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英国双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英国,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政策,借鉴
英国双语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林蕴[1](2017)在《英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的历史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作为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其民族构成有英格兰人、威尔士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等。其中英格兰人是主体民族,威尔士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等则是随着英国历史统一过程中而形成的少数民族群体。威尔士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曾是本民族地区的主人,都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甚至政体和王国;他们被统称为凯尔特民族,使用凯尔特语言。另有因两次世界大战而涌入的大量难民和移民群体,他们多来自第叁世界国家,同样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由历史形成的少数民族群体和移民而来的少数民族群体共同构成了英国当前的少数民族。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尊重、保护生活于其国内的少数民族群体,保障其在主流社会中的平等权利。而双语教育政策是这些法规政策的具体体现。论文以英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历史发展过程,分析研究英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总结其历史特点并找出对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几点启示。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英国少数民族构成及双语教育政策的历史概述,主要描述英国本土叁个凯尔特民族的形成和英国各地区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的历史概况和实践。第二部分重点分析英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的叁个历史阶段——英语同化阶段、地方语言复兴阶段、多元化阶段,分别以1870年《初等教育法》、1985年《斯旺报告》为分界线,梳理各个时期内英国中央政府与各地方政府为保护和促进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发展而颁布实施的重要教育政策与双语教育计划。第叁部分是根据英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叁个时期的历史分析,总结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点与问题,并指出影响英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制定实施的几个因素。同样是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英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发展过程中总结的历史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参考。从政府方面来说,我国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对双语教育的投资投入,增加双语公共服务,为双语者构建双语环境。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应该加大对双语教育科学研究的投入,针对双语教师缺乏的问题适时增加双语教师培训机构,形成双语教师培训网络。同时还要考虑家长的监督与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家长在双语教育政策中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7-03-13)
孙东方,王兴军[2](2016)在《从同化到多元:英国移民双语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多民族多语言的国情决定了其双语教育的发生发展,双语教育政策的形成发展与英国的民族理论与民族发展密切相关。从多学科交叉的视角梳理与分析,英国移民双语教育政策经历了由笼统到具体、由隔离到全纳、由同化主义取向到多元文化主义取向的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价值取向演变。综观不同历史时期英国移民双语教育政策的政策对象、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及实施效果,无不体现了英国政府及民众在民族观、语言观和决策机制等方面的科学化调整与不断创新。(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徐岩,田海洋[3](2016)在《英国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及其对新疆双语教师培训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语教师培训是提高双语教师质量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新疆的双语教师培训已经取得了相当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英国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改进新疆双语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喀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赵建梅[4](2014)在《英国威尔士双语教育对新疆双语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在赴威尔士双语学校考察、进行家长访谈及分析威尔士双语教育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认为其对新疆双语教育有四点启示:威尔士双语教育"破坏—重建"路径值得借鉴,新疆双语教育应始终坚持双语双文化人培养目标;充分认识模式二在社会及家庭语言环境单一地区的价值;双语教育作为微型、优质教育时相对容易获得成功,但成为普及教育时则困难增大数倍;双语教育是一种成本很高的教育类型,但无论怎么花钱,都是值得的。(本文来源于《新疆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佛朝晖[5](2010)在《英国的双语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以民族语和汉语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人才。英国同样是非移民国家,民族历史悠久,各地区双语教育发展不均衡。因此,研究英国双语教育实(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教育》期刊2010年12期)
宋倩[6](2010)在《英国威尔士双语教育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尔士这个东临英格兰,北望爱尔兰海的古老民族,在两千多年曲折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了自己独特而灿烂的语言与文化。自1536年正式并入英国以来,威尔士人一直在英格兰强势文化的夹缝中积极探寻着本民族的文化独立性。各种努力中最具成效的莫过于对威尔士语的保护与发扬。在威尔士中央政府、地方各郡、学校、家长,以及自发组织的大力推动下,《1967年威尔士语言法》、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1993年威尔士语言法》等重要法规在上世纪后半叶陆续通过。旨在推进威尔士语使用的威尔士语言委员会也得以成立。在最近四、五十年里以威尔士语为第一语言或第二语言的中小学校纷纷建立,掌握威尔士语的学生人数比例也慢慢增加。威尔士语的法律与社会地位得到了显着提高。本文将主要从文化而非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成功的教育举措进行探讨。文中介绍了威尔士双语教育实践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几种主要模式与地区差异,引用个例说明了课堂实施情况,并简要探讨了双语教育中政府机构,老师,家长等各方面角色的重要性。本文还对威尔士双语教学实践的成就与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威尔士独特的文化环境对威尔士双语教学与双语制的影响。威尔士双语教学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各层自上而下的一致努力,包括立法与经济上的支持,民族热情的推动,对北美洲经验的吸收,以威尔士语为媒介的丰富文化形式等等。因此尽管师资与硬件设施仍未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学生的需要,相关教育研究也相对贫乏,但是成功地扭转了威尔士语至上世纪末逐渐没落的命运,其经验与不足也成为了双语教学与文化领域宝贵的研究对象。(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0-05-01)
董霄云[7](2006)在《探析文化视界下的我国双语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的许多省市都在开展双语教育的试点,并且大有燎原之势。我们欣喜地看到,双语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外语教学方式,正在迅速地改变英语的教与学。然而,我国的双语教育片面地追求语言目标,却忽略了对文化目标的索求,结果只能造成“文化碰撞”,甚至“文化休克”。放眼全球,国外许多国家实施双语教育主要围绕着“文化”主题进行。在此启迪下,笔者致力于辨析和探求文化视界下的中国双语教育,并对我国双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争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分为七章: 第一章介绍澳大利亚的双语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增加多元文化意识,昆士兰州教育局发起了LOTE(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双语计划。本文分别从教学模式、学生选取、教材开发、师资培训、评价反馈等视角介绍了叁所参加LOTE双语试点计划的公立学校和一所私立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情况。 第二章介绍英国及爱尔兰的双语教育。近几十年来,英国的苏格兰、威尔士及英格兰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双语教育。然而,由于实行双语教育的目的不同,这些地区在开展双语教育过程中所反映的风貌、样态也不尽相同。例如,苏格兰、威尔士等地区的双语教育主要为了保存民族传统语言文化,而英格兰开展双语教育主要为了使外来少数族移民尽快融入主流语言文化社会。爱尔兰作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小国,与英国在语言文化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爱尔兰实行的双语教育历经沉浮,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第叁章介绍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新加坡是一个集多元种族、多种语言、多元文化为一体的国家。为了继承和发扬母族的传统语言文化,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政策,规定学校必须以英语和母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本文以华族的双语教育为蓝本对新加坡的双语教育进行解读,其中包括双语教育政策的出台、华文课程标准的演变、双语师资培训以及推广华语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章从“文化”的视角对我国双语教育的个案进行考察和述评。笔者在实地观摩双语教育的个案中发现,我国大部分的双语课程等同为“术语翻译”课;双语教师注重的只是语言知识性的传递、技能的培养,把语言视为“工具”、“武器”,而双语教育中的文化目标被完全弱化了。笔者对这种“舍道逐器”的现象感到担忧,并提出构建中国双语教育“道”与“器”的重要性。 第五章致力于探求文化视界下的中国双语教育。语言与文化现实密不可分,然而我国的双语教育片面追求语言目标,缺少对“文化”维度的考察,后果只能在国际交往中造成文化冲突和休克。笔者认为,当我国的双语教育在不断记录、描述、辨析中西方语言文化之间的异同时,我们也在超越不同语言文化造成的藩(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蒋又兰[8](2006)在《英国威尔士中小学的双语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双语教育在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国积极开展起来,使双语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带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实施他们的双语教育。威尔士中小学的双语教育也在这一时期逐渐步入正轨。威尔士政府为促进其双语教育,相继颁布了《威尔士语言法》、《教育改革法》等一系列法规,并以1993年新《威尔士语言法》为依据,成立了威尔士语言委员会,该组织在威尔士中小学双语教育的推行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上的支持,政策法规的扶持,和相关组织机构的推动,使威尔士的双语教育,在威尔士地区很快开展起来。尤其在威尔士的中小学,双语教育更是迅速地被推广,并在实施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本文对威尔士中小学的双语教育进行综合研究,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双语教育的涵义与类型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阐述了威尔士双语教育产生的背景;第叁部分,详细介绍了威尔士中小学的双语教育的实施。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双语教育进行了比较、归纳、阐述;第四部分,分析了威尔士中小学的双语教育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基于前述内容,结合目前我国民族双语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关于我国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威尔士中小学的双语教育,不仅对其民族语言(威尔士语)、民族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我国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民族语言文化的保留和传承,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6-04-10)
佛朝晖[9](2005)在《英国双语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语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国纷纷开展双语教育的研究。为了更好发展我国双语教育,很多学者都投入研究其他国家双语教育之中。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对英国双语教育的研究几近空白。因此,本文就对英国双语教育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双语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英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四个民族: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其中英格兰人占总人口的80%。英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土着语言包括盖尔语(Gaelic)、爱尔兰语(Irish)和威尔士语(Welsh)等。为了保存土着语言和各民族传统文化,地方政府实施双语教育。叁个凯尔特语地区的双语教育都是英语/土着语言的双语教育,属于保留性双语教育,目的是增加说土着语言的人数,以保存和发展土着语言与文化。英格兰双语教育属于过渡性双语教育,目的是使外来移民、难民等少数民族子女掌握英语,顺利融入主流社会。 本文系统研究了英国双语教育的背景、历史发展和实施,接着对英国双语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比较发现:四个地区双语教育的相同点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促进并开展双语教育活动;叁个凯尔特语地区的双语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双语师资短缺和教学资源匮乏;其中,威尔士双语教育发展最好,给社会和教育本身带来积极的影响;英格兰双语教育的目的是使少数民族学生融入主流社会。以上研究结果对我国双语教育的启示是:培养合格的双语师资、开发双语课程资源、保证双语教育的连续性、积极开展双语教育的实验研究并努力建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5-05-01)
英国双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国多民族多语言的国情决定了其双语教育的发生发展,双语教育政策的形成发展与英国的民族理论与民族发展密切相关。从多学科交叉的视角梳理与分析,英国移民双语教育政策经历了由笼统到具体、由隔离到全纳、由同化主义取向到多元文化主义取向的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价值取向演变。综观不同历史时期英国移民双语教育政策的政策对象、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及实施效果,无不体现了英国政府及民众在民族观、语言观和决策机制等方面的科学化调整与不断创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国双语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林蕴.英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的历史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7
[2].孙东方,王兴军.从同化到多元:英国移民双语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启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3].徐岩,田海洋.英国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及其对新疆双语教师培训的启示[J].喀什大学学报.2016
[4].赵建梅.英国威尔士双语教育对新疆双语教育的启示[J].新疆社会科学.2014
[5].佛朝晖.英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10
[6].宋倩.英国威尔士双语教育浅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7].董霄云.探析文化视界下的我国双语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
[8].蒋又兰.英国威尔士中小学的双语教育[D].西南大学.2006
[9].佛朝晖.英国双语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