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合金纳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合金,颗粒,摩擦,磨损,还原法,高温。
合金纳米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周银,王树奇,赵振江,许胜,王健[1](2019)在《TC11合金表面MLG/Fe_2O_3纳米颗粒摩擦层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MPX-2000型摩擦磨损实验机对TC11合金在不同载荷和纳米润滑材料条件下进行摩擦磨损实验。使用SEM、EDS、XRD等手段对其磨损表面和剖面的形貌、成分、结构进行了对比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将不同种类的纳米材料添加到摩擦副的滑动界面,在TC11合金磨损表面均能形成纳米颗粒摩擦层,摩擦层的稳定性取决于其组成和各组分的含量。只含MLG的摩擦层因承载能力差而具有较低的稳定性,极易破坏。只含Fe2O3的摩擦层在低载时稳定性较高,能减少磨损但是不能降低摩擦。同时含MLG和Fe2O3的双层摩擦层兼具良好的润滑性和承载能力,稳定性强,使TC11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显着提高。添加富Fe2O3纳米复合材料的双层MLG/Fe2O3纳米颗粒摩擦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能更有效地提高钛合金的摩擦学性能。(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郭孟蕾,陈伟,姜伟,王树奇[2](2019)在《不同配比的纳米颗粒对TC4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室温下形成钛合金耐磨摩擦层,在TC4合金/GCr15钢摩擦界面人工添加MgO、SiO_2、MoS_2等固态纳米颗粒,采用销-盘式磨损试验机研究不同配比的纳米颗粒对TC4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微观分析手段表征TC4合金的磨损特征,并探讨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同一滑动条件下,添加不同配比的固态纳米颗粒可以显着改善TC4合金的耐磨性;当添加20%mix(SiO_2+MgO)+MoS_2的机械混合材料时,TC4合金在低载20 N时,磨损量较低,当载荷超过40 N时,磨损量开始升高。当添加50%mix(SiO_2+MgO)+MoS_2的机械混合材料时,TC4合金的磨损量一直较低;摩擦修复层未形成或剥落时,TC4合金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等严重磨损为主,当形成了稳定存在的摩擦修复层时,磨损机制由严重磨损转变为轻微磨损。(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10期)
何欣,湛兰,王云鹏[3](2019)在《纳米TiO_2颗粒对电沉积Zn-Ni合金镀层组织及其耐蚀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纳米粒子对于Zn-Ni合金镀层质量的影响,以双向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了ZnNi-TiO_2复合镀层,主要从微观形貌、成分、厚度和耐蚀性对镀层进行评价。经研究表明,纳米TiO_2颗粒的引入对于所得复合镀层的形貌及成分均有一定的影响,且具有细化晶粒的作用。TiO_2颗粒会占据阴极表面的活性位点,抑制Zn~(2+)和Ni~(2+)的沉积。除此之外,TiO_2颗粒会破坏Zn(OH)_2膜的连续性,在颗粒尺寸较大时破坏性更严重,对于Zn~(2+)沉积的阻碍更为明显。同时,纳米TiO_2颗粒的引入会增加镀层厚度,并提高耐蚀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期刊2019年02期)
于欢,张国伟,徐宏[4](2019)在《SiC纳米颗粒对自蔓延高温合成Al-Ti-C中间合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铝粉、钛粉、石墨粉和纳米碳化硅粉末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了Al-Ti-C-SiC中间合金。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和差热分析(DSC)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SiC纳米颗粒对Al-Ti-C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合成产物的组成成分和TiC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C质量分数的增加,体系中的TiC数量增加,Al_3Ti数量减少,反应生成的Si在铝中溶解生成Al-Si合金;SiC的加入使得TiC的粒度增大,晶粒球化。(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0期)
李雪琪,李晓杰,王小红,闫鸿浩,曾翔宇[5](2019)在《碳包覆坡莫合金纳米颗粒的爆轰法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尿素络合硝酸铁、硝酸镍制成的掺杂铁镍离子的安全性复合炸药,爆轰合成了碳包覆纳米坡莫合金复合粒子。通过TEM、XRD、Raman光谱对纳米粒子进行了形貌、结构和成分分析表明,所合成纳米粒子呈球形核壳结构,粒径为40~60nm,中心为铁镍合金核,外包覆层为石墨层与无定形碳。为检验所合成的碳包覆坡莫合金粒子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将之与石蜡制成复合涂层,通过矢量网格分析仪,在2~18 GHz吸收频段对不同厚度复合涂层进行了电磁损耗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当涂层厚度为2mm时,铁镍原子比1:4纳米粒子的吸波层出现了双吸收峰,峰值分别为-14.6dB (9.7 GHz)和-7.7 dB (14.3 GHz),-10 dB吸收频带范围为8.5~11.8 GHz;而铁镍原子比1:1纳米粒子的吸波层吸收波峰在12.88 GHz,峰值为-30,-10 dB的吸收频带范围为9.7~14.4 GHz,具有较宽吸收频带和优良的吸波性能。(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肖楠,李松松,刘霜,徐博冉,李延东[6](2019)在《新型PtPd合金纳米颗粒修饰g-C_3N_4纳米片以提高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产氢活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纳米片因其廉价、易得、无毒等优点而在光催化领域被广泛应用和研究.但单一的g-C_3N_4存在光生电子与空穴易复合等缺陷,而助催化剂的存在可以促进电荷转移,延长载流子寿命,从而提高光催化性能.本文通过合成PtPd双金属合金纳米颗粒作为助催化剂,对g-C_3N_4纳米片光催化剂进行修饰以提高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产氢速率.g-C_3N_4是以尿素为原材料,通过高温热缩聚和热刻蚀的方法合成, PtPd/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化学还原沉积法合成.对所获得的复合光催化剂进行了XRD测试并将结果与PdPt标准卡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各峰的位置都能有较好的对应,说明成功合成了PdPt.采用TEM对PtPd/g-C_3N_4的形貌进行观察,发现g-C_3N_4呈薄片状,且PdPt颗粒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其表面.XPS测试发现, PtPd/g-C_3N_4复合样品中Pt和Pd元素的峰值较Pt/g-C_3N_4和Pd/g-C_3N_4均发生0.83eV的偏移,进一步说明合成了PtPd双金属合金纳米颗粒.DRS测试表明, g-C_3N_4的带隙宽度为2.69eV,而PtPd双金属合金纳米颗粒的负载有效地减小了禁带宽度,从而提高了光催化剂对光的利用率.光催化产氢性能实验发现,当g-C_3N_4负载PtPd双金属合金纳米颗粒后,光催化产氢速率大幅度提高,其中负载量为0.2wt%的PtPd/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产氢速率最高,为1600.8μmol g~(–1)h~(–1),是纯g-C_3N_4纳米片的800倍.向光催化体系中添加10gK_2HPO_4后,产氢速率提高到2885.0μmolg~(–1)h~(–1).当二元合金中Pt:Pd比为1:1时, PtPd/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上的产氢速率最高,分别是Pt/g-C_3N_4和Pd/g-C_3N_4上的3.6倍和1.5倍.另外,在420nm处量子效率为5.5%.PtPd/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还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能够在完成4次光催化实验循环后仍然保持其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对PtPd/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进行了一系列光电化学表征.PL结果表明, PtPd/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与纯g-C_3N_4相比荧光强度减弱,说明PtPd/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有较慢的光生电子-空穴复合速率,这可以更有效地使电荷分离,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根据光催化反应和表征分析结果提出了复合光催化剂上水分解产氢可能的机理,即PtPd/g-C_3N_4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万文君[7](2019)在《3D碳骨架支撑钴镍合金纳米颗粒作为可充锌-空气电池的双功能氧电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造成巨大的经济挑战和环境压力。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限制可再生资源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成本压力。可充锌-空气电池由于成本低、环境友好、安全性能高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源以及大型储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的重要产业方向。对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可充电锌-空气电池,一方面需要开发具有低成本、高活性的双功能氧电催化剂;另一方面需要合理设计空气电极的制备方法,发挥催化剂的最大催化效果,提升电池的性能。本论文从锌-空气电池的催化剂开发和电极制备两个角度探索研究空气电极。本实验以蝴蝶翅膀衍生物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掺杂过渡族金属钴、镍离子,随后进行高温碳化获得催化材料。碳化过程中蝴蝶翅膀转变为叁维碳骨架,钴镍基混合物生成CoNi合金纳米颗粒。实验对各原料配比进行调节,优化催化剂性能,最终获得3D碳骨架支撑CoNi合金纳米颗粒双功能氧电催化剂(CoNi/BCF)。在氧还原反应中CoNi/BCF催化剂的半波电位达到0.80 V,与商业铂碳只差20 mV。但是稳定性和抗甲醇能力远优于商用铂碳催化剂。在氧析出反应中,10 mA cm~(-1)的电流密度下CoNi/BCF过电位为340 mV,远远小于商用催化剂氧化铱的过电位530 mV。其双功能性能ΔE_((ORR–OER))=0.80 V明显优于贵金属催化剂。随后我们将该催化剂应用到自制可充锌-空气电池上,采用喷涂法负载催化剂,并对空气电极做了改装。组装的可充锌-空气电池开路电压达到1.48 V,放电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55.1 mW cm~(-2),在10 mA cm~(-1)的电流密度下,电池稳定充放电达180次而性能几乎没有衰减。本文充分利用生物质丰富的元素以及天然优化的智能结构与过渡族金属掺杂,将两者合为一体,形成协同作用。蝴蝶翅膀的智能结构赋予催化剂大的表面积,暴露了大量的活性位点,有利于电子传质,也对合金纳米颗粒的起到锚定的作用。同时CoNi合金纳米颗粒优化氮掺杂碳骨架的电子构型和反应途径,提高催化剂导电性,从而改善催化剂电化学性能。该经济高效稳定的催化剂在自制可充锌-空气电池上的成功应用也为后续开发设计能量转化存储装置开辟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王艺霖,王敏杰,李静,魏子栋[8](2019)在《铁镍合金纳米颗粒镶嵌的多级孔氮掺杂碳催化剂的制备及析氧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贵金属铁镍合金催化剂在析氧反应(OER)中性能优异,表现出取代贵金属RuO_2催化剂的巨大潜力.以SiO_2为大孔模板,多巴胺为氮碳源, Fe~(3+), Ni~(2+)为金属源,通过原位吸附、聚合、焙烧、刻蚀等步骤制备得到铁镍合金纳米颗粒镶嵌的多级孔氮掺杂碳催化剂.碱性介质中的析氧反应测试表明,合金催化剂达到电流密度10 mA·cm~(-2)时过电位仅为286mV,显着低于以RuO_2为催化剂的380mV过电位;同时经过2000圈循环伏安老化后活性几乎无衰减,稳定性高.所制备的合金催化剂具有两方面结构优势:(1)铁镍合金以及单质铁纳米颗粒镶嵌于大孔碳的薄层孔壁中,有利于暴露活性位点;(2)石墨化氮碳层对合金纳米颗粒的保护提高了材料抗腐蚀性,进而提升其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瑶,马运柱,刘文胜,唐思危,黄宇峰[9](2018)在《还原剂浓度对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锡银合金粉末颗粒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共还原法制备纳米级Sn-3.5Ag(质量分数,%)合金粉末,分析粉末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熔化行为,着重研究还原剂溶液的浓度对粉末粒径的影响,探究液相中颗粒形核长大机制。结果表明:还原剂浓度控制液相中颗粒形核和长大的速率,粉末平均粒径随还原剂浓度降低而增大,还原剂溶液的浓度为0.25 mol/L时粉末平均半径达到最小值约为13 nm;粉末由β-Sn和Ag3Sn两相组成,熔点约为206℃;还原剂浓度升高,溶液中大量金属离子用于瞬间形核从而抑制纳米颗粒的后续长大;液相中Ag3Sn优先形核生长,随着溶液中银原子的饱和度下降,粉末的物相组成转由β-Sn占主导,最终形成由Ag3Sn相和β-Sn相组成的纳米合金粉末。(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夏天[10](2018)在《纳米颗粒弥散强化超细晶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在600℃以上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镍基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核电能源、石油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随着应用领域内技术不断发展,对高温合金的承温能力和力学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高温合金中已有很好的固溶强化和沉淀强化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善高温合金的性能较为困难。本论文研究工作,将超细晶强化和纳米颗粒弥散强化机制同时引入镍基高温合金中,研究迭加更多的强化机制时的组织演变,以及对室温、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为提高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路线。本论文研究选取了高Ti型(FGH4096)、高A1型(FGH4097)和高Nb型(GH4169)的高温合金,使用高能球磨法将Y203纳米颗粒与高温合金粉末(或车削屑)机械合金化,并细化晶粒。通过热挤压成形或热等静压成形制备纳米颗粒弥散强化超细晶高温合金,并进行热处理。使用XRD、SEM、BSE、TEM、STEM、EDS等分析手段,表征了超细晶晶粒组织、弥散颗粒和γ'/γ"相的形貌特征,并使用Jmat-pro软件计算了γ'相在时效温度下的平衡析出数量,测试了这种超细晶高温合金在不同工艺阶段时的室温硬度,以及在室温、650℃、750℃和850℃的拉伸性能,探索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关系,以此探讨超细晶高温合金在高温条件下应用的可行性。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颗粒弥散强化高温合金粉末时,以添加5vol.%Y203纳米颗粒为宜。此时,有良好晶粒细化效果,亦有较好的粉末颗粒固结成形性能。用于球磨的高温合金粉末(或碎屑)的形貌和尺寸对粉末制备没有显着影响。将高能球磨得到的超细晶高温合金粉末固结,获得超细晶组织或超细晶与细晶混合的显微组织,晶粒尺寸与粉末固结工艺有关。热挤压态的FGH4096-5vol.%Y203和GH4169-5vol.%Y203样品,为均匀、等轴的再结晶组织,晶粒尺寸分别为122和179 nm;热等静压态的FGH4097-5vol.%Y2O3样品,为晶粒尺寸150~3000nm连续分布的组织,超细晶区和细晶区的面积分别占35%和65%,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248 nm和1.54 μm。热处理时,晶粒尺寸均保持稳定。叁种纳米颗粒弥散强化超细晶高温合金样品中弥散颗粒均为氧化物和氮化物,在粉末固结成形阶段形成,热处理时不发生相转变。氧化物颗粒为Y4A1209相,热处理时略有长大。挤压态的FGH4096-5vol.%Y2O3和GH4169-5vol.%Y203样品中Y4A1209相为等轴颗粒,平均颗粒尺寸分别为12.6和9.3 nm。热等静压态的FGH4097-5vol.%Y2O3样品中Y4A1209相为部分等轴颗粒,部分短棒状颗粒,等轴颗粒平均颗粒尺寸为16.9 nm,短棒状颗粒平均颗粒长度为48 nm,平均长径比为 2.1。FGH4096-5vol.%Y2O3 和 FGH4097-5vol.%Y2O3 样品中氮化物为 TiN相,GH4169-5vol.%Y203样品中氮化物为(Nb,Ti)N相。热处理时,颗粒均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由于Al、Ti、Nb等γ'/γ"相主要形成元素形成氧化物或氮化物,纳米颗粒弥散强化超细晶高温合金中的半共格析出相的析出行为显着变化。热处理态的FGH4096-5vol.%Y2O3样品中γ'相为约40nm的圆形颗粒,热处理态的FGH4097-5vol.%Y2O3样品中γ'相为约150 nm的圆形颗粒,时效温度下γ'相平衡含量分别约17.3%和30.2%。与相应的不含Y203颗粒的微米晶高温合金相比,γ'相数量减少、尺寸减小,形貌亦有变化。热处理态的GH4169-5vol.%Y203样品中没有析出γ"相。热处理态的FGH4096-5vol.%Y2O3样品在室温、650℃、750℃和850℃的拉伸屈服强度分别为2000、1235、819和240MPa。750℃及以下温度时塑性较差,850℃时塑性转好。热处理态的FGH4097-5vol.%Y2O3样品在室温、650℃和750℃拉伸时均发生未成熟断裂,断裂强度分别为1682、1340和838 MPa,850℃拉伸屈服强度为375MPa。热处理态的GH4169-5vol.%Y203样品在室温和650℃拉伸屈服强度分别为1870和800 MPa。纳米颗粒弥散强化超细晶高温合金在室温时强度显着高于相应的微米晶高温合金。高温条件下,纳米颗粒抑制晶界运动,纳米颗粒弥散强化超细晶高温合金的拉伸屈服强度显着优于不含纳米颗粒的超细晶和纳米晶高温合金,且在650℃的中高温区与相应的微米晶高温合金有相当的拉伸屈服强度。γ'相强化作用减弱,使纳米颗粒弥散强化超细晶高温合金在更高温度下强度弱于微米晶高温合金。在室温至750℃温度区间内,样品多发生沿粉末原始颗粒边界断裂,表明粉末颗粒固结的冶金质量是引起样品断裂的主要原因。850℃时,超细晶的晶界强化作用减弱,使样品的拉伸强度显着降低。拉伸时样品内部萌生大量微孔并逐渐形成宏观孔洞,同时发生基体和弥散颗粒间的开裂,导致样品最终断裂。综上所述,纳米颗粒弥散强化超细晶高温合金在室温至650℃,乃至750℃有良好的屈服强度,而在850℃及以上温度晶界强化作用减弱,强度显着降低,可见纳米颗粒弥散强化超细晶高温合金有条件作为650℃或750℃以下高强型镍基高温合金的新选择。(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11-25)
合金纳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在室温下形成钛合金耐磨摩擦层,在TC4合金/GCr15钢摩擦界面人工添加MgO、SiO_2、MoS_2等固态纳米颗粒,采用销-盘式磨损试验机研究不同配比的纳米颗粒对TC4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微观分析手段表征TC4合金的磨损特征,并探讨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同一滑动条件下,添加不同配比的固态纳米颗粒可以显着改善TC4合金的耐磨性;当添加20%mix(SiO_2+MgO)+MoS_2的机械混合材料时,TC4合金在低载20 N时,磨损量较低,当载荷超过40 N时,磨损量开始升高。当添加50%mix(SiO_2+MgO)+MoS_2的机械混合材料时,TC4合金的磨损量一直较低;摩擦修复层未形成或剥落时,TC4合金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等严重磨损为主,当形成了稳定存在的摩擦修复层时,磨损机制由严重磨损转变为轻微磨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金纳米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周银,王树奇,赵振江,许胜,王健.TC11合金表面MLG/Fe_2O_3纳米颗粒摩擦层的稳定性[J].材料研究学报.2019
[2].郭孟蕾,陈伟,姜伟,王树奇.不同配比的纳米颗粒对TC4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J].材料保护.2019
[3].何欣,湛兰,王云鹏.纳米TiO_2颗粒对电沉积Zn-Ni合金镀层组织及其耐蚀性的影响[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9
[4].于欢,张国伟,徐宏.SiC纳米颗粒对自蔓延高温合成Al-Ti-C中间合金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9
[5].李雪琪,李晓杰,王小红,闫鸿浩,曾翔宇.碳包覆坡莫合金纳米颗粒的爆轰法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6].肖楠,李松松,刘霜,徐博冉,李延东.新型PtPd合金纳米颗粒修饰g-C_3N_4纳米片以提高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产氢活性(英文)[J].催化学报.2019
[7].万文君.3D碳骨架支撑钴镍合金纳米颗粒作为可充锌-空气电池的双功能氧电催化剂[D].天津理工大学.2019
[8].王艺霖,王敏杰,李静,魏子栋.铁镍合金纳米颗粒镶嵌的多级孔氮掺杂碳催化剂的制备及析氧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19
[9].王瑶,马运柱,刘文胜,唐思危,黄宇峰.还原剂浓度对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锡银合金粉末颗粒生长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10].夏天.纳米颗粒弥散强化超细晶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D].上海交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