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盐环境论文_李军,刘智勇,杜翠薇,李晓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硝酸盐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硝酸盐,环境,同位素,生物,黄河口,来源,岩溶。

硝酸盐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李军,刘智勇,杜翠薇,李晓刚[1](2019)在《硝酸盐还原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X80钢在中性无氧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以及基于聚焦离子束切样的扫描与透射表征技术研究了硝酸盐还原菌B. licheniformis对X80钢在中性无氧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电化学测试的结果表明,B. licheniformis能够阻碍X80钢在实验介质中的表面钝化,从而引发严重的不均匀腐蚀。形貌与能谱表征的结果显示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B. licheniformis的阴极去极化作用;二、生物膜下的酸化自催化效应。另外,细胞/钢基底的界面分析表明B. licheniformis外包裹了一层非晶磷酸铁盐的鞘壳,该鞘壳具有电子导电性,有助于细菌进行胞外电子转移。这也揭示了腐蚀产物在微生物腐蚀过程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2](2019)在《城市环境研究所发现了硝酸盐依赖的铁氧化菌的代谢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硝酸盐依赖的铁氧化过程(Nitrate-Dependent Fe Oxidation,NDFO)是微生物介导的硝酸还原和铁氧化耦合的过程,最终导致亚铁的氧化,产生亚硝酸根、氧化亚氮或者氮气。此过程是促进地球环境中Fe元素循环的重要途径,并且此过程耦合硝酸的还原,对于环境中氮元素的循环也至关重要。但是硝酸依赖的铁氧化菌却难以进行连续传代培养。此(本文来源于《高科技与产业化》期刊2019年08期)

张昕喆,王俊岭,冯萃敏,汪长征,李俊奇[3](2019)在《利用纳米技术从水环境中去除硝酸盐的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纳米技术去除水环境中硝酸盐的主要机理,着重探讨了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纳米纤维、纳米团簇和纳米复合材料对硝酸盐去除的效果,分析了纳米材料在硝酸盐的去除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最后对纳米技术处理水环境中的硝酸盐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纳米技术在水处理中对硝酸盐的去除存在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段世辉,蒋勇军,张远瞩,曾泽,王正雄[4](2019)在《岩溶槽谷区地下河硝酸盐来源及其环境效应:以重庆龙凤槽谷地下河系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庆典型岩溶槽谷龙凤槽谷地下河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集大气干、湿沉降和两条地下河(凤凰河、龙车河)水样,利用水化学、δ~(15)N(NO_3~-)、δ~(18)O(NO_3~-)、δ~(18)O(H_2O)和δ~(13)C(DIC)同位素等数据来探讨岩溶地下河水NO_3~-来源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两条地下河水化学类型均属于HCO_3-Ca型,NO_3~-浓度变化范围在17. 58~32. 58mg·L~(-1)之间,平均值为24. 02 mg·L~(-1),雨季略高于旱季,存在明显污染迹象;②两条地下河水δ~(15)N(NO_3~-)、δ~(18)O(NO_3~-)值变化于-3. 14‰~12. 67‰和-0. 77‰~12. 05‰之间,均值分别为7. 45‰和2. 90‰,表现为旱季偏正、雨季偏负的特点,且两条地下河水NO_3~-来源无明显差异,动物排泄物和生活污水是全年稳定来源,降雨、化肥和土壤氮是雨季地下河水NO_3~-的主要来源,硝化过程是地下河系统氮的主要转化过程;③两条地下河水(Ca~(2+)+Mg~(2+))/HCO_3-的量比介于0. 65~0. 82之间,凤凰河均值为0. 75,龙车河均值为0. 70,δ~(13)C(DIC)在-12. 46‰~-9. 20‰之间,凤凰河均值为-10. 72‰,龙车河均值为-11. 10‰,说明各个来源的HNO_3和NH_4~+硝化形成的HNO_3参与了碳酸盐岩的风化过程;④地下河水中8%的DIC来源于HNO_3溶蚀碳酸盐岩,凤凰河、龙车河分别为9%和7%.(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潘俊,于非,魏传杰,任强,孙淑慧[5](2018)在《南黄海绿潮暴发与硝酸盐及水文环境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浒苔绿潮的发展态势、马尾藻分布区与漂移状况,本文基于2016—2017年浒苔暴发季(春末夏初)在黄海绿潮潜在起源区获取的多航次及参考2015年布放定点潜标的环境因子资料,通过高频的精细化硝酸盐监测,对影响黄海浒苔绿潮的起源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境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黄海浒苔绿潮具有相似的发生发展过程,两个年度的黄海表层硝酸盐分布趋势有差异;年际变化上, 2017年绿潮规模较上一年度显着偏小,该年度出现的黄海赤潮、金潮对绿潮规模有一定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8年05期)

秦志伟[6](2018)在《划定硝酸盐脆弱区 保护中国水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硝酸盐是一种人们熟知的物质,摄入过多会导致中毒。但对硝酸盐熟悉的人并不多,饮用水中硝酸盐超标也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导致蓝婴症等疾病。硝酸盐作为环境污染物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来源少不了农业的“贡献”。日前,中科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联合国内外多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8-08-29)

卜翠娜[7](2018)在《异化硝酸盐还原菌(DNRA)的环境分布及富集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硝酸盐废水十分普遍,主要来源有城镇生活污水,农业废水以及核工业核武器制造业、果胶、煤产品、肥料、金属加工等工业废水。硝酸盐废水的排放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来源,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危害巨大。这类废水的生物处理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异化硝酸盐去除途径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将其转化为氮气,继而排放到大气环境中,而另一种途径异化硝酸盐还原为铵(DNRA)在硝酸盐去除过程也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它将硝酸盐转化为铵盐,保留在水体中。因此,探究DNRA和反硝化过程的竞争机制十分有必要。本论文基于人工湿地和黄河口两个典型不同的自然生境,调查DNRA菌和反硝化菌的竞争条件,DNRA菌的群落多样性从而进行反应器优化富集培养。研究内容主要有叁方面:(1)调查新薛河人工湿地及黄河口 DNRA菌、反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布情况,探究环境因子的相关影响;(2)优化DNRA菌培养条件,在无纺布膜生物反应器内富集培养DNRA菌;(3)综合比较湿地,黄河口与反应器内DNRA菌群落组成。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DNRA菌在自然水生生态系统普遍存在,不同生境不同采样点其活性和丰度有都差异。一般情况下DNRA菌活性与丰度有正相关关系。并且DNRA菌喜欢高C/N比、硝酸盐限制的中性偏碱的还原性环境。人工湿地底泥中DNRA菌的丰度,群落多样性均高于黄河口,更加说明高有机碳环境更适宜DNRA菌生存,两者相比人工湿地底泥更适宜作为富集DNRA菌的接种物。(2)对比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发现活性污泥更适宜作为接种污泥,进而用无纺布膜生物反应器优化的富集DNRA菌条件:C/N比为10,温度控制为23℃,pH约为7.1,COD与普通配水分开两股连续进水,其中碳源COD为乙酸钠,持续搅拌混合,充氮气维持厌氧环境。液位控制器控制出水,最高液面开始出水,最低液面停止出水,从而控制水力停留时间(HRT)约为38 h。在此条件下,137天成功富集培养DNRA菌,最后硝氮转为氨氮效率为60.65%。最终DNRA菌功能基因nrfA的丰度达到3.02E7 copies/ng DNA。(3)批式实验证明,反硝化和DNRA过程都是分步进行的,首先都是将硝态氮还原为亚硝态氮。批式环境无法实现硝酸盐限制条件,反硝化活性远远大于DNRA,所以DNRA更适合在连续流环境中生存。(4)反应器中存在反硝化菌,铁还原菌(FeRB),硫酸盐还原菌(SRB),硫氧化菌(SOB)和发酵细菌五大功能类群,在这些微生物催化作用下碳氮硫循环互相影响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基于功能预测发现了大量亚硝酸盐还原酶(产铵方向)的存在,证明DNRA富集物形成。反应器内主要的DNRA菌包括铁还原菌FeRB,一部分SRB和Thauera菌。(5)在新薛河人工湿地,黄河入海口和反应器污泥中,丰度最高的DNRA菌门类都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obia,其中Deltaproteobacteria是最重要的纲。然而主要的功能菌属不同,湿地底泥中丰度最高的功能属是Anaeromyxobacter,而黄河入海口底泥和反应器培养污泥中优势菌属是地杆菌Geobacter。(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0)

徐建平[8](2017)在《几种环境因子对海水生物滤器硝化性能及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总产量居世界首位。然而我国海水养殖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周围沿海的水域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资源依赖性型、粗放经营型的传统海水产品养殖模式不符合海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周围生态环境,新的养殖模式应运而生。封闭循环水养殖,作为一种新兴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具有节省水资源、保护环境、经济高产等诸多优点,成为当代水产养殖发展的重要方向。生物滤器作为循环水养殖系统核心的水处理单元,其稳定高效的运行是循环水养殖的关键。海水生物滤器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导致其水处理能力不稳定,从而影响出水的水质,对养殖生物造成胁迫。本文以提高生物滤器的硝化性能为目的,研究不同pH、温度以及不同进水氨氮浓度条件下生物滤器的硝化能力,以期能为生物滤器的运行和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研究所得的结论如下:(1)在进水TAN浓度约为2.0 mg/L,COD浓度为4.0~5.0 mg/L,水体温度为22℃左右,盐度为30‰,溶解氧(DO)在6.0~7.0 mg/L的条件下,研究自然挂膜条件下不同的进水p H(p H=7.0、7.5、8.0、8.5)对生物滤器启动及启动阶段构建硝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处理组的生物滤器对TAN、NO_2~--N的处理效率不断上升并趋于稳定,生物膜逐渐成熟。实验发现,生物滤器在p H为7.5~8.0时能够快速建立并提高硝化能力,在50~70 d左右生物滤器对TAN、NO_2~--N的去除效率基本稳定且去除效率较好。进水p H=7.5的处理组,生物滤器完成启动的时间最短,在第36 d时对TAN的处理效率达到80%以上且NO_2~--N的积累现象开始消失,50d左右便可稳定运行。(2)在进水TAN浓度约为2.0 mg/L,COD浓度为4.0~5.0 mg/L,盐度为30‰,溶解氧(DO)在6.0~7.0 mg/L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的p H(p H=7.0、7.5、7.7、8.0、8.5)及温度(t=10℃、15℃、20℃、25℃、30℃)对生物滤器硝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期间对水体pH及温度进行在线监控调节,保持pH和温度基本不变。结果表明,温度及p H对曝气生物滤器的硝化性能影响较大。在实验条件(t=10℃~30℃、p H=7.0~8.5)下,相较于p H,生物滤器的硝化能力对温度的变化更加敏感。而且pH和温度对亚硝酸盐氧化反应的影响作用强于对氨氧化反应的影响作用。另外,在温度t=10℃~25℃时,TAN、NO_2~--N的降解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加,在t=25℃时曝气生物滤器对TAN、NO_2~--N的处理速率最高。其中t=25℃、p H=7.7时,生物滤器对TAN的氧化速率最高,达到0.7931 mgL~(-1)h~(-1);t=25℃、pH=7.5时,生物滤器对NO_2~--N的氧化速率最高。研究还发现在t=10℃~25℃、p H=7.0~8.5时,亚硝酸盐积累的现象随着温度和pH值的升高而不断加剧,在t=25℃、p H=8.5时亚硝酸盐积累最严重。生物滤器的硝化功能是硝化细菌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因此适宜的温度及pH是生物滤器高效稳定运行的保证。(3)在平均进水温度为30℃,盐度为30‰,溶解氧(DO)在6.0 mg/L左右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氨氮浓度(氨氮浓度为0.5mg/L、1.5mg/L、3.0mg/L、6.0mg/L、9.0 mg/L)对生物滤器硝化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生物滤器对进水氨氮浓度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在一定的氨氮浓度变化范围内生物滤器在20~25d左右便可适应新的进水条件。实验还发现相比进水氨氮浓度降低,氨氮浓度升高突变时生物滤器的波动更大。另外,生物滤器的进水氨氮浓度越高,其硝化能力越强,对TAN、NO_2~--N的处理效果最好,其中进水氨氮为9.0mg/L时,氨氮的降解速率为2.57mgl~(-1)h~(-1);氨氮为6.0 mg/L时,氨氮的降解速率为2.00mgl~(-1)h~(-1);氨氮为3.0 mg/L时,氨氮的降解速率为1.71mgl~(-1)h~(-1);氨氮为1.5 mg/L时,氨氮的降解速率为1.50 mgl~(-1)h~(-1);氨氮为0.5 mg/L时,氨氮的降解速率为1.0 0mgl~(-1)h~(-1)。研究还发现生物滤器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NO2--N短期积累的现象,而且进水氨氮浓度越高,生物滤器内短周期积累的NO_2~--N浓度越高。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应该根据养殖生物所能够耐受的TAN、NO_2~--N的浓度进行调整生物滤器的HRT,这样在保证不影响养殖生物生长的情况下,降低循环水的能耗,减少经济投入。(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方晶晶,马传明,刘存富[9](2017)在《水土环境中硝酸盐来源与转化的环境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土环境中硝酸盐污染已成为当前一个相当普遍而重要的全球环境问题,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由于不同来源的硝酸盐的氮氧同位素组成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利用氮、氧同位素方法示踪水土环境中硝酸盐来源与转化已成为研究硝酸盐污染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论述了利用环境同位素示踪水土环境中硝酸盐来源与转化过程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唐荣[10](2017)在《长期驯化条件下生物阴极去除复杂水环境中硝酸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阴极反硝化(biocathode denitrification)被认为是一项高效低耗的脱氮技术,在生物阴极中,细菌以电极作为唯一电子供体进行硝酸盐的还原去除,使得生物脱氮技术摆脱了对有机或无机物质电子供体的依赖,更易于操作控制,并且避免了对出水水质的二次污染,从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受到阴极微生物难以驯化培养等认知的限制,目前大部分关于生物阴极反硝化的研究都停留在实验室配水或者模拟地下水的阶段,因此,本文首先探究了利用生物阴极实现焦化废水生物出水中硝酸盐去除的可行性,考察了阴极生物电流的产生和硝酸盐的去除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首次向生物阴极投加焦化废水生物出水时,硝酸盐基本无法被去除。然而重复驯化使得废水中部分难降解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并且反硝化细菌逐渐适应了水中难降解有毒物质的存在,产生了明显的阴极生物电流,实现了硝酸盐的去除。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表征显示,长时间的驯化使得生物阴极的相对活性从48.8%(石墨毡)和42.0%(石墨粒)上升至66.1%(石墨毡)和82.0%(石墨粒)。对污泥上清液和各生物阴极做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以阴极直接作为唯一电子供体的反硝化细菌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在生物阴极中是优势菌属。同时,由于在实际水环境中重金属常与硝酸盐共存,而目前的研究中,关于重金属对生物阴极反硝化影响的研究是十分欠缺的。因此本文以重金属镉、铜、镍和锌为例,探究了在多次驯化的过程中,重金属对生物阴极反硝化过程的影响规律。实验确定了这四种重金属对生物阴极内硝酸盐转化速率的抑制达到80%时的投加浓度和对应的溶液中游离浓度(IC80)。并且以Cd~(2+)为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IC80浓度下,3次重复驯化后Cd~(2+)对生物阴极反硝化的抑制现象逐渐消失。同时,生物阴极的电化学阻抗明显减小;CLSM表征结果显示生物阴极的相对活性由43.4%(石墨毡)和38.7%(石墨粒)上升至79.1%(石墨毡)和74.3%(石墨粒);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也显示以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硫单胞菌属(Sulfurimonas)为代表的阴极驱动的自养反硝化细菌的相对丰度明显上升。这说明长时间的驯化促使生物阴极中以电极作为电子供体进行自养反硝化的细菌对Cd~(2+)的毒性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6-11)

硝酸盐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硝酸盐依赖的铁氧化过程(Nitrate-Dependent Fe Oxidation,NDFO)是微生物介导的硝酸还原和铁氧化耦合的过程,最终导致亚铁的氧化,产生亚硝酸根、氧化亚氮或者氮气。此过程是促进地球环境中Fe元素循环的重要途径,并且此过程耦合硝酸的还原,对于环境中氮元素的循环也至关重要。但是硝酸依赖的铁氧化菌却难以进行连续传代培养。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硝酸盐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军,刘智勇,杜翠薇,李晓刚.硝酸盐还原菌Bacilluslicheniformis对X80钢在中性无氧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2]..城市环境研究所发现了硝酸盐依赖的铁氧化菌的代谢活性[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9

[3].张昕喆,王俊岭,冯萃敏,汪长征,李俊奇.利用纳米技术从水环境中去除硝酸盐的综述[J].应用化工.2019

[4].段世辉,蒋勇军,张远瞩,曾泽,王正雄.岩溶槽谷区地下河硝酸盐来源及其环境效应:以重庆龙凤槽谷地下河系统为例[J].环境科学.2019

[5].潘俊,于非,魏传杰,任强,孙淑慧.南黄海绿潮暴发与硝酸盐及水文环境因子的关系[J].海洋与湖沼.2018

[6].秦志伟.划定硝酸盐脆弱区保护中国水环境[N].中国科学报.2018

[7].卜翠娜.异化硝酸盐还原菌(DNRA)的环境分布及富集培养研究[D].山东大学.2018

[8].徐建平.几种环境因子对海水生物滤器硝化性能及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7

[9].方晶晶,马传明,刘存富.水土环境中硝酸盐来源与转化的环境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7

[10].唐荣.长期驯化条件下生物阴极去除复杂水环境中硝酸盐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的叁维结构及硝化位点(黄...抗坏血酸对ZnO-90365nmUV光损伤BSA溶...在365nmUV照射下抗坏血酸对BSA中蛋白...在365nmUV照射下抗坏血酸对BSA中蛋白...衣藻硝酸盐转运系统模式图(引自Galv...年冬季南黄海浮游动物多样性水平...

标签:;  ;  ;  ;  ;  ;  ;  

硝酸盐环境论文_李军,刘智勇,杜翠薇,李晓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