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文才黄蓉(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04-02【摘要】目的:总结并讨论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的原因及并发症,围绕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对影响手术中患者体温的因素及进行分析,进行适当护理干预,进行护理防护。结果:有效降低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目的。结果: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因素有很多,每一台手术的成功离不开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每一潜在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低体温;护理干预体温在手术中低于36℃,称为体温过低,在手术过程中体温降低1-2℃对机体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而对于病情重、体质弱且年龄较大和偏小的患者,其体温的低下不仅会对机体造成损害,而且会危及生命,有文献报道,大约50%的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1]。1.体温的原因1.1与外界环境相关的因素。手术室的温度通常控制在22-24℃之间,但在手术过程中,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阿托品作为术前药,肛温增高0.12℃,麻醉药可干扰正常体温调节机制,椎管内麻醉及氟烷麻醉使外周血管、扩张,肌松药使肌肉松弛,产热减少,当手术前进行手术区域需要大面积消毒时,大手术体腔长时间暴露时,术中手术野反复大量的冲洗时,患者术中的出血多时,都会引起低体温的发生。1.2与麻醉实施相关的因素。麻醉药物会引起血压下降,血压下降后体内各生命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量必然减少,导致患者体温下降;另外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全身低温操作,以适应治疗或手术上的需要。麻醉药可干扰正常体温调节机制,椎管内麻醉及氟烷麻醉使外周血管扩张,肌松药使肌肉松弛,产热减少,同时寒战反应消失[2]。1.3与输血输液相关的因素。手术过程中需要输入大量的补液以维持机体血循环的要求,许多手术由于失血的原因需要输注库存的血制品,而这些液体的温度往往低于室内温度,从而对机体形成了“冷稀释”的效果,引起了患者体温的下降。1.4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如果自身体质较差,对于冷刺激敏感性强、抵抗力差,手术引发的冷刺激易引起体温下降,年龄小,体温越容易下降,新生儿基础代谢低,汉腺调节机制不健全,体表面积相对成人大,皮下脂肪少,散热率比成人约大4倍[3]。此外,手术前的进食,禁饮,患者对手术的焦虑和紧张,同样是低体温的因素,也容易导致低体温的发生。2.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2.1低体温对手术切口的影响。轻度低温时,由于直接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减少皮肤血流量,从而减少组织的氧供,同时,低温往往伴有蛋白质的消耗和胶原合成的抑制,这些均可使患者对手术伤口感染的抵抗力降低,增加了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几率。2.2低体温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低温使血小板减少,功能抑制,低温降低凝血物质活性,并且激活血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系统,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严重低温可导致DIC。2.3低体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紧张兴奋,导致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加100~700%和整个系统性血管收缩。当体温在28℃以下时,心室激惹明显;25~30℃时出现心室颤动,可发生死亡。3.术中低体温的护理预防措施3.1对象和分组:选择胆道镜探查、取石术33例,前列腺电切术25例,PCNL手术22例,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方法:测量并记录病人进入手术室时、术中、手术结束时体温,观察病人手术过程是否有寒战发生。对照组采用手术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保暖护理干预。3.2.1充分的术前评估意识。手术前一日,了解手术需要合理评估,对可能大量输血的患者,手术护士可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协商,提前做输血准备,将取回库血放于30℃热水中加热10~15min[4]。3.2.2保暖接送患者。术前任何时候都不要暴露患者,尽可能避免通过寒冷的过道。患者在进出手术室的途中,应给予足够的包裹,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离。最好车床上的被子每次接送患者前预先加温。3.2.3合理的室温调控。外科手术患者,热量丢失较多的是在手术室的第一个小时,因此相关手术间需要提前一个小时打开空调,使室温维持在24-26℃,特殊情况下调制26-28℃,待手术医师消毒铺巾完成,再将室温适度降低。3.2.4物理的保暖措施。可使用电热毯、热水袋预先预热。3.2.5呼吸器加温。在全麻患者中应用人工鼻,能保持呼吸道内恒定期温度和湿度。3.2.6液体加温输入、库血存放适当。输入冷藏库血时,可促使患者的中心体温下降。因此,进行输液前需用加温器液体进行加温,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预防体温下降的方法,库存血应在手术间放置15~20分钟后输入。3.2.6注意预防皮温与体腔热散失。皮肤是热量散失的主要部位。实施麻醉或手术时,施术部位暴露,不施术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手术巾遮盖可减少皮肤散热。术中应使用温盐水浸泡的纱巾和温液体冲洗以及注意保护术野等以减少体热散失。术中如需等待快速冷冻切片或摄片透视时,应用盐水巾或皮肤保护膜覆盖创面,减少热量和水分的丧失。3.2.7术后保温。术后掌握环境温度,监测体温,纠正脱水,充分有效供氧,补充热量。维持正常的中心温度会显著缩短在麻醉恢复室的时间,而为低温患者进行升温时,须注意缓慢地使温度回升,轻度低温再升温每小时不超过0.3~1.2℃,定时需快速升温时,每小时3℃.避免对低温肢体末端快速升温,以免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因此,在为患者进行升温过程中应连续性中心温度监测4.结果对照组有15例病人发生低体温及不同程度寒战,发生率为18.75%,实验组病人发生低体温及寒战5例,发生率为6.25%。5.讨论温暖的手术环境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在麻醉及手术期间低体温的发生,尽管术中患者体温维持相对稳定,而术后患者血管收缩及寒战率仍很高。这说明,轻微的体温降低足以使中心体温低于体温调节点上移,而促使血管收缩和寒战[4]。在日常工作中,几种看似简单的操作都能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护士应充分认识体温过低的原因,提高保护患者体温的意识,积极进行护理干预,采取综合措施努力维持患者的体温,保证手术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以免因某一方面的因素引起体温变化而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参考文献[1]陈健欣,胡小玲,等.术中加温输液对病人体温下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35(8):395.[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36.[3]姜大明,小儿围手术期低体温及防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62.63.[4]王红霞,阎放红.手术室影响患者体温变化的因素和护理[J].山西临床医药杂志,2002,11(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