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交转育论文_刘春香,隋铭,刘春霞,向春玲,曹红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回交转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玉米,标记,转基因,抽穗期,赤霉病,春化,不育系。

回交转育论文文献综述

刘春香,隋铭,刘春霞,向春玲,曹红祥[1](2019)在《青萝卜晚抽薹性状回交转育及FLC2第1内含子PCR扩增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FLC2基因作为影响成花的关键枢纽基因,在十字花科植物成花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培育适于早春栽培的晚抽薹青萝卜新品种,在充分考虑FLC2基因对抽薹开花作用的基础上,以晚抽薹基因型白玉春萝卜为供体,通过回交转育的方法将晚抽薹性状转移到潍县青萝卜中,并在转育过程中对FLC2扩增多态性进行了研究,以探索晚抽薹植株FLC2的特征,并开发其对早春品种选育的作用。结果表明:FLC2第1内含子在晚抽薹供体中具有长约1 628 bp的插入突变,该基因型对晚抽薹作用较大,纯合的插入突变对晚抽薹作用大于杂合型。通过对该插入突变的PCR扩增可知,不同春化时期对插入突变内含子扩增的影响不同,短期春化主要影响野生型FLC2第1内含子的扩增,较长时间的春化主要影响插入突变内含子的扩增,而在抽薹开花期2种基因型的扩增基本不受影响,扩增效率高。通过改进引物,可以提高扩增效率,但不能消除春化对FLC2第1内含子扩增的影响,苗期未经春化植株不及抽薹开花期检测效果好。萝卜晚抽薹回交转育可以连续进行,每次转育只要获得杂合基因型即可传递晚抽薹性状,最后的自交后代,通过花期对插入突变内含子的PCR检测可以准确鉴定植株是否为纯合突变型晚抽薹植株,获得遗传稳定的晚抽薹基因型,从而可防止后代晚抽薹性状的分离。(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振,高树仁,王霞,孙丽芳,左淑珍[2](2018)在《玉米不育系回交转育群体背景选择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细胞质不育系cms-合344为供体亲本、辐63018为轮回亲本,构建BC_1和BC_2群体,研究利用SSR标记进行遗传背景选择加速回交转育不育系的效果。选用两亲本间多态性好的并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60个SSR标记进行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分析。结果表明,对两群体遗传背景回复率分析,86株BC_1群体背景回复率平均值为74.41%,63株BC_2群体背景回复率平均值为87.36%,BC_1群体表型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似度均较高的株系有9株,BC_2有8株。对两群体进行不同标记数目分析,两群体中使用40个标记与总数60个标记所计算的背景回复率基本相同,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6和0.95以上。(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孙丽芳,王振,王霞,邓杰,胡凯凤[3](2016)在《玉米不育系回交转育群体遗传连锁图谱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合344为试验材料,辐63018为轮回亲本构建BC1F1群体和BC2F1群体,并分别构建SSR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331对SSR标记中有60对标记在两亲本间呈现稳定多态性;BC1F1群体覆盖玉米基因组总长度为1 637.38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27.29 cM,BC2F1群体覆盖玉米基因组总长度为1 183.64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9.73 cM;两个图谱的每条染色体标记数目和种类一致,然而各标记位置发生明显变化。研究为玉米不育系回交转育分子辅助选择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张玲[4](2016)在《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的抗性鉴定、遗传分析及回交转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作为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第叁大粮食作物,是非常重要的饲料、工业原料及生物能源。田间的杂草与玉米植株争夺空间、阳光、水分和养分等,并能传播一些病虫害,杂草的危害能使玉米大幅度地减产,严重影响玉米产业的发展。通过转基因方式获得抗除草剂的玉米,可以实现防治杂草的同时,不对农作物造成伤害。但受基因型限制,适合于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有限,转化周期长、转化率低,且通过遗传转化获得的自交系植株的综合性状通常不优良,往往难以直接应用于生产。因此,通过回交的方法将目标基因导入到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背景材料中,获得既具有优良的外源目标基因性状,又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本研究以转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草甘膦基因2mg2-epsps的高抗玉米自交系18-599R的T_3代玉米材料为供体,与目前大面积推广或具有应用前景的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杂交品种亲本SH008、Mo17、R08、R18、RP125和RP128杂交和连续回交。期望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抗草甘膦玉米,以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对F1、BC_1和BC_2代玉米材料(叁叶期),田间喷施草甘膦进行表型鉴定,并在BC_1和BC_2代材料喷施草甘膦后,田间统计成活植株数目和枯死植株数目,分析其抗性分离比,对外源基因进行遗传分析。此外,通过PCR.RT-PCR和试纸条检测,分别从DNA水平、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回交后代材料进行分子鉴定。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田间表型鉴定和统计:6个轮回亲本的BC_1和BC_2代材料喷施草甘膦后,抗性分离明显,统计分析结果表明BC_1代材料中SH008不符合1:1的分离比,BC_2代中RP125材料不符合1:1的分离比,其余材料都符合一对显性等位基因控制的孟德尔遗传规律。2.PCR检测结果:BC_1和BC_2代部分材料通过PCR鉴定,均检测到了目的条带。表明通过回交,目的基因导入了受体亲本材料。3.RT-PCR检测及测序结果:对任意选择的叁种背景的材料,即SH008、RP125和RP128的BC_1和BC_2代材料PCR检测,并将目的条带回收测序,测序结果与2mG2-epsps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SH008和RP125的BC_1和BC_2代材料PCR扩增的目的序列与2mG2-epsps基因序列一致性为100%,RP128回交后代材料PCR扩增目的序列与2mG2-epsps基因序列一致性为99%。提取序列比对结果一致植株的RNA,进行RT-PCR检测,均检测出目的条带,表明目的基因在回交后代材料中正常转录。4.试纸条检测蛋白结果:试纸条检测6个轮回亲本的部分BC_1和BC_2代材料,首先进行PCR检测,均扩增出目的条带。试纸条检测发现SH008的BC_1、RP128的BC_1和RP128的BC_2代材料未检测到目的蛋白。其它材料均检测到了目的蛋白。未检测到目的蛋白的原因可能是这叁个样品中蛋白含量较少,不满足试纸条检测的灵敏度。在后续的实验中,有必要再通过其它方法进行蛋白质水平的鉴定。(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王振,高树仁,王霞,孙丽芳,胡凯凤[5](2016)在《玉米不育系回交转育群体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在回交早代的分布特点,以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合344为母本与辐63018进行杂交,以辐63018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转育不育系,对BC1和BC2两群体12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群体中变异系数较大均是秃尖长,轴粗在两群体之间差异最大。对12个性状进行相关系数分析,BC1穗行数和轴粗两个性状与其他性状间没有相关性,BC2穗行数与行粒数没有相关性。利用两群体中的各变异性状,结合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选择,可以加快转育新的玉米不育系。(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张菲菲[6](2015)在《转抗赤霉病基因小麦的聚合育种和回交转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真菌病害。它不仅引起小麦苗腐和穗腐等症状,导致产量锐减和品质降低,还产生多种毒素,对食品安全和人畜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天然的抗性资源缺乏,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性基因导入到适宜的小麦受体品种中,然后利用聚合育种技术,获得同时具有多种抗性基因的品系,以及利用回交转育技术,获得含有抗性基因兼具多数优良性状的品系,是培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主要利用聚合育种和回交转育等常规育种技术手段,对本实验室前期已获得的多种抗赤霉病转基因小麦进行遗传改良,期望获得抗赤霉病的优良小麦品种(系)。主要结果如下:1.对不同的抗赤霉病转基因小麦材料进行杂交聚合,通过不同世代的PCR鉴定,共获得聚合材料9份,分别为:组合1:C331株系(受体品种:郑麦9023;目的基因:Ech42)×E112株系(受体品种:郑麦9023;含有3个目的基因:VP1,Basi和AFP2);组合2:C331株系×H16株系(受体品种:扬麦158;目的基因:Chi);组合3:C343株系(受体品种:郑麦9023;目的基因:Ech42)×E112株系;组合4:C343株系×B50(受体品种:郑麦9023;目的基因NPR1);组合5:C367株系(受体品种:杨麦158;含有3个目的基因:Zm GC,Ech42,ACE)×株系H16;组合6:C367株系×C331株系;组合7:C367株系×B50株系;组合8:C462株系(受体品种:郑麦9023;目的基因:UEch42,Chi)×B50株系;组合9:D79株系(受体品种:扬麦11;目的基因:Rs D2-Msr A1)×G80株系(受体品种:扬麦158;目的基因:NPR1)。对这些组合的F4代进行田间单花接种鉴定,结果显示多数组合的赤霉病抗性均有所增强,并且以下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显着提高:组合2:C331株系×H16株系,组合5:C367株系×株系H16及组合6:C367株系×C331株系,与受体亲本扬麦158相比,病小穗率分别降低了49.27%,46.32%和39.90%;组合8:C462株系×B50株系,与受体亲本郑麦9023相比,病小穗率降低了38.66%。2.利用不同的抗赤霉病转基因小麦材料为供体亲本,以襄麦11,襄麦13,襄麦16,襄麦26,襄麦27,襄麦32,襄麦76,G237和G125这9个感病品系分别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转育,共获得回交材料40份。对这些材料的BC2F1的子代进行田间单花接种鉴定,结果显示多数材料的赤霉病抗性均有提高,其中以下5个材料的抗性提高显着:①襄麦11×株系A9(受体品种:扬麦11;目的基因:RSD2-NPR1-Msr A1)材料,与轮回亲本襄麦11相比,病小穗率降低了43.82%;②襄麦26×株系A6(受体品种:扬麦11;目的基因:Msr A1)材料,与轮回亲本襄麦26相比,病小穗率降低了52.58%;③襄麦32×株系A6(受体品种:扬麦11;目的基因:Msr A1)材料,与轮回亲本襄麦32相比,病小穗率降低了53.81%;④襄麦76×株系A8(受体品种:扬麦11;目的基因:RSD2-NPR1)材料,与轮回亲本襄麦76相比,病小穗率降低了71.27%;⑤襄麦76×株系A5(受体品种:扬麦11;目的基因:NPR1)材料,与轮回亲本襄麦76相比,病小穗率降低了57.69%。(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王振[7](2015)在《玉米不育系回交转育中利用SSR标记进行背景选择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杂交种制种是保证大田生产用种和玉米单产水平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玉米制种中主要采用人工去雄来生产杂交种,在去雄期间不但成本增加而且也很难保证种子质量。因此选育不育系,进而利用不育系进行制种是玉米杂交种生产的经济而有效手段。本研究以玉米细胞质不育系cms-合344为供体亲本、辐63018为轮回亲本构建BC1F1和BC2F1群体。选用两亲本间多态性好的并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60个SSR标记进行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进行分析,通过对遗传背景回复率的分析,探索适宜玉米不育系回交转育中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背景选择所适宜的SSR标记数目和选择的方式,以期望获得与轮回亲本相似度高的个体。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雄穗一级分枝在两亲本12个农艺性状上差异最明显;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BC1和BC2群体变异系数最大的均是秃尖长,最小的均是轴粗;相关分析表明,两群体中除个别性状之间没有相关性外,其它各性状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两群体与轮回亲本相似度分析,在86株BC1群体中有20株与轮回亲本相似度较高,63株BC2群体中有29株与轮回亲本相似度较高。2、对两亲本进行多态性SSR标记分析,筛选出两亲本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60个,覆盖玉米基因组10条染色体,每个染色体上最少3个标记。3、用60个SSR标记对两群体遗传背景回复率分析,86株BC1群体背景回复率平均值为74.41%,最高单株达85%;63株BC2F1群体背景回复率平均值为87.36%,最高单株达97.5%;对总数150株BC1群体背景回复率平均值为74.17%,其中有1株遗传背景回复率超过87.5%,占分析群体总数的0.67%,150株BC2群体背景回复率平均值为86.48%,其中有12个单株遗传背景回复率超过93.75%,占分析群体总数的8%。4、表型选择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差异比较,在86株BC1群体中,在背景回复率最高的23株中有9株来自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相似度较高的株系,占39.13%。在63株BC2群体中,在背景回复率最高的14株中有8株来自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相似度较高的株系。占57.14%。5、对两群体总数各150株进行不同标记数目分析,在BC1群体中使用40个标记所计算的背景回复率效果与总数60个标记计算背景回复率基本相同,相关系数达到0.96以上。在BC2群体中使用40个标记与总数60个标记所计算的背景回复率基本相同,相关系数达到0.95以上。(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5-06-01)

徐仅婷[8](2014)在《水稻抽穗期QTLs定位及回交转育培育抗病、虫水稻新品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抽穗期是水稻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对抽穗期QTL进行定位并研究其遗传效应在水稻育种中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以华粳籼74为背景的40个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利用重迭群作图法对水稻抽穗期QTL定位,定位了11个抽穗期相关QTL。另外,利用分子标记对第8染色体的控制极晚抽穗期基因进行精细定位,为下一步的基因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40个单片段代换系分别在2012和2013年对水稻抽穗期QTL进行分析,其中30个单片段代换系能够在2次重复检出,占检出单片段代换系的78.9%。经重迭群作图分析,鉴定出11个与抽穗期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2、3、4、6、8和10染色体上,这些QTL不仅具有较大的加性效应,而且受环境影响较小。2、以一个带有华粳籼74遗传背景的单片段代换系W02-15-7-3为试验材料,对水稻抽穗期基因进行评价。抽穗期稳定且表现为晚抽穗,带有极晚抽穗期基因。该代换系的代换区间为RM447--RM264-RM281--长臂,在第8染色体上,带有抽穗期基因qHD8-1。利用该代换系与华粳籼74杂交发展的F2分离群体进行抽穗期鉴定,发现晚抽穗和早抽穗单株数分离比例符合3:1,说明受显性单基因控制。利用微卫星标记将qHD8-1定位于8号染色体,在RM23588和RM3496之间所在的区间上。网上序列分析表明RM23588和RM3496之间的物理区间为86.5kb。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耕地面积的减少,世界将面临粮食问题的严峻挑战。培养优质抗病、抗虫水稻成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以籼稻明恢63为背景的转基因抗虫、抗病材料TT51(cry1Ab/1Ac)、华1517B(Pi1/Pi2)供体,黄淮稻区主栽品种圣稻14为受体亲本,分别进行杂交和多代回交。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培育出来源于TT51带有cry1Ab/1Ac基因的抗虫稳定株系3个,来源于华1517B带有Pi1/Pi2基因的稳定株系2个。2、对抗虫转育后代田间抗虫性鉴定及农艺性状评价,田间均表现良好的抗虫性状和优质丰产性状,表明通过回交将目的基因转育到其它品种,是获得抗虫水稻品种的一条简便有效的途径,为黄淮稻区抗病、虫转基因水稻育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期刊2014-06-09)

赵东方[9](2014)在《T1DL·1VS易位系小麦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回交转育》一文中研究指出HMW-GS是影响小麦食品加工品质最为重要的因素。簇毛麦1V染色体上存在着HMW-GS丰富的等位基因变异。为了将簇毛麦1V染色体上的HMW-GS基因转入小麦,中国春-簇毛麦整臂互补易位系T1DL1VS前人已成功创制。将易位染色体T1DL1VS转入优良的小麦品种中去,选育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的优良强筋小麦新品种,对于小麦品质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论如下:1.本实验利用已开发的簇毛麦1VS染色体臂特异性分子标记BE499250-STS和BE403153-STS/MspI成功筛选出含有1VS染色体臂的BC2和BC3植株并且成功回交,旨在将易位染色体T1DL1VS转入小偃22等七个小麦优良品种中去。2.本实验已获得BC2和BC3中国春-簇毛麦整臂互补易位系衍生后代,下一步将其分别与小偃22等七个小麦品种再次回交,并对BC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到BC5和BC6时,非轮回亲本的优良性状将会导入轮回亲本里,即得到以小偃22等七个小麦品种为背景,农艺性状优良的T1DL1VS易位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拓云,霍彩琴,田福东,宋波,申丽威[10](2014)在《SSR标记辅助回交转育大豆7S球蛋白α-亚基致敏蛋白缺失新品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快速培育7S球蛋白致敏蛋白α-亚基缺失的优质大豆新品系,以(α'+α)-亚基双缺失型材料日B为供体亲本,东农47为受体亲本,以杂交-回交转育方法为基础,结合SSR标记辅助遗传背景选择与主要农艺性状鉴定及品质分析,在BC2F4选育到7S球蛋白α-亚基缺失新品系Cb80。Cb80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遗传背景回复率大于90%,其蛋白质及氨基酸总量为44.1%、41.95%,分别比轮回亲本东农47提高3.5和3.76个百分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回交转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玉米细胞质不育系cms-合344为供体亲本、辐63018为轮回亲本,构建BC_1和BC_2群体,研究利用SSR标记进行遗传背景选择加速回交转育不育系的效果。选用两亲本间多态性好的并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60个SSR标记进行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分析。结果表明,对两群体遗传背景回复率分析,86株BC_1群体背景回复率平均值为74.41%,63株BC_2群体背景回复率平均值为87.36%,BC_1群体表型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似度均较高的株系有9株,BC_2有8株。对两群体进行不同标记数目分析,两群体中使用40个标记与总数60个标记所计算的背景回复率基本相同,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6和0.95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回交转育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春香,隋铭,刘春霞,向春玲,曹红祥.青萝卜晚抽薹性状回交转育及FLC2第1内含子PCR扩增检测[J].华北农学报.2019

[2].王振,高树仁,王霞,孙丽芳,左淑珍.玉米不育系回交转育群体背景选择效果的研究[J].玉米科学.2018

[3].孙丽芳,王振,王霞,邓杰,胡凯凤.玉米不育系回交转育群体遗传连锁图谱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6

[4].张玲.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的抗性鉴定、遗传分析及回交转育[D].四川农业大学.2016

[5].王振,高树仁,王霞,孙丽芳,胡凯凤.玉米不育系回交转育群体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6

[6].张菲菲.转抗赤霉病基因小麦的聚合育种和回交转育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

[7].王振.玉米不育系回交转育中利用SSR标记进行背景选择效果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

[8].徐仅婷.水稻抽穗期QTLs定位及回交转育培育抗病、虫水稻新品系[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4

[9].赵东方.T1DL·1VS易位系小麦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回交转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10].拓云,霍彩琴,田福东,宋波,申丽威.SSR标记辅助回交转育大豆7S球蛋白α-亚基致敏蛋白缺失新品系[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1 西农 Fp1 的专一核置换回交转育2 西农 Fp2 的专一核置换回交转育}选择用以回交转育的目标株系的基...闭花瓣型矮牵牛回交转育模式小白菜回交转育及雄性不育花器官...矮败基因源定向回交转育程序

标签:;  ;  ;  ;  ;  ;  ;  

回交转育论文_刘春香,隋铭,刘春霞,向春玲,曹红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