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文荣医院检验科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6)6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为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等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3例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103例患者临床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通过因素分析根据实验室医疗现有情况提出医疗工作人员进行采血和化验时候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结果:影响103例血常规检测患者的主要因素有:①仪器设备因素;②采血部位因素;③采血量因素;④抗凝剂因素;⑤血液运输因素;⑥服用药物因素。结论:通过对各类因素的分析,多种因素会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在检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上述问题,提高临床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可靠性;准确性
血常规是最为基本的一种血液检验方式,通过观察形态分布以及数量变化等可以有效观察疾病的进展,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迹象[1]。上述手段方式是医师诊断病情最为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是医学诊断的主要工作目的。血常规检查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白细胞;(2)血红蛋白;(3)血小板;(4)红细胞[2]。一般情况下,采集首检患者的指尖血液在显微镜下计算各种细胞的数量。即使现阶段血液分析仪器越来越先进,但是仍然无法完全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综合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为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等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3例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3例患者中有60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该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5.22±2.36)岁,平均体质量为(68.87±21.36)kg。
1.2观察指标
分析103例患者临床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通过因素分析根据实验室医疗现有情况提出医疗工作人员进行采血和化验时候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影响103例血常规检测患者的主要因素有:①仪器设备因素;②采血部位因素;③采血量因素;④抗凝剂因素;⑤血液运输因素;⑥服用药物因素。
3.讨论
3.1仪器设备因素
血液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日益广泛,精密的测量仪器能够有效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度。但是,在进行血常规检验中,医护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掌握好先进技能,避免出错。
3.2采血部位因素
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采血部位是受检患者的静脉和毛细血管位置,静脉采血相对于毛细血管位置而言检测结果更为靠谱。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在毛细血管的采集中,手指血与耳垂血液的血液成分更为相似,因此在临床中手指与耳垂等部位通常被用来采集血液用于化验。但是,上述两个采血部位仍然存在不同,其主要原因是穿刺效果不一。静脉采血是一种临床中常用的血液采集方法,操作过程中相对于毛细血管更为繁琐[3]。基于此,如果不使用细胞计数法而采用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分析时,最好使用静脉采取方法,保证血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3.3采血量因素
在采血过程中,抗凝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抗凝剂用量的比例与采样血液的体积关系到检查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如果血液比例过大,在运输过程中血液会因为抗凝剂的不足而产生凝固作用,不利于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如果抗凝剂比例过大,会造成血细胞分析仪发生堵塞情况。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为了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准备好足够的样品量。
3.4抗凝剂因素
抗凝剂种类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临床中使用的抗凝剂种类非常多,如:EDTA盐、肝素以及柠檬酸盐等[4]。在血常规检验中,EDTA盐的应用最为广泛,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因为与血液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血液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上述抗凝剂成分也被分成多种类型,由于各类抗凝剂的浓度不同,因此在使用浓度比较高的抗凝剂中,对白细胞数量的检测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5血液运输因素
采集的血液样本一般情况下被存储到专用的试管中,此种采样管是密封的,因此可以防止外界环境对于血液的影响。在血液的运输过程中,温度也会对血液样本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提供一个正常的室温,继而能够延长血液的存贮时间。存放血液样本的仪器也应该保持干净,保持温度在室温作用,不能够过高也不能够过低。采集完毕血液样本之后,由于血液样本与抗凝剂未完全融合好,因此不应该立即进行检测,没有均匀混合好地血液样本一般情况下检测到的血小板浓度比较低。
3.6服用药物因素
在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之前,如果患者服用了稀酰胺基酚药物,患者是不能够接受相关检验的[5]。出现此种情况时需要受检者在停药7d后再进行血常规检查;除此之外,如果患者服用了阿司匹林药物会让患者出现贫血问题,对于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产生负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对各类因素的分析,多种因素会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在检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上述问题,提高临床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闫杰.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4):102-104.
[2]赵雪妃.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294-294.
[3]黄颖娜.临床血常规标本凝血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8(20):2768-2769.
[4]张韦,王守燕.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产业,2011,13(10):114,116.
[5]李雪莲,邹永红,路路等.血液常规检查的诸多影响因素[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9):2607-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