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控制板散热器论文和设计-李勃轶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控制板散热器,包括第一吸热板(1),液体冷却器,第二吸热板(3),散热器,液体存储装置,以及抽液泵(6)。本实用新型将液体冷却器设置在两个吸热板之间,使液体冷却器能充分与计算机内的空气接触,使液体冷却器的热量能更好的释放到空气中;同时,在液体冷却器上设置了散热器,有效的加快了液体冷却器的散热效果,从而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计算机散热器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很好的确保了计算机的CPU的使用寿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计算机控制板散热器,包括第一吸热板(1),紧贴于吸热板(1)上表面上的液体冷却器,紧贴于液体冷却器上的第二吸热板(3),设置在第二吸热板(3)的散热器,与液体冷却器相连通的液体存储装置,以及出液口与液体冷却器相连通、进液口与液体存储装置相连通的抽液泵(6)。

设计方案

1.一种计算机控制板散热器,包括第一吸热板(1),紧贴于吸热板(1)上表面上的液体冷却器,紧贴于液体冷却器上的第二吸热板(3),设置在第二吸热板(3)的散热器,与液体冷却器相连通的液体存储装置,以及出液口与液体冷却器相连通、进液口与液体存储装置相连通的抽液泵(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冷却器由多根平行紧贴在第一吸热板(1)上且相邻两根相互连通的金属管(2)组成;在所述两根金属管(2)之间的第一吸热板(1)上还设置了n个过气孔(9),所述n个过气孔(9)均匀的分布在所述两根金属管(2)之间,所述n>1;所述第二吸热板(3)上也设置有过气孔(9);所述抽液泵(6)和液体存储装置分别与金属管(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紧贴于第二吸热板(3)上表面的散热板(4)和设置在散热板(4)上的散热风扇(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4)上设置有多块散热片(4-1),该多块散热片(4-1)均匀的垂直安装在散热板(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存储装置包括储液箱(7)和设置在储液箱(7)上的冷却风机(8);所述储液箱(7)底部设置有出液口(7-1),该储液箱(7)顶部设置有进液口(7-2),所述进液口(7-2)上设置有带通孔的盖体(7-3);所述抽液泵(6)出液口通过波纹管与盖体(7-3)的通孔连通,该抽液泵(6)进液口通过波纹管与金属管(2)相连通;所述金属管(2)通过波纹管与储液箱(7)底部的出液口(7-1)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控制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热板(1)上设置有卡钉(10),所述卡钉(10)的数量为四个,该四个卡钉(10)对称设置在第一吸热板(1)的四个角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具体的说,是一种计算机控制板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如今,计算机已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热量,如果不及时地将这些热量排出去,计算机内部的CPU芯片将会因为过热而产生损坏,因此,研发出散热性能好的计算机散热器已刻不容缓。

为了提高计算机的散热效果,专利号为CN201720074389.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冷式计算机散热器,该专利将散热器设置为一个封闭的冷却仓,这极大的降低了自身的散热效果,也使计算机的热量不易散发,因此该专利号为CN201720074389.3所公开的一种水冷式计算机散热器的结构存在缺陷,其散热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提供一种散热效果更好的计算机控制板散热器便是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的水冷式计算机散热器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散热效果更好的计算机控制板散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计算机控制板散热器,包括第一吸热板,紧贴于吸热板上表面上的液体冷却器,紧贴于液体冷却器上的第二吸热板,设置在第二吸热板的散热器,与液体冷却器相连通的液体存储装置,以及出液口与液体冷却器相连通、进液口与液体存储装置相连通的抽液泵。

所述液体冷却器由多根平行紧贴在第一吸热板上且相邻两根相互连通的金属管组成;在所述两根金属管之间的第一吸热板上还设置了n个过气孔,所述n个过气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两根金属管之间,所述n>1;所述第二吸热板上也设置有过气孔;所述抽液泵和液体存储装置分别与金属管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包括紧贴于第二吸热板上表面的散热板和设置在散热板上的散热风扇。

所述散热板上设置有多块散热片,该多块散热片均匀的垂直安装在散热板上。

再进一步的,所述液体存储装置包括储液箱和设置在储液箱上的冷却风机;所述储液箱底部设置有出液口,该储液箱顶部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上设置有带通孔的盖体;所述抽液泵出液口通过波纹管与盖体的通孔连通,该抽液泵进液口通过波纹管与金属管相连通;所述金属管通过波纹管与储液箱底部的出液口相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热板上设置有卡钉,所述卡钉的数量为四个,该四个卡钉对称设置在第一吸热板的四个角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液体冷却器设置在两个吸热板之间,使液体冷却器能充分与计算机内的空气接触,使液体冷却器的热量能更好的释放到空气中;同时,在液体冷却器上设置了散热器,有效的加快了液体冷却器的散热效果,从而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计算机散热器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很好的确保了计算机的CPU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在储液箱上设置了冷却风机,使流入液体储液箱内的高温液体能得到快速的冷却,确保了液体储液箱流入液体冷却器的液体能始终保持在低温状态,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冷却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冷却器和第一吸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吸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液箱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第一吸热板,2—金属管,3—第二吸热板,4—散热板,4-1—散热片,5—散热风扇,6—抽液泵,7—储液箱,7-1—出液口,7-2—进液口,7-3—盖体,8—冷却风机,9—过气孔,10—卡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一种计算机控制板散热器,包括第一吸热板1,液体冷却器,第二吸热板3,散热器,液体存储装置,以及抽液泵6。其中,所述的散热器如图1所示,其包括散热板4和散热风扇5。

具体实施时,该第一吸热板1在本实施例中优先采用了具有超强传热效果的铝板来实现,该第一吸热板1在实际使用中紧贴于计算机的控制板的主要发热部件CPU表面,为了使第一吸热板1能紧贴并固定在CPU表面,在第一吸热板1的四个脚上分别设置了一个卡钉10,即卡钉10的数量为四根,使第一吸热板1能紧贴并固定在CPU表面,有效的吸收CPU的温度。所述的液体冷却器设置在第一吸热板1上表面上,并采用具有赖高温的粘胶将液体冷却器固定在第一吸热板1上,并使液体冷却器紧贴在第一吸热板1上,确保液体冷却器可有效的对第一吸热板1起到散热的作用。

其中,液体冷却器由多根平行紧贴在第一吸热板1上且相邻两根相互连通的金属管2组成。为了使CPU得到快速的散热,在所述两根金属管2之间的第一吸热板1上还设置了n个过气孔9,所述n个过气孔9均匀的分布在所述两根金属管2之间,所述n>1。在第一吸热板1上设置过气孔9可使CPU的热气不仅可通过第一吸热板1进行释放到金属管2上,也可使CPU的热气可通过气孔9释放到金属管2上,有效的加快了CPU的冷却效果。本实施例中的金属管2优先采用了具有超强传热性能的铝管来实现。

同时,为了使金属管2可实现对CPUD的进行快速的降温,在金属管2的其中一管口通过波纹管与所述的液体存储装置相连通,该液体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水或者具有冷却效果的液态药水,液体存储装置内的液体通过波纹管进入金属管2内,进入金属管2的液体可快速的吸收金属管2的温度,使金属管2的温度快速降低。为了使金属管2内的液体实现循环降温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在金属管2的另一管口与液体存储装置之间串接了所述的抽液泵6。该抽液泵6采用了DHE的微型电动抽水泵来实现,该抽液泵6的出液口与金属管2的另一管口相连通、进液口与液体存储装置相连通,该抽液泵6在使用时与计算机的温控器电连接,且通过螺钉固定在计算机的机箱内。抽液泵6可使金属管2内的液体回到液体存储装置内,使金属管2内的液体与液体存储装置内的液体实现循环,金属管2内的液体温度始终低于金属管2的温度,确保了金属管2可持续的得到降温处理,有效的确保了对CPU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具体实施时,所述的液体存储装置安装在计算机内,且固定在高于液体冷却器的计算机箱壁上。该液体存储装置如图1和图5所示,其包括储液箱7和设置在储液箱7上的冷却风机8。所述储液箱7固定在计算机机箱壁上,该储液箱7底部设置有出液口7-1,该储液箱7顶部设置有进液口7-2,所述进液口7-2上设置有带通孔的盖体7-3。所述抽液泵6出液口通过波纹管与盖体7-3的通孔连通,该抽液泵6进液口通过波纹管与金属管2相连通。所述金属管2通过波纹管与储液箱7底部的出液口7-1相连通。在储液箱7上设置冷却风机8是为了使储液箱7内的液体始终保持低温状态,该冷却风机8的电极端与计算机控制电源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对CPU进行散热,在液体冷却器上设置了第二吸热板3,该第二吸热板3通过粘胶紧贴和固定在液体冷却器上。为了加快液体冷却器的散热速度,在第二吸热板3与第一吸热板1相对应的部位也设置了的通孔9。同时在第二吸热板3上还设置了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紧贴于第二吸热板3上表面的散热板4和设置在散热板4上的散热风扇5。散热风扇5与计算机控制电源相连接。该散热板4上设置有多块散热片4-1,该多块散热片4-1均匀的垂直安装在散热板4上。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冷却器设置在带通孔9的第一吸热板1与第二吸热板3之间,确保了液体冷却器能充分的于计算机机箱内的空气充分接触,确保了液体冷却器的散热效果,同时,该散热板4和散热器相配合,进一步的加快了液体冷却器的散热速度,从而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的计算机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更好,很好的确保了计算机的CPU的使用寿命。

具体运行时,开启计算机时,散热风扇5和抽液泵6以及冷却风机8同时工作。当计算机的CPU发热时,液体冷却器中的液体的温度也随之升高,其抽液泵6工作使金属管2内的液体开始循环,吸收CPU热量的液体被抽液泵6抽入储液箱7内,而储液箱7内通过冷却风机8冷却后的液体流入金属管2内,在抽液泵6的作用下金属管2内的液体始终低于CPU的温度,即金属管2的温度始终低于CPU的温度,以确保CPU的能得到持续的散热。从而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的计算机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更好,很好的确保了计算机的CPU的使用寿命。

按照上述实施例,即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设计图

一种计算机控制板散热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672302.1

申请日:2019-05-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690867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G06F1/20

专利分类号:G06F1/20

范畴分类:40B;

申请人:成都淞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成都淞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百草路366号萃峰国际63号楼

发明人:李勃轶

第一发明人:李勃轶

当前权利人:成都淞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成实;曾娟

代理机构:51251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三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计算机控制板散热器论文和设计-李勃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