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饱和粉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荷载,吸力,特性,广义,应变,波浪,动力。
饱和粉土论文文献综述
李向群,李冰瑶[1](2019)在《基于SPT和CPT法的饱和粉土地震液化综合判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饱和粉土液化会直接导致建筑物地基发生失稳现象,建筑物也会由此产生开裂,严重情况下更会发生倒塌事故.目前,地基土液化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砂土的而针对粉土的则较少.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某场地饱和粉土为对象,综合运用SPT和CPT等方法,判别场地土液化情况,为今后工程场地液化预判提供一种新的分析判别方法,在地震作用下可有效预判饱和粉土的液化.(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豆慧[2](2019)在《饱和粉土液化及液化后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饱和粉土液化的工程灾害,开展了粉土液化后固结力学特性研究。采用GCTS动叁轴仪对饱和粉土进行了动叁轴液化试验及液化后固结加载试验,研究了围压、粉粒含量等因素对饱和粉土抗液化强度的影响;研究了围压、粉粒含量以及再固结度等因素对饱和粉土液化后固结加载试验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消散和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揭示了饱和粉土液化固结后的强度特性。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孔隙水压力的增长速率受动荷载幅值的影响很大。随着动荷载幅值的增大,孔隙水压力的增长速度变快,试样达到液化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相对变短。(2)围压和粉粒含量等因素会对饱和粉土的抗液化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围压和粉粒含量的增加,饱和粉土的抗液化强度逐渐增大;饱和粉土的液化势随着粉粒含量的增加而降低。(3)在饱和粉土液化后固结加载试验过程中,随着围压、粉粒含量和再固结度的增大,试样表现出的剪胀特性越明显,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加快,偏应力值增加速度提高;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围压、粉粒含量以及再固结度的增大,粉土液化固结后的不排水剪切强度越大。(4)对数曲线模型可以对饱和粉土液化固结后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较好地拟合。(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6-01)
豆慧,杨永香,郝小红[3](2019)在《饱和粉土液化及液化后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饱和粉土进行了一系列动叁轴液化及液化后试验,即进行饱和粉土液化试验及在饱和粉土液化后孔隙水压力进行了不同程度消散后,再进行叁轴剪切试验。探讨了饱和粉土的液化特性以及液化后孔压消散程度对液化后粉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饱和粉土的抗液化强度随着所施加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减小;液化后饱和粉土孔压消散程度越大(即再固结程度越大),则液化后粉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越大,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表现为应变硬化型,土体的切线模量随着应变的增大而减小;液化后粉土的孔压进行了不同程度消散后,再进行的叁轴剪切试验中应力应变关系呈对数曲线关系。(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张峰,陈国兴,吴琪,周正龙[4](2019)在《波浪荷载下饱和粉土不排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确保海床场地的动力稳定性是近海工程安全运行的前提。目前针对复杂应力路径对海域环境饱和粉土动力学行为特性的影响研究尚属少见。利用GDS空心圆柱扭剪仪,开展了轴向-扭转耦合循环加载的重塑饱和粉土不排水试验,模拟波浪的波幅大小和海床深度变化,以广义剪应变γ_g=5%为液化标准,研究了均等固结条件下循环应力路径(循环应力比CSR和循环加载幅值比δ)对饱和粉土不排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SR与δ值的大小对饱和粉土的超静孔压与变形发展特性影响显著,圆形应力路径(δ=1)循环加载时饱和粉土最易液化;当CSR≤0.050时,饱和粉土不会发生液化;当CSR≥0.065且δ=1时,饱和粉土会发生液化;CSR> 0.150时,粉土易发生液化。γ_g与孔压比r_u的相关性受CSR与δ值大小的影响较小,且γ_g可表示以r_u为变量的正切函数。以等效循环应力比ESR作为表征复杂应力路径下动应力大小的指标,饱和粉土达到γ_g=5%所需的液化振次N_L与施加的ESR值具有事实上的唯一性关系,ESR随N_L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周瑞荣,张峰,赵凯[5](2018)在《复杂应力路径下饱和粉土孔压与变形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均等固结条件下复杂应力路径(循环应力比CSR和循环加载幅值比δ)对饱和粉土孔压和变形的影响,利用GDS空心圆柱扭剪仪,开展了轴向-扭转耦合循环加载的重塑饱和粉土不排水试验。采用累积广义剪应变γg来描述粉土在复杂应力路径下的变形,并以γg=5%为液化破坏标准。研究表明:(1)未液化粉土γg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修正Monismith模型较好地表示,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测量值的误差大致在10%以内。(2)当CSR≤0. 05时,CSR和δ对于粉土γg随孔压比ru增大而增大的影响不明显,此时粉土γg几乎不发展且ru远小于1. 0。(3)粉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临界循环应力比CSRth有所不同,当δ=1时,0. 05 <CSRth≤0. 065;δ=2时,0. 065 <CSRth≤0. 08;δ=4时,试验粉土均不会液化。(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周海锋[6](2018)在《冻土地区饱和粉土下强透水地层基坑降水失效成因分析及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地下空间的利用,基坑降水在整个深基坑施工中尤为重要。体育馆建设PPP项目位于内蒙古牙克石市新区,项目所在地属于多年冻土分布地区,体育馆工程通过20口直径准200mm管井持续降水一周后开挖,但坑底仍有渗水,不能满足基底施工条件。最终通过换填透水层增加渗水盲沟和大截面深井降水方式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8年22期)
晏长根,王婷,贾海梁,徐伟,訾凡[7](2019)在《冻融过程中未冻水含量对非饱和粉土抗剪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含水率为18.3%的非饱和粉土进行了冻融过程中不同温度下的直剪试验,用核磁共振测定了冻融过程中孔隙水的相变过程,并分析了未冻水、孔隙冰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1)非饱和粉土冻结可分为过冷段(>-1.15℃)、快速冻结阶段(-1.15℃~-2℃)和稳定冻结阶段(<-2℃),快速冻结阶段76%的孔隙水冻结,而稳定冻结阶段未冻水含量只减少7%;(2)冻融过程中黏聚力随温度发生显着变化,内摩擦角变化幅度很小;(3)冻结过程中抗剪强度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稳定冻结阶段,快速冻结阶段黏聚力仅增大38.5%,内摩擦角基本无变化,而稳定冻结阶段黏聚力增大123.5%,内摩擦角降低12%。得到以下结论:(1)快速冻结阶段黏聚力增大主要是由于孔隙水冻结导致基质吸力增大,毛细黏聚作用增强;稳定冻结阶段黏聚力增大主要是由于冰对土颗粒胶结强度增大;(2)含冰量变化不大时,冻土抗剪强度主要受冰对土颗粒胶结强度的控制,而此胶结强度决定于未冻水膜的厚度;(3)稳定冻结阶段内摩擦角降低主要由孔隙中水冰相变发生体积膨胀时对土颗粒骨架的作用力导致。(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孙德安,李宣[8](2019)在《广吸力范围内非饱和粉土动力变形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非饱和粉土为研究对象,利用饱和盐溶液蒸汽平衡法和吸力可控的动叁轴仪进行动力变形试验,得到了广吸力范围内非饱和粉土试样在净围压和吸力基本不变条件下的骨架曲线、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研究了吸力对非饱和粉土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净围压下,非饱和粉土试样的骨架曲线和动弹性模量随着吸力增大而提高,而阻尼比随着吸力增大而减小。此外,随着试样的水力状态从边界效应区到过渡区再到残余区的变化,非饱和粉土试样的骨架曲线和动弹性模量的提高幅度逐渐减小,而阻尼比减小的趋势显着,动弹性模量随应变的衰减率随着吸力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艳美,万丽丽,张旭东,程菲菲[9](2018)在《饱和粉土静态液化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固结不排水叁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围压、固结比和干密度等因素对饱和粉土静态液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干密度较小时,饱和粉土的偏应力-应变曲线呈现明显的硬变软化型,随轴向应变增大超静孔隙水压力增加、有效应力减小而发生静态液化,当干密度达到1.58 g·cm-3时,饱和粉土的偏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硬变硬化现象,超静孔隙水压力为负值或接近0,饱和粉土不再发生静态液化,即饱和粉土存在静态液化的干密度临界值;其他条件不变,随着围压、固结比或干密度的增大,偏应力峰值和残余强度均增大,静态液化势降低;根据有效应力路径建立了流滑面以作为饱和粉土稳定区与非稳定区的分界面。(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田竞,杜春雪,王江锋,侯庆雷,郭林芳[10](2018)在《动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动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不同动强度影响因素的动荷载作用下黄河冲洪积粉质土的动应力—动应变发展规律,模拟了一定振动频率的循环荷载的动叁轴试验。试验选用郑州市东北部分布广泛的粉土,分析了动应力幅值、循环振动次数、固结围压、固结比等对粉土动力特性的影响,从动应力—动应变关系研究了动荷载作用下粉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饱和粉土的动应力—动应变的发展与土样的动强度影响因素有关;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因动荷载与围压比值的不同,试样呈现出叁种形态;随动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在同等动应力幅值作用下,试样抵抗外力引起变形的能力越来越差,其弹性模量随振动次数增加而减小、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8年08期)
饱和粉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饱和粉土液化的工程灾害,开展了粉土液化后固结力学特性研究。采用GCTS动叁轴仪对饱和粉土进行了动叁轴液化试验及液化后固结加载试验,研究了围压、粉粒含量等因素对饱和粉土抗液化强度的影响;研究了围压、粉粒含量以及再固结度等因素对饱和粉土液化后固结加载试验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消散和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揭示了饱和粉土液化固结后的强度特性。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孔隙水压力的增长速率受动荷载幅值的影响很大。随着动荷载幅值的增大,孔隙水压力的增长速度变快,试样达到液化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相对变短。(2)围压和粉粒含量等因素会对饱和粉土的抗液化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围压和粉粒含量的增加,饱和粉土的抗液化强度逐渐增大;饱和粉土的液化势随着粉粒含量的增加而降低。(3)在饱和粉土液化后固结加载试验过程中,随着围压、粉粒含量和再固结度的增大,试样表现出的剪胀特性越明显,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加快,偏应力值增加速度提高;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围压、粉粒含量以及再固结度的增大,粉土液化固结后的不排水剪切强度越大。(4)对数曲线模型可以对饱和粉土液化固结后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较好地拟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饱和粉土论文参考文献
[1].李向群,李冰瑶.基于SPT和CPT法的饱和粉土地震液化综合判别[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9
[2].豆慧.饱和粉土液化及液化后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3].豆慧,杨永香,郝小红.饱和粉土液化及液化后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重庆建筑.2019
[4].张峰,陈国兴,吴琪,周正龙.波浪荷载下饱和粉土不排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9
[5].周瑞荣,张峰,赵凯.复杂应力路径下饱和粉土孔压与变形试验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8
[6].周海锋.冻土地区饱和粉土下强透水地层基坑降水失效成因分析及处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7].晏长根,王婷,贾海梁,徐伟,訾凡.冻融过程中未冻水含量对非饱和粉土抗剪强度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8].孙德安,李宣.广吸力范围内非饱和粉土动力变形特性[J].岩土工程学报.2019
[9].张艳美,万丽丽,张旭东,程菲菲.饱和粉土静态液化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8
[10].田竞,杜春雪,王江锋,侯庆雷,郭林芳.动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动力特性研究[J].人民黄河.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