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血细胞减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细胞,骨髓,涂片,综合征,西林,溴化钠,危象。
全血细胞减少论文文献综述
李荣凌[1](2019)在《丙戊酰胺片和复方苯巴比妥溴化钠片合用致超敏反应综合征、全血细胞减少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IHS)是重症药疹的一种,其潜伏期及病程较长,通常以急性广泛的皮肤黏膜损害,伴高热、淋巴结肿大、肝肾等多脏器受损及血液学异常为特点,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药物、遗传、病毒及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但如何导致DIHS,至今尚未明确。全血细胞减少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而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组周围血象的改变,是指外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朱亚宁,赵颖,左小龙,左燕,张鹏[2](2019)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血细胞减少的回顾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儿童及成人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叁甲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5 17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年龄分为0~28 d,1~12月,>1~12岁,>12~18岁,>18~65岁,>65岁6组,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血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及转归等,并对患者血细胞减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与成人使用该药的安全性差异。结果:血液系统ADR总发生率为2. 99%,1~12月龄婴幼儿ADR发生率最高,达14. 48%,>65岁的老年人最低,仅1. 38%。898例儿童中有88例(9. 80%)血细胞(NEU、WBC、PLT)减少,15例(1. 67%) 3~4级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岁(OR=5. 399)是用药后血细胞(NEU、WBC、PLT)严重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各年龄段儿童患者中血液系统ADR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成人和药品说明书的报道,尤其是新生儿及1~12月龄的婴幼儿,应高度关注其血液系统ADR,加强监测血常规。(本文来源于《儿科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路琼,徐静,黄永坤,宁梅仙,肖群文[3](2019)在《甲亢危象合并抗甲状腺药物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症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危象病死率较高,抗甲状腺药物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症发生率较低,但具有致死性。两病合并存在,临床上极少见,诊治难度大,预后差。本文报告1例甲亢危象合并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患儿资料,希望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病例资料患儿女,13岁,因"发热伴心悸5 d,腹痛、腹泻1 d"入院,患儿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骤升,达39.7℃,伴大汗,皮肤潮红、干燥,一般退热措施无效。患儿心悸,呼吸急促,头痛,(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李颖,张迪,王碧玉,康利民,胡晓明[4](2019)在《以血细胞减少发病的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血细胞改变的发病特点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以血细胞异常起病的早发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儿均为男性,均发病于新生儿期,其中2例于早期新生儿期发病,3例于晚期新生儿期发病。4例起病首发表现为两系血细胞减少,1例为叁系血细胞减少。3例经治疗后好转,2例因病情危重而放弃治疗。结论在新生儿期发病、首发症状为血细胞减少的甲基丙二酸血症,诊断容易延误,而且病情危重、预后差;对新生儿期发生血细胞减少的患儿,诊疗方面应开拓思路,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甲基丙二酸血症预后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9年09期)
赵琴[5](2019)在《骨髓穿刺涂片联合活检病理切片在全血细胞减少性血液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同步观察骨髓活检病理切片与骨髓穿刺涂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3例全血细胞减少性血液疾病患者,均给予同步骨髓穿刺活检及骨髓涂片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43例患者中,骨髓穿刺活检切片对AA、AL、MDS、MgA、MF的诊断符合率显着高于骨髓涂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骨髓活检切片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价值比较高,能提高诊断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69期)
鲁崇高[6](2019)在《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全血细胞减少症通过骨髓细胞学进行检查的价值。方法从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随机选取10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细胞学进行检查,总结病因。结果造血系统疾病45例,占45.00%,骨髓象特征中Ⅲ级骨髓增生占34.44%,Ⅳ级骨髓增生以下占12.34%。患者中出现骨髓形态发生异常的情况比较多,其中出现白细胞以及巨幼红细胞都存在不同程度病态的造血情况。非造血系统疾病所导致全血细胞减少55例,占55.00%,骨髓象特征中出现Ⅲ级骨髓增生的患者占65.56%,而患者中出现Ⅳ级骨髓增生及以下的患者比例为87.34%,其中巨核系多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由于全血细胞减少症属于十分常见的造血系统疾病,通过骨髓细胞学的检查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医》期刊2019年08期)
刘颖,陈艳,冒青,胡仁琴[7](2019)在《一例婴儿全血细胞减少的基因突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1例小婴儿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儿及其母亲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为患儿家属提供病因诊断及遗传咨询。方法:收集我院一例全血细胞减少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提取该患儿及其母亲的DNA进行基因组二代测序和分析。结果:(1)4月男患儿,生后即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等表现,反复感染,且血小板逐渐降低。骨穿提示红系增生低下,见红系巨幼样变、环铁粒幼红细胞、巨核系未见异常。入院后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反复输注红细胞、血小板支持治疗。(2)患儿及其母亲GATA1基因exon6:c.A944G位点存在一纯合突变(半合子),其母亲为杂合携带.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其病理意义。结论:GATA1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19-08-16)
容黎[8](2019)在《血常规、外周血涂片联合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诊疗中的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常规、外周血涂片联合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22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分别经行血常规、外周血涂片以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并对所有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基于患者临床症状,血常规+外周血涂片可发现异常情况,联合骨髓细胞学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结论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疗中,血常规、外周血涂片联合骨髓细胞学检查可协助临床医生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3期)
薛宏怡,竺枫,王宏强,陆风雁,邱雷[9](2019)在《骨髓活检与涂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一致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一致性。方法选取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98例,采用同步抽吸-活检法留取骨髓标本行骨髓活检和涂片检查,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骨髓活检与涂片的诊断一致性。结果在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中,骨髓活检与涂片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32,95CI:0.629~0.895,P<0.05)。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诊断中,骨髓活检与涂片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12,95CI:0.442~0.756,P<0.05)。在对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中,骨髓活检与涂片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75,95CI:0.763~0.973,P<0.05)。结论骨髓涂片与活检对AL的诊断一致性佳,但对其他血液疾病如MDS和AA的诊断一致性一般,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李源,盛锦义,付秋德,俞志斌[10](2019)在《艾滋病并全血细胞减少1例及临床诊治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人,大家习惯性思维考虑是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然而并非如此。除了常见血液系统疾病会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也可以引起全血细胞减少,本文报道1例因艾滋病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病例的诊断过程及诊治体会。(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全血细胞减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儿童及成人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叁甲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5 17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年龄分为0~28 d,1~12月,>1~12岁,>12~18岁,>18~65岁,>65岁6组,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血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及转归等,并对患者血细胞减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与成人使用该药的安全性差异。结果:血液系统ADR总发生率为2. 99%,1~12月龄婴幼儿ADR发生率最高,达14. 48%,>65岁的老年人最低,仅1. 38%。898例儿童中有88例(9. 80%)血细胞(NEU、WBC、PLT)减少,15例(1. 67%) 3~4级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岁(OR=5. 399)是用药后血细胞(NEU、WBC、PLT)严重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各年龄段儿童患者中血液系统ADR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成人和药品说明书的报道,尤其是新生儿及1~12月龄的婴幼儿,应高度关注其血液系统ADR,加强监测血常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血细胞减少论文参考文献
[1].李荣凌.丙戊酰胺片和复方苯巴比妥溴化钠片合用致超敏反应综合征、全血细胞减少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
[2].朱亚宁,赵颖,左小龙,左燕,张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血细胞减少的回顾性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19
[3].刘路琼,徐静,黄永坤,宁梅仙,肖群文.甲亢危象合并抗甲状腺药物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症1例报告[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
[4].李颖,张迪,王碧玉,康利民,胡晓明.以血细胞减少发病的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9
[5].赵琴.骨髓穿刺涂片联合活检病理切片在全血细胞减少性血液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6].鲁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校医.2019
[7].刘颖,陈艳,冒青,胡仁琴.一例婴儿全血细胞减少的基因突变分析[C].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19
[8].容黎.血常规、外周血涂片联合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诊疗中的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9].薛宏怡,竺枫,王宏强,陆风雁,邱雷.骨髓活检与涂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一致性研究[J].浙江医学.2019
[10].李源,盛锦义,付秋德,俞志斌.艾滋病并全血细胞减少1例及临床诊治体会[J].宜春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