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监利县大垸小学,湖北荆州433321)
摘要: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学生的多维变化,迫使我们班主任老师变通管理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育人艺术。
关键词:先闻后切;先扬后抑;批评;先礼后兵;先私下后公开;教育
批评违纪学生是一项看拟简单实则复杂的工作,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值得我们去探究其中的奥秘。批评恰当而得力,便一举多利,一劳永逸;反之则徒劳无益,甚至前功尽弃。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一点批评的“先后艺术”供大家参考。
一、先闻后切。
批评从形式上应该先观察,倾听和获取各种相关讯息,而后作准确判断。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任何错误都是有缘由的。批评的前奏不该是阴着脸、吊着嗓,而是微笑从容地倾听。学生的不满情绪和过激言行其实都是其合理的发泄,我们应该耐心、细致,设身处地与之分担后再作理论。有时候,学生一言不发,似乎无动于衷,而这恰恰是极度愤怒或遭受委屈的表现。我们绝不能简单地就势定论——理屈词穷,无可辩驳!先闻之时,我们既要防止学生以哭代诉,也要避免自己以闻代切。一般而言,“闻”要保证量,不要随便打断,也不要轻易否定;“切”要讲究质,先闻之后的“切”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亘,真正有理有据,褒贬分明,达到批评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先扬后抑。
从内容上讲,批评学生一定要先肯定他们值得肯定的优点长处,再就事论事,批评他们身上的缺点错误。学生都有被尊重、肯定的渴望,因此先让学生坐气球升天,再坐降落伞,他们才会心理平衡。在应酬学中,肯定对方就是帮助自己获得对方,满足自己。迟到的同学可能是学习过度熬夜而醒不来;打架骂人的同学可能讲义气、重友情,为人直率而不拘小节;上课讲话的同学可能听讲用心,思维活跃,见解独特而不盲从权威等等。只要你想抬高“扬”,何患无辞?当然“扬”要扬得适度,“抑”要抑得有力,毕竟批评教育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三、先礼后兵。
从态度上讲,批评一定要讲究“先礼后兵”,这个程序和“礼兵”的程度。无论何种学生,也无论犯何类错误,他们在人格上仍然是平等的,我们绝无理由打击、挖苦或侮辱他们。即使明知无可救药(这只是假设),我们仍要心存希望,以礼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给一个笑脸,端一把椅子,递一块手绢,拍一下肩膀会唤起违纪学生的正义和良知。对待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简单粗暴是第一大忌,因为现代学生愈来愈服软不服硬。须知,学生毕竟不是军人!在现代班主任眼里,“礼”是无限的,“兵”总是有限的。因此“礼”的时候不要“兵”,“兵”的时候仍要“礼”。
四、先私下后公开。
批评的场合应该是先私下里,个别批评,根据个别批评的效果作些微调之后当众公布。违纪学生往往或多或少有生活的土壤——如教室、操场,以及同类同群伙伴,若能“釜底抽薪”地“隔离审查”效果会好得多,况且师生双方也有时间冷静考虑,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私下批评可以获得公开批评所不能获得的许多东西。如违纪的深层缘由和动机,还有哪些同学违纪,此案是否“冤假错案”等,但最最可贵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增强自己的威信。当然,为了强化批评的示范作用,杀鸡敬猴,惩前毖后,绝大多数批评仍需公开。但是一要征得同意,二要讲究用词。也就是说借自己的口提高学生觉悟,加深对错误的认识。最后,我们得分清,私下批评的焦点是违纪学生,公开批评则应转化为错误本身。
班主任工作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确管理,是科学,更是艺术。批评其实比表扬更需要,也更讲究艺术。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同表扬一样,都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和表扬结伞而行,相融而生。关键的是班主任使用批评手段时要用得恰到好处,具有高超艺术,以达到教育和帮助学生的目的。其次热爱学生是批评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影响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在平时热爱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在师生之间就架起了一座信任、友谊的桥梁,学生就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一旦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的批评就容易从这座桥梁输送到学生的心坎上,被学生乐意接受,从而使批评产生较好效果。人们常说,平时老师热爱学生,师生感情融洽,老师批评学生,学生认为这是爱护。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批评在学生看来就是整人。老师若要在批评学生时得到学生积极配合,取得良好的批评效果,就必须做到在任何时候热爱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情感沟通。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热爱学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或者说是要求,就是要尊重学生,每位老师应明白自己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批评学生采取讽刺挖基、辱骂训斥、体罚学生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必须避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每个作班主任的都应记住这一点,在批评学生时应尊重学生,保护学生那颗追求进行步的自尊心,这样就不会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从而使学生产生改正错误,追求上讲的强烈厚望。
然后说理应贯穿于批评的全过程。班主任在决定是否应该批评学生以前要注意冷静查明原因。部分老师脾气急躁,一看到学生的不良行为或者听到其他学生的告状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开始批评学生,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班主任应该按捺住心中的不快,耐心地核实情况,冷静地分析原因,然后再来决定怎样处理,是否批评,如何批评学生。在批评学生的时候,班主任应该坚持说理与批评相结合,通过说理让学生意识到“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通过说理向学生指出“令后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教育实践证明,批评与讲道理相结合,以单纯使用批评的效果要好。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有时轻微的批评就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最后批评的方式要有针对性。批评学生是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出来的关系是:学生的不良行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学生的新行为(接受批评后产生的新变化)。它表明批评是班主任和学生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表现学生从不良行为向新行为转变的中介环节。因此,班主任要达到学生产生新行为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诸如学生的气质、性格、家庭背景等,进而采取相应的批评方式。举例来讲,针对多血质的学生,老师运用高亢的语调和采取尖锐严厉的批评,可能会使学生受到震动,重视自己的缺点,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但是这种方式却不宜用在抑郁质的学生身上,那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恐惧,丧失自信心,更加萎靡不振。
批评学生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特点,还要考虑到学生所犯错误的情况。比如,对于所犯错误严重而影响范围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就宜在班上进行公开的处理。在进行公开处理时要事先做好该生的思想工作,以免突然宣布处理决定,使学生一时接受不了而作出不可预料的行为。又如,班上的学生如果所作不良行为的事实虽然清楚,但究竟谁是当事人不易辨清,或者说是当事人清楚,但涉及面较大,可以采用委婉、含蓄、暗示的方式来表达班主任对错误的态度,引导学生引以为戒,这样效果可能就更了。因此学生就比较容易从班主任含蓄的语言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可见,班主任的工作的确是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出自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一书,漓江出版社200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