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体相互作用论文_黄银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主客体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互作用,主客,芳烃,分子,多维,环糊精,乙酰胆碱。

主客体相互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银慧[1](2019)在《新型大环化合物multifarenes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及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大环化合物的出现推动了超分子化学的发展,multifarene作为一种新型的大环化合物,目前,对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待对其超分子化学性质进行深入考察和功能性开发。本论文从该类新型大环化合物的超分子化学性质入手,考察了叁种multifarenes与有机小分子的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及multifarene[2,2]的功能化及其分子识别性能。运用荧光光谱、核磁波谱和计算化学技术分别考察了叁种multifarenes 1-3与萘胺萘酚4-7的主客体相互作用,荧光光谱表明,随着主体multifarenes的增加,客体溶液的荧光强度减弱,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1:1的配合物,其稳定常数在(5.2±0.7)×10~3到(2.3±0.6)×10~4 L/mol之间,稳定性取决于multifarenes的空腔大小及客体的结构。核磁波谱表明,氢键的形成是其相互作用的重要驱动力,并通过分子模拟提供了配合物的微观结构。成功合成了两个基于蒽或芘功能化的叁唑连接的multifarene[2,2]荧光化学传感器11-12,并通过荧光光谱,核磁波谱和红外光谱考察了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荧光光谱表明,与其他金属离子相比,该传感器对Zn~(2+)和Cd~(2+)表现出选择性荧光增强结合行为,量子化学计算描述了该传感器的静态结构及其与Zn~(2+)和Cd~(2+)的配位情况。前线分子轨道分布和能量变化揭示了Zn~(2+)和Cd~(2+)的加入使受体荧光增强的可能机制。采用multifarene[2,2]为结构模板,合成了两个对Ag~+具有高亲和力和高选择性的蒽或芘双取代的multifarene[2,2]荧光化学传感器13-14。荧光滴定表明,其荧光发射的比率或增强响应取决于取代基的种类,并发现了对金属离子浓度阈值的意外响应。荧光光谱、核磁波谱、红外光谱和高分辨质谱表明,Ag~+与大环上的硫原子发生配位形成1:1的配合物,其结合常数约为10~5 L/mol。量子化学计算描述了传感器的静态结构及其与Ag~+的配位情况。前线分子轨道分布和能量变化揭示了大环受体与Ag~+配位后大环表现出比率和增强荧光响应的可能机制。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以及核磁波谱考察了取代multifarene[2,2]11-14对硝基酚的识别情况。荧光光谱表明,11和13可在其它竞争性酚类化合物存在下有效且快速地检测2,4,6-叁硝基苯酚(TNP),检出限约为10~(-8) mol/L,其对TNP的高选择性归因于能量和电荷转移机制。核磁滴定揭示了传感器与TNP的实际结合位点。(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杨文硕[2](2019)在《金纳米球表面葫芦[7]脲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葫芦[7]脲(CB[7])可以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与多种类型的客体形成包合物,但在金纳米球表面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尚未多见。本论文中测量并比较了葫芦[7]脲与客体之间在游离、主体葫芦[7]脲修饰在金纳米球表面和客体修饰在金纳米球表面叁种状态下的结合常数,初步探究了后两种状态对葫芦[7]脲主客体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带苯环的客体1、带金刚烷基的客体2和带二茂铁基的客体3,它们与葫芦[7]脲的结合常数差距较大,而且可以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硫醇,修饰在金纳米球表面。并研究了水相中葫芦[7]脲与叁个客体的包结行为,结果显示它们与葫芦[7]脲的结合比均为1:1,其中客体1与葫芦[7]脲的结合过程为快交换过程,客体2和3与葫芦[7]脲的结合过程为慢交换过程。用核磁竞争配位法测得叁个客体与葫芦[7]脲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9±0.4)×10~9 M~(-1)、(1.6±0.8)×10~(15) M~(-1)和(2.6±0.7)×10~(13) M~(-1);用竞争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得客体1、3与葫芦[7]脲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9±0.6)×10~9 M~(-1)和(2.7±0.8)×10~(13) M~(-1)。两种方法测得的葫芦[7]脲与客体1和3的结合常数基本相同,相互验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利用一锅法制备了直径为(5.84±0.77)nm葫芦[7]脲修饰的金纳米球,表面葫芦[7]脲的覆盖率为75%,并通过直接和竞争等温滴定量热法测量其表面葫芦[7]脲与苄胺盐酸盐、客体1和客体3的结合常数,结果分别为(9.0±0.1)×10~4 M~(-1)、(3.3±0.8)×10~8 M~(-1)和(4.7±2.2)×10~111 M~(-1)。本论文制备了直径为(2.37±0.35)nm的客体1修饰的金纳米球,并用竞争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得它表面的客体1与葫芦[7]脲的结合常数为(4.6±1.3)×10~8 M~(-1)。最后本论文比较了以上叁种状态下主客体之间的结合常数。其中游离状态下的结合常数最大;客体连在金纳米球表面的状态下的结合常数次之,其大小为游离状态下的0.24倍;葫芦[7]脲连在金纳米球表面的状态下的结合常数最小,其大小为游离状态下的0.18倍。因此,当客体分子修饰在金纳米球表面时,葫芦[7]脲与客体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强度会减弱,但略大于葫芦[7]脲修饰在金纳米球表面时的强度。(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李亚雯,敖宛彤,金慧琳,曹利平[3](2019)在《四苯乙烯衍生物与大环主体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下的聚集诱导发光》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化合物的发展不仅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有机分子发色团在高浓度、固态或者薄膜等形式的聚集状态下荧光猝灭的问题,而且扩展了有机发色团在荧光探针、传感器以及细胞成像等方面的应用。其中,四苯乙烯及其衍生物作为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典型化合物已被广泛应用在材料化学、生物化学等相关研究领域。受此启发,超分子化学家也将这类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四苯乙烯及其衍生物作为研究对象引入到超分子化学的领域,特别是利用大环主体与四苯乙烯客体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有效地限制了荧光客体分子的分子内转动或运动,增强了这类超分子体系的发光强度,并为其在刺激响应性传感器、智能探针等方面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涉及四苯乙烯衍生物与大环主体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形成聚集诱导发光超分子体系的发展,并按照大环主体进行分类简要介绍其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孟铁宏,李春荣,卢季红,肖昕[4](2018)在《叁种瓜环与药物乙酰胆碱的主客体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了叁种具有不同空腔大小的瓜环: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七元瓜环(Q[7])、八元瓜环(Q[8]),利用核磁共振技术以及质谱分析手段探究了这叁种瓜环与药物分子乙酰胆碱(ACh)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Ch位于TMeQ[6]的端口,与空腔较小的TMeQ[6]形成端口作用,而进入了空腔相对更大的瓜环Q[7]、Q[8]的内腔,叁者均以1∶1的作用比形成了主客体超分子药物包合物。(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8年11期)

黄净净,许志玲,练小卫,张晓东,陶朱[5](2018)在《八元瓜环与黄岑苷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及对黄岑苷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NMR)等方法考察了八元瓜环(Q[8])与黄岑苷(BAL)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8]与BAL形成了摩尔比为1∶1的包结配合物,包结稳定常数K=2. 8×104L/mol.相溶解度法研究结果表明,当Q[8]浓度为100μmol/L时,可使BAL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4. 5倍.采用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方法考察了Q[8]对BAL抗氧化活性的影响,BAL-Q[8]包合物与游离BAL均对ABTS自由基具有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5. 48和5. 07μmol/L.在人工肠液中BAL和BAL-Q[8]包合物较稳定;而在人工胃液中BAL在6 h后迅速降解,BAL-Q[8]包合物则基本未降解,Q[8]显着提高了BAL在人工胃液中的稳定性.体外累积释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胃液中Q[8]的介入提高了BAL的累积释放量,其数值提高了2倍;在人工肠液中BAL-Q[8]包合物的累积释放速度明显慢于BAL的累计释放速度,说明Q[8]包合BAL后对BAL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李伦辉,魏文茵,詹昊霖,曹烁晖,陈忠[6](2018)在《电场调控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超快速多维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化学反应过程的监控,在反应机理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将核磁共振(NMR)波谱技术应用于化学反应过程的研究中,相较于一维NMR谱图,二维谱改善了谱峰重迭的现象,提高谱图分辨能力。但常规二维高分辨NMR谱采样时间较长,对一些速率较快的反应,无法对其反应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而基于空间编码的超快速采样新技术只需单次扫描即可获(本文来源于《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2)

王超,徐君,王强,周雪,齐国栋[7](2018)在《碳池-分子筛骨架主客体相互作用及对MTO反应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分子筛可以催化甲醇转化成烯烃(MTO),同时甲醇具有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等优点,采用分子筛催化MTO反应受到了工业界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碳池机制是目前广为认可的烯烃形成机制之一~([2])。该机制认为在MTO反应中,碳池物种和分子筛骨架活性中心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活性中心,并直接将甲醇转化为烯烃。在此工作中,我们利用~(13)C-~(27)Al双共振NMR技术对H-ZSM-5,H-SSZ-13以及H-MOR催化的MTO反应超(本文来源于《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2)

吴凯,李珂庆,李言言,姜玉钦,张倩[8](2018)在《主客体识别和氢键相互作用协同构建双响应超支化超分子聚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客体相互作用和氢键相互作用是构建超分子聚合物重要作用力。我们设计合成了腺嘌呤修饰的柱[5] H3和含嘧啶碱基的客体G。在溶液中,H3和G通过协同的主客体作用和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超支化的超分子聚合物。该超分子聚合物对热和酸表现出良好的刺激响应性。这是首次通过协同相互作用构建的基于柱[5]芳烃的超分子聚合物。(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8-09-28)

李钊[9](2018)在《瓜环-杯芳烃超分子组装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分子分子自组装是指小分子化合物在氢键、静电相互作用、疏水交互作用、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力驱动下构筑并形成具有特殊结构和形状的稳定集合体的过程。这种过程为超分子化学提供了新的观念、方法和途径,可用来设计和制备新型的自组装构筑基元,探索新颖的分子自组装手段,使具有特定结构和基团的分子按照其特定的方式自发组装,由此可制备新颖结构及性质的分子器件和超分子材料。基于大环的超分子自组装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基于瓜环、杯芳烃、环糊精、冠醚等大环主体的多种超分子自组装体系被广泛研究,发展了如超分子两亲组装体,超分子聚合物,超分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等新的组装形式及材料。这些材料在不同领域,如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分析化学等领域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本论文主要基于大环主体-杯芳烃、瓜环主客体识别体系来构筑具有荧光响应性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瓜环、杯芳烃的主客体作用及瓜环、杯芳烃的超分子自组装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明确了研究的方向。2、在文献调研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叁个系列的两亲荧光主客体分子,第一类是具有芳乙烯基共轭荧光基团的两亲荧光客体分子(六个);第二类是以经典杯[4]芳烃作平台分子在其结构中引入具有芳乙烯基共轭荧光基团的两亲性的杯芳烃(叁个)。第叁类为具有芳乙烯基亲水荧光基团和咔唑等荧光基团构筑的双荧光基团两亲杯芳烃。通过合成制备了以上化合物并利用核磁、红外、质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3.以二吡啶乙烯基季铵盐取代杯芳烃作为客体与瓜环主体的进行了组装;构筑了超分子体系。结合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核磁氢谱、二维扩散谱和D LS等检测手段对超分子体系的构筑机理、过程及性质进行了研究,证明杯芳烃与瓜环可以形成具有新颖结构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并且可通过光照来改变结构和荧光性质,表明其在光学领域存在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06-01)

胡昌明[10](2018)在《基于主客体相互作用构建生物材料功能表面》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表面生物功能化是指在材料表面引入特定的化学物质或者生物分子,从而使表面能够实现或者促进某种特定生物功能。许多生物功能材料,如生物传感器、生物检测微流道芯片、组织工程材料以及体内植入材料等都需要经历表面功能化这一环节。传统的生物材料的表面功能化多数是基于化学共价方法。利用不同化学基团和生物分子特定位点间的共价结合,将生物分子通过共价键固定在表面,赋予基材表面不同的生物功能。但是共价功能化往往局限于特定的反应条件和类型,并且改性后的表面通常很难再生以及循环使用。随着超分子化学的发展,非共价主客体相互作用由于反应条件温和,分子间能够自组装,以及对外界环境产生响应等特点,使其在材料表面生物功能化的研究中受到关注。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客体相互作用实现材料表面生物功能化的方法,即利用修饰了多个生物配体的主体分子β-环糊精(β-CD-X7,CD-X(X为生物功能配体))与客体分子金刚烷(Ada)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将特定的生物配体引入到材料表面从而赋予表面特定的生物功能。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结合层层组装技术与主客体相互作用制备具有特异性生物分子识别功能的材料表面这项工作结合两种非共价相互作用,实现了硅基材的表面生物功能化。首先,利用静电相互作用,将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聚合物,聚阴离子聚(丙烯酸-co-丙烯酸金刚烷-1-丙烯酸酯)(P(AA-co-Ada))和聚阳离子聚烯丙胺(PAH),在硅表面进行交替组装得到具有一定厚度的多层膜。然后以多层膜中的Ada基团为锚点,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引入生物素七取代β-环糊精(β-CD-(biotin)7,CD-B)。利用生物素与亲和素之间的亲和作用,赋予表面特异性结合avidin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表面在识别目标蛋白质avidin的同时,能够排斥非特异性蛋白质的吸附。当改性后的表面置于复杂的生理溶液环境时,材料表面仍能保持对avidin的选择性结合能力。此外,结合avidin后的表面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溶液处理,能够解离Ada和CD-B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从而使表面结合的CD-B连同avidin一同释放,以实现表面再生。“再生”后表面再次结合新的CD-B,并保持与之前表面相同程度识别avidin的能力。因此,这种生物材料表面功能化策略,有望用于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以及各类生物检测相关材料的表面改性中。(2)利用主客体相互作用制备生物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这项工作利用主客体相互作用实现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生物功能化。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多孔结构的磁性四氧化叁铁纳米粒子(MNP),然后利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在MNP表面包裹一层二氧化硅(MNP@Si O2),在此基础上通过硅烷偶联剂的水解反应,在粒子表面引入了Ada基团(MNP@Si O2-Ada),最后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在粒子表面分别引入叁种不同功能化的β-环糊精分子(CD-X),赋予粒子相应的生物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引入了生物素七取代β-环糊精(β-CD-(biotin)7,CD-B)的纳米粒子能够特异性结合溶液中的avidin,同时具有在干扰环境中选择性识别目标蛋白质的能力;引入了甘露糖七取代β-环糊精(β-CD-(mannose)7,CD-M)的纳米粒子能够特异性结合凝集素刀豆蛋白A,同时可以通过其与细菌表面Fim H蛋白的特异性结合,实现对目标细菌大肠杆菌的捕获;引入了季铵盐七取代β-环糊精(β-CD-(QAS)7,CD-Q)的纳米粒子则具有了高效的杀菌能力。这种基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表面改性策略,在简化MNP表面改性过程的同时,高效赋予MNP相应的生物功能,有利于MNP在生物医学以及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总之,本课题基于β-环糊精与金刚烷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构建了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材料表面。通过改变β-环糊精上修饰配体的种类,分别赋予了表面对应的生物功能。本研究成果为构建生物功能材料表面提供了新的策略,有望应用于生物检测设备以及纳米材料的表面生物功能化。(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6-01)

主客体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葫芦[7]脲(CB[7])可以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与多种类型的客体形成包合物,但在金纳米球表面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尚未多见。本论文中测量并比较了葫芦[7]脲与客体之间在游离、主体葫芦[7]脲修饰在金纳米球表面和客体修饰在金纳米球表面叁种状态下的结合常数,初步探究了后两种状态对葫芦[7]脲主客体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带苯环的客体1、带金刚烷基的客体2和带二茂铁基的客体3,它们与葫芦[7]脲的结合常数差距较大,而且可以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硫醇,修饰在金纳米球表面。并研究了水相中葫芦[7]脲与叁个客体的包结行为,结果显示它们与葫芦[7]脲的结合比均为1:1,其中客体1与葫芦[7]脲的结合过程为快交换过程,客体2和3与葫芦[7]脲的结合过程为慢交换过程。用核磁竞争配位法测得叁个客体与葫芦[7]脲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9±0.4)×10~9 M~(-1)、(1.6±0.8)×10~(15) M~(-1)和(2.6±0.7)×10~(13) M~(-1);用竞争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得客体1、3与葫芦[7]脲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9±0.6)×10~9 M~(-1)和(2.7±0.8)×10~(13) M~(-1)。两种方法测得的葫芦[7]脲与客体1和3的结合常数基本相同,相互验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利用一锅法制备了直径为(5.84±0.77)nm葫芦[7]脲修饰的金纳米球,表面葫芦[7]脲的覆盖率为75%,并通过直接和竞争等温滴定量热法测量其表面葫芦[7]脲与苄胺盐酸盐、客体1和客体3的结合常数,结果分别为(9.0±0.1)×10~4 M~(-1)、(3.3±0.8)×10~8 M~(-1)和(4.7±2.2)×10~111 M~(-1)。本论文制备了直径为(2.37±0.35)nm的客体1修饰的金纳米球,并用竞争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得它表面的客体1与葫芦[7]脲的结合常数为(4.6±1.3)×10~8 M~(-1)。最后本论文比较了以上叁种状态下主客体之间的结合常数。其中游离状态下的结合常数最大;客体连在金纳米球表面的状态下的结合常数次之,其大小为游离状态下的0.24倍;葫芦[7]脲连在金纳米球表面的状态下的结合常数最小,其大小为游离状态下的0.18倍。因此,当客体分子修饰在金纳米球表面时,葫芦[7]脲与客体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强度会减弱,但略大于葫芦[7]脲修饰在金纳米球表面时的强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客体相互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黄银慧.新型大环化合物multifarenes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及改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9

[2].杨文硕.金纳米球表面葫芦[7]脲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

[3].李亚雯,敖宛彤,金慧琳,曹利平.四苯乙烯衍生物与大环主体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下的聚集诱导发光[J].化学进展.2019

[4].孟铁宏,李春荣,卢季红,肖昕.叁种瓜环与药物乙酰胆碱的主客体相互作用[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8

[5].黄净净,许志玲,练小卫,张晓东,陶朱.八元瓜环与黄岑苷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及对黄岑苷性质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6].李伦辉,魏文茵,詹昊霖,曹烁晖,陈忠.电场调控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超快速多维谱研究[C].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7].王超,徐君,王强,周雪,齐国栋.碳池-分子筛骨架主客体相互作用及对MTO反应性能的影响[C].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8].吴凯,李珂庆,李言言,姜玉钦,张倩.主客体识别和氢键相互作用协同构建双响应超支化超分子聚合物[C].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8

[9].李钊.瓜环-杯芳烃超分子组装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8

[10].胡昌明.基于主客体相互作用构建生物材料功能表面[D].苏州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超分子磷光聚合物的形成示意图环糊精一碳纳米管超分子组装体的结构...本论文针对刺激响应大分子体系的研究...图像表征PCL-α-CD/PAA-tAzo大分子...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超两亲分子等构筑的分子轮烷

标签:;  ;  ;  ;  ;  ;  ;  

主客体相互作用论文_黄银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