱼的生态转换效率基本一致,差异不显着。不同饵料条件下的生态转换效率: 玉筋鱼:Eg=13.96士2*4%WW或ZI *3士4*8%K.J. 鹰爪糙对虾:Eg=11.39士1.35%WW或23.94上2.83%K.J. 日本枪乌贼:Eg—10.98士2*5%WW或23.28士4.34%K.J.l二二 各参数项均存在显着性差异。鲍鱼的生长和日摄食量均随温度上升而显着增大;但其生态转换效率变化规律则不同,10.saC时生态转换效率最大,至17厂℃时显着降低,但当温度继续升至25.9℃时,生态转换效率又有所升高:由于在25.9℃实验中使用的始鱼体重显着V。其它温度实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态转换效率: 25.9士0.8”C:Eg==20.23士2刀3%WW或引.35士5.31%K.J. 17.7士2.4OC:Eg=15.86士5刁7%WW或24.57士8*1%K.J. 10.5士1*OC:Eg-33*7士7*1%WW或引.23士10.87%K.J.l二.3集群行为的影响实验中,个体的特定生长率、日摄食量和日生长量均比群体小很多,约为后者的 1/2,而生态转换效率却基本一致。 群体实验:Eg=15.86士5.17%WW或24.57土8*1%K.J. 个体实验:Eg=14.64士0.41%WW或17 *3士0.49%K.J.2蓝点御Scombe。mo。s niphoniHS)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的研究 本研究于2002年用现场胃含物法测定了蓝点跋大小两个群体的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结果表明:二.1 在实验条件恒定时,蓝点跋的最大日摄食量也不是常数值,大、小个体的蓝点跋的最大R摄食量均随时问呈不规则波浪式变化,其波距比较恒定,约为12个1捌,但波高起伏较大:体重则呈波浪式卜升趋势,且与摄食水平相对应,当最大摄食量上升时,体重增长量即特定生长率也增大,反之则降低。 2 始鱼和蓝点锁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的研究2.二蓝点跋胃排空曲线均可用指数模型加以描述,由该公式可分别求得大、小个体的胃排空率分别为 R;-0*8 gw.W丫 *和 R;-0二lgw w/100g卜,大个体蓝点蛾的胃排空率大于小个体。2.3小个体蓝点跋的平均日摄食量为*一9.0615.18gWW/1009·d或40.56i23.19kJ/100g·d,大个体蓝点跋为 C。-7.38t3.84gWW/100g*或 30*4ti7.19kJ/100g*,刁个体蓝点跋日摄食比大个体蓝点账稍大。2.4小个体蓝点跋的相对平均日生长量为 Gd一 3.23gWW /100g*或 16.53kJ/100g刁,大个体蓝点跋为 G。-1.7lgw.W /100g*或 8.24kJ/100g*,小个体蓝点跋的相对日生长量明显高于大个体蓝点贱。2.5对蓝点跋的生态转换效率而言,小个体蓝点跋为 Eg-36刀3%WW或 41.18%kJ,大个体蓝点跋为 Eg-22.12%WW或 23.81%kJ 小个体蓝点跋的生态转换效率要远远大于大个体蓝点跋。3结语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始鱼和蓝点跋的摄食和生长规律都很好地印证了崔奕波门 989)关于鱼类摄食与生?(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3-05-01)
叶昌臣[2](1987)在《蓝点鲅(Scomberomorus niphonius Cuvier & Valenciennes)种群的动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蓝点鲅渔业是黄渤海的主要渔业之一,年产量约2—3万吨。1980年朱德山曾用Scha-efer模型和Fox模型估计过这个渔业的最大持续产量和相应的捕捞力量(Zhu Deshan,1980)。稍后他又用Beverton-Holt模型讨论过这个渔业的管理问题。叶昌臣等(1984)曾讨论过蓝点鲅渔业的最佳经济效果。所有这些讨论都只限于静态状况,有局限性。本文讨论蓝点鲅种群的动态特征,特别考虑贴现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海洋通报》期刊1987年03期)
叶昌臣,朱德山[3](1984)在《蓝点鲅渔业的最佳经济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蓝点鲅(Scomberocmorus Niphonius Cuvier & Valennes)是我国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之一。本文用生物经济模式(基于 Schaefer 模式和 Fox 模式)讨论了蓝点鲅渔业的经济效益、能源消耗和就业等问题。对其最大经济效益(U_(max))、最适能源消耗(O_(?t))和最适经济捕捞努力量(f_(?op))等数值作了估算,列于表2。如果以最大经济效益为这个渔业的管理目标,将捕捞努力量控制在最适经济捕捞努力量水平(f_(?op) 约为 290O),就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U_(max)=19.65百万元)。把这个结果与最大持续产量的结果相比,渔业的经济效益将增加15.5%,能源消耗减少26.8%,但产量将下降7.2%,约2000吨。如果以增加就业为这个渔业的管理目标,捕捞努力量可控制在5400左右、和最大经济效益的结果相比,捕捞力量可多安排76.8%,但是渔业经济效益下降35.2%,能源消耗将增加78.9%。(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1984年02期)
蓝点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蓝点鲅渔业是黄渤海的主要渔业之一,年产量约2—3万吨。1980年朱德山曾用Scha-efer模型和Fox模型估计过这个渔业的最大持续产量和相应的捕捞力量(Zhu Deshan,1980)。稍后他又用Beverton-Holt模型讨论过这个渔业的管理问题。叶昌臣等(1984)曾讨论过蓝点鲅渔业的最佳经济效果。所有这些讨论都只限于静态状况,有局限性。本文讨论蓝点鲅种群的动态特征,特别考虑贴现率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蓝点鲅论文参考文献
[1].于淼.鲐鱼和蓝点鲅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
[2].叶昌臣.蓝点鲅(ScomberomorusniphoniusCuvier&Valenciennes)种群的动态特征[J].海洋通报.1987
[3].叶昌臣,朱德山.蓝点鲅渔业的最佳经济效果[J].水产学报.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