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汪锡佳[1](2020)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质量研究》文中认为盐酸雷尼替丁是一类组胺H2受体阻滞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胃部疾病[1]。本论文针对目前国际研究热点基因毒性杂质N,N-二甲基亚硝胺(NDMA)和光降解杂质进行了杂质研究、对原料药和胶囊剂进行了质量标准的提高,为该药的生产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检测依据,本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针对NDMA的理化性质,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LC-MS),采用全扫描模式对NDMA分子进行定性,并选择响应较高的母、子离子对进行定量,同时对流动相、色谱柱、离子源温度、碰撞能等参数进行筛选,最终建立LC-MS方法测定原料药及胶囊中NDMA的含量。结果表明,NDMA在3.174634.8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322 ng/mL和6.225 ng/mL。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及定量准确的优点,克服了采用GC-MS顶空进样检测时,样品在高温下自身结合为NDMA而导致假阳性的不足。同时对光降解杂质进行了研究,通过氙灯模拟日光照射制备光降解杂质,采用液相色谱收集3种未知杂质溶液,经过分离纯化后利用LC-MS推测杂质结构,并采用核磁技术对杂质3进行归属,最终利用Protox数据平台对3种杂质进行了毒性数据预测。结果表明,推测降解杂质1为(E)-N-甲基-N’-(2-(((5-((甲基氨基)甲基)呋喃-2-基)甲基)硫代)乙基-2-硝基乙烯-1,1-二胺,推测降解杂质2为(E)-2-(((1-(甲基氨基)-2-硝基乙烯基)氨基)乙烷-1-硫醇;确证降解杂质3为(E)-3-(甲氨基)-5,6-二氢-2H-1,4-噻嗪-2-酮O-(((5-((二甲氨基)甲基)呋喃-2-基)甲基)肟,毒性数据表明3种杂质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癌性,因此需对其进行进一步毒理研究。结合现行标准中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对色谱条件优化后进行了有关物质检查及方法学考察,并进行了残留溶剂检测。结果表明,有关物质检查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磷酸缓冲液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mL/min,柱温35℃,进样量10μL;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乙醇和1,2-二氯乙烷进行了残留溶剂的测定;含量测定色谱条件同有关物质检查法,样品测得含量为99.98%100.23%。最后对自制胶囊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溶出度测定方法并与参比制剂进行溶出行为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桨法测定溶出度,以四种溶液为溶出介质,溶出度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规定;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原料药与胶囊均在高温条件下较为稳定,高湿条件下吸湿较为明显,光照条件下含量降低、有关物质增加,该实验结果为产品的生产与贮存提供了数据支撑。

魏惠平[2](2020)在《当归醇提物对SHR血压及靶器官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明确当归醇提物对SHR血压和靶器官的作用。2.基于Th17/Treg细胞平衡探讨当归醇提物干预SHR血压和靶器官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1.系统检索Cochrane、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CBM七个数据库,纳入当归和含有当归的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研究。使用EXCEL 2013和SPSS 21对数据进行整合与处理,并通过气泡图来呈现结果。2.结合70%乙醇热回流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当归有机酸;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醇提物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通过阿魏酸含量控制当归醇提物的质量。3.动物分组:空白组9只WKY大鼠,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贝那普利)、当归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各9只SHR大鼠。空白组和模型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用贝那普利片10mg/d,当归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对应剂量,进行灌胃,每日1次,连续8周。监测各组大鼠血压及其他生理参数;通过大鼠心脏彩超、HE染色、Masson染色评估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采用ELISA、Western Blot、RT-PCR实验方法检测血清中NF-κβ、VCAM-1、ET-1、ICAM-1、eNOS含量,并基于蛋白-基因层面监测RAAS系统和氧化应激成分的表达;评价当归醇取物对SHR肝肾功能的影响。4.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当归治疗高血压及靶器官保护的信号通路。5.建立SHR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当归醇提物高剂量组,并设空白组(WKY)。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指标IL-6、CRP以及Th17、Treg表达因子IL-17、IL-23、IL-10、TGFβ1含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并计算Th17/Treg比率;qPCR检测大鼠肾组织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p38、p-p38、FoxO1、p-FoxO1、SGK1和IL-23R表达。结果1.Evidence Mapping分析纳入的RCT研究,总有效性结局指标占69.4%,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纳入研究干预措施中所用的中药药性将其分为补气活血法、补气养血法、补气养阴活血法等八大类,大部分药性类型为活血化瘀方;纳入文献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压、靶器官保护,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2.当归醇提物的制备及质量控制当归醇提物呈棕褐色细粉。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流动相由乙腈-0.1%磷酸溶液组成,梯度洗脱,洗脱时间为:0-30 min,A:95%-5%(v/v),B:5%-95%(v/v);检测波长为316 nm;该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回收率能满足体外分析要求;当归醇提物中阿魏酸平均含量为(151.525±0.002)%(μg/g)。3.当归醇提物对SHR的降压效果评价指标及肝肾功能影响血压及一般状况:给药2、4、6、8周后,贝那普利组、当归醇提物高剂量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与当归醇提物中、高剂量组大鼠活动积极,反应灵敏,睡眠少、体毛光泽,弓背表现少,体重升高。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1)彩超: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脏LVEDD、LVESD减小,IVSTD及LVPWTD均明显增厚,EF、FS、E/A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LVEDD、LVESD增加,EF、FS、E/A提高,IVSTD、LVPWTD降低,高剂量当归醇提物明显增了LVEDD、LVESD、EF、FS、E/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HR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心肌纤维走形紊乱、细胞核染色加深、细胞间隙增大伴明显的组织胶原沉积及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及当归醇提物高剂量组SHR心肌纤维走形整齐、细胞核染色正常,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及细胞间质胶原沉积。(3)Masson染色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间隙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细胞间隙增宽、心肌细胞形态受压失去原有的梭形结构、血管周围大量的胶原沉积;与模型组比较,贝那普利及当归醇提物高剂量组心肌纤维间隙、血管周围胶原沉积明显减少、心肌细胞梭形结构清晰可见。血管内皮功能及RAAS系统指标:(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VCAM-1、ET-1、ICAM-1蛋SHR白表达上升,基因表达明显上调,氧化应激因子eNOS蛋白表达下降,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贝那普利组及当归醇提物高剂量组VCAM-1、ET-1、ICAM-1蛋白表达下降,基因表达下调,而eNOS蛋白表达升高,基因表达上调(P<0.01)。(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T1-R蛋白表达升高,基因表达上调,AT2-R蛋白表达下降,基因表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贝那普利组及当归醇提物组AT1-R蛋白表达下降,基因的表达下调,AT2-R蛋白表达升高,基因表达上调(P<0.05)。肝肾功能影响的初步评价:与空白组比较,实验各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ALT、AST、BUN、CREA均在同一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4.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防治高血压的机制研究当归治疗高血压时主要涉及生物膜合成、脑肠轴发育、细胞内钙信号转导、平滑肌收缩、刺激cAMP合成、脂多糖反应、G蛋白耦连的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MAPK/SGK1/FoxO1/RORγt/IL-23R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细胞的平衡发挥降低SHR模型血压及靶器官保护的作用。5.当归醇提物干预SHR血压和靶器官损伤的作用机制肾脏组织病理:与空白组比较,SHR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纤维化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变窄,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受压,形态欠规则,间质肿胀,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贝那普利组、当归醇提物高剂量组大鼠肾小球纤维化减轻,肾小管形态规则,炎性浸润减少。血清炎症指标:(1)与模型组比较,贝那普利组、当归醇提物高剂量组IL-6、CRP的表达降低(P<0.05)。(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h17细胞百分比上升,Treg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Th17/Treg细胞比值上升;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贝那普利组、当归醇提物高剂量组Th17细胞百分比下降,Treg细胞百分比上升,Th17/Treg细胞比值明显下降(P<0.05)。(3)与模型组比较,贝那普利组、当归醇提物高剂量组IL-17、IL-23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模型组比较,贝那普利组、当归醇提物高剂量组IL-10、TGFβ1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Rγt、FoxP3的表达:(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RORγt表达降低(P<0.05);贝那普利组、当归醇提物高剂量组RORγt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Fox P3表达升高(P<0.05);贝那普利组、当归醇提物高剂量组Fox P3表达均升高于模型组(P<0.05)。p38/MAPK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HR肾脏组织中p-p38、SGK1、p-FoxO1和IL-23R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当归醇提物高剂量组大鼠肾脏组织中p-p38、SGK1、p-FoxO1和IL-23R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1.目前的研究现状提示当归对高血压治疗的降压及靶器官保护有效且不良反应较低,但其疗效有待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明。2.当归醇提物可以改善SHR一般情况,一定程度上降低SHR血压,能够逆转SHR心肌重塑、改善内皮功能,且无明显肝、肾功能影响。3.Th17/Treg平衡失调是SHR模型高血压发病的关键因素,当归醇提物高剂量组通过调节p38MAPK/SGK1/FoxO1/RORγt/IL-23R介导的Th17/Treg平衡,降低SHR血压,防治其靶器官损伤。

李浛,周艳飞[3](2017)在《盐酸贝那普利片溶出度方法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片溶出度。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40nm、320nm处分别测定吸收度并计算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Eclipse XDB-C18柱5μm 4.6mm×250mm,流动相为氯化钾缓冲液:水:甲醇(17∶25∶58),流速0.7mL/min,检测波长240nm。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简单且准确度与精密度高。

步国花[4](2016)在《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制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Benazepril Hydrochloride Oral Solution),建立盐酸贝那普利含量检测方法,对所制备的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进行稳定性研究,为宠物临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型口服药物。方法:(1)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配方筛选:首先通过剂量换算得到盐酸贝那普利用于犬猫的参考剂量,从而设计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中盐酸贝那普利的目标浓度;然后初步筛选出对盐酸贝那普利溶解性好的试剂,将其与蒸馏水进行复配,并筛选出合适的促溶剂,以提高盐酸贝那普利的溶解度;通过稳定性考察,选出稳定性好、粘稠度低、刺激性小的配方,再向配方中加入0.1%的硫代硫酸钠,即为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的最佳配方。(2)对所制备的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进行质量评价:首先用pH计检测盐酸贝那普利的酸碱度,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建立盐酸贝那普利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方法,检测最大吸收波长,建立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进行回收率、精密度、重复性试验;对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包括高温试验、低温试验、冷冻试验、光照试验,考察温度和光照对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稳定性的影响;对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进行加速试验,通过统计分析三个月内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在60℃、70℃、80℃、90℃下的含量变化,运用经典恒温加速法,通过Arrhenius指数定律lnk=lnA–Ea/RT,预测出25℃贮存条件下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的保质期。结果:(1)本研究所制备的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的最佳配方为:盐酸贝那普利30wt%,无水乙醇29.95wt%,吐温-80 10wt%,蒸馏水29.95wt%,硫代硫酸钠0.1wt%。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流动性好。(2)本研究所制备的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的pH为为3.62±0.0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含量,标准曲线为A=0.0227C–0.0019(r=0.9991);运用该检测方法,所获得的回收率为99.26%±0.01%,RSD为0.87%;精密度试验结果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9%±0.027%(RSD=0.027%)、98.95%±0.028%(RSD=0.028%)、99.76%±0.012%(RSD=0.012%);重复性实验结果中,日内精密度RSD均低于1%,日间精密度RSD均低于5%;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经过高温(60℃)、低温(4℃)、冷冻(-20℃)、光照(4500lx)条件保存5d、10d,溶液性状稳定,药物含量变化均小于5%;药物加速试验中,lnk与1/T的回归方程为lnk=–10235(1/T)+20.657,r=0.9955,预测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在25℃时的保质期约为47个月。结论:研制出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所制备的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载药量高、稳定性好,25℃条件下贮存时间长,符合口服溶液剂的质量标准。

高丽娜[5](2016)在《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制备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为兽医临床治疗高血压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模式。方法:(1)制备空白膜剂,观察各膜剂的成膜性能、外观性状、韧性及粘附性,对成膜材料进行初步筛选;制备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筛选复合成膜材料并确定其比例;通过改变复合成膜材料与药物的比例优化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处方,并确定膜剂最优处方;(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以膜剂外观性状、p H值、溶化时限、重量差异为检测指标对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进行质量评价;(3)通过高温、高湿度、强光照射、加速试验对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考察。结果:(1)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为透明均一的薄膜;所选成膜材料为聚乙烯醇1788(PVA1788)、聚乙烯醇0588(PVA0588),两者比例为3∶1时成膜效果最佳;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最优配方为聚乙烯醇1788(PVA1788)9g,聚乙烯醇0588(PVA0588)3g,羧甲基淀粉钠(CMS-Na)0.3g,丙三醇1g,吐温-80(Tween-80)0.5g,盐酸贝那普利0.4g,超纯水74g。(2)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外观完整光洁,色泽均一,厚薄一致,表面无明显气泡。该膜剂pH值为4.59,厚度为145±5μm,载药量约0.4mg/cm2,37℃恒温水浴6.7min溶解(未搅拌)完全。检测该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含量的最佳波长为241nm,盐酸贝那普利在15μg·m L-16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其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平均回收率为97.87%±1.0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d deviation,RSD)为1.02%,其精密度较高,药物含量为标示量的102.47%。(3)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在40℃,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保存3个月稳定性良好,强光照射稳定性较差,应该避光保存。结论:本试验所选用的聚乙烯醇成膜材料柔韧性强、安全无毒;所制备的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外观完整光洁,色泽均一,厚薄一致,黏附性强,稳定性高。与传统片剂药物相比,只需将其置于口腔中,遇唾液快速溶解,解决了动物难以吞咽的问题。

唐文革[6](2013)在《1-叔丁氧基乙氧羰基-(3S)〔-〔(1S)-乙氧羰基-3-苯基-丙基〕氨基〕-2,3,4,5-四氢-1H-1-苯并氮杂卓-2-酮的合成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本实验对1-叔丁氧基乙氧羰基-(3S)〔-〔(1S)-乙氧羰基-3-苯基-丙基〕氨基〕-2,3,4,5-四氢-1H-1-苯并氮杂卓-2-酮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本实验对原料的投料配比以及反应时间对合成工艺的影响进行研究。检测方法:采用依利特sinochrom ODS-BP色谱柱(5um 4.6*250mm),甲醇-0.03%磷酸氢二钠-0.05磷酸二氢钾(70:15:15),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

金鹏,刘艳,卜媛媛[7](2013)在《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片的含量》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快速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片的含量。方法采集盐酸贝那普利片NIR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回归,通过建立NIR光谱与理论测定值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片的含量。结果定量分析模型浓度范围为2.53%6.55%(mg/mg);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138,决定系数(R2)为98.47%;外部验证均方差(RMSEP)为0.137,决定系数(R2)为98.76%,平均绝对偏差为0.11%(mg/mg),平均相对偏差为2.49%。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快速简便,可以满足药品现场快速检测的需要。

方红[8](2013)在《盐酸贝那普利多晶型的制备及表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药物的多晶型现象对药物的理化性质、生物利用度、相关制剂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近年来日益受到药学工作者的重视,已成为药物研究和开发过程的重要内容以及药品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盐酸贝那普利是一种重要的抗高血压药,也存在多晶型现象。目前已报道的盐酸贝那普利晶型有A、B两种晶型,但未报道其晶体结构。本文以盐酸贝那普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A、B两种晶型的制备与结构表征,筛选出新的、稳定的盐酸贝那普利新晶型,并进行了晶型的制备工艺、晶体结构及稳定性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制备得到了盐酸贝那普利A晶型和B晶型,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分析表明,A晶型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7.8655(4)A,b=11.7700(6)A,c=13.5560(7)A,β=102.9470(10)0,晶胞体积V=1223.07(11)A3,晶胞内分子数Z=2。B晶型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晶胞参数a=7.9353(8)A,b=11.6654(11)A,c=26.6453(16)A,晶胞体积V=2466.5(4)A3,晶胞内分子数Z=4。A晶型中分子排列整齐有序,而B晶型中分子堆叠相对无序混乱,说明A晶型在高温下较稳定,而B晶型在低温下较稳定。(2)筛选出盐酸贝那普利两种新晶型—I晶型和II晶型,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PXRD)、单晶X射线衍射(SCXRD)、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红外光谱(IR)等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I晶型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8.0410(6)A,b=11.5343(8)A,c=28.4191(13)A,β=91.736(2)。,晶胞体积V=2634.6(3)A3,晶胞内分子数Z=2。II晶型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晶胞参数a=28.7014(12)A,b=11.4349(4)A,c=8.0071(3)A,晶胞体积V=2627.91(17)A3,晶胞内分子数Z=2。两种新晶型都属于溶剂化物。(3)考察了A晶型和B晶型的稳定性关系及转晶条件。研究表明,B晶型120℃加热1.5h后会完全转变成A晶型,即高温下A晶型的稳定性优于B晶型。(4)研究得到一种制备盐酸贝那普利A晶型的新工艺。该制备工艺采用单一溶剂(可以是C1-C6的醇,最优选是乙醇)且溶剂用量少、条件易控制,得率可以从60%提高到80%,适合工业化生产。本文的创新点:筛选出两种盐酸贝那普利的新晶型,发现了一种A晶型的新制备工艺。

刘景侠[9](2009)在《海蜇降压肽提取工艺研究与效果测定》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对不同种类和处理的海蜇分部进行成分和氨基酸测定,海蜇和沙蜇成分相差不大,面蜇和黄斑海蜇的蛋白质含量要低于海蜇;海蜇伞部的总氨基酸含量最多,为127.32 mg/g干重,必需氨基酸含量也达到29.31%。对两种现有降压肽体外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前法由于萃取过程中不可控因素较多,精密度太差而致使测定误差较大,且操作麻烦,不宜用于降压肽的测定;可见分光光度法不需从反应体系中提取马尿酸,操作相对简单,灵敏度高、数据稳定,重复性也较好,但当用猪肺粗提ACE酶液时数据不稳定,只有用较纯的ACE酶才能得到比较稳定的测定结果。探索了薄层层析-分光光度法测定降压肽的体外ACE抑制效果的条件,精密度试验的变异系数为2.17%(n =8),此法测定降压肽,重复性好,数据稳定,但操作复杂,步骤繁琐,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建立的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简便,准确度高,线性回归方程为:y=20431.098+713.059x ,相关系数r=0.99185。测定精密度的变异系数为0.04%。利用酶解法制备海蜇降压肽,并对工艺参数做了一些探讨。发现腌渍海蜇皮冲洗、匀浆、杀菌后,按50ku/100gPr的添加量加入中性蛋白酶,在45℃水浴中酶解9h,粗滤后通过5kDa的超滤膜时,ACE抑制率最大。100℃浓缩对其影响不大,冷冻会使其ACE抑制率明显降低。体内实验研究了海蜇降压肽对肾动脉狭窄和L-NNA药物致高血压两种高血压模型血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胃剂量小于60mg/Kg.bw剂量范围内,降血压肽的剂量与两种模型的收缩压降压效果均成一定的正相关性。灌胃剂量超过60mg/Kg.bw时,血压下降值都基本趋于平缓。海蜇降血压肽对正常兔子血压无影响。海蜇降压肽五个不同样品的体内和体外测定对比,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冰冻使样品降压效果明显减小,而灭菌和浓缩对降压效果影响不大。体外模拟消化作用对海蜇降压肽降压效果影响不大,说明降压肽具有抗消化的能力。脱苦、缓释处理后的体内体外对比发现,先加入0.5%粉末活性炭,55℃下吸附20min,再加入1.5%β-环糊精,于65℃下包埋30min的处理最好,不仅能脱出苦味,而且大大延长了药效,起到了缓释的作用。将海蜇降压肽与四种化学合成药物相比较。体外试验显示:北京降压0号抑制率最低,贝那普利抑制率最高达到64.9%,海蜇降压肽次之,而缬沙坦和伲福达没有抑制效果。体内试验:在灌胃剂量正常条件下,钙离子拮抗剂伲福达不能对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模型起到降压效果;海蜇降压肽比缬沙坦降血压肽作用时间较快,维持时间较短,但如果加大剂量也会达到与缬沙坦维持时间相同的效果;与盐酸贝那普利相比,贝纳普利降压幅度较大些,但加大剂量会引起低血压,这样大的落差对高血压病人是极为不利的。而降血压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进行海蜇降压肽的放大试验,并对样品做了体内体外测定。在体内测定中,D9和E10均能使高血压降至正常值,且维持时间在20个小时。体外测定D9和E10的抑制率分别为67.3%和61.5%,其它样品则抑制率较小。

孙西征,陈代勇,卢熙,林文清,杨万清[10](2003)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含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盐酸贝那普利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 :盐酸贝那普利在2 4 0nm处有最大吸收 ,在 10 0 μg~ 6 0 0 μg/ml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 ,平均回收率 10 1 8% ,RSD =1 3%。 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含量 ,操作简便 ,稳定性好 ,结果准确。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基因毒性杂质N-二甲基亚硝胺的研究
    1.1 研究内容
    1.2 HPLC-MS分析方法的建立
        1.2.1 仪器与试药
        1.2.2 基因毒性杂质NDMA计算方法
        1.2.3 液相色谱条件的筛选
        1.2.4 质谱条件的筛选
        1.2.5 液相色谱-质谱条件的确定
    1.3 方法学验证
        1.3.1 线性溶液的配制
        1.3.2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1.3.3 专属性试验
        1.3.4 线性与范围
        1.3.5 检测限、定量限
        1.3.6 精密度试验
        1.3.7 稳定性试验
        1.3.8 回收率试验
    1.4 样品测定
    1.5 小结与讨论
2.光照降解产物的研究
    2.1 研究内容
    2.2 光降解杂质的制备
        2.2.1 仪器与试药
        2.2.2 光降解试验
        2.2.3 杂质溶液的制备
    2.3 光降解产物结构确证
        2.3.1 仪器与试药
        2.3.2 液相色谱-质谱条件的筛选
        2.3.3 降解杂质1 的结构推测
        2.3.4 降解杂质2 的结构推测
        2.3.5 降解杂质3 的结构推测
        2.3.6 降解杂质3 的核磁数据归属
        2.3.7 毒理数据预测
    2.4 小结与讨论
3.盐酸雷尼替丁原料药的质量研究
    3.1 研究内容
    3.2 仪器与试药
        3.2.1 仪器
        3.2.2 试药
    3.3 理化性质研究
        3.3.1 外观
        3.3.2 引湿性
        3.3.3 溶解度
        3.3.4 熔点
        3.3.5 晶型
    3.4 鉴别
        3.4.1 醋酸铅溶液反应
        3.4.2 液相图谱鉴别
        3.4.3 紫外-可见光谱鉴别
        3.4.4 红外光谱鉴别
        3.4.5 氯化物鉴别
    3.5 检查
        3.5.1 水分
        3.5.2 炽灼残渣
        3.5.3 重金属
        3.5.4 有关物质检查
        3.5.5 样品有关物质检查结果
        3.5.6 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有机残留溶剂
    3.6 含量测定
        3.6.1 方法学验证
        3.6.2 含量测定
    3.7 小结与讨论
4.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质量研究
    4.1 研究内容
    4.2 理化性质研究
        4.2.1 外观与性状
        4.2.2 水分测定
    4.3 检查
        4.3.1 装量差异
        4.3.2 溶出度测定
    4.4 溶出曲线测定
        4.4.1 四种介质标准曲线的测定
        4.4.2 四种介质的溶出曲线测定
    4.5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有关物质研究
        4.5.1 辅料及处方的组成
        4.5.2 方法学考察
        4.5.3 胶囊中有关物质检查结果
    4.6 含量测定
        4.6.1 方法学验证
        4.6.2 含量测定
    4.7 影响因素试验
        4.7.1 盐酸雷尼替丁原料药及胶囊的影响因素试验
    4.8 小结与讨论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质量标准(草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当归醇提物对SHR血压及靶器官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当归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现状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分析方法
        1.4 结局指标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 Evidence Mapping
    3 讨论
        3.1 当归及其复方制剂的有效性
        3.2 当归及其复方制剂的安全性
        3.3 纳入研究质量
        3.4 当归的应用前景
        3.5 优势与局限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当归醇提物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当归醇提物的制备
        1.2.2 阿魏酸含量的测定
        1.2.3 当归醇提物中阿魏酸含量测定
    2 结果
        2.1 系统适用性
        2.2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2.3 精密度、相对回收率和稳定性
        2.4 阿魏酸含量测定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当归醇提物对SHR血压及靶器官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当归醇提物降低SHR血压的疗效评价
        2.2 当归醇提物对SHR肝、肾功能影响的初步评价
    3 讨论
        3.1 当归醇提物逆转心肌重构作用机制
        3.2 当归醇提物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防治高血压机制
    1 资料方法
        1.1 当归活性成分筛选
        1.2 当归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预测
        1.3 高血压疾病靶点预测
        1.4 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构建
        1.5 靶蛋白互作网络构建
        1.6 KEGG信号通路与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当归活性成分筛选
        2.2 当归活性成分-靶点-疾病靶点网络构建
        2.3 潜在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图
        2.4 当归治疗高血压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2.5 当归治疗高血压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当归醇提物降低SHR血压及靶器官保护的分子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形态学评估当归醇提物对SHR模型靶器官的影响
        1.2.2 当归醇提物对SHR血清IL-6和CRP的影响
        1.2.3 当归醇提物对SHR血清Th17/Treg比例的影响
        1.2.4 p38/MAPK通路相关因子的检测
        1.2.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SHR模型肾组织HE染色的影响
        2.2 对SHR模型IL-6和CRP表达的影响
        2.3 对SHR模型Th17和Treg表达的影响
        2.4 对SHR模型IL17和IL-23表达的影响
        2.5 对SHR模型IL-10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2.6 Th17和Treg 转录因子RORγt、FoxP3的表达
        2.7 对SHR模型p38、p-p38、SGK1、FoxO1、p-FoxO1和IL-23R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展望与不足
附录
    附录1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件2 系统评价检索策略
    附件3 系统评价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盐酸贝那普利片溶出度方法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仪器:
    1.2 试验药品
        1.2.1对照品
        1.2.2供试品:
        1.2.3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溶出条件:
        1.3.2 色谱条件
        1.3.2.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1.3.2.2紫外分光光度法:
        1.3.3 溶液配制
        1.3.3. 1 对照品溶液配制
        1.3.3. 1. 1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照品溶液配制:
        1.3.3. 1. 2 高效液相色谱法:
        1.3.3. 2 样品溶液配制:
        1.3.3. 3 标准溶液的配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外法溶出度试验
        2.1.1 稳定性试验:
        2.1.2 精密度试验:
        2.1.3 线性关系考察:
        2.1.4 溶出度试验:
    2.2 液相法测定溶出度
        2.2.1 线性关系考察:
        2.2.2精密度试验:
        2.2.3稳定性试验:
        2.2.4 溶出度试验:
3 讨论
    3.1 紫外法测定溶出度:
    3.2液相法测定溶出度
4 结论

(4)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2.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发现与发展
        1.2.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3 盐酸贝那普利的研究进展
        1.3.1 盐酸贝那普利的结构与性质
        1.3.2 盐酸贝那普利的药代学
        1.3.3 盐酸贝那普利的药效学
        1.3.4 盐酸贝那普利联合用药进展
        1.3.5 盐酸贝那普利不良发应
    1.4 口服溶液剂的研究进展
        1.4.1 口服溶液剂的优缺点
        1.4.2 口服溶液剂的应用
        1.4.3 口服溶液剂的质量控制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的制备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2 方法
        2.1.2.1 初步筛选口服溶液剂配方
        2.1.2.2 筛选口服溶液剂最佳配方
        2.1.2.3 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的制备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配方初筛结果
        2.2.2 最佳配方筛选结果
        2.2.3 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的制备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的质量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1.2 方法
        3.1.2.1 pH测定
        3.1.2.2 含量测定
        3.1.2.3 稳定性试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pH测定
        3.2.2 含量测定
        3.2.3 稳定性试验
        3.2.3.1 影响因素试验
        3.2.3.2 加速试验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符号说明
致谢
作者简介

(5)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1.1 高血压的简介
        1.1.2 高血压的分类
        1.1.3 高血压发病机制
    1.2 盐酸贝那普利的研究进展
        1.2.1 盐酸贝那普利的结构性质
        1.2.2 盐酸贝那普利的药理作用机制
        1.2.3 盐酸贝那普利的药代动力学
        1.2.4 盐酸贝那普利的临床应用
    1.3 口腔膜剂的研究进展
        1.3.1 口腔膜剂简介
        1.3.2 口腔膜剂的制备工艺
        1.3.3 口腔膜剂处方组成
        1.3.4 口腔膜剂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的制备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成膜材料的初步筛选
        2.1.4 复合成膜材料的筛选
        2.1.5 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的制备
        2.1.6 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的体外评价方法
        2.1.7 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的处方优化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成膜材料的初步筛选
        2.2.2 复合成膜材料的筛选
        2.2.3 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的制备
        2.2.4 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的处方优化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的质量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仪器
        3.1.2 主要试剂
        3.1.3 外观检查
        3.1.4 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含量的测定
        3.1.5 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p H的测定
        3.1.6 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溶化时限的检查
        3.1.7 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重量差异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外观检查
        3.2.2 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含量的测定
        3.2.3 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p H的测定
        3.2.4 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溶化时限的检查
        3.2.5 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重量差异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的初步稳定性考察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仪器
        4.1.2 主要试剂
        4.1.3 稳定性试验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高温试验
        4.2.2 高湿度试验
        4.2.3 强光照射试验
        4.2.4 加速试验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片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
    2.1 盐酸贝那普利片含量的测定
    2.2 光谱采集
3 结果[7]
    3.1 聚类分析
    3.2 校正模型的建立[1, 8-13]
    3.3 专属性考察
    3.4 准确性考察
    3.5 精密度考察
        3.5.1 重现性考察
        3.5.2 重复性考察
4 结论

(8)盐酸贝那普利多晶型的制备及表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药物多晶型的基本概念
    1.3 药物多晶型的分类
        1.3.1 构象型多晶型
        1.3.2 构型型多晶型
        1.3.3 堆叠型多晶型
        1.3.4 氢键型多晶型
        1.3.5 假多晶型(溶剂化物)
    1.4 无定型
    1.5 固体药物晶型的重要性
        1.5.1 药物多晶型与溶出速率的关系
        1.5.2 药物多晶型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
        1.5.3 药物多晶型与稳定性的关系
        1.5.4 药物多晶型与药物作用时间的关系
        1.5.5 药物多晶型与药物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关系
    1.6 固体药物晶型鉴别与分析技术
        1.6.1 拉曼(Raman)光谱
        1.6.2 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scopy)
        1.6.3 固态核磁共振法(SS-NMR)
        1.6.4 热分析法(thermal analysis)
        1.6.5 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
        1.6.6 显微镜法(electronic microscope)
        1.6.7 溶解度法
        1.6.8 药物多晶型计算机辅助预测
        1.6.9 其他
        1.6.10 小结
    1.7 固体药物晶型的转型
        1.7.1 溶剂
        1.7.2 加热
        1.7.3 熔融
        1.7.4 研磨
        1.7.5 混悬
        1.7.6 压力
        1.7.7 湿度
        1.7.8 加入其它物质
    1.8 国内药物多晶型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1.9 课题提出
第二章 盐酸贝那普利的理化性质及表征方法
    2.1 命名
    2.2 化学式
    2.3 分子量
    2.4 外观、色泽
    2.5 盐酸贝那普利制剂及用法用量
    2.6 盐酸贝那普利药理作用
    2.7 已知晶型及制备方法
    2.8 表征方法
第三章 盐酸贝那普利A晶型和B晶型的制备及表征
    3.1 实验材料
    3.2 晶型制备
        3.2.1 盐酸贝那普利A晶型及其单晶的制备
        3.2.2 盐酸贝那普利B晶型及其单晶的制备
    3.3 结果表征与讨论
        3.3.1 检测与表征
        3.3.1.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3.3.1.2 光学显微镜观测
        3.3.1.3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
        3.3.1.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3.3.1.5 热重分析
        3.3.1.6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3.3.2 盐酸贝那普利A晶型的制备新工艺
        3.3.3 盐酸贝那普利A晶型和B晶型的热稳定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盐酸贝那普利新晶型(Ⅰ晶型)的制备及表征
    4.1 实验材料
    4.2 盐酸贝那普利Ⅰ晶型及其单晶的制备
    4.3 结果表征与讨论
        4.3.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4.3.2 光学显微镜观测
        4.3.3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
        4.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4.3.5 热重分析
        4.3.6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盐酸贝那普利新晶型(Ⅱ晶型)的制备及表征
    5.1 实验材料
    5.2 盐酸贝那普利Ⅱ晶型及其单晶的制备
    5.3 结果表征与讨论
        5.3.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5.3.2 光学显微镜观测
        5.3.3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
        5.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5.3.5 热重分析
        5.3.6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研究结果
        6.1.2 本文的创新点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9)海蜇降压肽提取工艺研究与效果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Abbreviation)
第一章 引言
    1.1 高血压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1.1.1 高血压的危害及现状
        1.1.2 高血压的分类与成因
        1.1.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与高血压
        1.1.3.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1.1.3.2 ACE 对血压的调节作用
        1.1.4 ACEI 的研究进展
    1.2 食物蛋白源降压肽的研究现状
        1.2.1 降压肽与ACE 抑制剂的区别
        1.2.2 食物蛋白源降压肽的降压机理
        1.2.3 食物蛋白源降压肽的来源及种类
        1.2.4 食物蛋白源降压肽的制备研究
        1.2.4.1 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1.2.4.2 多肽脱苦的研究
        1.2.5 食物蛋白源降压肽的利弊分析
    1.3 降压肽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1.3.1 体外活性测定方法
        1.3.1.1 紫外分光光度法
        1.3.1.2 可见分光光度法
        1.3.1.3 酶偶联法
        1.3.1.4 高效液相色谱法
        1.3.1.5 高效毛细管电泳
        1.3.2 体内活性测定的高血压模型
        1.3.2.1 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
        1.3.2.2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1.3.2.3 药物诱导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1.4 海蜇概况
        1.4.1 海蜇资源利用状况
        1.4.1.1 海蜇的外貌与习性
        1.4.1.2 我国的海蜇种类及分布
        1.4.2 海蜇的研究进展
        1.4.2.1 食用研究进展
        1.4.2.2 药用研究进展
        1.4.2.3 海蜇成分测定的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海蜇成分测定与氨基酸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的前处理
        2.2.2 蛋白含量测定
        2.2.3 水分的测定
        2.2.4 灰分的测定
        2.2.5 脂肪测定
        2.2.6 糖类测定
        2.2.7 氨基酸测定
        2.2.8 必需氨基酸指数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海蜇的主要成分测定
        2.3.2 腌制海蜇的无机成分分析
        2.3.3 四种海蜇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有ACEI体外抑制活性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3.1 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及探索
        3.1.1 材料与方法
        3.1.1.1 材料与试剂
        3.1.1.2 主要仪器
        3.1.2 方法
        3.1.2.1 药品的配制
        3.1.2.2 测定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3.1 底物的用量对结果的影响
        3.1.3.2 乙酸乙酯萃取次数对结果的影响
        3.1.3.3 乙酸乙酯的烘干时间和温度对结果的影响
        3.1.3.4 紫外分光光度法精密度实验
        3.1.4 小结
    3.2 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及探索
        3.2.1 材料与方法
        3.2.1.1 材料与试剂
        3.2.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2 方法
        3.2.2.1 马尿酸标准曲线建立
        3.2.2.2 测定方法
        3.2.2.3 ACE 的抑制率的计算方法
        3.2.3 结果与分析
        3.2.3.1 喹啉与BSC'最佳比例的选择
        3.2.3.2 温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3.2.3.3 混匀方式对测定的影响
        3.2.3.4 ACE 酶液的影响及稳定性研究
        3.2.3.5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精密度试验
        3.2.4 小结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降压肽体外活性新测定方法的建立研究
    4.1 薄层层析-分光光度法的建立
        4.1.1 实验材料和方法
        4.1.1.1 实验材料
        4.1.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1.2 方法
        4.1.2.1 展开剂的配制
        4.1.2.2 显色剂的配制
        4.1.2.3 实验步骤
        4.1.2.4 标准曲线的建立
        4.1.2.5 ACE 抑制率的计算
        4.1.3 结果与分析
        4.1.3.1 展开剂最佳配比的选择
        4.1.3.2 显色剂储存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4.1.3.3 补充显色剂配比
        4.1.3.4 补充显色后水浴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4.1.3.5 马尿酸标准曲线的建立
        4.1.3.6 薄层层析-分光光度法的精密度试验
        4.1.4 小结
    4.2 薄层色谱扫描法的建立
        4.2.1 材料与仪器
        4.2.1.1 材料与试剂
        4.2.1.2 主要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2.1 展开剂的配制
        4.2.2.2 半自动点样仪的操作及设定
        4.2.2.3 薄层扫描仪的参数设定
        4.2.2.4 光谱扫描
        4.2.2.5 标准曲线的建立
        4.2.2.6 样品的测定
        4.2.2.7 抑制率的计算
        4.2.3 结果与讨论
        4.2.3.1 盐酸浓度及用量对点样液的影响
        4.2.3.2 冷冻时间对点样液的影响
        4.2.3.3 光谱扫描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2.3.4 标准曲线的建立
        4.2.3.5 样品测定加样回收率试验
        4.2.3.6 稳定性和精密度试验
        4.2.4 小结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蜇降压肽制备工艺的研究
    5.1 材料与仪器
        5.1.1 原料与试剂
        5.1.2 仪器
    5.2 方法
        5.2.1 测定方法
        5.2.2 抑制率的计算
        5.2.3 工艺流程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海蜇种类和部位对降压效果的影响
        5.3.2 海蜇前处理中灭菌对结果的影响
        5.3.3 酶解过程中酶的种类对抑制率的影响
        5.3.4 酶解过程中的双因素探索
        5.3.4.1 酶解温度与时间
        5.3.4.2 酶用量与时间对抑制率的影响
        5.3.5 酶的用量、酶解温度、时间的正交试验设计
        5.3.6 超滤膜的选择
        5.3.7 冷冻温度与时间对抑制率的影响
        5.3.8 浓缩温度与时间对抑制率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海蜇降压肽体内降压活性的研究
    6.1 材料与仪器
        6.1.1 实验动物与原料
        6.1.2 试剂
        6.1.3 仪器及用具
    6.2 实验方法
        6.2.1 试验用兔子饲喂方法
        6.2.2 实验兔子血压测定方法
        6.2.3 肾动脉狭窄型高血压模型的建立方法
        6.2.4 L-NNA 致高血压模型的建立
        6.2.5 实验动物分组方法
        6.2.6 海蜇降压肽液体样品与冻干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6.2.7 数据记录观察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高血压兔子模型
        6.3.2 剂量与降压幅度的量效关系
        6.3.3 降压肽对两种高血压模型的降压效果
        6.3.4 降压肽剂型对降压效果的影响比较
        6.3.5 降血压肽剂量与降压幅度、压降时间的关系
        6.3.6 降压肽对正常兔子血压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海蜇降压肽体内降压活性与体外抑制作用的相关性比较研究
    7.1 材料与仪器
        7.1.1 材料与试剂
        7.1.2 仪器
    7.2 方法
        7.2.1 体内测定
        7.2.2 体外测定
    7.3 结果与分析
        7.3.1 不同样品体内体外测定对比
        7.3.1.1 体内降压活性随时间的变化
        7.3.1.2 体外ACE 抑制率的测定
        7.3.2 同一样品不同处理的体内体外测定
        7.3.2.1 体内降压效果测定
        7.3.2.2 体外ACE 抑制率随时间的变化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模拟体内消化处理和脱苦、缓释处理对海蜇降压肽活性影响的研究
    8.1 材料、试剂与仪器
        8.1.1 材料与试剂
        8.1.2 仪器
    8.2 方法
        8.2.1 人工胃液的配制
        8.2.2 人工肠液的配制
        8.2.3 消化降压肽的制备
        8.2.4 体外测定
        8.2.5 体内测定
    8.3 结果与分析
        8.3.1 模拟体内消化处理后降压肽的体内测定
        8.3.2 模拟体内消化处理后降压肽的体外ACE 抑制率
        8.3.3 脱苦与缓释处理方法的选择
        8.3.3.1 脱苦与缓释后降压肽的体外ACE 抑制率测定
        8.3.3.2 脱苦与缓释后降压肽的体内降压活性测定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海蜇降压肽与药物降压效果的对比研究
    9.1 试剂与仪器
        9.1.1 试剂与材料
        9.1.2 仪器
    9.2 测定方法
    9.3 结果与分析
        9.3.1 降压肽与药物的体外对比测定
        9.3.2 降压肽与三类代表性药物各自的体内量效关系变化比较
        9.3.2.1 降压肽与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伲福达的降压效果对比
        9.3.2.2 降压肽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缬沙坦的降压效果对比
        9.3.2.3 降压肽与ACE 抑制剂类降压药贝那普利的降压效果对比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海蜇降压肽制备工艺的放大试验
    10.1 材料与方法
        10.1.1 材料与试剂
        10.1.2 主要设备
    10.2 方法
        10.2.1 放大试验生产车间图
        10.2.2 放大试验工艺流程
        10.2.3 试验设备图
        10.2.4 体外测定
        10.2.5 体内测定
    10.3 结果与讨论
        10.3.1 感官鉴评
        10.3.2 试样品的体外 ACE 抑制作用测定
        10.3.3 中试样品的体内降压活性测定
        10.3.4 中试样品的体内降压活性测定
    10.4 小结与建议
总结
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10)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测定波长选择
    2.2 标准曲线绘制
    2.3 回收率试验
    2.4 稳定性试验
    2.5样品的含量测定
3 讨论

四、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质量研究[D]. 汪锡佳. 成都大学, 2020(08)
  • [2]当归醇提物对SHR血压及靶器官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探讨[D]. 魏惠平.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盐酸贝那普利片溶出度方法比较[J]. 李浛,周艳飞. 北方药学, 2017(12)
  • [4]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溶液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D]. 步国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5]盐酸贝那普利口腔膜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D]. 高丽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6]1-叔丁氧基乙氧羰基-(3S)〔-〔(1S)-乙氧羰基-3-苯基-丙基〕氨基〕-2,3,4,5-四氢-1H-1-苯并氮杂卓-2-酮的合成工艺研究[J]. 唐文革.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36)
  • [7]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片的含量[J]. 金鹏,刘艳,卜媛媛. 中国药事, 2013(12)
  • [8]盐酸贝那普利多晶型的制备及表征研究[D]. 方红. 浙江大学, 2013(07)
  • [9]海蜇降压肽提取工艺研究与效果测定[D]. 刘景侠. 青岛农业大学, 2009(11)
  • [10]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含量[J]. 孙西征,陈代勇,卢熙,林文清,杨万清. 西南国防医药, 2003(06)

标签:;  ;  ;  ;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