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蚌埠路第三小学,230011)
摘要:一节课包含了很多的细节,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流程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甚至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一种惯常的态度等等都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的一次倾听、对一个问题的表述、对一次合作的参与,以及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都能够映射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关键词:课堂;细节;教育;魅力
在一节课中,有很多的细节值得品味,就像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它能体现出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底。但是细节往往容易被忽略。在一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两位教师围绕三年级《认识周长》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不仅让我品味出细节的精彩,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课的伊始,A教师创设了“森林运动会”的情景,以运动员小蚂蚁、小鸭子分别绕树叶爬一周,绕游泳池口走一圈等几个具体情景引发学生对“一周”的思考。“怎样爬、怎样走才是树叶和游泳池口的一周呢”?学生们在问题的指引下,有层次性的进行了“摸一摸”、“画一画”、“说一说”的操作活动,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和理解周长的概念。
B教师则是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张课桌,直接用手沿着课桌的四条边划了一圈,告诉学生:“这一圈的长度就是课桌的一周”。接下来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相互找出身边的物体,比划出它们的一周。开门见山揭示出周长的概念。
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引发了我的思考:究竟哪一种更好呢?新课标中对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有明确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实,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他们碰到的所有现象中,在他们遇到的所有问题中,在他们采取的所有行为方式中。每个学生的头脑中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学生的这些经验正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起点。A教师的处理则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问题驱动,是把学习的空间留给了学生,他们遇到的问题,引起的争论、产生的疑惑就成为了课堂上生成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的教学首先应该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充分融合起来,并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寻找、发现、探索中逐步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不是提供整理好的材料,让学生照样子模仿。正如杜威所说“必须填平儿童的兴趣和经验与科学之间的鸿沟,儿童的经验和文化应该成为其在校学习的基础”。
二、感悟思想积累经验。
课中,当学生都建立起周长的基本概念后,两位教师都安排了应用环节,即测量教材中几个平面图形的周长,有规则图形也有不规则图形,让学生从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但不同的是A教师要求学生直接在书上进行测量。殊不知书上的图形很小且翻开时不够平整,给学生的测量带来很大的困难。
B教师则课前把这几个平面图形放大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并提出二人合作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合作完成后,再请学生上台展示合作测量的过程。
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这需要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逐步感悟的。两位教师都注重在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虽然设计了同样的教学环节,但由于学习材料的不同呈现,学生所获得的活动经验却相差甚远。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学生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从而逐步获得。B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合适的材料,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完成测量活动。再通过展示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样学生们在活动中收获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因此,课堂上的我们要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注重提供体验过程,留给学生经历的机会和发现的空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即授之以渔。
三、关注情感读懂学生。
在两节课的听课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两个班的学生差异。A班学生虽然课堂纪律很好,但学生们怯生生的眼神,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B班的学生则是三年级孩子应该有的神气和机灵。回答问题积极踊跃,二人合作熟练有序,课堂气氛活跃。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下课了,只见A班的班主任站起来,严厉的对孩子们说:“刚才我看到xxx没有做好”!孩子们全都低下了头。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这让我回忆起一篇文章中写道:“尊重是读懂的前提。全面了解学生需求是读懂的基础,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换位思考是读懂的手段,教师一定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生活经验、认知基础、思维障碍等。要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读懂学生,在对话中感悟、理解学生的情感、思维和成长中的需要”。的确,孩子就是教师的一面镜子,你对他们笑,他们就会对你笑;你为他们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他们就会生发出许多奇思妙想,我想这也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吧!
一节课包含了很多的细节,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流程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甚至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一种惯常的态度等等都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的一次倾听、对一个问题的表述、对一次合作的参与,以及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都能够映射出教师的教学智慧。正是一个又一个的细节流露出教师的教育观念,表达出教师的教育风格,诠释出教师的教育能力。让我们怀着欣赏的目光来看待课堂,这是一种肯定和激励,同时,也需要我们带着不同的观点来审视课堂,这是一种追求和完善,更是对教育的虔诚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