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个体格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格局,个体,空间,德育,控制组,生物量,常绿阔叶林。
个体格局论文文献综述
袁建华[1](2019)在《个体崛起 梦想重生——谈税收社保新政对建筑设计行业未来格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行业新生态下,原有发展逻辑已不再适应急遽迭代的发展格局,"压力大"、"招人难"成为工程设计行业的现实之困。作为人才密集型企业,建筑设计行业属人本经营,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但放眼当下,行业企业似乎陷入了招人—流失—继续招人—再度流失的"招聘怪圈"。如何招人、留人,成了行业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而用人成本之高更是其中不能承受之重。近年来,我国的税收、社保政策持续演进,营改增、国地税合并、金税叁期税收管理等给行业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营改增"避免了重复征税,倒逼企业(本文来源于《中国勘察设计》期刊2019年08期)
赵倩[2](2019)在《面向全体,关注个体,构建德育新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秉承百年附中"成德达才"的育人理念,恪守"自觉、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教育与教学相统一,提出了"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德育工作思路,构建了主题育人、活动育人、学科育人、家校育人的德育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题育人课程。将德育内容分成若干主题,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丰富德(本文来源于《教育家》期刊2019年18期)
王大伟[3](2019)在《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大径级个体对邻木空间格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分的空间格局取决于林分内部特征、种间关系、以及同种植物不同个体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同时也决定着林分内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生境状况,以及林木间的生长竞争空间态势。森林空间结构的研究一直是生态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境内2块10.4 hm2和5块1.0hm2的小兴安岭原始阔叶红松林样地调查数据,依照样地内乔木胸径大小,并参考相关林木径级划分方法,将样地内所有乔木划分5个等级,分别为 1 级木,1.0≤DBH<5.0cm;2 级木,5.0≤DBH<10.0cm;3 级木,10.0 ≤DBH<30.0cm;4 级木,30.0≤DBH<50.0cm;5 级木,DBH≥ 50.0cm,并把 5 级木作为大径级个体。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3方面的研究:(1)统计小兴安岭区域7块样地内乔木树种数和灌木树种数,并将样地内所有乔木进行径级划分,比较样地内不同径级林木的树种组成,并分析各样地间的差异。(2)借鉴了 O-ring函数的计算思路,以单株对象木为探究对象,分别计算出每株大径级木不同距离范围的圆环内邻木密度,进而统计所有对象木共有或多数存在的易被邻木聚集的区域,并在多个样地间进行比较分析。(3)借助混交度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大径级个体与不同距离范围和不同径级邻木的混交程度,探究大径级个体对邻木的空间格局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及大径级个体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林分中大径级个体周围存在由小径级树木聚集生长形成的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随着样地的不同与邻木径级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北部的2块样地2级邻木与3级邻木均在距离大径级个体4~7 m范围内形成环形结构。中部的2块样地2级邻木与3级邻木分别在距离大径级个体5~9m,5~8 m范围内形成环形结构,最南端的3块样地2级邻木与3级邻木分别在距离大径级个体7~11 m,6~10 m范围内形成环形结构,而所有样地的1级邻木与4级邻木并未形成环形结构。经分析形成的环形结构与林隙斑块动态理论间存在内在联系,该结构是森林动态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会伴随林木的生长产生或消失。探究大径级个体与邻木混交程度的研究结果为两块10.4 hnm2样地内大径级个体与邻木的混交程度分别在其周围5~6 m和6~7 m范围达到最低,易形成围绕大径级个体的同种邻木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未来的森林演替与更新;距离大径级个体15 m范围内1级木、2级木、3级木与大径级个体均保持较高的混交程度,而4级木、5级木与大径级个体的混交程度明显下降,以5级木最低,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密度制约及物种共存机制存在密切关联。通过分析凉水和胜山地区阔叶红松林中大径级个体周围邻木分布格局特征及其成因,论证了大径级个体在控制周围林分结构、维持物种多样性及推动森林演替中的重要作用,为阔叶红松林的经营及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4-01)
秦鹏,顾琪,王舒悰,曹俊杰,王福升[4](2018)在《4种地被竹大个体空间分布的点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植物个体大小存在的差异,是植物种群空间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探究大个体在种群空间中分布的类型、大小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为城市绿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翠竹(Pleioblastus pygmaeus)、髯毛箬竹(Indocalamus barbatus)、菲白竹(P.fortunei)和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4种地被竹种,依据竹株高度分为大个体组(观测组)和小个体组(控制组),运用空间聚集性的二阶分析法,并结合Monte-Carlo检验,分析大个体的空间分布类型,使用估计的方法计算空间强度趋势面。【结果】翠竹、髯毛箬竹、铺地竹的大个体竹株分别在其给定的距离尺度下呈现出显着的随机分布,未表现出聚集性特征;菲白竹大个体则在给定的距离尺度下呈现出较弱的随机分布;4种地被竹在各自样地内的分布存在不同特征上的理论强度。【结论】地被竹个体大小的差异影响个体在生长空间、资源等方面的竞争,大个体的空间分布是地被竹种群在生境中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自然环境中,地被竹种群在个体差异基础上,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和一系列生态过程,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庄虔华[5](2017)在《互联网证券生态圈的格局特征、个体定位及券商的主导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证券生态圈的格局特征、个体定位及券商的主导作用,认为互联网证券生态圈包括核心层、紧密层、衍生层、社会层等多个层次,其中大型券商或互联网机构可构筑自身生态圈,中小机构可定位于细分市场的特色化、垂直化平台,而大型券商凭借专业、风控、人才等优势将在互联网证券生态圈中发挥主导作用。(本文来源于《金融纵横》期刊2017年02期)
李宝江,齐根贵[6](2016)在《形成个体税收共治新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收共治格局"。个体税收有点多面广、流动性强、账目不规范等特点,这给税务机关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笔者认为,税务机关可借鉴流程再造理论,积极推进组织机构扁平化、管理机制具体化、系统控制风控化、征管保障制度化,探索个体税收共治背景下征管流程的重塑与优化。组织机构扁平化。目前,税务(本文来源于《中国税务》期刊2016年12期)
贺小剑[7](2016)在《差序格局对个体的伦理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将个体包裹其中,是个体安身立命的根本,但儒家的人伦差序给个体带来了一定的制约,在某种程度上缩减和压抑了个人空间,在差序格局中很难做到真正独立。本文仅从个体的意愿选择、是非判断以及个人空间等几方面来简单分析差序格局对个体的伦理制约。(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6年08期)
胡砚秋,李文斌,崔佳玉,苏志尧[8](2016)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个体及生物量的点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广东康禾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设置4 hm2固定样地进行每木调查,分析群落优势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和木荷(Schima superba)种群的年龄结构,并分别用Ripley's L函数和标记相关函数(mark correlation function)对种群个体和生物量空间点格局进行可视化解析。结果表明:1)米槠和木荷种群的径级结构为金字塔型,种群中有大量幼年个体,属增长型种群。2)米槠和木荷种群在0—50 m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说明生境异质性在种群空间格局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米槠种群聚集强度随空间尺度的增大逐渐增强,木荷种群在0—29.5 m尺度上聚集强度随尺度增大而增强,随后开始减小。3)米槠和木荷种群生物量分布格局与个体分布格局并不耦合,米槠生物量在个体间主要呈负相关,说明个体间存在显着的资源竞争。木荷个体间生物量分布相互独立,竞争不明显,显示出作为亚热带先锋树种的木荷有很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个体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两个种群的分布模式均有利于实现物种共存。(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王鑫厅[9](2013)在《放牧胁迫下植物间的正相互作用及其与植物个体小型化和种群空间格局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近年来,大量研究已经表明,正相互作用与负相互作用在群落中同时存在,只是在不同条件下,某一方将居主导作用。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集中体现在种群个体小型化上,而关于小型化的机理尚未有明确解释。那么,在放牧胁迫下,是否存在正相互作用与负相作用的转化?也就是说,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能否纳入到正相互作用与负相互作用转化的生态学基本理论框架内?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种群格局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在放牧胁迫下存在正相互作用与负相互作用的转化,那么,它将如何改变种群空间格局?本文以此为起点,选择典型草原带处于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群落,通过野外实验、统计模型等手段,探讨了在放牧胁迫下的正、负相互作用及其相互转化,分析正、负相互作用与草原退化过程中植物个体小型化的相关关系及其对种群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期以新的视角解释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机理。这一研究对于认识由于过度放牧引发的草原退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O-Ring函数计算并比较种群在不同尺度下的种群邻体密度,结果发现在不同放牧胁迫梯度下,存在正相互作用与负相互作用的转化,且这种转化主要发生在种内。在严重退化的群落中,正相互作用居主导,而在放牧胁迫较小的恢复群落中负相互作用占主导。2.过度放牧引起的严重退化群落,在正相互作用下,植物种群通过改变个体形态以抵御家畜的采食,改变分布状态来抵御家畜的践踏,改变形态和分布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共筑了抵御采食和践踏的防线。进一步通过正相互作用理论解释了以往学者在试图解释小型化机理时所存在的不足,从而有力地说明了在过度放牧条件下所发生的植物个体小型化,当为在胁迫条件下种群正相作用所致,把草原退化(小型化)统一在物种间正相互作用的生态学基本理论框架内。3.在不同放牧胁迫梯度下,存在种内正相互作用与负相互作用的转化。通过点格局并结合完全空间随机模型、泊松聚块模型和嵌套双聚块模型,证明了在不同放牧胁迫梯度下正相互作用与负相互作用的转化引起种群空间格局发生变化。其实质是在正相互作用与负相互作用转化的过程中引发种群在局部小尺度范围内邻体密度发生变化所致。(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3-05-22)
赵成章,任珩[10](2012)在《退化草地阿尔泰针茅种群个体空间格局及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是自身特性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采用草地群落学调查与点格局分析方法,在祁连山北坡阿尔泰针茅草原,根据株丛径大小将阿尔泰针茅(Stipa krylovii)分为3个大小等级:A级(1.1—7.0 cm)、B级(1.1—7.0 cm)和C级(株丛径7.1 cm以上),分析了阿尔泰针茅种群的大小结构和不同大小等级个体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结果表明:随天然草地退化过程延续,阿尔泰针茅种群个体空间格局由聚集分布转变为非聚集分布,个体间的关联性由正相关为主转化为不相关和负相关;不同大小等级个体的空间格局存在差异,C级个体仅在中度退化草地表现出聚集格局,A级和B级个体以聚集和随机格局为主,且在未退化和轻度退化草地由随机转向聚集格局;不同等级个体间的空间关联性与形体大小差异不存在相关性,A级与B级、C级个体间正关联尺度明显增大,B级与C级个体间则以不相关和负相关为主且负相关尺度增大。物种大小结构和个体间的竞争关系变化,是种群不同大小等级空间格局及关联性转换的关键因素,反映了退化草地植物应对干扰的更新途径。(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2年22期)
个体格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秉承百年附中"成德达才"的育人理念,恪守"自觉、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教育与教学相统一,提出了"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德育工作思路,构建了主题育人、活动育人、学科育人、家校育人的德育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题育人课程。将德育内容分成若干主题,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丰富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体格局论文参考文献
[1].袁建华.个体崛起梦想重生——谈税收社保新政对建筑设计行业未来格局的影响[J].中国勘察设计.2019
[2].赵倩.面向全体,关注个体,构建德育新格局[J].教育家.2019
[3].王大伟.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大径级个体对邻木空间格局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9
[4].秦鹏,顾琪,王舒悰,曹俊杰,王福升.4种地被竹大个体空间分布的点格局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庄虔华.互联网证券生态圈的格局特征、个体定位及券商的主导作用[J].金融纵横.2017
[6].李宝江,齐根贵.形成个体税收共治新格局[J].中国税务.2016
[7].贺小剑.差序格局对个体的伦理制约[J].城市地理.2016
[8].胡砚秋,李文斌,崔佳玉,苏志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个体及生物量的点格局分析[J].生态学报.2016
[9].王鑫厅.放牧胁迫下植物间的正相互作用及其与植物个体小型化和种群空间格局的关系[D].内蒙古大学.2013
[10].赵成章,任珩.退化草地阿尔泰针茅种群个体空间格局及关联性[J].生态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