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结构改良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结构,改良剂,尾矿,孔隙,群落,微生物。
土壤结构改良剂论文文献综述
阿力木·阿布来提,姚怀柱,宋云飞,费远航,佘冬立[1](2019)在《海涂土壤结构改良对水稻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添加生物炭和聚丙烯酰胺(PAM)改良海涂围垦区土壤结构对水稻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开展测坑栽培试验.试验供试土壤分别设置3个水平生物炭(0%、2%、5%,分别表示为B_1、B_2和B_3,占表层0~20 cm土重比)和PAM(0‰、0.4‰、1‰,分别表示为P_1、P_2和P_3,占表层0~20 cm土重比)添加量处理.3年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宜生物炭和PAM有利于改善水稻叶片荧光特性,而高浓度生物碳和PAM对其影响不明显,甚至出现抑制现象.各生育期水稻叶片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实际量子产量(Φ_(PSⅡ))、光化学淬灭(q_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均在B_2P_2组合处理下达到峰值.生物炭添加量处理间水稻叶片叶绿素量(SPAD值)无明显差异,而PAM添加量不同导致水稻叶片SPAD值差异显着,添加0.4‰PAM(P_2)下水稻叶片SPAD值最高.添加生物炭和PAM改良盐渍土对水稻产量影响显着,在B_2P_2组合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7236 kg·hm~(-2);与对照组(B_1P_1)相比,产量提高了28.5%.添加生物炭和PAM改良海涂盐渍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水稻千粒重、每穴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而实现的.添加适量生物炭和PAM改良滩涂围垦区土壤结构有利于提高水稻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产量.(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杨胜香,李凤梅,彭禧柱,曹建兵,高智席[2](2019)在《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对铅锌尾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的价值,开展野外田间实验,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对铅锌尾矿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研究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碳氮磷源改良剂显着提高了土壤微生物OTU数,微生物多样性指数(Chao1、ACE、Simpson、Shannon),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添加碳氮磷源改良剂显着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相对丰度增加的微生物门有Bacteroidetes、Euryarchaeota、Verrucomicrobia、Acidobacteria和Candidate_division_OD1,相对丰度增加的微生物属有Solitalea、Sphingomonas、Blastocatella、Planctomyces、Opitutus、Ohtaekwangia和Gemmata;相对丰度降低的微生物门是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的微生物属是Gaiella。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门水平上,Bacteroidetes、Planctomycetes、Euryarchaeota、Verrucomicrobia与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呈显着正相关,Chloroflexi、Cyanobacteria与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呈显着负相关;在属水平上,Solitalea、Opitutus、Blastocatella、Ohtaekwangia与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呈显着正相关;Gaiella与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呈极显着负相关。聚合促进树分析表明:在门水平上,尾矿(CK)、尾矿+尿素(N)、尾矿+中药渣+尿素(MHR+N)处理聚在一起,尾矿+磷肥(P)、尾矿+中药渣(MHR)、尾矿+中药渣+磷肥(MHR+P)和尾矿+中药渣+尿素+磷肥(MHR+N+P)处理聚在一起;在属水平上,CK单列,N、P、MHR、MHR+N、MHR+P和MHR+N+P处理聚在一起。综合分析表明,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均有显着性影响,其中MHR+P和MHR+N+P处理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孙层层[3](2019)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孔隙结构及其水分过程影响的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改良剂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分,养分以及气体的固持性能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但添加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孔隙结构及其水分运动影响的系统研究还尚未开展,且主要局限于室内模拟研究。因改良材料与土壤密度的不一致,加上添加后容重的非稳定态测定,导致容重降低的效应未被准确和正确表达。针对上述问题,采用田间小区长期定位试验,将叁种常用土壤改良剂(生物炭,草炭,风化煤)以26、52、78 t/ha叁种添加量与土壤混合后添加到试验小区,通过测定改良剂添加1年内不同时期原位土壤容重、团聚体、孔隙度、饱和导水率、水分特征曲线和土壤温度、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来准确确定改良材料添加对土壤孔隙结构和水分运动的影响及其随时间效应的变化,为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水分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推动土壤改良剂在半干旱地区还田土壤生态效应的深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添加生物炭、草炭、风化煤叁种土壤改良剂在近一年时间内显着降低了土壤容重,生物炭对容重的降低效果好于草炭和风化煤,且降低效果与添加量成正比。时间变化对于土壤容重有显着影响,不同处理的容重在一年内都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一年内在0.25-5mm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上没有显着差异,添加土壤改良剂后期土壤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提高。团聚体含量、MWD和GMD随时间变化都是先降低后增大,与土壤容重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向土壤中添加土壤改良剂显着增大了土壤的总孔隙度,各处理在大孔隙度上差异显着。生物炭处理对总孔隙度的增加效果最明显,增加效果与添加量成正比。土壤容重估计的总孔隙度比由水分特征曲线测量的总孔隙度高2.71%。时间因素对各处理的测量总孔隙度没有显着影响。不同处理的孔隙大小分布为超微孔(26.35–26.92%)>中孔(9.83–10.54%)>微孔(7.08–7.60%)>大孔(2.61–4.01%)。土壤容重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超微孔隙的增加,微孔和大孔隙的减少,而土壤容重的降低主要是由于中孔和大孔隙的增加。(2)向土壤中添加草炭提高了土壤饱和导水率,添加生物炭和风化煤降低了土壤饱和导水率,但不同处理间饱和导水率的差异没有达到显着水平。时间因素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处理的饱和导水率随时间先降低后升高但仍低于初始值。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显示土壤失水主要在低吸力段(0-1000厘米水柱),各处理土壤水分曲线的差异不显着。用RETC软件得到Van Genuechten模型参数,表明添加土壤改良剂提高了土壤的排水能力,使得粒径分布更加均匀,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的持水能力。(3)添加土壤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土壤温度,但对其影响比较有限。草炭和风化煤对土壤温度和活动积温的提高较大,而生物炭对表层温度影响不明显。生物炭能够缓和土壤极端温度,对土壤日平均温度缓和能力在-0.45℃到1.22℃范围内。在夏季和冬季不同处理一天中土壤平均温度最高都在15-16时,此时各处理温度差异最大;最低都在7-8时,此时各处理温度差异最小。不同处理对于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十分明显,生物炭处理大大提高了土壤平均含水量,风化煤对水分的提高作用较小,草炭降低了土壤平均含水量。夏天一天中水分含量最高在2-3时,最低在16-17时,在冬季,一天中水分含量最高在1-2时,最低在11-12时。夏季和冬季土壤平均温度一天内变化幅度较大,土壤平均含水量在一天内变化量较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秦萍,张俊华,孙兆军,孙媛[4](2019)在《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重度碱化盐土的改良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宁夏银北重度碱化盐土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生化黄腐酸BFA(Biochemical fulvic acid)和聚合硫酸铁铝PAFS(Polymeric aluminum ferric sulfate)与脱硫石膏FGD(Flue gas desulfurization)配合施用对土壤结构改善及其他理化性状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和结构改良剂后向日葵出苗率、株高、千粒重和产量较对照均有显着增加。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脱硫石膏和改良剂配合施用的处理产量比对照平均提高了353.48%、298.82%和411.47%。2014年施用脱硫石膏和结构改良剂的处理0~20 cm土壤容重较对照处理平均降低9.07%,其中T3(FGD+BFA+PAFS)降幅最大。各处理土壤孔隙度变化趋势与容重相反。2015年和2016年0~20 cm脱硫石膏和改良剂配合施用的处理<0.25 mm粒级质量分数比2014年显着降低,1~2 mm粒级质量分数显着增加。整体来讲,改良后T3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状况最佳。脱硫石膏单独施用或与结构改良剂配合施用均会降低土壤pH值和EC,T3降幅最大;施用脱硫石膏和不同结构改良剂处理差异间不显着。施用脱硫石膏和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较对照明显增加,其中T3增幅最大,T4(FGD+BFA)次之。施用脱硫石膏和改良剂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化情况与有机质相似,但增幅略大于有机质增幅。整体来讲,施用FGD+BFA+PAFS可以显着改善碱化盐土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实现作物显着增产增收。(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杜雅仙,马凯博,康扬眉,余海龙,黄菊莹[5](2018)在《脱硫石膏与结构改良剂配合施用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和枸杞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龟裂碱土是一种碱化度高、结构极差的碱化土壤,在中国西北地区有大面积的分布。探索综合施用脱硫石膏对碱化土壤结构的影响对阐释改良机理,建立优化的改良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在河套灌区进行的多年期碱化土壤改良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改良剂处理下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变化,评价了脱硫石膏与结构改良剂配合施用对盐碱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脱硫石膏与结构改良剂的配合施用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总孔隙度和大粒级团聚体含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H、全盐和容重,从而促进了枸杞(Lycium chinense)生长发育、提高了枸杞产量,且其改良效果随结构改良剂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在实际推广应用中,依据当地土壤盐碱程度,并综合考虑了枸杞种植过程中的产投比,初步确定T3处理(300kg·hm-2结构改良剂)为最佳的结构改良剂施用量,但其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的试验验证。研究结果为控制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进程、实现盐碱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指导。(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21期)
程达,李晨光,李玉灵,钟林娟,李晓刚[6](2018)在《铁尾矿基质下2种人工灌木林特征及其土壤结构改良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植被恢复对尾矿生态修复效益,以铁尾矿区人工造林的沙地柏(Sabina vulgaris)、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灌木林为研究对象,以裸尾矿为对照,调查林分垂直结构、林内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并测定土样粒径分布、团聚体含量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2种人工灌木林群落结构简单,垂直结构均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组成不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度指数均表现为紫穗槐林>沙地柏林。紫穗槐林总生物量(20.78t/hm2)约为沙地柏林总生物量(7.31t/hm2)的3倍。相对来说紫穗槐林下草本发育的更好,生长状况优于沙地柏林。2)2种灌木林下土壤粒径含量分布均为250μm左右的砂粒含量最多,30μm以下的粉粒含量较少,2μm以下的粘粒最少。沙地柏林10~40cm处<150μm的细粒物质较多,紫穗槐林下0~10cm土壤<150μm的细粒物质较多。裸尾矿随深度增加,>250μm粒径的粗粒物质含量增加。3)紫穗槐林地土壤0~60cm大团聚体(0.25 mm<d<10 mm)总含量最高(29.3%)、沙地柏林地次之(28.7%)、裸尾矿样地最低(18.3%)。沙地柏林随土壤深度增加,大团聚体含量呈现增加趋势;紫穗槐林0~10cm表层土壤的大团聚体含量较高,裸尾矿随深度无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杨永辉,武继承,赵世伟,潘晓莹,张洁梅[7](2018)在《不同保墒与土壤结构改良措施对土壤结构及小麦、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不同保墒与土壤结构改良措施对小麦、玉米水分利用等的作用机理,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地膜覆盖、保水剂及有机肥对小麦—玉米生长、光合生理特征、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结构等。结果表明:地面覆盖和土壤结构改良措施均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且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高。同时,不同措施改善了小麦、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光合生理特征,提高了小麦、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株高、叶面积及生物量,且成产要素也显着提高,地膜覆盖较其他措施更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其较普通耕作增产14.7%。对玉米而言,以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处理增产效果较佳,分别较普通耕作增产10.4%和10.3%。对小麦—玉米周年而言,地膜覆盖的总产量和总水分生产效率均最高,分别较普通耕作提高了12.5%和17.1%。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玉米周年总产量和总水分生产效率与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水分、灌浆期叶面积、小麦单产、玉米大喇叭口期的叶面积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潘金华,庄舜尧,史学正,曹志洪,蔡宪杰[8](2016)在《土壤结构改良剂对皖南旱地红壤水分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皖南旱地红壤孔隙、容重及水分特征的影响,为皖南旱地红壤改良、提高土壤持水保水与抗旱保墒性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藻土(通气性Si改良剂)、泡沫沙类改良剂(T20)和无机矿石类改良剂(G20)等3种土壤结构改良剂,设置1%,2%,5%与10%的4个添加比例,进行土壤物理性状与水分特征测试。[结果]硅藻土与T20均可显着降低土壤容重,而G20在添加5%与10%时才显着降低;硅藻土处理土壤毛管孔隙度由52.1%增加到91.3%,优于T20和G20;硅藻土与T20的吸湿系数与凋萎湿度随用量呈先增加而后下降,而G20则随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的饱和持水量与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壤结构改良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硅藻土增加最多,T20次之,G20最少。随改良剂用量增加,土壤有效水及难效水均呈增加趋势,其中,硅藻土处理的难效水增加量显着高于T20与G20处理。[结论]改良皖南旱地土壤水分需要根据改良剂材料的种类与用量来进行合理施加,必要时可以组合搭配使用,从而达到最优效果。(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6年05期)
高阿祥,周鑫斌,徐宸,杨超,谢德体[9](2016)在《土壤调理剂对新整理烟田土壤结构改良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是烟草优质适产的基础,经整理后烟田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原有的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本研究将牛粪有机肥、膨润土、腐植酸以3∶1∶1混合而成为自制的土壤调理剂,进行连续3年的定点大田实验,探讨叁者协同作用对新整理烟田土壤结构改良和烤烟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的各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烟叶产质量,促进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形成、腐殖质组成结构的改善.综合经济效益考虑,对于整理烟田土壤结构改良,将牛粪有机肥、膨润土、腐植酸以3∶1∶1混合而成的土壤调理剂按1500kg/hm2施用的施肥方式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7期)
周鑫斌,苏婷婷,许安定,杨超,张璐[10](2016)在《改良材料对新整理烟田土壤结构改良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是烟草优质适产的基础,经整理后烟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变差,特别是新整理后的烟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着下降的现实.本研究将有机堆肥、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PAM)配施成改良材料,通过室内和大田试验,探讨叁者协同作用对新整理烟田土壤结构改良和烤烟生长效应.结果表明,施用改良材料的各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烟叶产值,增加了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综合经济效益考虑,对于整理烟田土壤结构改良,以有机堆肥9 000kg/hm2、膨润土750kg/hm2和PAM 150kg/hm2叁者结合效果最佳.同时施用改良材料能显着提高新整理烟田土壤有机物质和腐殖质含量,显着增加0.25mm以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为新整理烟田改良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土壤结构改良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的价值,开展野外田间实验,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对铅锌尾矿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研究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碳氮磷源改良剂显着提高了土壤微生物OTU数,微生物多样性指数(Chao1、ACE、Simpson、Shannon),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添加碳氮磷源改良剂显着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相对丰度增加的微生物门有Bacteroidetes、Euryarchaeota、Verrucomicrobia、Acidobacteria和Candidate_division_OD1,相对丰度增加的微生物属有Solitalea、Sphingomonas、Blastocatella、Planctomyces、Opitutus、Ohtaekwangia和Gemmata;相对丰度降低的微生物门是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的微生物属是Gaiella。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门水平上,Bacteroidetes、Planctomycetes、Euryarchaeota、Verrucomicrobia与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呈显着正相关,Chloroflexi、Cyanobacteria与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呈显着负相关;在属水平上,Solitalea、Opitutus、Blastocatella、Ohtaekwangia与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呈显着正相关;Gaiella与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呈极显着负相关。聚合促进树分析表明:在门水平上,尾矿(CK)、尾矿+尿素(N)、尾矿+中药渣+尿素(MHR+N)处理聚在一起,尾矿+磷肥(P)、尾矿+中药渣(MHR)、尾矿+中药渣+磷肥(MHR+P)和尾矿+中药渣+尿素+磷肥(MHR+N+P)处理聚在一起;在属水平上,CK单列,N、P、MHR、MHR+N、MHR+P和MHR+N+P处理聚在一起。综合分析表明,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均有显着性影响,其中MHR+P和MHR+N+P处理效果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结构改良剂论文参考文献
[1].阿力木·阿布来提,姚怀柱,宋云飞,费远航,佘冬立.海涂土壤结构改良对水稻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2].杨胜香,李凤梅,彭禧柱,曹建兵,高智席.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对铅锌尾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3].孙层层.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孔隙结构及其水分过程影响的定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秦萍,张俊华,孙兆军,孙媛.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重度碱化盐土的改良效果[J].土壤通报.2019
[5].杜雅仙,马凯博,康扬眉,余海龙,黄菊莹.脱硫石膏与结构改良剂配合施用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和枸杞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8
[6].程达,李晨光,李玉灵,钟林娟,李晓刚.铁尾矿基质下2种人工灌木林特征及其土壤结构改良效益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
[7].杨永辉,武继承,赵世伟,潘晓莹,张洁梅.不同保墒与土壤结构改良措施对土壤结构及小麦、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8
[8].潘金华,庄舜尧,史学正,曹志洪,蔡宪杰.土壤结构改良剂对皖南旱地红壤水分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6
[9].高阿祥,周鑫斌,徐宸,杨超,谢德体.土壤调理剂对新整理烟田土壤结构改良效应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周鑫斌,苏婷婷,许安定,杨超,张璐.改良材料对新整理烟田土壤结构改良效应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