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黄省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洋朝贡典录》,黄省曾,郑和下西洋
黄省曾论文文献综述
贺玉洁[1](2018)在《再论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明黄省曾的《西洋朝贡典录》是一部重要的史地学着作,黄氏以征实的精神、简明的体例、典丽的文辞详细记述了郑和下西洋时所历二十叁国各方面情况。目前学术界对该着的成书时间、版本流传、史料价值均有涉及,然既有研究成果,在成书时间、版本流传方面颇多值得商榷之处,其史论价值、文学价值还有待深入探讨。本文试图厘清问题,补错纠正,展现该着在学术史上应有的价值与意义。(本文来源于《史学理论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肖熠君[2](2015)在《黄省曾六朝诗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省曾作为明中期吴中地区重要文学家,哲学家,在吴中地区有重要的影响。然学术界对其研究尤其是诗学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本文通过阅读黄省曾诗集,主要对黄省曾的文学思想、诗学宗尚及在吴中地区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主要观点如下:第一章通过对黄省曾六朝诗歌选本序言、评点、选目等方面的研究,掌握其崇尚自然、缘情而发、推尊二谢的诗学观念,并通过对诗歌选本中评点的深入分析,了解其主才情、重词采、尚清逸的诗学主张,证明其倾心六朝的诗学思想。第二章主要研究黄省曾的诗文创作。通过对其六朝体诗歌如:谢灵运体、游仙体、玉台体的研究,联系其崇尚六朝的诗学理念,追溯其诗学渊源,探讨其诗学特色。第叁章主要通过研究黄省曾对其中表兄弟“皇甫四杰”与其子黄姬水及其诗友后辈诗文方面的影响,说明其在明中期的吴中文坛崇尚六朝的诗潮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通过对黄省曾的诗学思想的系统研究,肯定其在明代中期对于推动吴中六朝诗风所做的贡献,从而纠正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认为其追随“七子派”,为李梦阳忠实信徒这一偏颇评价,对其历史地位做出客观评述。并印证在明中期确实存在如王世贞所论述的“四变而六朝”这一历史思潮,对真实和准确的把握明代文学的发展有拨清迷雾的贡献。(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5-03-12)
李清宇[3](2014)在《五岳山人黄省曾年表稿》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省曾(1490-1540年),字勉之,号五岳山人,吴县人,嘉靖十年(1531年)举人,平生未曾仕宦,有《五岳山人集》等着作行世。黄省曾在明代文学演进中曾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他最早将王阳明哲学与李梦阳的文学复古运动联系起来,并将这一运动的影响扩大至江南文坛。黄省曾不仅在文学方面颇有成就,也是明代着名的哲学家和出版家,他的《会稽问道录》,是其向王守仁学习的记录和心得;他又曾刊刻谢灵运、嵇康、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诗文集,其中多部为稀世珍本。以往的研究对于黄省曾关注较少,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黄省曾在明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关于他的研究逐渐增加。为了推动黄省曾研究的发展,特作本年表。本年表简略勾勒谱主的生平事迹,详细考证及出处可参笔者即将发表的《黄省曾年谱》。(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辑刊)》期刊2014年01期)
吴琼[4](2014)在《论阳明心学对黄省曾人格心态和文学思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省曾(1490—1546),字勉之,号五岳山人,是明中期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他的一生贯穿弘治、正德、嘉靖叁个时期,其与明中期文坛的许多名流都有密切而频繁的交往,而其复杂的人格心态与独特的文学思想则与阳明先生所倡之心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黄省曾倾心于阳明心学对其任心自适的人格心态之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儒家提供给士人的,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外向型选择,士人自然可以用儒家种种理论进行修身,自我提(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4年06期)
郝新媛[5](2014)在《黄省曾《种芋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中期吴中学者黄省曾所着的《种芋法》是我国唯一的一部关于芋头的专着,书中对"芋"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全面的论述,并且对芋头的品种和栽种方法进行了补充和更新,为研究中国古代芋头的品种资源、探讨芋头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文献资料,对发展现代芋头种植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0期)
陈晓珊[6](2013)在《明朝初年的海运军卫与海军世家——以黄省曾家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朝前期国家海洋事业发达,其中以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船队最为引人注目。在历史记载中,郑和船队有大船数十艘,人员2万余,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其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但如果向前追溯,还可以看到明太祖洪武年间,曾连续20余年进行从江南太仓到辽东半岛的长途海运,常动用船只数千艘,人员8、9万人,粮食运载量在每年70万石左右。虽然洪武年间的海运船只大小不及郑和宝船,航线范围也只在中国海附近,但其人员数量为郑和船队数倍,船只总数也远大于后者。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洪武年间的海运及运军制度实际应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前(本文来源于《明代国家与社会——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一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期刊2013-04-01)
吴琼[7](2012)在《浅析阳明心学与复古运动之异同——以黄省曾由心学转向文学复古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中期,王守仁开创的阳明心学与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倡导的文学复古运动同时登上历史舞台,并行不悖。二者虽然分属不同的学术领域,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黄省曾的文学思想恰是阳明心学与复古思潮相交融的产物,本文以其早年服膺阳明心学,而后又转向文学复古这一转变为中心,探讨明中期阳明心学与复古运动之关联与异同。(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2年12期)
刘治立[8](2008)在《黄省曾《申鉴》注的内容和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学者黄省曾的《申鉴》注是一部重要的注释学着作,黄氏以渊博的知识和练达的方法对原作所涉及的文句、典故、制度、人物等做了全面的注解,对于后人正确理解《申鉴》的思想内涵,了解古代历史很有帮助作用。(本文来源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吴冠文[9](2007)在《试论黄省曾刻《谢灵运诗集》的意义与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嘉靖黄省曾刻本《谢灵运诗集》是现存谢灵运诗集中最早的版本。通过对该本及其他一些重要的明代辑本谢集的仔细探讨,发现该本在谢集的整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未留意乃至利用这一重要版本,现有的谢灵运作品整理本均存有不小的缺憾。(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王成娟[10](2007)在《黄省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省曾是明代中期苏州地区着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另外,在农学、史学、地学、出版等领域均有不俗的造诣。本文在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侧重对黄省曾的文学创作及意义的研究。论文分为五个章节,考辨了黄省曾的家世生平和哲学思想,并将他的诗文创作置于吴中文学传统和明代中期文学复古运动的大背景下,探讨了其文学成就和在当时文坛的地位及影响。此外,本文还研究了黄省曾与明代山人文学的关系,以便我们能够全面地了解黄省曾。(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7-05-01)
黄省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省曾作为明中期吴中地区重要文学家,哲学家,在吴中地区有重要的影响。然学术界对其研究尤其是诗学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本文通过阅读黄省曾诗集,主要对黄省曾的文学思想、诗学宗尚及在吴中地区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主要观点如下:第一章通过对黄省曾六朝诗歌选本序言、评点、选目等方面的研究,掌握其崇尚自然、缘情而发、推尊二谢的诗学观念,并通过对诗歌选本中评点的深入分析,了解其主才情、重词采、尚清逸的诗学主张,证明其倾心六朝的诗学思想。第二章主要研究黄省曾的诗文创作。通过对其六朝体诗歌如:谢灵运体、游仙体、玉台体的研究,联系其崇尚六朝的诗学理念,追溯其诗学渊源,探讨其诗学特色。第叁章主要通过研究黄省曾对其中表兄弟“皇甫四杰”与其子黄姬水及其诗友后辈诗文方面的影响,说明其在明中期的吴中文坛崇尚六朝的诗潮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通过对黄省曾的诗学思想的系统研究,肯定其在明代中期对于推动吴中六朝诗风所做的贡献,从而纠正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认为其追随“七子派”,为李梦阳忠实信徒这一偏颇评价,对其历史地位做出客观评述。并印证在明中期确实存在如王世贞所论述的“四变而六朝”这一历史思潮,对真实和准确的把握明代文学的发展有拨清迷雾的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省曾论文参考文献
[1].贺玉洁.再论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J].史学理论研究.2018
[2].肖熠君.黄省曾六朝诗学研究[D].湘潭大学.2015
[3].李清宇.五岳山人黄省曾年表稿[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4
[4].吴琼.论阳明心学对黄省曾人格心态和文学思想的影响[J].文艺评论.2014
[5].郝新媛.黄省曾《种芋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
[6].陈晓珊.明朝初年的海运军卫与海军世家——以黄省曾家族为例[C].明代国家与社会——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一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2013
[7].吴琼.浅析阳明心学与复古运动之异同——以黄省曾由心学转向文学复古为中心[J].语文学刊.2012
[8].刘治立.黄省曾《申鉴》注的内容和价值[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
[9].吴冠文.试论黄省曾刻《谢灵运诗集》的意义与作用[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10].王成娟.黄省曾研究[D].浙江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