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对流式倒圆锥形腔底压电混合泵,包括泵体、厚法兰盘、薄法兰盘、阀座、十字硅胶阀,所述泵体两端对称设置泵体入口,所述泵体底端设置泵体出口,泵体入口通过两端处的橡胶管与薄法兰盘出口连接,泵体出口通过底端端处的橡胶管与厚法兰盘入口连接,所述薄法兰盘和厚法兰盘由螺栓分别穿过薄法兰盘的螺栓孔和厚法兰盘的螺栓孔与螺母配合得以四周固定,在二者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用于固定阀座,所述阀座的阀座轴肩与厚法兰盘孔肩重合,阀座的外壁贴到厚法兰盘的内壁上,阀座的圆形挡流区与厚法兰盘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十字硅胶阀的阀肩与阀座孔肩重合,十字入流孔与阀座的圆形挡流区相切,所述泵体设置环形体,环形体也作为腔壁的一部分,腔底为倒圆锥形,本实用新型具有混合效果好,混合量大,且便于拆卸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对流式倒圆锥形腔底压电混合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厚法兰盘(7)、薄法兰盘(8)、阀座(9)、十字硅胶阀(10);所述泵体(1)两端对称设置泵体入口(1-5),所述泵体底端设置泵体出口(1-6),泵体入口(1-5)通过两端处的橡胶管(11)与薄法兰盘出口(8-4)连接,泵体出口(1-6)通过底端处的橡胶管(11)与厚法兰盘入口(7-4)连接,所述薄法兰盘(8)和厚法兰盘(7)由螺栓(5)分别穿过薄法兰盘(8)上的螺栓孔(8-1)和厚法兰盘(7)上的螺栓孔(7-1)与螺母(6)配合得以四周固定,在二者连接处通过密封圈(4)密封,用于固定阀座(9);所述阀座(9)的阀座轴肩(9-4)与厚法兰盘孔肩(7-3)重合,阀座(9)的外壁贴到厚法兰盘(7)的内壁上,阀座(9)的圆形挡流区(9-3)与厚法兰盘(7)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十字硅胶阀(10)的阀肩(10-3)与阀座孔肩(9-1)重合,十字入流孔(10-1)与阀座(9)的圆形挡流区(9-3)相切;所述泵体(1)设置环形体(1-2),环形体(1-2)也作为腔壁的一部分,腔底(1-3)为倒圆锥形。
设计方案
1.一种对流式倒圆锥形腔底压电混合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厚法兰盘(7)、薄法兰盘(8)、阀座(9)、十字硅胶阀(10);
所述泵体(1)两端对称设置泵体入口(1-5),所述泵体底端设置泵体出口(1-6),泵体入口(1-5)通过两端处的橡胶管(11)与薄法兰盘出口(8-4)连接,泵体出口(1-6)通过底端处的橡胶管(11)与厚法兰盘入口(7-4)连接,所述薄法兰盘(8)和厚法兰盘(7)由螺栓(5)分别穿过薄法兰盘(8)上的螺栓孔(8-1)和厚法兰盘(7)上的螺栓孔(7-1)与螺母(6)配合得以四周固定,在二者连接处通过密封圈(4)密封,用于固定阀座(9);
所述阀座(9)的阀座轴肩(9-4)与厚法兰盘孔肩(7-3)重合,阀座(9)的外壁贴到厚法兰盘(7)的内壁上,阀座(9)的圆形挡流区(9-3)与厚法兰盘(7)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十字硅胶阀(10)的阀肩(10-3)与阀座孔肩(9-1)重合,十字入流孔(10-1)与阀座(9)的圆形挡流区(9-3)相切;
所述泵体(1)设置环形体(1-2),环形体(1-2)也作为腔壁的一部分,腔底(1-3)为倒圆锥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式倒圆锥形腔底压电混合泵,其特征在于,环形体(1-2)的高度小于腔内孔肩(1-7)的高度,阀座(9)设置有扇形入流孔(9-2),所述十字硅胶阀(10)设置有阀片(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式倒圆锥形腔底压电混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和泵盖(2)由螺栓(5)分别穿过泵体的螺栓孔(1-1)和泵盖的螺栓孔(2-1)与螺母(6)配合得以四周固定,泵盖上设有电线孔(2-3),用于引出压电振子的电线,所述压电振子(3)包括圆形基体(3-2),所述圆形基体(3-2)的上表面安装有压电陶瓷(3-1),通压电振子上面和下面的密封圈(4)固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机械,具体的说是的一种对流式倒圆锥形腔底压电混合泵。
背景技术
被动阀压电泵利用逆压电效应使压电振子产生变形,改变泵体容积,从而使泵腔与外界产生压强差,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结合阀的开启和关闭,实现液体的流入和输出,其广泛应用于流体混合、农业滴灌、药物输送等领域,在传统的被动阀压电泵中,大多使用球阀、伞形阀、悬臂梁阀等类型,实现这些阀的开启需要很大的冲击力,另一方面阀设置在腔内,一旦阀出现问题,拆卸阀较麻烦,除此之外,泵自吸力不高,混合量不大,且流体的混合发生在出口处,存在混合不充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混合效果好,混合量大,且便于装配的混合泵。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对流式倒圆锥形腔底压电混合泵,包括泵体、厚法兰盘、薄法兰盘、阀座、十字硅胶阀。
所述泵体两端对称设置泵体入口,所述泵体底端设置泵体出口,泵体入口通过两端处的橡胶管与薄法兰盘出口连接,泵体出口通过底端处的橡胶管与厚法兰盘入口连接。
所述薄法兰盘和厚法兰盘由螺栓分别穿过穿过薄法兰盘的螺栓孔和厚法兰盘的螺栓孔与螺母配合得以四周固定,在二者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用于固定阀座。
所述阀座的阀座轴肩与厚法兰盘孔肩重合,阀座的外壁贴到厚法兰盘的内壁上,阀座的圆形挡流区与厚法兰盘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十字硅胶阀的阀肩与阀座孔肩重合,十字入流孔与阀座的圆形挡流区相切,所述泵体设置环形体,环形体也作为腔壁的一部分,环形体的高度低于腔内孔肩,腔底为倒圆锥形。
优选的是,所述环形体的高度小于腔内孔肩的高度,所述阀座设置有扇形入流孔,所述十字硅胶阀设置有阀片。
优选的是,所述泵体和泵盖由螺栓分别穿过泵体的螺栓孔和泵盖的螺栓孔与螺母配合得以四周固定,泵盖上设有电线孔,用于引出压电振子的电线,所述压电振子包括圆形振子基体,所述振子基体的上表面安装有压电陶瓷,通上下密封圈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以十字硅胶阀作为单向阀,十字硅胶阀易开启,对液体能量损耗小、液体以射流状进入泵腔,且具有良好的截止性,将十字硅胶阀设置在腔外便于拆卸。
2.泵体设置环形体,提高了泵的自吸力,增加了混合液的吸入量,环形体的高度低于腔内孔肩的高度,不会影响压电振子向下的变形量。
3.入口对称设置,两端的液体以对流形式混合。
4.腔底为倒圆锥形,混合液在倒圆锥形腔底会产生旋涡,进一步增强了液体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爆炸图。
图2为混合泵结构示意图。
图3为混合泵剖面图。
图4为泵体结构图。
图5为厚法兰盘结构图。
图6为阀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十字硅胶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泵盖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它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所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至图8所示,具体结构包括泵体1、厚法兰盘7、薄法兰盘8、阀座9、十字硅胶阀10。
泵体1的两端对称设置泵体入口1-5,泵体底端设置泵体出口1-6。
泵体入口1-5通过两端处的橡胶管11与薄法兰盘出口8-4连接,泵体出口1-6通过底端处的橡胶管11与厚法兰盘入口7-4连接。
薄法兰盘8和厚法兰盘7由螺栓5穿过螺栓孔与螺母配合得以四周固定,在二者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
阀座9的阀座轴肩9-4与厚法兰盘孔肩7-3重合,阀座9的外壁贴到厚法兰盘7的内壁上,阀座9的圆形挡流区9-3与厚法兰盘7之间留有间距。
十字硅胶阀10的阀肩10-3与阀座孔肩9-1重合,十字入流孔10-1与阀座9的圆形挡流区9-3相切。
泵体1设置环形体1-2,腔底1-3为倒圆锥形。
泵盖2包括位于泵盖上的螺栓孔2-1、密封槽2-2和电线孔2-3。
压电振子包括圆形基体3-2,圆形基体上表面安装有压电陶瓷3-1。
通过逆压电效应,压电陶瓷3-1变形,扩张收缩,带动基体3-3上下振动,改变泵腔压力,从而吸入泵出混合液。
通过压电振子3的作用,流体通过十字硅胶阀10,从泵体入口1-5进入泵腔,最后通过泵体出口1-6泵出。
流体在流经两端十字硅胶阀10时,液体能量损失小,利于液体流动,液体以射流状进入泵腔,由两端的泵体入口1-5进入的液体以对流形式混合。
为进一步增强混合效果,将腔底1-3设置为倒圆锥形,混合液在产生旋涡,增强了混合液的混合。
为了增强泵的自吸力,设置了环形体1-2,为了不影响压电振子3向下的变形,设置环形体1-2的高度小于腔内孔肩1-7的高度
为了便于装配与维修,将十字硅胶阀10设置在腔体外部,用阀座9固定十字硅胶阀10,将阀座9置于厚法兰盘7与薄法兰盘8之间。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工作过程包括第一工作过程好第二工作过程:
第一工作过程:压电振子3在正向交流电信号的刺激下,向泵盖2弯曲变形,泵腔体积增大,压力减小,泵腔压力小于外界压力,泵体出口1-6处的十字硅胶阀10关闭,液体在压力的作用下打开泵体入口1-5处的十字硅胶阀10,以射流状通过泵体入口1-5后在腔内形成对流混合,形成混合液,混合液在倒锥形腔底形成漩涡,进一步混合,这样就完成了混合液的混合。
第二工作过程:压电振子3在反向交流电信号的刺激下,向泵腔弯曲变形,泵腔体积减小,压力变大,泵腔压力大于外界压力,泵体入口1-5处的十字硅胶阀关闭,混合液打开泵体出口1-6的十字硅胶阀10,进而从泵腔流出。通过这两个工作过程,实现了液体的吸入混合和排出。
本文中具体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8699.9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2(吉林)
授权编号:CN209261780U
授权时间:20190816
主分类号:F04B 43/04
专利分类号:F04B43/04;F04B53/10;B01F5/12
范畴分类:28D;
申请人:长春工业大学
第一申请人:长春工业大学
申请人地址: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延安大街2055号
发明人:何丽鹏;吴晓强;郝兆鹏;赵达;王力
第一发明人:何丽鹏
当前权利人:长春工业大学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