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纱论文-耿成成,徐烁

苎麻纱论文-耿成成,徐烁

导读:本文包含了苎麻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苎麻,针织,湿度

苎麻纱论文文献综述

耿成成,徐烁[1](2019)在《苎麻纱在雾化给湿状态下的编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苎麻纱由于刚度大,断裂伸长小,其在针织成圈过程中无法适应弯曲需求而造成断纱停机,影响编织效率。经研究发现,增加纱线含水率的物理处理可改善苎麻纱的机械性能。为此,研究了纯苎麻纱在雾化给湿状态下的编织效率与成圈质量。(本文来源于《轻纺工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付驰宇,王灿灿,何满堂,夏治刚[2](2019)在《接触式简易嵌入纺技术及其苎麻纱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苎麻纤维刚度大、成纱毛羽过多、经典四组分嵌入纺操作不便等技术问题,采用简化嵌入纺组分、加捻成纱段增设海绵接触纱条装置,提出接触式简易嵌入纺的纺纱方法。分析了简易嵌入纺、干态接触式简易嵌入纺、湿态接触式简易嵌入纺的成纱机制,并改造传统环锭纺纱小样机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各种简易嵌入纺技术的成纱性能与品质。结果表明:与简易嵌入纺、干态接触式简易嵌入纺相比,采用湿态接触式简易嵌入纺技术,可在线柔化苎麻纤维,利于纤维间扭转抱合与弯曲包缠,纺制的纱线毛羽大幅降低,拉伸断裂强力较高,成纱品质好。(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丹[3](2017)在《热湿法纺针织苎麻纱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苎麻纤维的强力高、吸湿透气性好且具有天然的抗菌抑菌功能。但其初始模量大,断裂伸长率低,故纺纱过程中容易产生毛羽,不易在针织机上成布。因此,改善苎麻纱线的性能,开发适合针织用的苎麻纱线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苎麻纤维是一种热塑性纤维,本课题以热定型原理为理论基础,在环锭纺纱机上,自主研发了一套热湿蒸汽调控装置。为了研究热湿蒸汽对苎麻纤维弹性变形能力的影响情况,采取了控制热湿处理时间的实验方式。热湿处理后苎麻纤维的平均断裂伸长率从3.6%增长到了4.3%;平均初始模量从86.5cN/tex降到了61.2cN/tex左右,处理后的纤维的弹性变形能力略有增强,柔软性增加。采用自制的热湿定型装置在细纱机上进行试纺,苎麻纱线的有害毛羽毛羽减少了15%,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和条干CV值均有所改善。热定型器的长度是影响成纱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热定型器的长度为25mm时,在实验室进行试纺36公支的过程中平均有害毛羽减少19%以上,在企业实际生产中试纺36公支的苎麻纱线时平均毛羽减少了16%以上,平均断裂伸长率增长了3%左右,断裂强度和条干CV值均有所改善。针织布特殊的线圈结构决定了针织用纱的捻系数较小。热湿纺纱工艺的采用可在一定范围内减少纱线捻系数。通过在实验室里试织罗纹针织物,其顶破性能、柔软性能、抗皱性能均有所改善。(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7-06-01)

黄婉珍[4](2017)在《马来酸酐改性淀粉浆料的制备及其在苎麻纱冷上浆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苎麻纤维作为一种纤维素纤维,其性能优异,现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但由于苎麻纤维表面存在大量的毛羽,在织造过程中这些毛羽会纠缠结团,使织造开口不清,造成织机效率降低、布面不平整、疵点较多等情况,使得苎麻产品的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苎麻纺织品的使用,故应以减少苎麻纱表面毛羽为目的,扩大苎麻纤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目前,减少纱线表面毛羽的关键工序是上浆工艺。在纱线上浆过程中,一般采用传统热上浆工艺,但这种上浆工艺的能耗大、浆纱再生毛羽多、纱线断头率高且车间温湿度高,导致浆纱成本高、浆纱质量差等后果,因此本课题采用冷上浆工艺对苎麻纱进行上浆。冷上浆是一种非传统的上浆工艺,以往只有在少数毛纱股线上使用,所用的浆料是油剂类物质,不是常用的淀粉高分子之类物质,在室温下纱线通过溶液进行上浆的经纱准备技术。与传统热上浆相比,冷上浆可以在室温条件下上浆,不需高温和长时间调浆,操作方便,减少了大量的能耗。为此,根据苎麻纱特性,研究适合于冷上浆的变性淀粉,开发苎麻纱专用变性淀粉浆料,以提高浆纱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不仅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也是当前浆纱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此,本课题研制一种新型的冷上浆用马来酸酐改性淀粉浆料。通过改变马来酸酐的用量制备几种不同取代度的改性淀粉,研究取代度对马来酸酐改性淀粉在冷水中的可溶性(浆膜均匀性、浆液均匀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并测试其冷上浆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马来酸酐用量的增加,改性淀粉的取代度逐渐增大;当取代度为0.373时,马来酸酐改性淀粉浆料溶于冷水后所形成的浆膜均匀性、浆液均匀性及其稳定性最好,浆纱性能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由于纯马来酸酐改性淀粉浆料的上浆性能并不优异,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必须与其他粘着剂进行复配用于苎麻纱上浆。在不使用pva的原则下,本课题从提高浆液对苎麻纱线的被覆性和浸透性出发,以粘附理论为基础,选择马来酸酐改性淀粉浆料和丙烯酸共聚浆料用于苎麻纱冷上浆。为优选配方,本课题通过改变马来酸酐改性淀粉在浆料配方中的比例,设计了10种冷上浆浆料配方,并与2种工厂常用浆料配方调制的高温浆液进行浆液性能和浆纱性能对比。通过分析12种浆料配方的浆液性能指标发现,前10种冷上浆浆料配方均能在25℃条件下进行调浆且无需煮浆,即能溶于常温水溶液中,且10#配方浆料的浆液性能最佳,已经达到12#工厂常用高温浆料配方。并且通过测试10#配方浆液在24h前后的3h内粘度大小,得出该配方浆料具有剩浆回用性。对比分析12种浆料配方的浆纱性能指标发现,10#配方浆料(浓度3.5%,马来酸酐改性淀粉:丙烯酸共聚浆料=6:4)的浆纱性能最佳,该配方浆纱质量指标分别为:增强率39.34%、减伸率15%、毛羽降低率99.6%、耐磨次数22次,其浆纱性能指标已经超过12#工厂常用高温浆料配方,说明马来酸酐改性淀粉浆料可以应用于苎麻纱冷上浆研究。通过SEM观察浆纱摩擦前和摩擦后的表面形态发现,10#配方浆料对苎麻纱的被覆性和渗透性最好。(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7-01-01)

赵筛喜[5](2016)在《控制苎麻纱浆纱毛羽的技术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27.8tex苎麻纱浆纱毛羽,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双浸双压上浆工艺、上浆率、回潮率、浆料配方、湿分绞根数等工艺因素的影响,并优选出了合理浆纱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选用低黏度、成膜性好的浆料,采用"高浓度,低回潮,高上浆,双浸双压、湿分绞"工艺路线,能显着降低上浆苎麻纱的毛羽,布机经纱断头率能降低到0.6根/台·h以下。(本文来源于《纺织科技进展》期刊2016年09期)

耿成成[6](2015)在《苎麻纱在不同温湿度下的横机织造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纯苎麻纱由于其自身的高模量、低伸长、刚度大等原因,在针织织造中弯纱困难,不易成圈,严重阻碍苎麻纱织物的发展。通过横机织造研究在不同温湿度下苎麻纱织物的编织效果,探究最佳编织工艺。(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5年07期)

敖利民,江魁,郁崇文,高福坤[7](2014)在《包缠法控制苎麻纱毛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包缠法对减少苎麻纱毛羽的效果,达到减轻乃至消除苎麻织物刺痒感的目的,采用空心锭包缠纺纱技术,以苎麻纱为芯纱,涤纶DTY长丝纱和精梳棉纱为外包缠纱,纺制了不同包缠捻度的单包包缠纱和双包包缠纱,并对包缠纱的毛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外包缠纱的"捆扎"贴伏和隔离作用,可以显着减少苎麻纱毛羽,达到减轻、甚至消除苎麻织物刺痒感的效果,同时可以改善苎麻织物的综合服用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新型纺纱学术会论文集》期刊2014-04-23)

别晓东[8](2013)在《提高27.8 tex苎麻纱自动络筒运转效率的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利用赐来福AX5型络筒机生产27.8 tex苎麻纱时自动络筒机的运转效率,为提高络筒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率,提出如下措施:优选苎麻脱胶煮练工艺、调整脱胶软麻乳化油制油工艺、优化精梳工艺、优选并条针梳机工艺和细纱上机牵伸工艺、改进细纱卷绕工艺,并加强自动络筒设备的维修及运转操作管理。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自动络筒运转效率提高,断头减少。(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3年05期)

赵筛喜[9](2012)在《降低苎麻纱毛羽的技术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络筒、浆纱工序减少31.3 tex麻纱毛羽的措施。运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对络筒速度、络筒张力、毛羽消除器、双浸双压上浆工艺、上浆率、回潮率、浆料配方、湿分绞根数等工艺因素进行研究,并优选出合理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络筒速度越大,毛羽越多;络筒张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降低纱线毛羽;选用低黏度成膜性好的浆料,采用"高浓度、低回潮、高上浆、双浸双压、湿分绞"的工艺路线,能显着降低麻纱毛羽,并把布机断头率降低到0.6根/(台.h)以下。(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2年07期)

耿成成[10](2012)在《苎麻纱在纬编机上的高效编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苎麻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天然纺织原料,在世界上有95%的苎麻资源在中国。在当今,作为众多纤维原材料的石油,由于其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石油日益耗尽的必然趋势。随着这些有限资源的减少和高增长的需求,苎麻产业必将带来具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当前苎麻在机织和无纺布方面已得到充分应用,但由于针织纱线的特殊要求,其无法在针织中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研究苎麻针织的高效高质编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研究了26tex的纯苎麻纱线在不同温湿度下强伸性能的变化规律。分别测试了纱线在不同温度和注水量下的强力与伸长,计算得出弹性模量值。并进行纱线随温度和注水量变化的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浸湿的苎麻纱强力下降,但相对于干燥状态下,其下降趋势小的多,伸长先保持不变后逐渐下降;苎麻纱的弹性模量在50℃的浸湿状态下达到最小,弯曲刚度也达到最小,在针织机上弯纱成圈时更容易。研究了苎麻纱在横机上不同温湿条件下的织造效果。在不同的速度下采用E14横机编织纬平针组织,同时用加热圈持续给热,用喷雾装置持续给湿。通过记录编织断裂次数与织物布面效果表示编织效率与质量。结果表明,常湿下,温度越高线圈的歪斜度越大,且编织一定横列内纱线断裂数增多;常温下,含水量达到饱和时,编织效率可由常温常湿下的20转/分钟提高到32转/分钟且不出现断裂,同时线圈歪斜度达到最低的5°左右;雾态水环境下,线圈的横向歪斜度仅为5.78°,优于常温常湿下的9.3°,接近浸湿状态下的5.5°,雾态水环境下的编织能够达到编织的最佳效果。(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2-03-01)

苎麻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苎麻纤维刚度大、成纱毛羽过多、经典四组分嵌入纺操作不便等技术问题,采用简化嵌入纺组分、加捻成纱段增设海绵接触纱条装置,提出接触式简易嵌入纺的纺纱方法。分析了简易嵌入纺、干态接触式简易嵌入纺、湿态接触式简易嵌入纺的成纱机制,并改造传统环锭纺纱小样机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各种简易嵌入纺技术的成纱性能与品质。结果表明:与简易嵌入纺、干态接触式简易嵌入纺相比,采用湿态接触式简易嵌入纺技术,可在线柔化苎麻纤维,利于纤维间扭转抱合与弯曲包缠,纺制的纱线毛羽大幅降低,拉伸断裂强力较高,成纱品质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苎麻纱论文参考文献

[1].耿成成,徐烁.苎麻纱在雾化给湿状态下的编织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

[2].付驰宇,王灿灿,何满堂,夏治刚.接触式简易嵌入纺技术及其苎麻纱性能[J].纺织学报.2019

[3].刘丹.热湿法纺针织苎麻纱的技术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7

[4].黄婉珍.马来酸酐改性淀粉浆料的制备及其在苎麻纱冷上浆的应用[D].东华大学.2017

[5].赵筛喜.控制苎麻纱浆纱毛羽的技术措施[J].纺织科技进展.2016

[6].耿成成.苎麻纱在不同温湿度下的横机织造效果[J].轻工科技.2015

[7].敖利民,江魁,郁崇文,高福坤.包缠法控制苎麻纱毛羽的研究[C].第十七届全国新型纺纱学术会论文集.2014

[8].别晓东.提高27.8tex苎麻纱自动络筒运转效率的工艺[J].上海纺织科技.2013

[9].赵筛喜.降低苎麻纱毛羽的技术措施[J].毛纺科技.2012

[10].耿成成.苎麻纱在纬编机上的高效编织工艺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2

标签:;  ;  ;  

苎麻纱论文-耿成成,徐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