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骨架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架,工况,模型,电针,静力学,生长点,区域。
骨架模型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黄珊珊,郭忠文,孔勇强[1](2019)在《基于骨架模型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度传感器以其高性价比特性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结合姿态估计算法来自动识别人体动作,是当前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构建骨架序列模型作为人体姿态描述器,提出一种基于Citation-KNN算法的动作分类框架,可以有效应对类内差异和类间相似问题。此外,对于调节噪声和时间不一致的容忍度来说,该方法亦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在两个动作识别数据集上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S2期)
朱家洪,杨铖,杨加春,冯帆[2](2019)在《某特种方舱骨架模型静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某特种方舱为我军重要装备的运输载体及任务执行时的承载单元,方舱工作时顶部、底部、内部均有较大的集中交变载荷,为此对方舱骨架的力学特性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需要在方舱骨架设计时在保证方舱内外各设备安装接口的前提下保证各部位的力学强度并进行校核。主要就特种方舱骨架的静力学特性进行分析,主要工况有:运输、吊装、天线起竖等。(本文来源于《成都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文博,杨超,甘屹,陈龙[3](2019)在《基于广义变换矩阵的机械零件叁维模型骨架匹配》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变换矩阵的机械零件叁维模型骨架匹配方法。骨架中两骨架点间的连线称为骨架枝,借鉴机器人学中广义连杆之间关系的表示方法,将骨架枝看成若干个连杆,在骨架点处建立固定坐标系及骨架枝坐标系,采用广义变换矩阵表示骨架枝。将广义变换矩阵转化成向量,引用统计学中的相关性度量方法,通过计算2个向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得到2个广义变换矩阵的相似度,即得到2个骨架枝的相似度。搜索相匹配的骨架枝并计算整个骨架的相似度。通过实例验证和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快的检索速度和较高的准确度。(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缪永伟,陈程[4](2019)在《基于距离场的网格模型骨架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叁维模型的一维表示方式,曲线骨架在计算机视觉和可视化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有效地从网格模型中提取高质量骨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距离场的骨架提取方法。首先,用户对输入的叁维模型进行最小包围盒计算,并将该空间按照一定精度划分成一个个小立方块空间;其次,对每个小立方块空间进行判定,剔除模型外部立方块并计算内部立方块的距离值,完成模型体素化;接着,对每块体素进行距离值局部最大求解,完成对体素的初步选取;然后,对选取的体素迭代进行最大内切球约束去除冗余体素得到骨架点;最后,对选择的骨架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有序连接形成骨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提取质量较好的叁维模型骨架。(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章又文[5](2019)在《基于地基激光雷达点云的单木骨架模型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树木叁维模型研究在虚拟叁维景观、道路导航、林业资源规划设计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单木点云数据量较大,并且存在大量冗余数据。由于单木枝叶相互遮挡、容易受到风的扰动等影响,导致单木枝干数据缺失以及噪声点过多无法准确识别枝干。这些因素使得直接进行单木叁维重建非常困难。而树木的骨架线能够很好的表示树木的叁维形态特征、几何结构,在树木点云压缩、叁维建模方面应用较广。本文基于单木枝干的点云模型提取单木骨架,对研究单木叁维重建技术有重要意义:针对单木点云数据量较大的特点,为了快速查询、检索单木点云的邻域等信息,本文构建单木点云数据的KD树结构,提高单木点云数据处理的效率。利用扫描的单木叁维点云数据,提取了单木点云的空间特征、反射强度、RGB色彩特征等多维特征。为提高分类的效率,通过随机森林算法按照其特征重要程度排序,除去冗杂的特征,保留RGB色彩,反射强度,法向分布特征作为分割依据。采用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进行单木枝叶点云分类识别。将单木枝干点云进行K-Means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识别出于属于同一上一级枝干的不同分枝处点云被聚为一类的情况,对该部分点云利用K-Means算法进行二次聚类。使得单木枝干点云完全按照其枝干生长方向聚类。聚类后的点云,其点集与xoy平面呈现一定角度的倾斜。按照聚类的不同部分,根据树木枝干近似成圆柱状的特点,计算其主法线方向向量,利用Rodrigues旋转公式,计算枝干部分点云的旋转坐标。由旋转轴和旋转角度求得Rodrigues旋转矩阵,对点集进行计算得到旋转后的点集坐标。旋转后的点集投影至X0Y平面后,利用迭代变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圆拟合,拟合圆圆心变换至叁维空间即为该点集的骨架点。对提取的所有骨架点,构建其邻接图矩阵,分别采用基于水平集以及最小生成树连接骨架点,构建骨架模型,并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的骨架模型的效果,由于最小生成树能避免骨架点连接闭合环的产生,本文采用最小生成树形成单木枝干骨架。根据判断条件,连接连续分枝的未连接骨架点,经过修整后即得到最终的骨架模型。得到的单木枝干骨架中,其骨架点之间采用直线连线,为了更加贴近真实树木枝干模型,本文利用叁次B样条函数对骨架点进行插值,拟合枝干骨架曲线,使经过叁次B样条曲线拟合后的骨架较为平滑,最终得到具有真实感的单木骨架模型。(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吴帆[6](2019)在《“标本配穴”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细胞骨架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在冠心病救治过程中导致心肌损伤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以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以心肌细胞收缩相关骨架蛋白为切入点,在中医“治病求本”思想指导下,运用“标本配穴”方法选择“内关”、“足叁里”、“关元”叁个腧穴进行电针预处理,观察“标本配穴”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细胞中肌小节超微结构及骨架蛋白结蛋白(desmin)和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表达的影响,探讨“标本配穴”电针预处理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能作用机制,为针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SPF级雄性SD大鼠,体重为220-250g,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共50只。即模型组(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group,MI/RI组)、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O组)、内关预处理组(MI/RI+PC6组)、足叁里预处理组(MI/RI+ST36组)、标本配穴预处理组(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group with acupuncture pretreatment on Neiguan,Zusanli and Guanyuan,MI/RI+AP组)。2.MI/RI组、SO组均采用捆绑1次/天,每次捆绑20min,连续捆绑7天,第8天开胸后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造模,缺血20min,再灌注40min;但SO组在第8天手术造模时只开胸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MI/RI+PC6组、MI/RI+ST36组、MI/RI+AP组均在造模前7天,每天同一时间对大鼠进行电针预处理,第8天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术。MI/RI+PC6组在造模前7天每天针刺大鼠双侧“内关”穴,同时在“内关”穴外侧旁开0.3cm-0.5cm处浅刺一针作辅助电极,与“内关”穴组成一对电极;MI/RI+ST36组在造模前7天每天针刺大鼠双侧“足叁里”穴、同时在“足叁里”穴外侧旁开0.3cm-0.5cm非穴处浅刺一针作辅助电极,与“足叁里”穴组成一对电极;MI/RI+AP组在造模前7天针刺大鼠双侧“内关”、“足叁里”及“关元”穴,同侧“内关”、“足叁里”穴位组成一对电极,在“关元”穴外侧旁开0.3cm-0.5cm处浅刺一针作辅助电极,与“关元”穴组成一对电极。连接韩氏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频率2Hz,强度1mA,通电20min。每日治疗1次,每次20min,共7天。第8天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术。3.在针刺预处理治疗结束后,第8天开始每组按照3ml/kg·BW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并气管插管,连接小动物呼吸机机械通气,开胸后于左心耳和肺动脉根部下方2mm处缝扎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左室前壁心肌缺血20min,然后开放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恢复血供应再灌40min,造成MI/RI模型。分别记录结扎前、结扎20min,再灌注40min的心电图ST段改变情况。以ST段抬高大于0.2mv标志心肌缺血,ST段回落标志再灌注。4.在第8天行MI/RI造模成功后,对大鼠进行腹主动脉采血和心脏取材,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的心肌缺血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脑利钠肽(BNP)的含量,用光学显微镜观察HE染色切片的心肌损伤程度,用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肌小节的超微结构,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骨架蛋白结蛋白(desmin)和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的表达情况,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鼠心电图ST段数值比较:(1)结扎20 min与结扎前比较:除SO组,其余四组ST段数值都极显着地升高(P<0.01),表明各组心肌缺血模型造模成功。(2)再灌注40 min与结扎20min比较:除SO组,其余四组ST段数值均明显下降(P<0.05),再灌注后ST段明显回落,表明再灌注造模成功。(3)再灌注40min后:与MI/RI组比较,其余四组的大鼠ST段数值均极显着地下降(P<0.01);与MI/RI+PC6组比较,MI/RI+ST36组再灌注后ST段数值显着升高(P<0.05),MI/RI+AP组再灌注后ST段数值显着下降(P<0.05);与MI/RI+ST36组比较,MI/RI+AP组再灌注后ST段数值极显着下降(P<0.01)。说明电针预处理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程度,对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标本配穴电针预处理组ST段数值回落得最明显,说明MI/RI+AP组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优于MI/RI+PC6组与MI/RI+ST36组。2.大鼠心肌组织的形态学比较:MI/RI组大鼠心肌损伤破坏最明显,纤维排列紊乱、水肿,间隙增宽,大部分心肌纤维有扭曲挤压、溶解、断裂的现象。心肌纤维凝固性缺血坏死,胞浆嗜酸性强,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部分细胞核固缩丢失,甚至碎裂溶解。SO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MI/RI+AP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轮廓完整,心肌纤维排列较为整齐清晰,心肌细胞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轻度间质水肿。MI/RI+AP组心肌组织形态学的病变改变程度轻于MI/RI+PC6组和MI/RI+ST36组。3.大鼠心肌缺血血清标志物浓度含量:(1)与MI/RI组相比较:SO组、MI/RI+PC6组、MI/RI+ST36组、MI/RI+AP组大鼠血清中IMA与BNP的浓度都显着降低(P<0.01)。SO组<MI/RI+AP组<MI/RI+PC6组<MI/RI+ST36组<MI/RI组。(2)与MI/RI+PC6组比较:MI/RI+ST36组大鼠血清中IMA的浓度明显升高(P<0.01)、BNP的浓度升高(P<0.05);MI/RI+AP组大鼠血清中IMA的浓度明显降低(P<0.01)、BNP的浓度降低不明显,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与MI/RI+ST36组比较:MI/RI+AP组大鼠血清中IMA与BNP的浓度显着降低(P<0.01)。4.大鼠心肌细胞中肌小节的超微结构比较:MI/RI组大鼠心肌损伤非常严重,肌原纤维萎缩、断裂、溶解,肌小节明、暗带结构区域严重破坏,呈现碎片状,排列模糊紊乱。M线弯曲或消失,部分细胞骨架甚至完全断裂,肌小节蛋白链的末端肌动蛋白丝断裂减少、分离溶解,细胞间质水肿、空泡变性。MI/RI+PC6组、MI/RI+ST36组较MI/RI组有轻度改善;MI/RI+AP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较MI/RI组明显减轻,大鼠心肌肌原纤维排列较为整齐,肌丝清晰,基本无断裂,肌小节中明带、暗带结构清晰可见,分布均匀,Z线与M线清晰完整。5骨架蛋白desmin和α-actinin表达水平5.1骨架蛋白desmin灰度值比值含量:(1)与SO组相比:MI/RI组、MI/RI+PC6组、MI/RI+ST36组、MI/RI+AP组中的desmin表达明显降低(P<0.01);(2)与MI/RI组相比:MI/RI+PC6组、MI/RI+ST36组、MI/RI+AP组中的desmin表达明显升高(P<0.01);(3)与MI/RI+PC6组相比:MI/RI+ST36组中desmin表达降低,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MI/RI+AP组中desmin表达升高,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4)与MI/RI+ST36组相比:MI/RI+AP组中desmin表达升高(P<0.01)。5.2骨架蛋白α-actinin蛋白灰度值比值含量:(1)与SO组相比:MI/RI组、MI/RI+PC6组、MI/RI+ST36组、MI/RI+AP组中α-actinin的蛋白表达都显着降低(P<0.01);(2)与MI/RI组相比:MI/RI+PC6组、MI/RI+ST36组、MI/RI+AP组中的α-actinin蛋白表达都显着升高(P<0.01);(3)与MI/RI+PC6组相比:MI/RI+ST36组中α-actinin的表达降低,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MI/RI+AP组中α-actinin表达明显升高(P<0.05);(4)与MI/RI+ST36组相比:MI/RI+AP组中α-actinin表达升高(P<0.01)。结论1.“标本配穴”电针预处理可以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细胞或组织进行有效保护,促使心电图ST段回落,改善心肌组织受损的程度,降低血清中IMA与BNP的含量,从而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达到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的目的。2.“标本配穴”电针预处理能明显稳定模型大鼠心肌细胞的肌小节结构,减少心肌纤维的损伤,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对稳定心肌细胞骨架结构进行了良性诱导。3.电针预处理叁组均能上调心肌细胞骨架蛋白desmin、α-actinin表达水平,但标本配穴预处理组上调更显着(MI/RI+AP组>MI/RI+PC6组>MI/RI+ST36组),说明MI/RI+AP组对心肌的保护效应更佳。(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29)
高天一[7](2019)在《基于骨架的叁维模型分割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模型是由逆向工程中的测量仪器获得的实体外观表面点的集合,通常包括点坐标数据、颜色数据等信息,广泛应用于医学、虚拟现实等领域。叁维模型分割是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前提下,利用叁维模型仅有的点坐标及面片之间点的关系,通过计算每个点的数学特征,然后采用聚类方法将具有相似数学特征的点聚集到一起,称之为叁维模型的“子部件”。此过程通常作为叁维检索、压缩传输、纹理贴图、动画与几何变形和模型简化等应用的初始步骤。已有的叁维模型分割方法虽然可以获得较好的分割结果,但是分割过程中存在选取区域生长种子点困难、如何确定骨架数据区域生长规则及确定叁维模型最终分割结果中“子部件”的个数困难的叁个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区域生长种子点困难的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种子点的特征及选择种子点的规则,研究了叁维模型骨架的几何特点,提出了将骨架的分割点作为区域生长种子点的方案,解决了区域生长过程中,随机选取种子点的问题。第二部分,针对如何对叁维模型进行区域生长的问题,着重分析了叁维模型骨架数据的拓扑特征,研究了区域生长算法的主要思想,改进了现有的区域生长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将种子点与邻域点形成的方向向量作为区域生长方向,能够使区域生长算法更适用于曲线骨架。第叁部分,针对如何确定叁维模型分割结果“子部件”的问题,根据曲线骨架可以有效保留叁维模型数据拓扑结构这一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骨架的叁维模型分割方法。首先,提取并优化骨架的候选关键点;然后,通过改进的区域生长算法,对骨架数据进行分割;最后,通过骨架数据与原始叁维数据的映射得到原始模型的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叁维模型分割结果的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5-21)
李勇,潘钻峰,孟少平[8](2019)在《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的对角斜筋ECC连梁恢复力骨架曲线》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模拟对角斜筋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连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受力性能,提出了一种计算对角斜筋ECC连梁恢复力骨架曲线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由ECC主拉-压杆、对角斜筋和次杆组成,并考虑了箍筋对ECC受压性能的约束影响以及ECC受压和受拉时的软化效应.基于此理论模型,提出了对角斜筋ECC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选取11根对角斜筋ECC连梁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得到受剪承载力计算值与实验值之比的平均值为0.94,变异系数为0.09,说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在小跨高比连梁中,随着连梁跨高比的增大,对角斜筋和次杆抵抗的剪力逐渐增加,而ECC主拉-压杆抵抗的剪力则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高天一,韩慧妍,韩燮[9](2019)在《基于骨架的叁维点云模型分割》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叁维模型分割方法在分割细节方面准确度低、分割结果不明确的问题,通过研究叁维模型骨架数据的拓扑关系,提出一种以提取叁维点云模型骨架为预处理步骤的分割算法。提取对叁维模型进行骨架提取,通过骨架数据之间的关系,提取骨架关键点;选择同一邻域内关键点到质心的距离最小的点作为最终的关键点,对已找到的关键点进行优化处理,减小错误关键点对分割结果的影响;使用找到的关键点,通过改进的区域生长算法,得到分割后的骨架区域,即可得到相应原始数据的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得到的分割结果相较于现有分割方法可以准确获得叁维模型的语义分割结果及较好的分割边界。(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9年05期)
段红娟[10](2019)在《半自动点云模型线性骨架提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ROSA(Rotational Symmetry Axis)和中轴的骨架提取算法,搭建一个半自动的点云模型线性骨架提取实验平台,系统地分析了基于勾画的交互方式进行点云模型骨架提取的实验平台的结构与特点,并阐述了骨架结点位置提取、骨架连接关系提取、骨架编辑等各个功能模块在实验平台中的具体实现和功能,最后对实验平台的开发工作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现代信息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骨架模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某特种方舱为我军重要装备的运输载体及任务执行时的承载单元,方舱工作时顶部、底部、内部均有较大的集中交变载荷,为此对方舱骨架的力学特性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需要在方舱骨架设计时在保证方舱内外各设备安装接口的前提下保证各部位的力学强度并进行校核。主要就特种方舱骨架的静力学特性进行分析,主要工况有:运输、吊装、天线起竖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架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黄珊珊,郭忠文,孔勇强.基于骨架模型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朱家洪,杨铖,杨加春,冯帆.某特种方舱骨架模型静力学分析[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9
[3].朱文博,杨超,甘屹,陈龙.基于广义变换矩阵的机械零件叁维模型骨架匹配[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9
[4].缪永伟,陈程.基于距离场的网格模型骨架提取[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9
[5].章又文.基于地基激光雷达点云的单木骨架模型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
[6].吴帆.“标本配穴”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细胞骨架蛋白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7].高天一.基于骨架的叁维模型分割方法研究[D].中北大学.2019
[8].李勇,潘钻峰,孟少平.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的对角斜筋ECC连梁恢复力骨架曲线[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高天一,韩慧妍,韩燮.基于骨架的叁维点云模型分割[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9
[10].段红娟.半自动点云模型线性骨架提取技术[J].现代信息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