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套管压入装置,套管压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压板,且压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卡座,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口,所述卡座的一侧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二握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一系列的结构使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在操作过程中人员技能的影响,从而达到标准生产式样,可以做到,任何一个作业人员安装的套管是一样的,极大的降低了操作时间及降低了套管的浪费,有效避免作业人员在不熟练的状态下发生安全事故,优化使用过程。
主设计要求
1.套管压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压板(5),且压板(5)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卡座(62),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口(47)。
设计方案
1.套管压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压板(5),且压板(5)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卡座(62),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口(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62)的一侧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二握把(61),且第二握把(61)的下端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刀片(6),所述第二握把(61)与卡座(62)之间的位置贯穿有转轴(6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另一侧设置有导槽(2),且导槽(2)呈倾斜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4)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滑轨(44),所述滑轨(44)的上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活动座(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管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44)与活动座(43)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滑槽(45)与滑轮(46),且滑槽(45)位于滑轮(46)的下端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管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43)的内部贯穿有第一握把(42),且第一握把(42)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压轮(4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套管压入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裸露在设备外部的电线,油管,水管等,常需在其外侧安装塑料胶管进行保护,以延长电线,油管,水管的使用寿命,但是现有的套管压入装置,在制作工程中,生产效率低,管材使用较为浪费,而且还容易引发工伤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套管压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套管压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压板,且压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卡座,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在操作过程中人员技能的影响,从而达到标准生产式样,可以做到,任何一个作业人员安装的套管是一样的,极大的降低了操作时间及降低了套管的浪费,有效避免作业人员在不熟练的状态下发生安全事故。
优选的,所述卡座的一侧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二握把,且第二握把的下端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刀片,所述第二握把与卡座之间的位置贯穿有转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住第二握把,在转轴的作用下,使得刀片转动即可切断套管。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外表面另一侧设置有导槽,且导槽呈倾斜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管件放入导槽,倾斜后的导槽能够使管件滑落至压板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上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活动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轨的作用下,握住第一握把,使得活动座于固定座上左右滑动,可以带动压轮滑动至搞好能够卡住管件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滑轨与活动座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滑槽与滑轮,且滑槽位于滑轮的下端外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座能够滑动主要是滑轮在滑槽的滑动所带来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活动座的内部贯穿有第一握把,且第一握把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整后的压轮用于限制管件的位置,便于套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管件放入导槽,使其滑落至压板上,此时在滑轨的作用下,握住第一握把,使得活动座于固定座上左右滑动,带动压轮滑动至刚好能够卡住管件的一端,其中活动座能够滑动主要是滑轮在滑槽的滑动所带来的效果,之后再推动位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套管,将套管套入管件中即可,此时即可握住第二握把,在转轴的作用下,使得刀片转动并切断套管,完成上述操作后,将加装套管的管件由压板一侧的固定口移出装置主体即可,结构简单,使用效果较为优异,减少在操作过程中人员技能的影响,从而达到标准生产式样,可以做到,任何一个作业人员安装的套管是一样的,极大的降低了操作时间及降低了套管的浪费,有效避免作业人员在不熟练的状态下发生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与压轮的相结合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座与滑轨的相结合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座与刀片的相结合视图。
图中:1、装置主体;2、导槽;3、安装槽;4、固定座;41、压轮;42、第一握把;43、活动座;44、滑轨;45、滑槽;46、滑轮;47、活动口;5、压板;6、刀片;61、第二握把;62、卡座;6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套管压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内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安装压板5,装置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固定座4,固定座4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活动口47,且压板5的一侧设置安装槽3,安装槽3用于放置套管,推动套管能够将其安装在管件上,安装槽3的上方固定安装卡座62。
进一步,卡座62的一侧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二握把61,且第二握把61的下端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刀片6,第二握把61与卡座62之间的位置贯穿有转轴63,握住第二握把61,在转轴63的作用下,使得刀片6转动即可切断套管。
进一步,装置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另一侧设置有导槽2,且导槽2呈倾斜放置,将管件放入导槽2,倾斜后的导槽2能够使管件滑落至压板5上。
进一步,固定座4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滑轨44,滑轨44的上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活动座43,在滑轨44的作用下,握住第一握把42,使得活动座43于固定座4上左右滑动,可以带动压轮41滑动至刚好能够卡住管件的一端。
进一步,滑轨44与活动座43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滑槽45与滑轮46,且滑槽45位于滑轮46的下端外表面,活动座43能够滑动主要是滑轮46在滑槽45的滑动所带来的效果。
进一步,活动座43的内部贯穿有第一握把42,且第一握把42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压轮41,调整后的压轮41用于固定管件的位置,方便对管件进行套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套管压入装置,使用时,将管件放入导槽2,使其滑落至压板5上,此时在滑轨44的作用下,握住第一握把42,使得活动座43于固定座4上左右滑动,带动压轮41滑动至刚好能够卡住管件的一端,其中活动座43能够滑动主要是滑轮46在滑槽45的滑动所带来的效果,之后再推动位于安装槽3内的套管,将套管套入管件中即可,此时即可握住第二握把61,在转轴63的作用下,使得刀片6转动并切断套管,完成上述操作后,将加装套管的管件由压板5一侧的固定口移出装置主体1即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2919.6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364743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B26D 1/30
专利分类号:B26D1/30;B26D7/02
范畴分类:26G;
申请人:纪和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纪和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108 上海市闵行区联曹路260号
发明人:沈俊
第一发明人:沈俊
当前权利人:纪和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