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

重庆市璧山区委党校重庆市402760

摘要:推动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如果产业得不到持续壮大,群众生活富裕将无从谈起,乡村振兴也就失去了坚实基础。一定要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对乡村人才培养等发展乡村产业。

关键词:乡村产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全国上下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但乡村振兴要落到实处,还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

一、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还存在“零散粗放”的现象

总体上看璧山区农业产业发展分为三块:璧南花木基地,璧北蔬菜基地,璧西水果基地,但是乡村产业发展还处于“零散粗放型”阶段。以福禄镇为例,处于璧西片区,按照区里的分块,福禄以发展沃柑为主。目前,全镇近1000余户农户种植沃柑,种植面积近5000亩,每个家庭少则十几株,多则几百株,全是农户自己管理、自己销售。产业发展还是零散粗放型为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群众自发组织成立的合作社每年对沃柑的管理、营销等发挥的作用不大。合作社的成员都是当地的有点威望的农民群众,且年龄在60岁左右,知识结构老化,与社会脱节严重,眼界不高,办法不多。另一方面缺乏正规企业的管理和市场推广,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沃柑,主要以广西沃柑为主,售价在10-16元每斤,还供不应求。而福禄沃柑售价在5-8元每斤。今年年初,镇里先后邀请了很多水果批发商到福禄实地考察,均表示虽然福禄沃柑品质并不比广西沃柑差,但是确实没听说过,导致批发商不敢大面积收购。

(二)产业规模化和特色化的尺度掌握不好

农业产业发展既需要规模化,也需要特色化。我区乡村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比如大兴葡萄、七塘的血橙、八塘的樱桃、福禄的沃柑,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每个乡镇间的特色化做得还不够。以福禄为例,福禄早期种植的沃柑均为皮厚籽多、口味偏甜的品种,且多个村均种植这种品种。而消费者来采摘时,有人不喜欢这样的品种,希望有皮薄籽少,略带果酸的品种,福禄的沃柑不能从供给侧给予消费者多重选择,就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的要求。

(三)群众事前观望、事中跟风现象突出

在产业发展中,群众事前普遍存在观望思想,缺乏长远的眼光。以福禄镇第一批沃柑种植为例,需要群众砍掉红橘树,种植沃柑。虽然当时红橘已经滞销,且价格低廉,但群众普遍不愿意砍掉红橘树,因为他们认为哪怕1-2毛钱一斤,起码一年还有一点收益,新品种前景难料。村里干部带头砍掉自家红橘树,带头种植沃柑,才带动了部分群众一起种植。三年后沃柑挂果卖出好价钱后,群众又开始跟风种植沃柑,但是已经错失了市场销售和品种更迭的良机,而且由于跟风种植,对市场的预判和产业的差异化发展都容易出现问题。

(四)缺乏技术支撑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缺乏劳动力,且知识水平普遍偏低,乡村产业的发展缺乏技术支撑。以福禄镇为例,发展沃柑种植的技术支撑均来自业务部门和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亲自实地讲解,手把手教,政府帮助管护三年,群众仍然没能完全掌握种植技术。

二、推动乡村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乡村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大力打造本土特色产业品牌

全区统筹安排,聘请专业团队把脉乡村产业发展,从区级层面出台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工作。尤其针对我区花草苗木、蔬菜水果等已经拥有一定基础的乡村产业,更应该加大市场走向的预测,指导各镇街走在市场前列,结合自身情况,大力发展适合本土的乡村产业,同时打造本土特色产业品牌,比如葡萄,我们就缺乏吴小平葡萄这样的优质品牌。

(二)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村传统文化是农村的根,只有乡村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在一起,才能吸引游客,展现乡村的魅力。一是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全面准确地宣传中央强农惠农的重大政策,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走进农村、走进农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农民的思想潮流。把弘扬传统道德与培育文明新风结合起来,引导村民热爱生活、健康生活,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特质,赋予其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培育新时期平利精神的一个有效载体。建好农村宣传文化阵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让乡村文化活起来,留住乡村之“魂”,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二是乡村旅游要体现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设施现代化、服务规范化和发展集聚化。通过打造集自然、风情、历史、人文等于一体的“可游、可养、可居、可业”的乡村景观综合体和田园实践馆,推出休闲农业示范区、美丽休闲乡村和经典旅游线、精品水果采摘体验区等模式,促进乡村旅游和乡村产业深度融合。

(三)加强对乡村人才特别是种养殖技术人才的培养

建立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储备库,通过与重庆大学城高校协作、就地培训乡土人才、技术人员下派、公开招聘等方式,逐渐解决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可以同西南大学、中国柑研所等高等院校和专业机构合作,在全区有梯次的培养乡村产业发展人才队伍。组织全区的农业技术人才,定期到各村开展现场巡回指导,针对各个乡镇的产业发展,应季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提升群众专业技能。

(四)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长期以来,农村给人的印象就是脏兮兮、臭烘烘、乱糟糟,让人恶而远之。要想改变这一面貌,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设宜居乡村。首先要在农村环境治理实施上下功夫。大力建设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加快建立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体系,使农村生话环境更清洁。其次要在发展绿色农业上下功夫。农村不是高污染企业的“避风港”,必须坚决将污染企业挡在农村之外,确保农村是绿色企业的净土。再次要在提升农民环保意识上下功夫。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帮助农民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让农民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参与保护家园的意识。

(五)加快补齐“三农”短板,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通过农村农业的各项改革创新,更好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齐“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一要盘活资源促增收。农村有大量闲置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资源、秀美山水是资源、空闲民房是资源、民俗文化是资源,等等,因此要开动脑筋,大胆创新,让这些空闲资源活起来,加快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步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二要提高效益促增收。同样的一亩地,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可谓大有文章。要结合地方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探索“种养结合”等高效模式,提高生产效益。三要精准扶贫促增收。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已进入攻坚阶段,行百里者半九十,难走的路都在后半程,因此必须聚焦问题,重点突破。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持续探索产业扶贫的新模式,助推贫困农户脱贫奔小康。

作者简介:张兴兰,女,汉族,研究生学历,工作单位,重庆市璧山区委党校;政治经济学高级讲师,联系地址: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东林大道60号重庆市璧山区委党校

标签:;  ;  ;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