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产业化论文_褚晓萌

导读:本文包含了媒介产业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媒介,互联网,文学,贵州省,新华社,文化,根系。

媒介产业化论文文献综述

褚晓萌[1](2019)在《新媒介下的数字文学产业化发展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数字文学产业化的定位和发展,分析数字文学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理论建构薄弱、艺术生产不完善、再生产缺乏技术和创意。提出数字文学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在理论层面,数字文学产业化要走文学与数字融合的发展道路;在生产实践层面,要重视海外传播,建立以数字文学内容为基础的完整产业运作机制。(本文来源于《莆田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冬[2](2019)在《基于媒介传播下的中原民俗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原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文化,对周边地区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力。随着当下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原民俗文化面临着认同感低、部分民俗文化逐渐消失、民俗文化商业化、民俗文化教育缺失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增强民俗文化认同感、合理利用媒介力量、加强民俗文化品牌建设,对外传播交流等手段重塑中原文化新形象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杨晨[3](2019)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策略研究——以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保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民族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精神气质和孜孜不倦的审美追求。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从此以后,我国就开始走上真正意义上的"非遗"的保护工作之路。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省份,拥有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然而与此同时贵州的"非遗"也濒临危险,面临着传承力量薄弱,高素质人才缺乏、运用媒体意识不足,创新"流于表面"以及资金来源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贵州"非遗"的保护为例,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依靠互联网+业态,对其进行产品化,市场化,从而来保护我们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本文来源于《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期刊2019年09期)

刘亚斌[4](2019)在《新媒介文艺产业化的界面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开创新媒介文艺产业的新局面。在局域网与互联网的基础上拓展而来的移动互联网、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型媒介方式,促进了新媒介文艺的创新,艺术家利用互联网下载的材料、现存物和各种媒介制品拼接成装置艺术。随着“图灵(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2-22)

蒋静洁[5](2018)在《新闻媒介产业化的思考——以新华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改革日益深化的过程中,新闻传播业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媒介的两重属性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更为凸显。新华社作为国家级通讯社,是我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之一。近年来,随着应对国际传播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加强,新华社在新闻报道、通信技术、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新华社因其本身所具备的政治级别上的优势,以及技术、设备上的优势等,为新华社的新闻媒介产业化提供了条件,也使得其新闻媒介产业化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喜剧世界(下半月)》期刊2018年04期)

黄升民,刘珊[6](2018)在《颠覆与重构:中国媒介产业化二十年》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96年提出"媒介产业化"这个概念到现在,我国的媒介产业化道路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的时间。作为一个极具张力和包容力的概念,"产业化"始终是我国新旧媒体的重要发展方向,概括了我国媒介产业和从业机构在各个阶段通过各种方式来解决市场空间、市场资源和经营规模问题的发展状态,也体现了我国媒介产业在资本、技术、政治等因素不断博弈下发展的产业属性和特点。在当下全媒体融合的发展环境中,我国的媒介产业化道路呈现出全新的时代特点,产业化任务也出现了差异性的细分。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对于媒介产业中的核心——内容产业如何健康有序地发展,资本力量的运用如何更加合理有道,国际化的发展策略如何落地与实现,都是学界与业界需要反复思考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媒介产业化发展已经进入了颠覆与重构并行的"下半场",重新面对生存的挑战、发展的难题,迎接体制机制等顶层设计缺失的困境。因此,产业化的发展亟待学界、业界与产业管理者共同探讨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新闻与传播评论》期刊2018年01期)

易前良[7](2018)在《媒介管理者与传媒产业化:中国广电体制变迁的微观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93到2013年这20年是中国广电产业发展最充分的阶段,产业蓬勃从根本上源于媒介分享了体制改革的红利。以产业化为表征的制度创新是一种二元结构,国家与媒体相互合作,共同推进,其中媒介管理者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从内容、机制和体制叁个维度进行关系重构,调整媒体与受众、组织内部、国家之间的关系,试图在坚持"一元体制"的前提下拓展出事业和产业的"二元经营"模式,构成了广电体制变迁的微观面向。中国广电体制的变迁有独特的逻辑,授权和学习构成创新的动力系统。(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盖伯瀚[8](2018)在《新媒介体育传播平台产业化进程反思——以乐视体育版权壁垒战略失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我国4G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产业集团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传统媒体在体育直播的版权方面,由于财力紧张,在与新媒介间的博弈中,影响力和话语权正日趋下滑,然而互联网公司试图以纯粹的版权壁垒去击垮存在数年的电视、广播似乎并不容易。本文反思乐视体育如何在颠覆式的战略发展蓝图下,以快速推进模式,毫无征兆地将企业自身推入谷底。(本文来源于《中国报业》期刊2018年04期)

洪潇楠[9](2017)在《文化产业化视阈下的“新型文化媒介人”》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中国,随着部分经济发达城市进入消费社会,"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象已在不经意间成为事实。"审美自律性"的藩篱被打破,艺术从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等殿堂走下神坛,通过大众传媒、新媒体、艺术设计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艺术审美活动已经广泛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主体的"新型文化媒介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特别是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其从业人数迅速(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7年12期)

阎怀兰[10](2017)在《媒介产业化与文学形象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介产业化是媒介产品生产的分工化、集约化、市场化。在媒介产业化背景下,新媒介异彩纷呈、人人皆为媒介人、媒介组织强大。媒介产业化引发了文学的媒介的新变。文学形象的特征和功能也发生了实体化和商业性的新变。文学形象的新变有利有弊。(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媒介产业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原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文化,对周边地区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力。随着当下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原民俗文化面临着认同感低、部分民俗文化逐渐消失、民俗文化商业化、民俗文化教育缺失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增强民俗文化认同感、合理利用媒介力量、加强民俗文化品牌建设,对外传播交流等手段重塑中原文化新形象尤为重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媒介产业化论文参考文献

[1].褚晓萌.新媒介下的数字文学产业化发展模式[J].莆田学院学报.2019

[2].杨冬.基于媒介传播下的中原民俗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3].杨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策略研究——以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保护为例[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

[4].刘亚斌.新媒介文艺产业化的界面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5].蒋静洁.新闻媒介产业化的思考——以新华社为例[J].喜剧世界(下半月).2018

[6].黄升民,刘珊.颠覆与重构:中国媒介产业化二十年[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

[7].易前良.媒介管理者与传媒产业化:中国广电体制变迁的微观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

[8].盖伯瀚.新媒介体育传播平台产业化进程反思——以乐视体育版权壁垒战略失败为例[J].中国报业.2018

[9].洪潇楠.文化产业化视阈下的“新型文化媒介人”[J].文艺争鸣.2017

[10].阎怀兰.媒介产业化与文学形象新变[J].红河学院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新中国广告业的发展史某种意义上就是...第二部分专题回望与前瞻:广播媒体产业化发...传媒影响力的构建环节图媒介生态研究年份分布图第二批入选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2小学、初中、高中阳光体育奖章

标签:;  ;  ;  ;  ;  ;  ;  

媒介产业化论文_褚晓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