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软黄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土,地基,盾构,地铁,隧道,矿山,竖井。
软黄土论文文献综述
张惠民[1](2019)在《建筑垃圾桩复合地基处理湿软黄土地基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散体材料桩将会被广泛应用于处理特殊土地基中。在复合地基设计中,采用合理的面积置换率的方案施工能节省材料,从而节约工程成本。本文运用复合地基理论,在桩土变形协调的前提下,将叁维空间问题简化为二维平面问题,把桩和桩间土等效成一个加固体。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计算了不同置换率下的路基沉降,并对不同路基填土高度下的沉降曲线进行分析,确定了不同填土高度的最优置换率,为确定类似的工况的最优置面积换率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10期)
刘建伟,李冀伟,卢致强,何伟,唐凯[2](2019)在《饱和软黄土地层降水及引起周边环境沉降特点——以西安地铁5号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安地铁5号线某区间工程为背景,根据现场施工过程情况及监测数据,研究了饱和软黄土地层的降水特性及其引起周边环境沉降特点。研究结果:饱和软黄土地层工程性质差,施工风险高,地下水处理是施工首要条件,降水是处理饱和软黄土的重要手段;饱和软黄土地层降水影响范围大,周边环境沉降较大,平均每降水1 m,约产生10 mm沉降;降水突变影响区内地层累计沉降及差异沉降均较大,但非降水突变影响区呈整体性、均匀性沉降,差异沉降较小;降水前期,临近建筑物沉降速率大于地面沉降速率;饱和软黄土地层的失水固节持续时间较长,其主要失水固节沉降时间一般大于1. 5个月。(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5期)
高翔,宁波,高涵[3](2019)在《饱和软黄土降水效果对比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地铁五号线兴庆路站的施工为背景,通过现场试验与室内试验,对比与分析饱和软黄土降水前后性能的变化规律发现:饱和软黄土降水后其侧壁摩阻力、锥尖阻力、旁压模量以及旁压剪切模量都有一定程度提高,另外,饱和软黄土层的含水率比降水前减少了30.2%,天然重度比降水前减少了6.9%,饱和度比降水前减少了32.7%,液限指数降水前减少了71.4%,而孔隙比与干重度等指标变化不大。该场地采用的坑外管井降水工艺有效地改善了饱和软黄土土层的力学性能与承载能力,更进一步地保证了施工的安全,为以后饱和软黄土地层的施工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18期)
何武旗[4](2018)在《西安兴庆湖周边饱和软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及穿越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西安地铁六号线东关正街—兴庆路区间地铁隧道的修建为背景,采用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对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饱和软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对地铁隧道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工作,得到以下结论:饱和软黄土的埋深在2~7m之间,厚度在3.2m~11.3m之间,呈现出黄土梁上薄,洼地厚的特点。新黄土大孔隙、弱胶结、垂直节理发育的特点是饱和软黄土形成的物质基础,地形地貌及地裂缝对饱和软黄土的分布特征影响显着,水文地质是催生饱和软黄土的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兴庆湖的开挖蓄水)使得饱和软黄土的分布范围增大。饱和软黄土的天然含水量为26%~30%且与深度呈正向相关关系。液限为29.6~32.8,平均值为30.41,塑限为17.8~19.6,平均值为18.28,天然重度为14.7kN/m3~2.05kN/m3且与深度呈正向相关关系,推算所得的原始孔隙比为1.11~1.20且与深度呈负向相关关系。压缩系数为0.301~0.586MPa-1,变形模量E0的均值为3.9MPa,承载力基本值的均值为70.5kPa,水平应力指数均值为2.5,静止侧压力系数K0均值为0.48,侧胀模量ED均值为6.8MPa且侧胀模量随着有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灵敏度均值为2.4,不固结不排水时黏聚力c均值为19kPa,内摩擦角φ均值为8.1°。当采用不同的穿越方案时,盾构法引起的拱顶沉降最大,台阶法次之,CRD最小。隧道最大沉降值发生在隧道管片顶部,地表最大沉降量发生在隧道拱顶上方,沉降主要影响范围约为±12m(约2倍洞径),当饱和软黄土的厚度由3m增加8m时,两种方法的拱顶沉降量均比3m时增加13%左右,当盾构施工速度由0.5m/d增加至4m/d时,地表的沉降增加了约1/3,拱顶的沉降增加了约1/5,故推荐采用CRD法穿该区间。(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张宝琛,田米玛,李小乐[5](2018)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桩加固处理湿软黄土地基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在湿软黄土地基现场进行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桩试验,通过改变击实试验的锤击数和桩体填料的类别(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灰土、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素土、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探索最优锤击数以及合适的桩体填料形式。结果表明:在保证桩体锤击数至少为8击情况下,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灰土桩的加固效果最好;其次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素土桩。纯再生材料桩不适宜用于湿软黄土地基处理。(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刘洋[6](2018)在《深厚饱和软黄土地层地铁隧道暗挖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区域内分布着大量的黄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易形成饱和软黄土。饱和软黄土特殊的工程性质和地下水的作用会给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帷幕注浆是治理地下水和加固饱和软黄土地层的有效手段,但受限于饱和软黄土复杂的工程特性,饱和软黄土地层注浆堵水加固理论远落后于工程实践,且理论中常常忽略水的影响。本文依托西安市地铁五号线太乙路站~兴庆路站区间矿山法隧道工程,以饱和软黄土地层降水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立足点,通过理论解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方法,计算了注浆区水压力的分布,然后将计算所得水压力作为荷载参数应用在数值模拟中,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注浆厚度和地下水位对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与支护受力的影响,确定了适用于饱和软黄土地层的合理加固工况,最后通过现场监测进行了验证。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1)结合饱和软黄土的工程特性及依托工程概况进行分析,认为饱和软黄土地层段施工风险的主要诱因是饱和软黄土失水引起的地层固结沉降;(2)通过比选明确了饱和软黄土地层隧道开挖采用注浆法加固的合理性,并通过理论公式计算了注浆区衬砌水压力分布,分析了不同注浆厚度对衬砌水压力的折减作用;(3)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地下水作用下不同注浆厚度和不同水位两个因素对隧道开挖后地表位移、围岩变形和衬砌内力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确定了帷幕注浆加固的最优厚度和最优水位。(4)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对注浆加固后地表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进行分析,并与之前降水引发的沉降数据进行对比,认为采取该注浆方案后原地表及周边建筑物产生的超量沉降得到了缓解,所选注浆加固方案对地表及周边建筑物沉降控制效果显着,有效的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该依托工程的现场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了借鉴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16)
杨建华[7](2018)在《饱和软黄土地层地铁隧道施工诱发的地表变形》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西安饱和软黄土地层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以西安地铁叁号线通化门-胡家庙区间隧道右线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的手段研究了饱和软黄土地层矿山法地铁隧道施工诱发的的地表沉降规律,并与该地层下采用矿山法与盾构法施工和饱和软黄土地层与普通黄土地层下的地表沉降值进行了对比。实测数据表明饱和软黄土地层矿山法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最大值位于隧道中心处,其值为48.98 mm,影响范围约为2倍的隧道洞径,最终的沉降槽宽度为2D;纵向地表沉降变形历时曲线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占总沉降量的3/4,为主要沉降阶段。饱和软黄土地层采用盾构法施工时地表沉降最大值为35.5 mm,而采用矿山法施工时地表中心沉降最小值为41.2 mm;与普通黄土地层相比,在普通黄土地层采用矿山法施工时地表中心最大沉降值为28.1 mm.结果表明:饱和软黄土地层地铁隧道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远大于普通黄土,当隧道存在饱和软黄土地层时必须引起重视应优先采用盾构法施工,如采用矿山法施工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陈冬梅[8](2017)在《建筑垃圾再生料处治湿软黄土地基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工程实例,通过对建筑垃圾现状及危害的介绍和分析,阐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一套室内试验研究方案,旨在了解建筑垃圾再生料的基本路用性能及对湿软黄土地基的处治成效。(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7年19期)
杨锋[9](2017)在《饱和软黄土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特性及其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西安饱和软黄土地层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特性与灾害减控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西安地铁叁号线通化门-胡家庙-石家街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室内和现场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开展饱和软黄土地层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和扁铲试验等原位试验和室内试验研究了饱和软黄土的变形机理。结果表明,饱和软黄土具有孔隙比大、含水率高、强度低、压缩性强、承载力差、呈软塑或流塑状态的特性。基于扁铲侧胀试验数据得到了饱和软黄土地层静止侧压力系数、侧向基床反力系数计算的经验公式。研究表明,影响西安地铁饱和软黄土地层隧道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规律的主要因素包括:隧道的埋深、隧道的断面尺寸、地下水水位、饱和软黄土及其它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饱和软黄土的厚度、饱和软黄土的位置、隧道的施工方法。采用FLAC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西安地铁饱和软黄土地层常见的四种断面大小的区间隧道矿山法施工不同开挖方法诱发的地表沉降规律。基于地表最终沉降最小的原则,提出了常见的四种断面隧道的合理开挖方法。胡石区间饱和软黄土地层隧道采用基于四种断面隧道得到的合理开挖工法进行施工。研究表明横向地表沉降分为叁个阶段,即初期变形阶段、急剧增长阶段和长期变形阶段;纵向地表沉降可以分为沉降缓慢阶段、沉降加速阶段和沉降稳定阶段等叁个阶段。采用Peck理论建立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完成了右线隧道的地表沉降槽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研究表明,地铁沿线的饱和软黄土天然状态下的工程特性较差,处于流塑状态。厚度和位置对饱和软黄土矿山法隧道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FLAC分析表明,饱和软黄土的厚度对地层变形影响明显,饱和软黄土的厚度越大,地层变形及变形影响范围就越大。饱和软黄土厚度不变时,饱和软黄土的位置对地层变形的影响较明显,饱和软黄土距离地表越近,地表沉降值越大。通过FLAC分析的手段,研究了隧道洞身上部为饱和软黄土和新黄土情况下盾构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规律的异同,研究了隧道洞身上部饱和软黄土加固前后盾构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规律的异同。结果表明,饱和软黄土位于洞身上部时,盾构隧道地表沉降的范围和数值均大于同样厚度的新黄土位于洞身上部时的地表沉降的范围和数值。洞身上部的饱和软黄土注浆加固后,其力学性质得到极大改善,土体强度增强,地表沉降值及影响范围大幅度降低,加固效果显着。基于饱和软黄土隧道地表沉降特性研究结果,提出了矿山法施工和盾构施工地铁隧道诱发的施工灾害类型集及其对应的防控技术。提出了盾构穿越饱和软黄土地层陇海铁路线的加固方案、饱和软黄土地层的加固措施和盾构法施工的控制措施。采用FLAC数值模拟的方法完成了盾构穿越既有铁路防控措施的可行性评价,研究了盾构隧道旁穿既有金花市政隧道诱发的金花市政隧道顶板、边墙和路面的变形规律。工程实践表明提出的盾构隧道下穿饱和软黄土地层既有陇海铁路线和旁穿既有金花市政隧道的施工灾害防控措施合理可行。(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王正伟[10](2017)在《饱和软黄土浅埋大坡度暗挖施工工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许多大城市在修建地铁中有成功超前浅埋下穿既有市政构筑物的工程实例,但像西安地铁隧道在湿陷性黄土地层环境下的浅埋、大坡度的施工还无类似施工技术可工参考。本文对传统的开挖方法进行的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经过试验及总结,初步形成了饱和软黄土浅埋大坡度暗挖CRD六部法施工工法,有效地控制了变形,安全地下穿既有构筑物,该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7年02期)
软黄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西安地铁5号线某区间工程为背景,根据现场施工过程情况及监测数据,研究了饱和软黄土地层的降水特性及其引起周边环境沉降特点。研究结果:饱和软黄土地层工程性质差,施工风险高,地下水处理是施工首要条件,降水是处理饱和软黄土的重要手段;饱和软黄土地层降水影响范围大,周边环境沉降较大,平均每降水1 m,约产生10 mm沉降;降水突变影响区内地层累计沉降及差异沉降均较大,但非降水突变影响区呈整体性、均匀性沉降,差异沉降较小;降水前期,临近建筑物沉降速率大于地面沉降速率;饱和软黄土地层的失水固节持续时间较长,其主要失水固节沉降时间一般大于1. 5个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黄土论文参考文献
[1].张惠民.建筑垃圾桩复合地基处理湿软黄土地基效果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2].刘建伟,李冀伟,卢致强,何伟,唐凯.饱和软黄土地层降水及引起周边环境沉降特点——以西安地铁5号线为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3].高翔,宁波,高涵.饱和软黄土降水效果对比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
[4].何武旗.西安兴庆湖周边饱和软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及穿越方案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
[5].张宝琛,田米玛,李小乐.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桩加固处理湿软黄土地基的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2018
[6].刘洋.深厚饱和软黄土地层地铁隧道暗挖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8
[7].杨建华.饱和软黄土地层地铁隧道施工诱发的地表变形[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8
[8].陈冬梅.建筑垃圾再生料处治湿软黄土地基的方法[J].山西建筑.2017
[9].杨锋.饱和软黄土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特性及其控制技术[D].西安科技大学.2017
[10].王正伟.饱和软黄土浅埋大坡度暗挖施工工法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