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410005)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09)03-0103-02
通过对84例老年患者心理活动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使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促进其身心的康复,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已经成为住院患者中重要的群体,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致使抵抗力、应激力、代偿力逐渐降低,在心理上形成了独有的特点。,我们于2008年6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84例老年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进行分析,观察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4例患者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61~85岁,其中61-70岁36例,70岁-75岁24例,75-80岁18例,80-85岁6例,平均年龄71.5±1岁,住院天数最短一个月,最长三个月。病程长,反复发作,每例患者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病死率高。
1.2心理分析:采取面对面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观察患者心理行为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重点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正常生活情况,饮食,排泄、精神状态、性格爱好以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长期慢性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问题等。通过调查了解到,84例患者中,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持认同态度的多,调查结果显示64例感到焦虑占76.2%,38例感到抑郁占45.2%,17例感到恐惧紧张占20.2%,41例感到孤独占48.5%,54例感到沮丧悲哀占64.3%,12例有行为依赖心理占14.3%,9例情绪不稳,易激动占9.5%。
1.2.1焦虑抑郁心理: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1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病严重程度,治疗时间长短,预后,所需医疗费用等不清楚而引发不良情绪,常伴有血压波动、食欲不佳、睡眠不宁和容易疲劳等不适症状。
1.2.2恐惧紧张心理:主要见于病情危重或癌症病人或病情需进行手术治疗者,认为病入膏盲,正在向死亡线靠近,或对手术治疗的恐惧。
1.2.3悲哀、沮丧心理:人到老年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被动配合治疗。有的患者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主要见于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1.2.4孤独寂寞心理:多见于子女不在身边、丧偶或家庭因素等影响,这类老年患者极易产生孤独感。心情沉闷、郁郁寡欢,以消极的态度应付疾病。
1.2.5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有些老人平时性格就较固执,生病后更是固执己见,情绪多不稳定,稍不如意,就会发火,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这是自尊心增强的表现。
1.2.6行为退化依赖心理:有的老年患者自理能力部分丧失,受家人的照顾,这类患者一般变得被动、顺从,因此他们的情感十分脆弱。
3护理对策
3.1做好入院接待和入院指导:老年患者离退休后失去原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有的甚至不能自理,而产生失落感,入院后他们担心不被医护人员重视。老年患者入院时,护士应主动热情迎接他们,搀扶到床边,耐心细致地做好入院宣教,并及时向老人及亲属详细介绍医院内环境及病房的各种护理设施以及我们开展的各项服务措施。了解其个性、爱好、饮食起居和习惯,观察精神状态、心理活动等表现,并向患者耐心讲解有关疾病和康复的知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3.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注重与老年患者的情感交流:对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礼貌,用亲切的口吻、尊敬的称谓与之交谈,以拉家常的形式专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对老年人的健忘和反复唠叨要给予谅解。使患者感受到鼓励、尊重与关心,并通过语言、眼神、表情显示出对他们的充分理解和同情,使他们视护士为亲人,愿意向护士倾诉、宣泄他们的内心痛苦,耐心倾听他们述说自己的病情,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及时传递治疗效果,以消除或缓解其心理的不良因素。
3.3帮助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由于患者、疾病、家庭甚至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医院的治疗等可能存在误解.或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都可能对患者造成影响,护士要善于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时沟通,防止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要鼓励患者的亲人多陪伴他们,亲友经常探视,给以情感上的支持照顾,使患者时时感到亲情的温暖,这样便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健康的恢复。
3.4做好健康教育: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向其详细讲解疾病转归方面的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促进疾病康复,老年患者大都有自己的爱好、嗜好以喜爱谈论的话题,要求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认真观察,做到胸中有数,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以便创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愉快环境。同时,对于有不良嗜好的患者要加强卫生宣传,提高认识,督促其改正。向病人讲解适当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患者的内在主观能动性,消除反常心理,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
3.5做好出院指导:当患者病情好转或痊愈出院时,除细致做好出院指导外,应特别告诉老人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性,教会排除不良心理的方法,力戒诱发疾病的各种心理因素,指导老人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的方法。
4效果评价针对病人的具体状况,经过相应的心理护理后,84例患者中大多数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表现为情绪稳定,愿意和人交流,心情乐观开朗很多,对治疗充满信心,愉快的接受治疗,促进了身体的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心理干预有效率达97.5%.
5体会老年病人除身体器官疾病外,多伴心理障碍。老年患者因病情轻重、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家庭情况、性格修养不同而差异很大,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除了做好疾病护理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其心理护理。才能获得病人信赖,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配合治疗,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佩英,姚似月.从对2例病人的临床观察谈心理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2.27(7):313
[2]王秀玲.1866例老年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9,21(1):71
[3]金雪娣,赵斐,陈寅芳.老年哮喘患者的情绪障碍与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6,l1(1):138.
[4]林爱玲,廖梅芳,朱苗飞,等.冠心病人抑郁情绪调查及焦点式心理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2):131
[5]褚玲,褚芹.2O例高血压危象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6,l0(1):76.
[6]李小妹.心理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