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体系归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见义勇为,无因管理,双轨制立法模式
体系归属论文文献综述
韩富鹏[1](2019)在《见义勇为制度的民法体系归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民法总则》在第一百二十一条和第一百八十叁条,分别规定了无因管理和见义勇为。双轨制立法模式在法律适用中存在很大问题。见义勇为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无因管理,行为人请求被救助人补偿时的法律地位反而不如无因管理中的无因管理人,在价值评价上存在矛盾。在构成上,无因管理和见义勇为是种属关系,将见义勇为单独立法缺乏正当性。司法实务中,在两者法律适用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试图通过解释论,解决这一问题,也存在缺陷。在未来民法典编纂成典的过程中,应取消《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叁条的类似规定,通过无因管理制度规范见义勇为问题。(本文来源于《湖北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2](2019)在《贞丰县完善文化服务体系 增强群众归属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综合消息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贞丰县全力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让搬迁群众生活安心、舒心、(本文来源于《黔西南日报》期刊2019-08-25)
连光阳[3](2019)在《典权入典的体系归属与制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典权制度是我国固有的传统法律制度,我国《民法典物权编(草案)》却一贯地对其未予规定。在典权案件的审判实践中,立法的缺失容易导致同案异判,这会极大地损害法律的稳定性。事实上,典权的制度构造符合公平原则的精神,典权制度的文化基因虽然已发生变化但并未消失,典权制度功能的独特性不宜被不动产质权所取代,这些可以构成证成典权入典正当性的理由。至于典权如何入典,涉及到体系定位和具体制度安排的技术性问题。从体系上而言,典权宜安排在用益物权编,典权制度之下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典权的标的物、典权的设立方式、典权的期限、续典、转典与转租、回赎权、找贴权等主要内容。(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悦洋[4](2019)在《评单一制正犯体系与我国共同犯罪体系的归属》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的规定为单一制正犯体系提供了想象空间。单一制正犯体系的突出优点在于克服了正犯和共犯区分上的困难,但缺乏牢固的理论根基、可能损害构成要件定型性、将区分制共犯体系的困难推后至量刑阶段。基于伦理和道义的考量、实定法的考察和规范论的依据,我国宜选择区分制共犯体系。(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黄细英,霍嘉琪,叶小钟[5](2019)在《当社工走进企业之后……》一文中研究指出来自贵州的曹廷钊是广东新润成陶瓷公司仓库的一名员工。以前,他的工余生活很单一,要么待在宿舍,要么在员工活动中心打打桌球。如今,他的生活变得不一样:翻新宿舍楼梯、下班了去职工农场种菜、在工会活动中担任义工……曹廷钊跟驻企社工一起为员工服务,参与企业管理。$(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9-04-05)
黄忠[6](2017)在《论权利冲突体系下不动产物权权利归属及其裁判规则的构建——理论与实证的双重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就房屋等不动产的物权变动而言,我国《物权法》采登记生效主义,然而不动产物权在进入流转阶段之后,由于登记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不动产交易方式的复杂性,在出现多重权利主体的情形下,仅仅依靠登记生效主义往往难以对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在多重权利冲突的体系下,应当依照各种公示方式所具有的权利推定能力的强弱构建不动产物权权利归属的裁判规则。依此逻辑进路下的裁判规则包括基本规则:“法定公示方式强于非法定公示方式规则”,以及“占有强于其他非法定公示方式、其他非法定公示方式强于未公示规则”,在此基本规则之下,当已经占有房屋的先买受人较已登记的后买受人更加应当被保护时,则应当适用“优先保护占有人规则”。(本文来源于《金陵法律评论》期刊2017年01期)
谢苏燕[7](2018)在《建设教师有归属感的网络教学团队——以国开江苏分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教学团队建设中,最突出问题是成员缺乏归属感,团队缺乏凝聚力,造成团队合作不够高效。实践探索中,总结提出建设教师有归属感的网络教学团队的策略:贯通愿景,明确重点工作;规划路线,明确执行流程;建设团队文化,培育团队精神。(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8年09期)
吴传俭,吴星泽[8](2018)在《审计学科归属经济学门类独立学科的逻辑基础和学科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审计职能内涵和外延的扩展,审计学科已具备成为经济学门类独立学科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而且经济学门类也能够包容不断扩展的审计内涵和学科外延。现实障碍主要体现在西方审计学科归属的影响、审计学科自身的多学科交叉性、政府审计与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职能学科归属冲突、我国划分经济学门类一级学科的理论-应用二分法。根据审计监督的经济资源对象属性,归属于审计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包括审计基础理论、审计技术方法、国民收入分配审计、资源配置责任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生态环境审计和国有资产(资本)审计。根据经济资源的类别归属和审计监督的要求,二级学科细分为不同的叁级学科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审计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赵宗涛[9](2018)在《论我国的共犯体系归属》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共犯体系应当归属于单一正犯制还是正犯﹒共犯区分制争论已久,两种观点也各自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解释体系,区分制解释目前占据主流地位。然而,在面对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现象导致的处罚困境时,区分制体系应对方案捉襟见肘,不得不求助于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立法手段解决问题。但这种立法现象对既有理论形态的突破,引发了区分制体系能否为规制犯罪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的疑问。从该问题意识出发,有必要检讨区分制体系的合理性及其与我国刑法规定的兼容性,并进一步确定我国的共犯体系归属。论文正是基于上述疑问,按如下思考顺序展开探索:首先,梳理我国共犯体系归属的基本争议,明确争议的基本类型;其次,探讨网络犯罪领域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生成原因及对区分制体系的突破,指出区分制解释该现象的问题所在;再次,在解释论上检视区分制共犯体系的基本原理,及其与我国共犯规定的抵牾之处;最后,在正本清源之后,表明我国的共犯体系可归属于单一正犯制的主张,并对具体理由作出阐释。第一章为共同犯罪体系归属的学理争议。共犯体系是从一国共同犯罪立法规定中抽象出的理论模型。在德、日刑法理论中,正犯是共同犯罪体系的基石概念,也是共犯体系归属争议的起点。单一正犯概念将与法益侵害有因果关系的人视为符合构成要件的正犯,可以从中引申出了单一正犯制体系;限制正犯概念把亲自实施刑法分则构成要件类型的人视为符合构成要件的正犯,由此引申出了正犯·共犯区分制体系。两种不同的争议类型又为我国共犯体系归属的争论提供了讨论场域。面对将我国共同犯罪立法规定解释为单一正犯制和正犯﹒共犯区分制的主张,如何建立一个既符合我国共同犯罪立法规定,也适宜认定共同犯罪的理论模型,有其特殊意义,有必要对此展开深入研究。第二章为区分制下网络帮助行为正犯化的解释难题。当传统犯罪转移至网络空间时,网络技术服务行为对违法犯罪提供帮助时呈现出叁种违法性异化现象:网络技术帮助行为单方实施、作用关键和帮助对象不特定,进而对区分制共犯体系的理论框架造成多重突破:意思联络双向性的突破、帮助行为作用从属的突破,以及违法连带性的突破,结果可能导致归责困境的出现。鉴此,为了坚持区分制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能够恰当地解决现实的归责难题,学者们在解释论层面对区分制共犯理论体系进行修补,但这些修补方案都不能成立。实质的区分制提倡共犯独立性,而共犯独立性与限制正犯概念相冲突,将其置于区分制体系之下只会模糊其基本立场,故应予否定。形式的区分制主张实行最小从属性,但它抽空了共犯从属性的成立基础,结果是混同了区分制和功能的单一正犯制两种异质体系。综上来看,面对新型网络犯罪的归责问题,区分制体系并没有提供有效的理论解决方案,其可行性值得质疑。第叁章为区分制共犯体系缺陷的检视与反思。帮助行为正犯化现象仅是揭示区分制体系缺陷的一个例证,从理论根基到对我国共犯规定的具体解释,都印证着将我国共犯体系归属于区分制是不合适的。理论根基方面,限制正犯不等同于刑法分则直接实施构成要件行为的行为人,刑法分则罪状所蕴含的行为规范也可通过多种方式违反,而区分制体系在正犯与共犯的界限划分问题上的纠缠并无实际意义。共犯从属性不等于“可罚性借用”,该原则需要立法上的规范支撑方能生效。解释结论方面,实质的区分制将不同概念对置,混同了它们各自的法律意义,形式的区分制所主张的“分工定罪”命题也不能成立,隐藏在该命题背后的决定性因素仍是共犯从属原则。总而言之,区分制并非解释论上适宜我国立法规定的共犯体系。第四章为我国共犯体系可归结为单一正犯制。经过以上对区分制共犯体系的分析与反思,本文认为,应准确把握“共犯是共动现象”这一共同犯罪的本质,而单一正犯制不仅符合该原理要求,其解释结论也与我国共犯规定契合。以功能的单一正犯制为分析样本,可以从定罪和量刑两个层面建构单一正犯制归责的理论模型。定罪层面须经应罚性和需罚性的双重判断,所有参与人的应罚性均来源于经由因果关系判断的结果归属,但是否给予谴责都由刑法在法益保护目的指导下对个别行为的危险性进行独立审查,由此确定处罚的范围和具体对象;量刑层面则要综合考虑不同参与形态的行为人对实现构成要件结果的贡献力多少、罪责大小等情节,从而实现量刑的个别化。从多方面比较单一正犯制的归责原理与我国的共同犯罪立法规定,最终得出结论,我国的共犯体系可归属于单一正犯制。(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期刊2018-04-25)
谭琳[10](2018)在《爱老更惠老 晚霞无限好》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老有所养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并强调(本文来源于《惠州日报》期刊2018-04-23)
体系归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综合消息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贞丰县全力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让搬迁群众生活安心、舒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系归属论文参考文献
[1].韩富鹏.见义勇为制度的民法体系归属研究[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9
[2]..贞丰县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增强群众归属感[N].黔西南日报.2019
[3].连光阳.典权入典的体系归属与制度设计[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悦洋.评单一制正犯体系与我国共同犯罪体系的归属[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5].黄细英,霍嘉琪,叶小钟.当社工走进企业之后……[N].工人日报.2019
[6].黄忠.论权利冲突体系下不动产物权权利归属及其裁判规则的构建——理论与实证的双重视角[J].金陵法律评论.2017
[7].谢苏燕.建设教师有归属感的网络教学团队——以国开江苏分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
[8].吴传俭,吴星泽.审计学科归属经济学门类独立学科的逻辑基础和学科体系构建[J].中国审计评论.2018
[9].赵宗涛.论我国的共犯体系归属[D].华东政法大学.2018
[10].谭琳.爱老更惠老晚霞无限好[N].惠州日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