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革新开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越南,共产党,互联网,印度支那,国会,经济,河内。
革新开放论文文献综述
魏晨曦[1](2019)在《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国有企业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越共六大确立了全面革新开放的方针,提出了具有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越南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代表对其改革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纵观越南国有企业改革30多年的历史经验,它伴随着越南的经济从战后复苏,到寻找适合越南经济发展的道路,再到经济改革的不断筑基,最后实现到今天的飞速发展。它不仅为越南经济改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为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牢固的经济基础。越南从宣布独立到革新开放前,由于长期处于南北分立和战后恢复整合状态,国有企业初步成立,国有企业改革也刚刚迈出探索的步伐。随着越共六大全面革新的开启,国有企业改革也作为越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再到深化的发展历程。越南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产权制度改革。越南以马克思主义产权观为理论指导,实现了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市场化最终走向股份化的产权改革,为国有企业其它方面的改革明确了方向。越南国有企业其他方面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优化产业结构、完善资产管理监督体系等方面。越南国有企业改革依然存在着改革政策的不稳定,配套改革措施缺失等问题,但它促进了越南经济体制的顺利转型,巩固了越南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成效确是比较明显的。越南国有企业整体的改革过程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越南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越南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坚持走越南社会主义本土化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市场经济道路,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越南国有企业的这些改革精髓,有必要贯彻到越南革新开放的全过程,并进一步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贡献力量。(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刘玉娣[2](2019)在《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也实行人民代表制。在越南,国会是“越南人民的最高代表机关”,并享有立宪立法权、对国家重要事务的决定权和对国家全部活动的最高监督权。其中,立宪立法权和最高决定权国会主要在其全体会议上行使,而最高监督权是国会在其全体会议和休会期间都会行使的重要职权,为国会有效行使其他两种职权提供了坚实保障。受越南经济政治革新、社会转型、主流政治文化变迁和“第叁波”世界民主化浪潮的影响,越南在1986年以来启动和加快了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步伐。伴随着革新开放的不断深入,国会监督制度改革逐渐成为越南国会改革和越南国家民主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关注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历史脉络和现状,探讨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举措,总结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主要启示,对探索社会主义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的一般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论文以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和越南国会监督制度的相关概念为切入点,按照背景——理论实践分析—一启示这一思路和逻辑,从历史沿革和制度分析视角对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进行了研究。第一章主要总结了越南国会监督制度的相关概念和历史考察,分析了国家代议机关、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和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越南国会的基本概况,总结了越南国会监督和越南国会监督制度的独特内涵,分析了越南国会监督的主体和内容、国会监督的主要机制和程序等,考察了 1986年革新开放之前越南国会监督制度的基本状况,以期为后面章节打下基础。第二章主要考察了推动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国际因素,回顾了 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历程,以期把握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来龙去脉。第叁章分析了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理论渊源和理念原则,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国家代议机关监督思想,简要阐述了相关西方国家代议机关监督理论,并根据越南宪法、国会监督相关法律法规、国会官方文件和越南国家领导人关于国会监督活动的讲话等从文本梳理的角度总结了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理念、原则和方向等。第四章从健全国会监督的组织体系、完善国会的年度监督方案、优化国会监督的体制机制、改善国会监督的政治生态等方面具体分析了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实践举措,以期把握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真实面貌。第五章在总结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社会主义国家代议机关监督的一般原理出发,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总结了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主要启示,并对社会主义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的一般规律性问题进行了思考,这也是全文的落脚点。基于上述五章内容,本论文主要阐述和论证了以下观点:1.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是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完全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改革既受到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也与本国的政治文化和民众的民主素养有关,还受到本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是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实践中,作为越南政治民主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就是各种“内需外压”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来看,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不仅是改变越南国会在1986年革新开放前因受战争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等因素影响而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监督作用状况的内部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公民社会”和人文主义现代文化、融入国际社会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2.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在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在内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方向,决不能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治民主化改革的成功。越南在改革国会监督制度过程中,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以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基本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增强越南共产党对国会监督活动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定向”,以越南共产党领导下的“属于人民、来自人民和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法权国家”为目标,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框架内,选择了一条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具有本国特色和本国风格的国会监督制度改革之路。3.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和立体工程。在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是国家权力监督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要处理好国家代议机关监督与本国共产党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其他监督形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涉及到国家代议机关的组织机构、国家代议机关监督的体制机制、国家代议机关监督的具体方案等方方面面,还要处理好国家代议机关各个组织机构和监督机制之间的关系。实践中,为了提高国会监督的整体效果,实现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整体优化和统筹协调,越南一方面努力增强国会监督与地方各级人民议会监督、越南共产党党内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之间的有机统一和协调配合;另一方面,加大国会常务委员会、国会民族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国会代表团、国会代表在实施监督活动中的协调和配合,增强国会质询机制、审议工作报告机制、专题监督机制、信任测评机制、信任投票机制等监督机制之间的协调和配合。4.监督制度体系是国家代议机关监督活动规范化、程序化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国家代议机关监督效果的重要保障。在政治实践中,政治制度以其根本性、稳定性和权威性等特征,在维持政治秩序、规范政治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享有立宪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代议机关是国家民主制度的重要载体和集中体现,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对健全和完善其他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越南在改革国会监督制度过程中,不断健全国会监督的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国会的年度监督方案,不断制定和完善《国会组织法》《国会代表选举法》《国会监督活动法》《关于对国会和人民议会选举或批准产生的任职人员进行信任测评和信任投票的决议》等与国会监督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优化国会的质询机制、审议工作报告机制、专题监督机制、信任测评机制、信任投票机制、监督处理公民申诉和控告机制等等,国会监督的制度化水平得到显着提高,为国会监督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制度支持。5.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人民作主”“人民是主”。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代议机关是人民的代表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由选民通过公正和平等的选举产生。因此,国家代议机关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和工具。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国家代议机关要确保人民的当家作主地位,避免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之间产生无法消除的巨大张力,从而使其面临合法性危机。在实施监督活动过程中,国家代议机关要确保民众对其监督活动的参与。在改革监督制度过程中,国家代议机关应将保障人民的当家作主地位作为改革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越南在改革国会监督制度过程中,以建设“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越南国会为重要原则和奋斗目标,坚持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加大国会监督活动的公开和透明,不断增强社会民众、新闻媒体、各种社会政治组织、经济组织等社会主体对国会监督活动的参与。总体来看,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是越南在把握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世界政治民主化改革大势以及总结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深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基于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维护越南人民的当家作主地位而作出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政治抉择。值得肯定的是,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会监督活动的效果,使国会监督成为越南国家权力监督的“制高点”和预防惩治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贪污腐败的“利剑”,也使越南国会逐渐摆脱了“橡皮图章”和“花瓶”形象。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国会监督制度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国会与越南共产党的关系从而使国会监督摆脱部分越南共产党党员干部的阻扰,如何扩大越南民众、各种社会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等社会主体对国会监督活动的参与,如何消除国会对部分政府部门“一把手”还存在的很多“监督盲区”,如何完善国会的“后期监督”机制等是越南国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主要启示表明,社会主义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政治变革,需要社会主义国家从各自的基本国情出发,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上进行整体谋划,循序渐进地持续推进;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之路才能够走得坚定、走得长远。(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4-03)
张梦旭,白勉,郑瑞克,青木,白云怡[3](2019)在《30年,越南国际形象大变样》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的话:近些年一提起越南,国际媒体大多会冠以其一个标签——经济奇迹。今后,这个标签后面或许会再加上一个——金特会举办地。朝美领导人在越南河内举行8个月以来的第二次会晤,让这个中南半岛国家在国际舆论中的曝光度骤然提升。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越南这个邻居并不(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19-02-28)
陆益峰[4](2018)在《“革新开放”32年,“东南亚之虎”令人瞩目》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中国消费者在“双十一”不断“剁手”时,不少越南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越南英文网站“越南新闻”报道,根据互联网流量数据,今年参加“双十一”促销的客户数量同比去年激增210%。这是越南近年来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自1986年越共确定“革新开(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8-11-29)
张葵华[5](2018)在《有意味的两极:“革新开放”后越南电影的底层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越南"革新开放"之后的电影在海外越裔导演和本土导演的推动下取得了较大发展。导演们聚焦越南社会底层,用影像书写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和人性主题,电影的叙事风格分成了颇具意味的两极:一是源于"远方归来者"风格化表现的形式现实主义;二是本土"农夫代表"重再现的主题现实主义,直指现实本身。(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8年06期)
阚道远,季正聚[6](2018)在《越南革新开放中的互联网治理及其现实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越南抓住网络信息化发展的新契机,获得推进革新开放事业的新动能,同时,也面临互联网治理的新挑战。越南党和政府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坚决维护互联网主权,深入治理互联网舆论,高度重视互联网法治。越南互联网治理的经验和问题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应当引起互联网后发国家对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全新思考和积极关注。(本文来源于《国外理论动态》期刊2018年11期)
蒋玉山[7](2018)在《革新开放以来越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知转型与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理论经历了从确立到基本成型和法律化,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经济重构的理论基础的过程。这也是越南共产党对经济建设实践进行全面总结,进而对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理论认知转型、突破和重构的过程。越共对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基本要素比如各经济成分的地位与作用、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方式与职能、分配制度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际开放性等问题认知变迁的历程,既是越共对越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为越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从而推动越南经济快速发展,也是越共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不懈探索的过程。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理论不能僵化不前,必须因应实践与时俱进,因此未来随着越南革新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转型时期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越共对越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知也必将有新发展和新突破。(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期刊2018年05期)
李艳[8](2018)在《越南革新开放以来共产党价值观发展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30多年的社会改革,越南共产党逐渐形成了更为完善的价值目标,即"民富、国强、文明、民主、公正"10字方针。越南共产党注意防"左"反"右",深入贯彻五项原则,批判资本主义自由化,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梳理对社会主义的懵懂认识,反驳对社会主义的不恰当看法,积极评价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越南共产党价值观未来演进趋势为:利用价值观构建来发挥科学的整合能力,统摄与指引党员干部的价值观;进一步加强政党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协调与互动,以增强社会群体的广泛支持与强烈认同;注重执政党的价值观对青少年价值观引领,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粟远辉[9](2018)在《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经验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思潮是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越南革新开放以来出现了民族主义思潮、"第叁条道路"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等多种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对此,越南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确立五项基本原则,规定革新道路方向,积极回应民意关切,并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以及媒体管理。这启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要重视国家意识形态工作,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理性对待各种社会思潮。(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罗雪珍,林怀艺[10](2018)在《越南革新开放后中越两党关系的考察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越两党关系源远流长,两党曾经构筑了"同志加兄弟"的亲密关系,也发生了摩擦,但两党关系的主流是友好的。革新开放后,中越两党逐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两党关系,逐步走向正常交往,摒弃了极端的做法,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按照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注重两党之间的意识形态一致性同时又注意超越意识形态,而不再是以意识形态划界,一味奉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忽视甚至牺牲国家和民族利益。革新开放后两党关系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因素影响其发展,如中越海上问题等。(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革新开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也实行人民代表制。在越南,国会是“越南人民的最高代表机关”,并享有立宪立法权、对国家重要事务的决定权和对国家全部活动的最高监督权。其中,立宪立法权和最高决定权国会主要在其全体会议上行使,而最高监督权是国会在其全体会议和休会期间都会行使的重要职权,为国会有效行使其他两种职权提供了坚实保障。受越南经济政治革新、社会转型、主流政治文化变迁和“第叁波”世界民主化浪潮的影响,越南在1986年以来启动和加快了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步伐。伴随着革新开放的不断深入,国会监督制度改革逐渐成为越南国会改革和越南国家民主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关注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历史脉络和现状,探讨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举措,总结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主要启示,对探索社会主义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的一般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论文以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和越南国会监督制度的相关概念为切入点,按照背景——理论实践分析—一启示这一思路和逻辑,从历史沿革和制度分析视角对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进行了研究。第一章主要总结了越南国会监督制度的相关概念和历史考察,分析了国家代议机关、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和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越南国会的基本概况,总结了越南国会监督和越南国会监督制度的独特内涵,分析了越南国会监督的主体和内容、国会监督的主要机制和程序等,考察了 1986年革新开放之前越南国会监督制度的基本状况,以期为后面章节打下基础。第二章主要考察了推动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国际因素,回顾了 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历程,以期把握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来龙去脉。第叁章分析了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理论渊源和理念原则,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国家代议机关监督思想,简要阐述了相关西方国家代议机关监督理论,并根据越南宪法、国会监督相关法律法规、国会官方文件和越南国家领导人关于国会监督活动的讲话等从文本梳理的角度总结了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理念、原则和方向等。第四章从健全国会监督的组织体系、完善国会的年度监督方案、优化国会监督的体制机制、改善国会监督的政治生态等方面具体分析了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实践举措,以期把握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真实面貌。第五章在总结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社会主义国家代议机关监督的一般原理出发,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总结了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主要启示,并对社会主义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的一般规律性问题进行了思考,这也是全文的落脚点。基于上述五章内容,本论文主要阐述和论证了以下观点:1.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是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完全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改革既受到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也与本国的政治文化和民众的民主素养有关,还受到本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是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实践中,作为越南政治民主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就是各种“内需外压”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来看,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不仅是改变越南国会在1986年革新开放前因受战争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等因素影响而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监督作用状况的内部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公民社会”和人文主义现代文化、融入国际社会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2.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在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在内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方向,决不能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治民主化改革的成功。越南在改革国会监督制度过程中,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以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基本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增强越南共产党对国会监督活动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定向”,以越南共产党领导下的“属于人民、来自人民和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法权国家”为目标,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框架内,选择了一条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具有本国特色和本国风格的国会监督制度改革之路。3.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和立体工程。在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是国家权力监督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要处理好国家代议机关监督与本国共产党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其他监督形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涉及到国家代议机关的组织机构、国家代议机关监督的体制机制、国家代议机关监督的具体方案等方方面面,还要处理好国家代议机关各个组织机构和监督机制之间的关系。实践中,为了提高国会监督的整体效果,实现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整体优化和统筹协调,越南一方面努力增强国会监督与地方各级人民议会监督、越南共产党党内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之间的有机统一和协调配合;另一方面,加大国会常务委员会、国会民族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国会代表团、国会代表在实施监督活动中的协调和配合,增强国会质询机制、审议工作报告机制、专题监督机制、信任测评机制、信任投票机制等监督机制之间的协调和配合。4.监督制度体系是国家代议机关监督活动规范化、程序化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国家代议机关监督效果的重要保障。在政治实践中,政治制度以其根本性、稳定性和权威性等特征,在维持政治秩序、规范政治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享有立宪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代议机关是国家民主制度的重要载体和集中体现,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对健全和完善其他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越南在改革国会监督制度过程中,不断健全国会监督的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国会的年度监督方案,不断制定和完善《国会组织法》《国会代表选举法》《国会监督活动法》《关于对国会和人民议会选举或批准产生的任职人员进行信任测评和信任投票的决议》等与国会监督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优化国会的质询机制、审议工作报告机制、专题监督机制、信任测评机制、信任投票机制、监督处理公民申诉和控告机制等等,国会监督的制度化水平得到显着提高,为国会监督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制度支持。5.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人民作主”“人民是主”。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代议机关是人民的代表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由选民通过公正和平等的选举产生。因此,国家代议机关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和工具。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国家代议机关要确保人民的当家作主地位,避免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之间产生无法消除的巨大张力,从而使其面临合法性危机。在实施监督活动过程中,国家代议机关要确保民众对其监督活动的参与。在改革监督制度过程中,国家代议机关应将保障人民的当家作主地位作为改革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越南在改革国会监督制度过程中,以建设“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越南国会为重要原则和奋斗目标,坚持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加大国会监督活动的公开和透明,不断增强社会民众、新闻媒体、各种社会政治组织、经济组织等社会主体对国会监督活动的参与。总体来看,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是越南在把握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世界政治民主化改革大势以及总结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深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基于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维护越南人民的当家作主地位而作出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政治抉择。值得肯定的是,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会监督活动的效果,使国会监督成为越南国家权力监督的“制高点”和预防惩治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贪污腐败的“利剑”,也使越南国会逐渐摆脱了“橡皮图章”和“花瓶”形象。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国会监督制度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国会与越南共产党的关系从而使国会监督摆脱部分越南共产党党员干部的阻扰,如何扩大越南民众、各种社会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等社会主体对国会监督活动的参与,如何消除国会对部分政府部门“一把手”还存在的很多“监督盲区”,如何完善国会的“后期监督”机制等是越南国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的主要启示表明,社会主义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政治变革,需要社会主义国家从各自的基本国情出发,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上进行整体谋划,循序渐进地持续推进;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国家代议机关监督制度改革之路才能够走得坚定、走得长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革新开放论文参考文献
[1].魏晨曦.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国有企业改革研究[D].郑州大学.2019
[2].刘玉娣.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国会监督制度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2019
[3].张梦旭,白勉,郑瑞克,青木,白云怡.30年,越南国际形象大变样[N].环球时报.2019
[4].陆益峰.“革新开放”32年,“东南亚之虎”令人瞩目[N].文汇报.2018
[5].张葵华.有意味的两极:“革新开放”后越南电影的底层叙事[J].艺术探索.2018
[6].阚道远,季正聚.越南革新开放中的互联网治理及其现实启示[J].国外理论动态.2018
[7].蒋玉山.革新开放以来越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知转型与再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
[8].李艳.越南革新开放以来共产党价值观发展路径[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
[9].粟远辉.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经验与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18
[10].罗雪珍,林怀艺.越南革新开放后中越两党关系的考察与反思[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