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与卫生防疫
摘要: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我院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我院实施常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为实施前,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我院实施MDT 模式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为实施后。对比实施前后手卫生执行率、接触隔离执行率、微生物送检率、送检标本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结果实施后手卫生执行率、接触隔离执行率、微生物送检率(88.39%、80.74%、83.69%)高于实施前(82.34%、74.46%、80.66%)(P<0.05);实施后送检标本多重耐药菌检出率15.98%(2936/18375)低于实施前23.00%(3618/15732)(P<0.05)。结论 我院实施MDT 模式的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控制,可提高手卫生执行率、接触隔离执行率、微生物送检率,改善管理质量,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多学科协作
0 引言
随着抗菌药物不断研发,新型抗菌药物进入市场,细菌耐药问题日益凸显,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逐渐升高[1]。多重耐药菌感染在院内快速传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难度大,病死率有所升高。故必须有效控制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由多学科团队采取会议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制定全方位、规范化诊治方案,多学科联合执行,有效控制医护质量[2]。我院为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实施MDT 模式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探究其应用效果,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我院实施常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为实施前,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我院实施MDT 模式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为实施后。以我院2017 年1 月~2018 年12月住院患者的送检标本为菌株来源。
美的以委托代销方式进行结算。在委托代销方式下,委托方在将货物移交给受托方时并不确认收入,而是等待受托方货物销售并开具代销清单,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的当天才确认收入。如果美的就2017年7月的销售业务与某公司签订委托代销合同,由该公司来销售这批商品,美的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支付佣金,该批货物于2017年8月1日移交给代销公司,美的在2018年1月1日收到代销公司开具的代销清单,金额30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2017年7月签订委托代销合同,2017年8月1日发出货物,均不是美的的收入确认时间,所以美的在2017年度并不确认该批商品的相关收入,暂不针对该笔业务计算缴纳所得税。
1.2菌株鉴定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将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菌株。选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株,并进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肺炎克雷伯菌ATCC25925、铜绿假单胞菌ATCC27583、阴沟肠杆菌ATCC25930、鲍曼不动杆菌ATCC25928。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2 年版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
1.3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
实施前采用常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模式。实施后采用MDT模式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具体如下:(1)建立MDT 小组:由主管副院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检验科等多部门负责人,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管理方案,分析问题,并确定处理方法。多部门负责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率较高的科室联合查房,发现并解决问题。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每季度公布临床常见细菌菌株及药敏情况。(2)控制管理方案实施:组合式控制措施,包括消毒、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接触隔离、环境清洁等。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质量考核标准,包括消毒、手卫生执行、隔离落实、抗菌药物使用、环境清洁等情况。各学科专家联合查房,考核质量。(3)强化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培训,内容包括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预防及控制、工作流程等,指导保洁、物业人员学习清洁及消毒方法。相关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指导本科室人员学习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识。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分析检验,表格整体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观察指标
细菌耐药属于全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研究指出,我国存在抗菌药物滥用情况,细菌耐药率高于欧美国家[3]。多重耐药菌产生、扩散原因复杂,治疗难度大。如何预防、管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问题。
1.5统计学分析
实施后送检标本多重耐药菌检出率15.98%(2936/18375)低于实施前23.00%(3618/15732)(χ2=269.023,P=0.000)。
2 结果
2.1实施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执行率
实施后手卫生执行率、接触隔离执行率、微生物送检率(88.39%、80.74%、83.69%) 高 于 实 施 前(82.34%、74.46%、80.66%)(P<0.05),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执行率对比[n(%)]
组别 手卫生执行率 接触隔离执行率 微生物送检率实施前 82.34(303/368) 74.46(274/368) 80.66(15732/19504)实施后 88.39(335/379) 80.74(306/379) 83.69(18375/21956)χ2 5.490 4.245 64.984 P 0.019 0.039 <0.001
2.2实施前后送检标本多重耐药菌检出率
SPSS 22.0 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讨论
(1)对比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接触隔离执行率、微生物送检率。(2)对比实施前后送检标本多重耐药菌检出率。
(1)实际进行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时,需要对电气系统的绝缘电阻进行测试,并对绝缘电阻测试结果进行记录,然后同时也需要对电气设备调试的结果进行记录。对于电气设备的高度与开关开启方向、配线等,都需要与图纸要求保持一致,此外,室内电控箱、电表箱、插座盒、接线盒线头拼接都需要安装在一致范围内,以使得安装线路能够保持一定的合理性。各个回路线、地线、零线、相线的颜色需要明确标准,并对管线敷设、设备、管线与开关的安装时间进行合理确定,以科学性的进行相关安装。
统计资料显示,30%~40% 多重耐药菌经医务人员手传播,20%~25% 多重耐药菌为社区获得性病原菌,20%~25% 为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20% 来源不明[4]。故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管理需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药剂等多学科协作。MDT 模式目的是用现代小组协作、决策模式代替传统经验式、个体式医疗模式,推动制定全方位、规范化诊疗方案与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控制管理质量。本研究通过MDT 模式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进行管理,多学科负责人讨论制定管理方案,确保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管理方案的科学性、全面性。在实施过程中,从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接触隔离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多渠道阻断多重耐药菌播散。研究发现,MDT 联合集束化管理可降低ICU 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检出率[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手卫生执行率、接触隔离执行率、微生物送检率(88.39%、80.74%、83.69%)高于实施前(82.34%、74.46%、80.66%)(P<0.05),提示我院实施MDT 模式的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控制,可提高手卫生执行率、接触隔离执行率、微生物送检率,改善管理质量。此外,本研究还对相关科室人员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然后进行针对性强化培训,可进一步确保医务人员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管理方案,对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还显示,实施后送检标本多重耐药菌检出率15.98%低于实施前23.00%(P<0.05),说明我院实施MDT 模式的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控制,可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
综上所述,我院实施MDT 模式的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控制,可提高手卫生执行率、接触隔离执行率、微生物送检率,改善管理质量,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
参考文献
[1]孙璇,刘艳,杨继颖,等.品管圈在降低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6,31(21):48-50.
[2]李浩,杜晓辉,夏绍友,等.多学科协作模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应用的探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10):1 124-1 128.
[3]赵厚宇,边佳明,卓琳,等.我国三级医院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7):959-965.
[4]袁晓宁.多重耐药菌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控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8):792-796.
[5]谭善娟,李玲,邱蔓,等.多学科协作联合集束化管理对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的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7(2):156-159.
中图分类号:R394.6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6.163
本文引用格式:岳孟圆.MDT 模式在我院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265,271.
作者简介:岳孟圆(1995-),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标签:院内论文; 模式论文; 我院论文; 微生物论文; 卫生论文; 医药论文; 预防医学论文; 卫生学论文; 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论文; 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论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86期论文; 汝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