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的呈现不仅仅是供人欣赏,它更期待人们能理解其中的深意。近年来,校园欺凌的新闻报道频繁出现,各个国家校园欺凌现象也一直存在着。人们企图通过各种手段来让世人知道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以及整个社会风气的危害以及防治这种行为的发生。因此,反应校园欺凌的影视作品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校园欺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将校园欺凌放在当下社会大环境中研究也是有必要的,因此,本文将社会学专业知识如社会化、亚文化、从中心理等与电影作品《悲伤逆流成河》结合,试图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待、分析校园欺凌现象。
关键词:电影;校园欺凌;亚文化;社会化;从众
一、校园欺凌是什么
一直以来,校园欺凌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身边的真实校园欺凌事件也时常听说,校园欺凌已成为了一个受到广泛关注并且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为此,各种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题材被拍摄成电影,以此来反映现实,如国内2018年9月份上映并引起较大轰动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美国电影《月光男孩》、《大象》、日本电影《告白》、韩国电影《夜间飞行》等等。那么,校园欺凌是什么?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以及网络等手段实施的欺负、侮辱并造成了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李雯,2018),这也是本文所引用的校园欺凌概念。学者任海涛在仔细阅读和分析了大量与校园欺凌相关的文献后定义了狭义上的校园欺凌概念:即在幼儿园、中小学及其合理辐射区域内发生的教师或者学生针对学生的持续性的心理性或者物理性攻击行为,这些行为会使受害者感受到精神上的痛苦(任海涛,2017)。他强调了校园欺凌有七种特征:发生空间是中小学、幼儿园及其合理辐射区域;欺凌者应该是与受害人具有一定交往关系的人;受害人不包括教师;校园欺凌具有长期反复性和对象固定性等特征;双方权力、地位不平等,且受欺凌者不得自由选择处于被支配地位;校园欺凌的危害深远;欺凌行为的表现形式多样,需要由专门机构认定。
校园欺凌各个国家都有,因此,各个国家在定义校园欺凌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如最早提出并明确定义校园欺凌概念的挪威著名心理学家Olweus,他侧重于强调欺凌行为的时长和频率:某个学生长时间并且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而且是长期性且多发性的事件;英国比较强调行为者和受害者的主观意图(故意为之)和感受(无助感):持续的、有意的或者反复的,个人或群体有目的的施加有害行为使得受害者感觉失去抵抗;日本注重的是受害者在受到欺凌时所感受到的痛苦,即学生在遭受攻击后感受到精神上的痛苦,其发生地点不区分校内或校外;而美国更侧重于强调强调校园欺凌行为对教育系统功能的破坏和受害者的痛苦。即欺凌行为是破坏教育的使命、教学的氛围以及毁坏学校在预防人身、财产、毒品、枪械犯罪等反面所做的努力和破坏学校治安秩序的一种行为。还包括通过强制手段使受害者心理上产生痛苦,歧视引起的人际关系的伤害(李燕秋,2016)。
二、《悲伤逆流成河》中校园欺凌的社会学分析
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对校园欺凌的研究大多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主要视角进行的微观层面的研究,但校园欺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将校园欺凌放在当下社会大环境中研究也是有必要的,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视角下进行分析,运用社会学知识来分析校园欺凌现象。本文将运用社会学相关理论,结合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的影视情节来分析造成校园欺凌现象背后的原因。
(一)电影主要人物及情节简介
易遥(出身单亲家庭,母亲给人做异性按摩赚钱养家。她是妈妈口中的“赔钱货”,因家里贫困和得病在学校中受尽欺凌)、齐铭(家庭条件优越,父母非常疼爱他。长相英俊帅气,是人人称颂的优等生)、唐小米(在原学校遭受欺凌故转校到易遥的学校,揭发易遥的病史并怂恿大家欺负她)、顾森湘(和齐铭一样的优等生,家庭条件也不错,和弟弟关系非常好,后来和齐铭互相吸引走到了一起)、顾森西(顾森湘的弟弟,在学校一直读书开小差。他易遥非常喜欢,经常在她被欺负、难过的时候陪伴鼓励她)。影片讲的是易瑶和齐铭是邻居并在同一所学校读书,两人一同长大感情很好,而这一切在转学生唐小米出现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处处对易瑶进行刁难。易遥的生活开始陷入黑暗,遭受各类残酷欺凌。顾森西的出现给了易遥一丝曙光,他鼓励易瑶对校园暴力进行反击。可阴差阳错,顾森湘的意外却将易瑶再度推入黑暗。当受害者变成施暴者,当看客变成助推,在这一场名为“玩笑”的闹剧中造成了电影最后悲剧的发生。
2.3 声辐射力超声弹性成像 声辐射力超声弹性成像是采用超声聚焦的方式在组织内部产生一个小范围激励源,而组织内部应力的传播与组织的弹性呈正相关,因此,通过超声聚焦方式在组织内部形成振动源,通过力辐射的方式在组织内部形成轴向传播的剪切力。根据内部激励带来的剪切力引起的内部组织形变即可有效计算出内部组织的应变场结果[5]。
(二)校园场域亚文化的滋生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认为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侵犯冲动作为一种心理能量必须宣泄出来,否则于身心健康不利。当人遇到不良情绪确实需要宣泄出来,而宣泄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人选择伤害自己,如易瑶选择的自杀;而有些人选择寻找替罪羊,把自己承受的痛苦发泄到别人身上,如唐小米对易瑶的一系列做法。合理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学习的东西。
(三)社会化过程中来自各方关爱的缺失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郑杭生,2009)。其中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乃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以及关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子女性格的形成。在影片中,易瑶的家庭非常贫困,爸爸去世,而妈妈干着不是很“正经”的活挣钱养家,受尽邻居诟病和歧视,这也是导致易瑶未成年却了得性病的主要原因。妈妈对易瑶也经常不是打就是骂,丝毫不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当易瑶跟妈妈说她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妈妈却说:“你是想骗我给你医药费是吧?”对于易瑶的身体状况一点也不担心。可见,家庭教育、父母的关爱的缺失以及家庭的经济窘境对易瑶的自卑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作用。而学校更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更重要的场所。从一个人正常的生命历程来看,童年及青少年阶段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度过,在这个阶段里,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的友爱至关重要。但是在易瑶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青少年在年轻的心灵里衍生出的人性之恶,他们会因为嫉妒而去仇恨、中伤别人,甚至不择手段地攻击、伤害别人。点电影中,易瑶受到了来自她的同辈群体的折磨与侮辱:喂她吃垃圾吃粉笔灰、泼红墨水到她身上、给她泼冷水、扒她的衣服,把口香糖粘在她头发上、用打火机烧她头发、给她编下流的绰号……甚至易瑶在自杀前,还被他们说是故意的、为了引人注意、逃脱罪名等。难以想象在那样的情景中他们还能用语言去恶意攻击她,激怒她,完全不觉得自己的行为即将导致一个生命的消失,小小年纪对生命没有任何敬畏之心。而学校教师群体的形象更是机械、空洞的,易遥在遭遇到人生中毁灭性的打击的时候,得不到一丝一毫来自老师的援助。影片中易瑶因为被同学语言侮辱后进行反抗,学校不但没有深入了解事情的真相,反倒把她认定为是制造校园暴力的人,当着全校的面批评她。同学的排挤和老师的误会给易瑶造成了一次次的心理打击。和电影中老师们的反应一样,现实中,多数老师都觉得这只是学生之间的“小打小闹”,没必要去多管闲事,而很少会注意到其中的危害性,这也是造成学校里校园欺凌行为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高发且最后事态都很严重的原因。在易瑶的社会化过程中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母亲的抱怨和疏于关爱,同学的冷漠和折磨,以及老师的不信任和不作为,都让易瑶不堪重负最后走上了自杀这条路。
在社会秩序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相互冲撞,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失范”状态。女主人公易遥居住的弄堂是个流言蜚语、造谣中伤的小市民社会。这个环境里所表现出来的人际交往,让人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邻里温情。
(四)从众心理和模仿行为
无数的案例、媒体报道和影视作品都说明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因此如何防治校园欺凌成为摆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主体,而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是所有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一个人获得作为人的良知要通过教育,而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内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担当。随着这么多校园欺凌案例的发生,国家应该颁布相应的法律来保护遭受校园欺凌的未成年人。通过专项立法,通过教育和法制共同守护校园安全。同时,媒体的作用不是让一些人竞相模仿或者宣传暴力,同样,电影也是希望通过作品来告诉大家校园欺凌对于受害者来说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折磨,甚至很多有因为无法承受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它是在告诫所有人,校园欺凌不可取,是错误的!而那些随大流的去欺压受歧视的人,善恶不分、冷眼旁观等同于见死不救。同时也希望电影可以改变那些校园欺凌的施暴者,更希望当校园欺凌发生时,那些曾经的围观者可以勇敢地站出来制止他们!谴责他们!不要让悲剧发生,让他们只能用生命去捍卫尊严!
而唐小米会鼓动大家来欺负易瑶也是一种模仿行为。她在原学校就是个被欺凌的对象所以才转学的,但是到了新学校却变成了加害者,她深知被欺凌的痛苦。但唐小米是一个善妒的人,她急切想把这种感觉转嫁到他人身上,体验欺负别人的“快感”,这种心态的转变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而不巧的是,易瑶却处处无意间“得罪”她:无意间看见了她被欺凌的场面、和他喜欢的男生关系非同一般、打断了她的深情朗诵、因为晕倒破坏了她与齐铭的约定……这一切都使得唐小米怀恨在心,在她发现了易瑶的秘密之后,便开始进行了疯狂的欺负:用钱收买同学和她站在一个战线,唆使同学嘲笑她捉弄她。最后还因为想找人教训她而让顾森湘意外死亡,进而让所有人都认为易瑶是杀人凶手,最后让易瑶承受不了这个压力选择跳海自杀。
影片的结尾,易遥对站在岸边上围观的同学说到:“你们没杀过人吧,你们今天就会知道杀人是什么滋味。”、“你们胆小怕事,别人做什么你们就跟着做什么”、“你们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个人,因为你们的日子真的无聊,因为你们觉得自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杀死顾森湘的凶手,我不知道是谁,但杀死我的凶手,就都在这了。”她绝望、冷漠地看着围观的众人,毅然决然地向死亡奔去。她说出了被欺凌者那种绝望的心境和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而那些欺负别人的人、作为“帮凶”以及在旁边作为看客的人们,他们之后的日子可能会过的舒舒坦坦,没有一点心理负担,甚至会忘了自己曾经做过的这些事情,甚至当他们回首自己的人生时觉得自己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等等,这对于他们来说无足轻重。也许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校园,但从小到大、或多或少,我们一定亲眼目睹或听说过。那些恶毒的“孩子”们,从欺凌与他们同样大小甚至更弱小的孩子们中,获取自豪和快感。他们的内心早已没有孩童的善良,但却凭着年龄的幼稚,轻而易举就将欺凌美化为“玩笑”“小打小闹”。但被欺凌这却有可能永远忘不掉怎么被欺负,怎么被侮辱,这将成为他们一生中不堪回首的过往和难以治愈的伤痛,年少时被欺凌的阴影和被毁掉的尊严,严重影响了他们未来的生活。而很多时候,家长及老师的包庇和不作为更加助长了这一行为。
三、结语
腊八节 达斡尔族也过腊八节,这一天,达斡尔人家用荞麦米(尼吉、Niji)或黄米做粥饭(拉勒、Lale),将腊八粥盛到碗里后,在中间用筷子或小勺子挖个小坑,放上黄油(奶油)、白糖,然后蘸着或搅拌后食用。这一天,临里间或亲朋好友间有互赠腊八粥的习俗,品评谁家的腊八粥做的好。
文化有很多种,其中主文化和亚文化是分化的一种典型分类。主文话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而亚文化仅为社会上一小部分人所接受的或者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在学校这个场域里的主流文化是:热爱师生,团结同学,好好学习,遵守纪律等等,绝大部分都是教育或鼓励学生们积极向上的,这也是整个社会对青少年的期待和要求。但几乎在每个学校里,都存在一些成绩不好,屡次违反纪律,行事霸道蛮横的学生,他们通常有着自己的小组织、小帮派,组织者往往被称为“大哥大”、“大姐大”。他们的出现和结合就是学校里滋生的亚文化,总是做着与学校主流文化相悖的事情,其中以欺负同学最为广见。有些人企图通过欺凌他人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或得到别人的认可,有些人则是为了引起老师或家长的关注,而有些人只是觉得这样好玩。这种亚文化会吸引一些同样品质的人,也会使一些人被迫加入,这种文化绝大多数人看不见,但一遭遇就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这样的组织或者帮派不多但足以破坏学校的秩序,影响一些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在电影中,主要是以唐小米为首的一群人对易瑶造成的欺凌行为。唐小米首先通过使用一些小恩小惠来拉拢班上的其他几个同学,再联合这些同学唆使更多的同学来欺负易瑶。他们的欺凌方式有暴力、语言、社交等多种形式,给易瑶的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
从众是指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群体压力使得个体改变其行为,并以某种方式来行动,这种行为方式在没有群体压力时,个体是不会这样做的(俞国良,2006)。影片中,当易瑶的病被唐小米发现并传播给班上另外两位同学时,她们便扭曲、夸大事实,并且当作笑话一样迅速传播了出去,导致全校多数人知道了这件事并开始议论、嘲笑易瑶,称她为“病原体”,隔离她孤立她,甚至转变成公然的人生攻击和语言暴力。同学们对她的五花八门的凌辱行径也是经常发生,而且参与的学生非常多,但他们都没有认为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反而乐在其中。但其实除了唐小米,其他同学都没有与易瑶产生过什么过节或者矛盾,更多的人一开始甚至都不认识易瑶,如果不是因为大家都在这样做,他们个人是做不出这样的行为的,这就是典型的从众行为。
EBV-PTLD的治疗目前仍是一个挑战。由于EBV-PTLD的高度异质性,一种治疗方法在EBV-PTLD的一个阶段有效,但其可能在EBV-PTLD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无效。目前,关于EBV-PTLD治疗的研究仅限于病例报道和小型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乔东平,文娜.国内外校园欺凌研究综述:概念、成因与干预
[J].社会建设,2018,5(03):5-15+64.
[2]李燕秋.校园欺凌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论坛,2016(14):68-71.
[3]王彩虹.校园欺凌研究综述[J].文学教育(下),2018(05):142-143.
[4]任海涛.“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及其法律责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2):43-50+118.
[5]孙锋.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校园欺凌现象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24.
[6]李雯.让欺凌远离学生:《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内容解析与实践要点[J].中小学管理,2018(02):26-30.
[7]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贵州省2018年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之《心理咨询与矫治》课程案例库建设(黔教合YJSCXJH(2018)103);贵州大学2019年高等教育研究一般项目《咨询心理学》课程案例库建设(GDGJYJ2019022)。
作者简介:
刘忠雨(1993-),女,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7级社会学专业硕士。
知识缺乏是导致病人服药依从性差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学者发现:升白细胞药物不仅能治疗骨髓抑制,还能预防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11]。由于病人不了解骨髓抑制相关知识,认为只有白细胞低于正常时,才需要预防用药;部分病人盲目相信偏方和食疗作用,认为食疗更有效、更安全;还有部分病人服药剂量不佳时,会自行加量。病人4:“医生告诉我白细胞不够,给我开了药,我没上过学,听其他人(病友)说,细胞不够,得吃,不然没法用化疗药。”病人6:“我能吃能睡,又没症状,这个药(升白细胞药物)我不想吃了。”病人9:“我闺女上网查的,说要多吃红枣,多喝鱼汤、蜂蜜等,花钱买这些东西,比吃药好多了”。
刘郁(1970-),女,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标签:校园论文; 学校论文; 小米论文; 社会论文; 自己的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大众文艺》2019年第17期论文; 贵州省2018年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之《心理咨询与矫治》课程案例库建设(黔教合YJSCXJH(2018)103) 贵州大学2019年高等教育研究一般项目《咨询心理学》课程案例库建设(GDGJYJ2019022)论文;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