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言外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之力,言语,理论,巴马,外行,间接性,意向性。
言外之力论文文献综述
陈颖雁[1](2019)在《虚假礼貌的言外之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常人际交往中存在大量虚假礼貌现象。在对虚假礼貌定义、间接性、适切条件以及意向性探究中,发现不礼貌言语行为离不开来自Austin、Searle等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启示。从哲学角度解读不礼貌言语行为的发展基础,发现虚假礼貌虽然具有依附语境的(不)礼貌性,但更侧重于强调说话人不礼貌的意图性。(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范茹歆[2](2019)在《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看修辞的言外之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一大突破,可有效地理解和解释言语交际中的复杂现象,促进说话者和受众的顺畅交流。本文以2016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离任前最后一次白宫记者协会晚宴上的演讲为语料,将其多种修辞手法用概念整合理论的四个子网络结合图表进行分析,完整呈现了受众对于修辞所产生的"言外之力"的理解过程,印证了概念整合理论对与言语交际的较强阐释力。(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会丽[3](2019)在《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言外之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兼有思想表达和语言表达的双重价值,因此,此类演说被众多领域的学者所关注。然而,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不难发现,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功能语言学、修辞学、批评话语分析和文体学。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对此类演说展开系统研究的文献并不多。因此,以言语行为理论为视角,对此类演说进行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反映现代公共演说英语的特点,本文在选择语料时考虑了时间因素,选择了近年来的十篇就职演说。因为年代较近,演讲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了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言外之力的实现方式和主要语用功能。通过对相关语料的分析,发现美国新任总统可以通过语言的词汇手段:复数形式的第一人称代词、不同范畴的情态动词、圣经古语词及特殊名词“上帝”来实现自己的言外之力。同时,其它的语言手段,包括句法和语音也都是实现演说中言外之力的有效手段。此外,本文还对演说中言外之力的语用功能进行了研究。理论上,本研究证明了言语行为理论在就职演说这一政治语言变体分析中的可行性;同时,该研究也有效扩展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应用范围。实践上,一方面,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本质有更深刻地理解;另一方面,研究过程对人们该如何有效地运用言外之力成功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带来启发。(本文来源于《南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吴永丽[4](2018)在《言语行为理论下奥普拉·温弗瑞名言中言外之力的实现方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奥普拉语言的力量及其语用技巧,文章以奥普拉的几十条名言为对象,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试图从修辞和句式两个方面分析其名言中"言外之力"的实现方式。分析发现:不同实现方式的恰当运用让"言外之力"产生了独特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8年11期)
成昌婕[5](2018)在《言外之力与对话英汉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言语行为都可以分为叁重行为,即发言中之声,示言外之力,收言后之果。翻译的目的是将一种言中之声转为另一种合适的言中之声,以获得相同的言外之力及言后之果。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呢?这就需要从深入分析语言单位入手,研究它们在不同的语言中的差异,以及对言外之力的不同的阐发度和贡献度,从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达到译文与原文"言外之力"的等价。该文收集了《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对话中的语言强调,并对两个汉译本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了四种汉译方式,实现译文与原文"言外之力"的等价。(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8年12期)
任崇[6](2018)在《英语政治演讲中的言外之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演讲的语言大多具有劝说、教育、激励和团结民众的功能。因其话语表达兼具口语和书面语双重特征,此类演讲一直备受各界学者尤其是语言学家们的关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是一位公认的杰出政治演说家,其演讲节奏感十足,语气恰到好处又富有感染力,奥巴马杰出的演讲才能也助其成功连任第44、45两届美国总统,因此其演讲被视为政治演讲的典范。基于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以奥巴马第二任总统任期内随机抽取的30篇电台演讲为语料,从词汇,句法和语音叁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其演讲语言中言外之力的实现方式及其语用功能。本文通过对奥巴马电台演讲稿的分析,论证出演讲语言中的言外之力可以通过运用代词“我们”,情态动词,承诺类动词,“上帝”一词,排比,重复和对偶修辞,“我知道,我相信”句型,条件状语从句,以及押头韵和押尾韵等语言手段得以实现。此外,本文也论证出这些言外之力具有增加亲近感,表达感激和称赞之情,赢得观众的信任,寻求上帝的庇佑,承诺,提出义务,团结人民,陈述,强调,警示,呼吁,动员和劝说群众等语用功能。本文揭示了实现言外之力的手段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理论方面,本研究验证了言语行为理论在英语政治演讲这一特定文体分析中的可行性,扩充了言语行为理论的适用范围。实践方面,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政治演讲的本质,而且对演讲者该如何有效地运用言外之力来发表成功的演说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5)
李琛[7](2017)在《论汉英翻译言外之力的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里的中国》是描写中国建筑文化的图书,该书不仅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各地的建筑特点,而且以质朴却不乏深情的语言描述了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意志和文化传统。《建筑里的中国》第二章《天然造化凝哲思》展现了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上的建筑——窑洞,词、句极具科学性、文学性、流畅性等语言特色。本文基于《建筑里的中国》第二章中六千字的翻译实践,探究在目的语中再现言外之力的策略。言外之力是话语的交际意义,翻译过程中,本人发现言语行为理论中言外之力的相关理论成果对于指导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可使译文具备与原文同等程度的言外之力,有利于提高译文质量。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国内外言外之力的相关理论,阐述了言语行动理论指导下的翻译研究现状,并从宏观角度解析了《建筑里的中国》的言外之力,指出汉英翻译中言外之力再现的困难。作者选取《建筑里的中国》第二章为实例予以说明,力图将言外之力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从词汇、句法、修辞和风格四个层面探索再现言外之力的策略。在词汇层面,提出调整词语顺序、控制单词数量和恰当运用词语的策略;在句法层面,提出拆分句子、合并句子、打造节奏等策略;在修辞层面,提出再现修辞;在风格层面,提出翻译时应讲求译文的科学性、文学性、流畅性。该研究以期为汉英翻译实践提供方法上的指导。(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7-06-01)
袁丹丹[8](2016)在《期刊文章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是获得最大限度的等值,力求在翻译出原文本的字面意思的同时,把原文的言外之力和隐含意义传达出来,使目的语读者能够获得与原语读者相同的语用效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准确地译出原语的字面意思,还应该把原语的言外之力传递出来,做到言外之力的等值。本报告是以笔者翻译的期刊文章为基础,从言外之力的角度探讨期刊文章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力求在准确传达原文的字面意义的同时,重现原文的隐含意义及作者意图,最终传达出原文的言外之力,以便在翻译中达到最大限度的语用效果。此报告着重分析了原文话语中的言外之力在译文话语中的实现及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根据言外之力分类理论,对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言外之力进一步归类,详细阐述了原因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了分析。笔者希望本次翻译实践的分析和总结能给期刊类文章翻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5-25)
荣慧敏[9](2016)在《浅析言内行为在言外之力实现中的发挥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然有了很大的提高,数据结果显示我国的GTP总值已经超越日本位列第二了,但是由于我们是个人口大国人均值就少之又少了。不甘落后的我们积极的响应我国新一代领带人提出的关于"一带一路"与"丝绸之路"的开发与建设。这也意味着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普通百姓也将会有机会走出国门。对于一个大国而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国民的个人素质也应该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算得上真正意识上的大国。也就是国民在国外的言行举止代表的不只是个人更多的国家,所以我们应该特别的注意自身的素质修养。为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一方面,本文就言内行为在言外之力实现中的发挥的作用提出一定的探讨与研究。(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王怡康[10](2015)在《言语行为理论下传达言外之力的台词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对言语行为的研究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奥斯汀首次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并将其分为叁个种类,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其中言外行为成为了诸多学者的研究重点。继奥斯汀之后,约翰·舍尔将言外行为分为五种类别,即陈述类、指令类、承诺类、情感表达类和宣告类。作为中国四大古典戏剧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选取清代洪异所作《长生殿》作为中文语料来源。在其英译本中,最杰出的的两个译本当属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和许渊冲教授及其学生许明的合译本。因此,本文选取以上两个英译本作为英文语料来源。下文中,凡涉及这两个英译本,均简称为杨译本和许译本。本文基于舍尔对言外行为的分类的理论框架,试图对《长生殿》两个英译本中蕴含言外之意的台词进行对比研究并试图回答叁个问题:1.传达言外之力的台词在两个英译本中的整体分布状况如何?2.传达言外之力的台词在两个英译本中有何异同点?3.导致此种异同的原因有哪些?本研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清代剧作家洪异的代表作《长生殿》的两个英译本作为语料来源。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作者采取逐句检索的方法,手工收集两个英译本中所有蕴含言外之力的台词。基于所收集的句子,首先探索两个英译本中表达言外行为句子的总体分布情况。随后,根据陈述类、指令类、承诺类、情感表达类和宣告类五种言外行为,对这些句子进行进一步归类,详细阐述两个英译本的异同以及可能造成此种异同的原因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在两个英译本中,蕴含言外之力的台词之间异同点并存。相同之处主要存在于叁种类型的言外行为之中,即指令类、承诺类和宣告类。这叁种类型的言外行为在两个英译本中出现的频率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不同点主要出现在以下两种类型的言外行为之中:第一,就陈述类而言,杨译本中此类言外行为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在许译本中出现的频率。通过显性连贯的手段,杨译本使用诸如“我认为”、“我相信”等施为性动词,将原作中人物刻画和景色描写的句子翻译出来。此种翻译手段可能是导致陈述类在杨译本中占据较大比例的原因。其次,就情感表达类而言,和杨译本中此类言外行为出现的频率相比,许译本中的情感表达类出现的频率更高。此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译者的翻译视角和翻译风格所致。许译本将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视为原作的整体发展脉络,译者致力于传达戏剧人物的情感纠葛。此外,许译本使用押尾韵的手法来增强情感表达类言外之力的渲染力度。本研究的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叁点。首先,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赏析中国古典戏剧中传达言外之力的台词的独特魅力,能促进中国古典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此外,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中国古典戏剧这个更广阔的领域之中,有助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完善。第叁,本研究可以为古典戏剧的翻译评估提供一些启发。(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5-04-01)
言外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一大突破,可有效地理解和解释言语交际中的复杂现象,促进说话者和受众的顺畅交流。本文以2016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离任前最后一次白宫记者协会晚宴上的演讲为语料,将其多种修辞手法用概念整合理论的四个子网络结合图表进行分析,完整呈现了受众对于修辞所产生的"言外之力"的理解过程,印证了概念整合理论对与言语交际的较强阐释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言外之力论文参考文献
[1].陈颖雁.虚假礼貌的言外之力[J].韶关学院学报.2019
[2].范茹歆.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看修辞的言外之力[J].大连大学学报.2019
[3].张会丽.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言外之力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
[4].吴永丽.言语行为理论下奥普拉·温弗瑞名言中言外之力的实现方式探究[J].英语广场.2018
[5].成昌婕.言外之力与对话英汉翻译研究[J].海外英语.2018
[6].任崇.英语政治演讲中的言外之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7].李琛.论汉英翻译言外之力的再现[D].济南大学.2017
[8].袁丹丹.期刊文章翻译实践报告[D].大连理工大学.2016
[9].荣慧敏.浅析言内行为在言外之力实现中的发挥的作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
[10].王怡康.言语行为理论下传达言外之力的台词的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