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第三中学1503班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高中数学对于我们而言学习难度较大,但若是能掌握多种解题技巧与学习方法将会节省许多时间,并能从中获取无穷的学习乐趣。下文主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心得与解题技巧进行总结与分享,期望能够对即将参与高考的同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技巧
数学一直是令我们感到棘手的课程,考试分值大,也是我们最容易丢分的一科。要想在高考中获取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要在日常学习中注重解题技巧与学习方法的总结,重点解读错题,反思出现问题的原因,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跨越高考这个“难关”。
1.遵循快、准、狠原则
通过了解选择题的命题情况我们能够得知,其更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我们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需要从某一知识入手整理条件,不要漏掉任何一个信息,在掌握问题用意后寻找突破口,从而准确解答问题。在解答选择题时,必须要做到快准狠。快,具体是指答题时间,通常情况下一张试卷会设置12道选择题,我们需要将答题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此为解后面问题保留时间。在答题环节必须合理控制时间,不可以在基础题上耗费过多时间,因为后面的大题分值占比更大,不应因小失大[1]。我们在答卷时经常会遇到答不完题的情况,还有时灵光一闪突然想起解答方法却因时间不够而无辜丢分,考试成绩可想而知。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时间分配不合理,在基础题上浪费了过多的时间,直接影响到后续答题。通常情况下,数学试题问题的难度是呈递增趋势的,最后的大题也是最难解答的。因此,我们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大题的解答上,若是在解答选择题时遇到阻碍,我们可以暂时不管,不要在一道问题上停留过多的时间。在解答选择题时,必须要把握切入点的准确性,因为选择题涉及到的知识比较零散,看似简单的题目中暗藏玄机,我们要保持冷静,由点到面的解析,开动脑筋,真正读懂问题的用意。在找准问题突破口后,必须要仔细核查条件,遇到一些不理解的条件采取代入法,将四种选项直接代入至问题中,以此验证是否满足问题所需,此种解题方式更具直观性,能帮助我们节省更多时间。
2.扎实基础,形成能力
几何作为必考内容,学习难度小,且解题方法较为稳定,但是我们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却很难拿到满分,刨除计算不仔细之外,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有待提升。为了规避这一问题,我们在日常学习中,需要注重读图能力的训练,善于从多变的图形中提取信息,此类信息往往也是解题的关键。如:我们在解答一道证明题时,要想证明两个平面间的位置关系,需要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依据已经掌握的信息合理推导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需从几何图中寻找到隐含的规律,并试图提炼出一整套读图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坐标系,我们在读懂几何图后,大脑会自主绘制立体的坐标系影像,此时只要将相应信息逐一填入,便可以有效求解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作答过程中我们要检验,因为即便求解结果是正确的,坐标系出现错误也会扣分[2]。立体几何类问题大多是由三个小问题构成的,最后一问难度最大。我们在求解结果时必须要十分仔细,逐一对照各项结果。如:在使用向量知识求解问题时,需要注重考虑向量方向这一条件。如:已知平面平面,直线L平面,点P直线L,平面、间的距离为8,则在内到点P的距离为10,且到L的距离为9的点的轨迹是①一个圆;②四个点;③两条直线;③两个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②,导致出现失误的原因是我们没能掌握点线距离、线线距离、面面距离的关系。总之,此类问题学习难度较小,我们只需细心,依据问题条件构建立体模型,便能轻松解答问题。
3.专项训练,掌握技巧
以选择题为例,我们可以借助指令性语言、题干信息、选项等判断问题的真正意图。当前比较常见的解题方法为排除法、数形结合法、直接法、猜测法等[3]。为了响应改革号召,数学试卷中填空题的命题方向与形式出现许多变化,作为客观性问题我们必须要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遇到简单的题时,我们可以采取直观法与特值法求解,若是问题涉及的变量多,我们需要变换解题方法。解答题作为丢分最严重的模块,我们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必须要认真审题,从整体上梳理知识框架,剔除一些干扰因素,重点解读“关键词”,不要漏掉任何一个细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课后反思,此处的好习惯具体是指:多提问、主动思考、实践探究、反思归纳、应用所学解决问题等,好习惯一旦形成将受益一生。
4.分解问题,攻克难题
在解答难度系数较大的问题时,我们很难一鼓作气的全部解答出来,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能力解决,此时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步解析,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在不知如何解答问题时,我们可以对问题给出的多项条件进行分解,拆分成若干个可以理解并作答的小问题,逐一解答后汇总答案,最后完成答题。如:设f(x)=(x2-2x+2-a2)ex,(1)讨论该函数的单调性;(2)设g(a)为函数f(x)的极大值,证明:g(a)<2.我们在解决小问题时会被某些相关的数据所启发,并从另一种角度去解答问题。一般情况下,(1)问都是(2)问的铺垫,我们若能准确作答(1)问,(2)问也将迎刃而解。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我们需要按照主次将其进行排序,先做简单的,再做难度高的。以本题为例,我们需要先求导数,分类讨论,并利用导数的正负讨论该函数的单调性,随后证明g(a)是偶函数,最后便可证明g(a)<2。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问题的解答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我们需要注重日常积累,从知识本质这一角度去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考试中获取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曾晓聪.高中数学排列组合解题技巧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01):127.
[2]俞舒涵.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常见问题与解题规律[J].学周刊,2018(03):95-96.
[3]刘炜涛.优化学习步骤提高集合学习效率[J].农家参谋,2017(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