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玉:浅析电教媒体在数学导课中的应用论文

林长玉:浅析电教媒体在数学导课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电教媒体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出现了滥用电教媒体和运用电教媒体不恰当的事实。万事开头难,课堂教学也是,每次课堂的导入,都是考验教师智慧的时候,每次课堂的开始,也都是为了学习新知创设更好的教学环境,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为了广大同行更好地应用电教媒体,就电教媒体在数学导课中的应用,笔者详细谈一谈。

关键词:电教媒体;数学导课;应用

一、 温故知新,善用媒体

时代在更替,然古老的教学智慧依然闪耀着光芒,比如“温故而知新”。在温故知新的时候启动电教媒体,既能让新旧知识衔接自然,也避免了新知识按老的套路出现,导致学生厌烦的情绪,这个时候,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就解决了新旧知识衔接的问题。找准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点,找到新知识可能生发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角的设计》中,教师常用的基本方法就是,找一些常用的图形,让学生们区别。这个时候,教师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将每个图片都做成了动图,既能同时出现许多图形,同时也有单幅的动图出现。这样不仅仅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角,同时也充分利用动图,引入新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温故知新。

在《角的设计》中,教师还利用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生活里看到的各种各样的角,比如家具的角,桌子的角,时针的角,透视空间的角,以往单纯出示实物或者寻找生活里的角,都没有在多媒体上展示来的快捷和节省时间,同时不仅仅让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角,同时引领学生欣赏,感悟“角”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激趣导入,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教室的情境,学生天天在此,早已经审美疲劳,每到“创设情境”的时候,“电教媒体”就像“神仙”一样,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各种配乐,让学生在独特的享受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教《循环小数》时,一位老师制出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就将学生上学放学路上常见到的红黄绿灯利用电教媒体展示出来,并让学生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总结说:“红黄绿灯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这样的教学导入,由形象具体的实物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不仅仅得到印象深刻的“循环认知”,附加把交通知识学习了,融入生活,为生命保驾护航,这样的课,学生是想忘都忘不了,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数学的“循环王国”,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奠基必要的人文基础,这是其他教具所不能比拟的地方。

三、 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思维一般都从学习出现的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适当创设“问题的意境”,提出学习的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识的注意和积极的思维。教师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3×5和4×4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出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比较。有的同学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测量。教师在肯定了学生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的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学生们知道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做,才能知道它的面积呢?”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学习路上的探求。在说到天安门广场,祖国辽阔的土地时,适时穿插实物图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科是分家的,教育是不分家的。利用电教媒体,真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学到了基本的常识,“爱国主义”这样的字眼不用老师说出来,可这样的场景,自然而然就会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如春风化雨,自然而然在学生的意识中留有痕迹,自然而然在学生情怀里加了“爱国”的酵素,天长日久,必然发酵。

四、 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好奇是人性的基本特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更胜。课堂上适当制造悬念,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状态,具有一定的诱惑力,能激发探索、追求的兴趣。这是教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设置悬念的时候,要注意有新,奇,精的特点,在教学技巧上则应“引而不发”。例如有一位教师教“三角形内角和”的时候,老师在屏幕上展示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块玻璃组拼成的),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对此感到好奇,渴望快速得到答案。教师此时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折一折,算一算,量一量,把学生引入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探究上的乐趣,参加学习的快乐,得到“学而时习之”的快乐。整个演绎的过程中,学生充满了期待,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学生亲自动手,观看每一个步骤所发生的变化,所有过程自然而然地镶嵌在头脑中了,课堂上不是一片沉寂,而是在学生观察、探讨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轻松自如,真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教媒体,就是最好的“器”,让学生充满期待,充满兴趣,充满了欢乐,每每这个时候,真是体验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五、 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但在此之前,他要跨过一个坎——迁都。南京很好,山水优美,风物宜人,自古便是龙脉蜿蜒、王气鼎盛之地。可是,温山润水散人心志,太过舒适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更何况,朱棣曾经的封地——燕京之域,从来就不是一块太平地。那里风沙蔓延,气候寒冷,而且蒙古族时刻虎视眈眈,企图南下掠夺土地和粮食,如果不迁都,不构筑牢固的北方防线,蒙古族一旦长驱直入,则家国危矣。

电教媒体的运用,总能在第一时间里,迅速地引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在大脑中快速链接新旧知识,把抽象的东西化为更具体的实物、影片,这是教师在数学课上常用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在讲三角形的认识,在上课的时候,投影仪上显示了学生最熟悉的红领巾,学生快速地找了三角形的样子,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并提问,这些实物,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屏幕的展示,为学生理解概念,熟悉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必要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电教媒体演示的多种图形,让学生观察、寻找,寻找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那个图形,找到心中最爱的那条“红领巾”,这样学生总是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六、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生活,事物都是紧密联系的,然而有些数学知识真的很抽象,让学生们一下接受还是有难度的。这个时候,最能体现多媒体的价值,运用多媒体的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在生活中的知识,他们通过实践的加工、回忆,从而形成了新的认知。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直接用电教媒体播放了“校园的早晨”让学生们看着片子,找找生活中的角。校园的早晨,学生虽然天天身历其中,当用电教媒体多角度多方位来看待校园,来看待朝阳中的他们自己,还是兴奋的。“不识校园真面目,只缘身在校园中”。学习数学常识的时候,也体验到了古诗中所说的诗的境界和感悟,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层面,感悟和体会到了校园的美好。

沙漠气候条件比较恶劣,主要表现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缺水,昼夜温差大,极端气候明显,夏季极端炎热,冬季极端寒冷,从而对沙漠地区路面设计及施工极为不利。由于这种气候条件的存在,沙漠地区地理环境比较恶劣,材料匮乏,物资运输困难,从而使我国沙漠地区公路等级发展处在较低水平,绝大多数主要还是二、三级公路,高等级公路相对较少。但高等级公路也在近年也在不断崛起。

数学课的导入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如开门见山、讲故事导入等等,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要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取得好的效果。在运用电教媒体的时候,要注意和所学内容对应,和学生的状态链接,不能为了电教媒体而电教媒体,它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必须要围绕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不能舍本求末,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哗众取宠,要务实,要有新意,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巧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视觉效果,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声音磁场,达到教学与育人同步的理想状态。

插画要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彼得兔》作为全球畅销绘本经久不衰并不是意外,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天时:工业革命彩色印刷技术的创新进步;地利:出生在当时的伦敦的作者可以接触到很多大师的优秀作品提高其鉴赏能力;人和;作者本身对绘画以及讲故事的理解和努力,形成了其独有的画风和有趣的故事。无一不是促进了《彼得兔》这一作品的诞生和畅销成为绘本中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林长玉,吉林省松原市,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八郎镇蒙古族中心小学。

标签:;  ;  ;  ;  ;  ;  

林长玉:浅析电教媒体在数学导课中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