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视化手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间隙,鱼际,模型,肌腱,掌中,论文。
可视化手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白桂有,张正治,杨博贵,孙华,贾卫斗[1](2007)在《基于解剖结构可视化手模型的构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 手的解剖结构和运动特点是建立手模型的基础, 而手的运动特点又是由其解剖结构决定的, 因此建立基于手解剖结构的虚拟手模型是众多学者们所关注的课题。目的: 建立基于解剖结构的可视化手模型。设计: 单一样本实验。单位: 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和解放军第叁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对象: 实验于 2003- 10 在解放军第叁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取新鲜健康成人手标本 2 只( 保留腕关节, 标本由解放军第叁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 , 肉眼观无器质性损害。方法: 将标本包埋及铣切 ( 设定铣切的层厚为 0.2 mm) , 应用 Canon(ESO 1OD)数码相机 (630 万像素)进行图像采集, 每张图片的大小为31.5 MB, 共获得水平切断层 1 200 幅图像数据。用 Adobe Photo-shop7.0 软件进行图片的对位、裁切及格式转换, 然后行二维薄层断面图像数据抽取, 采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与解放军第叁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计算医学研究所联合开发的叁维重建软件, 分别对手部的骨骼、指屈肌腱及手的外形进行了叁维重建。主要观察指标: 手部的骨骼、指屈肌腱及手的外形的叁维重建效果。结果: ①手外形: 经叁维重建后, 各组成部分包括各指及指甲等得到良好显示, 并能任意旋转进行多方位观察。②手部骨骼: 重建的手部骨骼包括指骨、掌骨和腕骨以及各骨之间形成的关节, 可以单独显示或与重建的其他结构任意搭配。③指屈肌腱: 从重建的图像中可以看出包括 4 条指浅屈肌腱、4 条指深屈肌腱和 1 条拇长屈肌腱, 共同穿出狭窄的腕管进入掌部, 进而沿各手指的方向呈扇形散开。④手掌部筋膜间隙: 重建的图像中可以看到, 鱼际间隙的近端为盲端, 远端通向手背; 掌中间隙的近端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 远端分为 3 个小间隙, 并经相应的小间隙通向手背。结论: 初步建立了基于解剖结构的可视化手模型, 并精确显示手掌部主要解剖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7年06期)
白桂有[2](2004)在《手掌部筋膜间隙的解剖学研究与可视化手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掌部筋膜间隙主要包括掌中间隙和鱼际间隙,是一潜在的非实质性结构,容易给手掌部筋膜间隙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为了有助于对手掌部筋膜间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必须对其解剖境界和毗邻关系充分理解;鉴于一些文献对手掌部筋膜间隙的描述不甚一致,本实验通过新鲜尸体解剖观察、薄层断面解剖观察和计算机叁维重建等多种途径对手掌部筋膜间隙的边界和毗邻关系进行详细观察和研究。数字化可视人体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叁维显示人体器官结构的计算机模型,是医学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新领域。本课题取成人新鲜尸体手两只,对其进行了动脉灌注、CT及CR检查,通过包埋、铣切及照相等一系列操作,得到了一组成人手数据集,该数据集的断面间距为0.2mm,每个断面图像的大小为31.5M,共得到断面图像1500幅,其中冠状断面图像300幅,横断面图像1200幅,是已有人体数据集中手的信息量的20多倍。在对该数据集进行对位、裁切等一系列处理后,对手部的骨骼、指屈肌腱、外形以及掌中间隙和鱼际间隙进行了计算机叁维重建和可视化显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掌中间隙的解剖学境界及交通:前界为中、环、小指的指屈肌腱及第2、3、4蚓状肌;后界为第3、4、5掌骨及骨间肌前面的骨间掌侧筋膜;外侧界以掌中隔与鱼际间隙为界;内侧界是掌内侧肌间隔。另外还可观察到掌中间隙的远侧端被两个结缔组织隔分为3个小间隙,这3个小间隙分别容纳3、4、5指指屈肌腱及2、3、4蚓状肌。该间隙近侧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远侧经2、3、4蚓状肌鞘通向2、3、4指蹼间隙,进而通向手背的皮下间隙及腱膜下间隙。2. 鱼际间隙的解剖学境界及交通:前界为示指的屈肌腱和第1蚓状肌;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内侧界为掌中隔;外侧界是包绕拇长屈肌腱的腱鞘及掌外侧肌间隔。鱼际间隙的近侧是盲端;远侧经第1蚓状肌鞘达指蹼间隙,继而通向手背的皮下间隙和腱膜下间隙。<WP=9>3. 手掌部筋膜间隙的叁维重建在微型计算机上,利用切片级重建方法对掌中间隙和鱼际间隙进行了计算机叁维重建。重建的叁维图像比较清晰的显示了各自的空间结构和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并能单独显示、或者与重建的骨骼、肌腱等结构搭配显示。所有结构均可在叁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或者以不同的速度连续旋转。4. 可视化手模型的建立对手部骨骼、指屈肌腱及手的外形进行了计算机叁维重建,建立了可视化手模型。重建的叁维图像比较清晰的显示了重建结构各自的空间结构和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并能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所有结构均可在叁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或者以不同的速度连续旋转,能方便地与断面形态相互参照,相互弥补,以获取准确的信息。5. 重建结构的可视化显示应用VR软件在PC机上对可视化手模型进行了初步的虚拟现实显示,所重建的结构可以基本恢复到自然状态,在此基础上,利用软件所具有的功能,可以根据临床和教学的需要对所重建的结构重新从冠状位和水平位进行连续断面切割,各结构可被清晰显示。以上结果表明,在对手掌部筋膜间隙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计算机叁维重建,又将手部骨性结构、指屈肌腱及手的外形进行了重建,完成了可视化手的建模,并在PC机上对其进行了可视化显示。为手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详实的解剖学资料,也为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可视化手模型。(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04-05-01)
可视化手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手掌部筋膜间隙主要包括掌中间隙和鱼际间隙,是一潜在的非实质性结构,容易给手掌部筋膜间隙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为了有助于对手掌部筋膜间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必须对其解剖境界和毗邻关系充分理解;鉴于一些文献对手掌部筋膜间隙的描述不甚一致,本实验通过新鲜尸体解剖观察、薄层断面解剖观察和计算机叁维重建等多种途径对手掌部筋膜间隙的边界和毗邻关系进行详细观察和研究。数字化可视人体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叁维显示人体器官结构的计算机模型,是医学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新领域。本课题取成人新鲜尸体手两只,对其进行了动脉灌注、CT及CR检查,通过包埋、铣切及照相等一系列操作,得到了一组成人手数据集,该数据集的断面间距为0.2mm,每个断面图像的大小为31.5M,共得到断面图像1500幅,其中冠状断面图像300幅,横断面图像1200幅,是已有人体数据集中手的信息量的20多倍。在对该数据集进行对位、裁切等一系列处理后,对手部的骨骼、指屈肌腱、外形以及掌中间隙和鱼际间隙进行了计算机叁维重建和可视化显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掌中间隙的解剖学境界及交通:前界为中、环、小指的指屈肌腱及第2、3、4蚓状肌;后界为第3、4、5掌骨及骨间肌前面的骨间掌侧筋膜;外侧界以掌中隔与鱼际间隙为界;内侧界是掌内侧肌间隔。另外还可观察到掌中间隙的远侧端被两个结缔组织隔分为3个小间隙,这3个小间隙分别容纳3、4、5指指屈肌腱及2、3、4蚓状肌。该间隙近侧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远侧经2、3、4蚓状肌鞘通向2、3、4指蹼间隙,进而通向手背的皮下间隙及腱膜下间隙。2. 鱼际间隙的解剖学境界及交通:前界为示指的屈肌腱和第1蚓状肌;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内侧界为掌中隔;外侧界是包绕拇长屈肌腱的腱鞘及掌外侧肌间隔。鱼际间隙的近侧是盲端;远侧经第1蚓状肌鞘达指蹼间隙,继而通向手背的皮下间隙和腱膜下间隙。<WP=9>3. 手掌部筋膜间隙的叁维重建在微型计算机上,利用切片级重建方法对掌中间隙和鱼际间隙进行了计算机叁维重建。重建的叁维图像比较清晰的显示了各自的空间结构和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并能单独显示、或者与重建的骨骼、肌腱等结构搭配显示。所有结构均可在叁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或者以不同的速度连续旋转。4. 可视化手模型的建立对手部骨骼、指屈肌腱及手的外形进行了计算机叁维重建,建立了可视化手模型。重建的叁维图像比较清晰的显示了重建结构各自的空间结构和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并能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所有结构均可在叁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或者以不同的速度连续旋转,能方便地与断面形态相互参照,相互弥补,以获取准确的信息。5. 重建结构的可视化显示应用VR软件在PC机上对可视化手模型进行了初步的虚拟现实显示,所重建的结构可以基本恢复到自然状态,在此基础上,利用软件所具有的功能,可以根据临床和教学的需要对所重建的结构重新从冠状位和水平位进行连续断面切割,各结构可被清晰显示。以上结果表明,在对手掌部筋膜间隙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计算机叁维重建,又将手部骨性结构、指屈肌腱及手的外形进行了重建,完成了可视化手的建模,并在PC机上对其进行了可视化显示。为手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详实的解剖学资料,也为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可视化手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视化手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白桂有,张正治,杨博贵,孙华,贾卫斗.基于解剖结构可视化手模型的构建(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
[2].白桂有.手掌部筋膜间隙的解剖学研究与可视化手模型的建立[D].第叁军医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