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电池片及光伏组件论文和设计-刘运宇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电池片及光伏组件,所述双面电池片,包括硅片及形成于硅片背面的焊接点和副栅线,所述副栅线包括:第一副栅线,在所述双面电池片长度或宽度方向上设置,每一列或行的焊接点均对应连接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副栅线;若干集流副栅线,分布于所述第一副栅线两侧,其中,部分所述集流副栅线与所述焊接点直接连接,部分所述集流副栅线分别连接距离相对接近的所述第一副栅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降低双面电池片及光伏组件的传输电阻,减少电流传输的效率损失。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双面电池片,包括硅片及形成于硅片背面的焊接点和副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栅线包括:第一副栅线,在所述双面电池片长度或宽度方向上设置,每一列或行的焊接点均对应连接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副栅线;若干集流副栅线,分布于所述第一副栅线两侧,其中,部分所述集流副栅线与所述焊接点直接连接,部分所述集流副栅线分别连接距离相对接近的所述第一副栅线。

设计方案

1.一种双面电池片,包括硅片及形成于硅片背面的焊接点和副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栅线包括:

第一副栅线,在所述双面电池片长度或宽度方向上设置,每一列或行的焊接点均对应连接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副栅线;

若干集流副栅线,分布于所述第一副栅线两侧,其中,部分所述集流副栅线与所述焊接点直接连接,部分所述集流副栅线分别连接距离相对接近的所述第一副栅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栅线还包括:

第二副栅线,与所述第一副栅线相互垂直设置,每一行或列的所述焊接点均对应连接至少一条所述第二副栅线;部分集流副栅线与所述第二副栅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栅线为在所述电池片长度方向上设置的竖向副栅线,所述第二副栅线为在所述电池片宽度方向上设置的横向副栅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电池片,其特征在于,集流副栅线包括设置在两条对应同列焊接点的竖向副栅线内且平行于竖向副栅线的第一部分、沿竖向副栅线呈放射状分布的第二部分,以及沿所述横向副栅线呈放射状分布的第三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副栅线、横向副栅线、集流副栅线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为宽度渐变,靠近焊接点一端比远离焊接点端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点将竖向副栅线和横向副栅线分开为多段,每段竖向副栅线或横向副栅线最多与四条集流副栅线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副栅线、所述横向副栅线、所述集流副栅线材料为铝,所述焊接点材料为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电池片还包括:设置于一列焊接点对应的两条竖向副栅线间的镂空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副栅线和\/或所述横向副栅线的至少一部分材料为银,银浆部分的竖向副栅线和\/或银浆部分的横向副栅线与所述焊接点相连。

10.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与所述焊接点电性连接的焊带,以及通过所述焊带电性相连的多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面电池片。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多通过在硅片表面印刷、烧结等制得的栅线电极收集电流,通过对栅线电极的优化设计,能够提升电池片功率增益。

图1所示为一种双面电池片10的背电极结构,其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焊接点101、若干条纵长延伸的铝主栅线103、若干横向延伸铝副栅线105。所述焊接点101通过焊锡可与焊带(未图示)相连。

所述铝副栅线105垂直于所述铝主栅线103设置,电流由铝副栅线105收集后汇聚到铝主栅线103,再由铝主栅线103传导至所述焊接点101上,从而可通过焊接点101将电流传导至焊带,进而传导到外部电路。

另外,为了减少焊接不良,改善焊带与双面电池片之间的焊接拉力,沿所述铝主栅线103的纵长延伸方向,焊接点101和铝主栅线103之间设有镂空部107。

然而,这样的背电极结构,会使得铝主栅线103上的电流较大,导致传输电阻增大,电流传输的效率损失增加。如果要降低电阻,受限于铝的电导率,就需要较宽的铝主栅线传输,如此铝主栅线的遮光面积就难以降低,会限制双面电池片电池背面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电池片及含有该双面电池片的光伏组件,该双面电池片的背电极结构不设专用汇聚传输的铝主栅线,可用于减少双面电池片中电流传输的效率损失。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双面电池片,包括硅片及设置于硅片背面的焊接点和副栅线,其中,所述副栅线包括:

第一副栅线,在所述双面电池片长度或宽度方向上设置,每一列或行的焊接点均对应连接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副栅线;

若干集流副栅线,分布于所述第一副栅线两侧,其中,部分所述集流副栅线与所述焊接点直接连接,部分所述集流副栅线分别连接距离相对接近的所述第一副栅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副栅线还包括:

第二副栅线,与所述第一副栅线相互垂直设置,每一行或列的所述焊接点均对应连接至少一条所述第二副栅线;部分集流副栅线与所述第二副栅线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副栅线为在所述电池片长度方向上设置的竖向副栅线,所述第二副栅线为在所述电池片宽度方向上设置的横向副栅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集流副栅线包括设置在两条对应同列焊接点的竖向副栅线内且平行于竖向副栅线的第一部分、沿竖向副栅线呈放射状分布的第二部分,以及沿所述横向副栅线呈放射状分布的第三部分。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副栅线、横向副栅线、集流副栅线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为宽度渐变,靠近焊接点一端比远离焊接点端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焊接点将竖向副栅线和横向副栅线分开为多段,每段竖向副栅线或横向副栅线最多与四条集流副栅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副栅线、所述横向副栅线、所述集流副栅线材料为铝,所述焊接点材料为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双面电池片还包括:设置于一列焊接点对应的两条竖向副栅线间的镂空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副栅线和\/或所述横向副栅线的至少一部分材料为银,银浆部分的竖向副栅线和\/或银浆部分的横向副栅线与所述焊接点相连。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与所述焊接点电性连接的焊带,以及通过所述焊带电性相连的多个上述任一方案的双面电池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降低双面电池片及光伏组件的传输电阻,减少电流传输的效率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双面电池背电极结构的栅线电极分布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双面电池背电极结构的栅线电极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包括三部分集流副栅线的双面电池背电极结构的栅线电极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一般地,光伏组件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有:前板、前层封装胶膜、电池串层、后层封装胶膜,以及背板。

其中,电池串层包括成排放置的电池片串,每个电池片串均包括若干成排放置的电池片,这些电池片可通过焊带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该光伏组件的电池片为双面电池片。

如图2所示,该双面电池片20包括硅片201,以及形成于硅片201背面的背电极结构,所述背电极结构包括若干列间隔分布的焊接点203和副栅线。所述副栅线的宽度为100~500微米。

其中,背电极结构可通过印刷、电镀、烧结等方式形成于硅片201背面,且焊接点203与副栅线2051\/2053\/2055、副栅线2051\/2053\/2055与副栅线2051\/2052\/2053之间,有物理连接关系的,都有电性连接关系。

所述副栅线包括:第一副栅线2051,在所述双面电池片20长度或宽度方向(图中X方向或Y方向,其中X方向为焊带连接的延伸方向,Y方向与X方向垂直)上设置,每一列或行焊接点203均对应连接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副栅线2051;

若干集流副栅线2053,分布于所述第一副栅线2051两侧,其中,部分所述集流副栅线2053与所述焊接点203直接连接,部分所述集流副栅线2053分别连接距离相对接近的所述第一副栅线2051。

在所述副栅线只设有第一副栅线2051和集流副栅线2053的情况下,集流副栅线2053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集流副栅线2053上收集到的电流经由第一副栅线2051汇聚到焊接点203上;另一部分集流副栅线2053上收集到的电流直接汇聚到焊接点203上,而不再全部通过主栅进行汇聚,减少了主栅上的电流大小,降低了双面电池片的传输电阻,减少电流传输的效率损失。

此时,参图3所示,所述集流副栅线2053可包括设置在两条对应同列焊接点的第一副栅线2051内且平行于第一副栅线2051的第一部分20511、沿第一副栅线2051呈放射状分布的第二部分20513。

当然,所述第一副栅线2051也可起到收集电流的作用,其收集的电流可直接传输至焊接点203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副栅线205还包括:第二副栅线2055,所述第二副栅线2055和所述第一副栅线2051相互垂直,每一行或列的所述焊接点203均对应连接至少一条所述第二副栅线2055;部分集流副栅线2053与所述第二副栅线2055连接。

在所述副栅线设有第一副栅线2051、集流副栅线2053和第二副栅线2055的情况下,集流副栅线2053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集流副栅线2053上收集到的电流经由第一副栅线2051汇聚到焊接点203上;一部分集流副栅线2053上收集到的电流经由第二副栅线2055汇聚到焊接点203上,一部分集流副栅线2053上收集到的电流直接汇聚到焊接点203上。如此,可更大的降低第一副栅线2051上的电流大小,降低了双面电池片的传输电阻,减少电流传输的效率损失。

当然,所述第一副栅线2051和所述第二副栅线2055也可起到收集电流的作用,其收集的电流可直接传输至焊接点203上。

下面以所述第一副栅线2051为在所述电池片长度方向上(X方向)设置的竖向副栅线,所述第二副栅线2055为在所述电池片宽度方向(Y方向)上设置的横向副栅线为例,进行说明。当然,第一副栅线2051也可为横向副栅线,第二副栅线也可为竖向副栅线。所谓竖向和横向,可以纸面为参考物。

以下会将第一副栅线2051称为竖向副栅线2051,将第二副栅线2055称为横向副栅线2055。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流副栅线2053以所述焊接点203焊接点的中心为中心对称地向外发散。

具体地,参图3所示所述集流副栅线2053包括设置在两条对应同列焊接点的竖向副栅线2051内且平行于竖向副栅线2051的第一部分20511、沿竖向副栅线2051呈放射状分布的第二部分20513,以及沿所述横向副栅线2055呈放射状分布的第三部分20551。

所述放射状分布的放射形状为三角形,该三角形的底边为竖向副栅线2051或横向副栅线2055。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焊接点203将竖向副栅线2051和横向副栅线2055分开为多段,每段竖向副栅线2051或横向副栅线2055最多与四条集流副栅线2053电性连接,即是在每一列及每一行的相邻焊接点203之间的竖向副栅线2051和横向副栅线2055最多与四条集流副栅线2053连接。这样,可更加精确的控制竖向副栅线2051和横向副栅线2055上的电流大小。

所述集流副栅线2053从每段竖向副栅线2051和每段横向副栅线2055的中间开始向外呈放射状分布。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副栅线、横向副栅线、集流副栅线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为宽度渐变,靠近焊接点一端比远离焊接点端宽。如此,有助于电流传输,在电流较大的靠近焊接点端增加了电流的传输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只有所述焊接点材料为银,所述竖向副栅线、所述横向副栅线、所述集流副栅线材料均为铝。如此,可大大节省双面电池片和光伏组件使用的银浆料,降低双面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的成本。

进一步地,为消除铝制的竖向副栅线2051和焊接点203之间因高度差产生的容易虚焊问题,所述双面电池片还包括:设置于一列焊接点对应的两条竖向副栅线2051间的镂空部207。即,在所述双面电池片长度方向上的设有多条镂空部207,并被该列银电极203分开为多段,所述竖向副栅线2051设置于所述镂空部207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其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副栅线2051和\/或所述横向副栅线2055的至少一部分材料为银,具体的讲,与所述焊接点203相连的的竖向副栅线和横向副栅线的那部分为银浆部分。由于银的导电性能更好,如此,可提高竖向副栅线2051和\/或横向副栅线2055的电流承载量,降低传输电阻和电流传输的效率损失。当然,集流副栅线2053的至少与焊接点203连接的那部分也可为银。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副栅线和\/或第二副栅线,以及集流副栅线的电极布局,降低主要与焊接点连接的副栅线上的电流,使得双面电池片及光伏组件的传输电阻和电流传输的效率损失减少。

另外,承载的电流变小,如此副栅线的宽度也可相应变窄,对背面的遮挡变小,电池背面的利用率也可提升。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双面电池片及光伏组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7378.4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119118U

授权时间:20190716

主分类号:H01L 31/0224

专利分类号:H01L31/0224

范畴分类:38F;

申请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鹿山路199号

发明人:刘运宇

第一发明人:刘运宇

当前权利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杨林洁

代理机构:32235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双面电池片及光伏组件论文和设计-刘运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