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5500
【摘要】目的:研究两种机械通气模式在老年重症肺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老年重症肺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共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老年重症肺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均等2组,A组采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为SIMV+PEEP模式;B组采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为CPAP+PSV模式。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和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A组,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CPAP+PSV模式和SIMV+PEEP模式机械通气在老年重症肺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均较好,但其中CPAP+PSV模式可更好提升患者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减少二氧化碳潴留,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两种机械通气模式;老年重症肺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
老年重症肺部损伤后,其胸廓完整性受损,可引发出血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通气弥散正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若合并失血性休克,可导致患者组织器官出现严重缺血缺氧现象,加上长时间过度输液可增加患者心肺负担,在损伤后容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高,预后差,需及时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采取呼吸机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1]。本研究探讨了两种机械通气模式在老年重症肺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我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老年重症肺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共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老年重症肺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均等2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经CT或X线等证实。
A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1岁-84岁,平均年龄为66.61±2.13岁。因交通事故所致有13例,高处坠落有87例,砸伤有6例,挤压伤有4例。B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1岁-87岁,平均年龄为65.29±2.31岁。因交通事故所致有12例,高处坠落有8例,砸伤有6例,挤压伤有4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A组采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为SIMV+PEEP模式,也即是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呼吸末正压通气治疗联合;B组采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为CPAP+PSV模式,也即是连续性气道通气、压力支持联合治疗。机械通气过程均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给予相关参数调节。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和治疗总有效率。
治愈:患者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恢复正常范围,生命体征稳定,无并发症;好转:患者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改善,但未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无改善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2]。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P值低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A组,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A组,P<0.05。如表1.
3讨论
老年重症肺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达60%以上,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容易因患者病情严重而被掩饰,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的发生,不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3-4]。因此,对于老年重症肺部损伤患者需加强监测,及早发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情况并及时采取呼吸机进行治疗。有研究显示,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经呼吸机治疗,可有效改善正压通气,促进肺膨胀,促进肺顺应性的提高,对气体交换有益。另外,肺泡内压升高还可减轻毛细血管液体外渗,对缓解肺水肿和低氧血症的纠正效果确切。但临床上呼吸机通气模式比较多,关于不同模式的治疗效果和方案的选择仍存在一定的争议[5-6]。
本研究中,A组采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为SIMV+PEEP模式;B组采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为CPAP+PSV模式。其中,CPAP可增大潮气量和功能残气量,促进肺顺应性的提高,促进气体交换和肺泡通气,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增加氧分压,而PSV可减少呼吸肌做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7-8]。经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A组,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A组,P<0.05,说明CPAP+PSV模式和SIMV+PEEP模式机械通气在老年重症肺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均较好,但其中CPAP+PSV模式可更好提升患者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减少二氧化碳潴留,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小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0):68.
[2]徐小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2):68.
[3]赵玉祥,岳虹霓,韩良荣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2):1156-1159
[4]张运周.机械通气在神经重症损伤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1):1121-1122.
[5]周兴强,徐治波.有创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6):617-619.
[6]吴晓燕,黄英姿,杨毅等.肺牵张反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保护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2):137-142.
[7]汪涛,肖军,李金泽等.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7):414-417
[8]刘双,孙凌波,米玉红等.不同病因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体外膜式氧合治疗体会[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