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国传统的生肖纪年,今年是猪年。据叶舒宪《庄子的文化解析》,甲骨文突字从穴从豕,义为猪从洞穴中冲出,可见猪原先很勇猛,后因长期圈养失去了雄风才改为从犬。我国传统是农业国,每逢年节便杀猪祭祀欢庆一番。猪的排泄物又是很好的肥料,故农家普遍养猪。河姆渡文化遗址采集较为完整的300件猪骨标本;还出土过一只小陶猪,其一腹部肥大下垂,四肢较短,与现代家猪接近。
甲骨文字为豕边加一点,闻一多释为去势(去掉雄性生殖器官)的猪即椓(读酌),并引《诗经·召旻》笺“椓,毁阴者也”为证。据唐冶泽《甲骨文字趣释》,甲骨文又有字,即圂(读昏)同溷,义为猪圈。甲骨文“家”字为屋下有头猪(今家字也是如此)。可见我国早在3000年前已经阉猪育肥并实行圈养,养猪历史悠久。至今我国仍是世界上猪肉消耗量最多的国家。
混合教育模式能够使师生共同走进课程,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还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1]。目前,典型的混合式教学平台有学堂在线、蓝墨云班课、智慧职教云等。每个平台都有其优点:
《说文》训家为“居也”。其实我国远古时期猪被视为神兽。从“宗”字宝盖头下的示乃是祭祀的神主牌位(笔者家乡农村宗祠便是如此),故知甲骨文的“家”字中的豕,并非家中养头猪,而是标示神主牌位放置一头猪。依周礼制度:“天子社稷皆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亦作“大牢”。(《辞海》“太牢”条)可知豕是天子社稷祭祀的牺牲(祭品),乃是神灵之物。《西游记》中猪八戒是天蓬元帅,因性骚扰嫦娥被罚下凡人间。其实猪的来头要大得多——在远古被视为天神。山东大汶口文化有猪形陶罐和金文豨韦氏“天猪”神像(如图1)。古史学家唐兰在其《再论大汶口文化的社会性质和陶尊文字》指出:山东莒县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4个字,“ 就 其结构与甲骨文的家字一样”。西周铜器有绘猪神像的族徽(叶舒宪《庄子的文化解析》)《楚辞·天问》“封豨是射”,王逸注“封豨”为神兽。《庄子·大宗师》列出了得到宇宙之“道”而称雄于世的系列名单:第一个便是“豨韦氏”,其后为伏羲氏,维斗(北斗星)、太阳和月亮、昆仑山神、河神、泰山神,以及黄帝、颛顼、西王母。《说文》“豕,读与豨同”,段注“豨豨,走貌。以其走貌,名之曰豨。”《山海经·北山经》载北山系统有“彘身而载玉”和“彘身而八足蛇尾”的神祗(图腾)。《海外西经》又载“并封”“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闻一多《伏羲考》谓并封、屏蓬本字当作‘并逢’,‘并’与‘逢’俱有合义,乃兽牝牡组合之像。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北武安县磁山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大型“瘗(读益,埋葬)祭”遗址。在祭祀灰坑常有猪、狗的骨架,其中有3副猪骨架均在粮食堆积的底部,应是祭祀之物,属于《山海经·北山经》所载两处的“彘瘗”。《北山经》又载北次三经之首凡四十六“山”其中所祀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中山经》亦载苦山系凡十九山中十六山“其神皆豕身人面”,荆山系四十八山“其神状皆彘身人首”。可见以猪为神兽(图腾)所占比例不少。唐兰等学者称:在五六千年前以猪为图腾的豕韦(豨韦)部落可能生活在距今五六千年的北方红山文化地区。辽宁、河北、内蒙等地有红山文化众多猪首玉饰,其中辽宁建平的猪首玉龙(如图 2),显然不同于红山文化的玉雕龙。可见我国远古时代猪崇拜十分普遍。《庄子》称豨韦氏“以契天地”。契可训断、裂,加上猪嘴拱地力大无穷,有论者引印度婆罗门教神话说“生主化为野猪,将大地自水中拖出”,由此视猪为“开天辟地的大神”。这就错了。远古猪是与北斗结合一起的天神。这可从内蒙古敖汉赵宝沟文化小山陶尊的鸟-猪头-鹿三灵图像(如图3)说起。
图1
图2
图3
我国古代分赤道周天为四宫,并以主要星象即四象表示:南陆为朱雀(鸟),兼辖张、翼两宿;北陆早期为鹿,晚期演变为龟蛇合体的玄武,乃危宿所像,兼辖虚、危两宿。鸟、猪、鹿远古皆为神兽。距今5000至7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彩陶已有鸟纹和鹿纹。距今6000年左右内蒙赤峰赵宝沟文化出土被誉为“中华第一凤”的陶凤杯(凤刻于杯上)。根据《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之说,远古东方的少昊氏是一个以鸟名官的强大部落集团,其名称有凤鸟氏、玄鸟氏等十多个。《史记·殷本纪》载:殷祖契乃是简狄见玄鸟堕其卵取而吞之怀孕所生。内蒙古新石器时代包头塬文化遗址的墓葬几乎每座都有殉葬鹿头,少者七八个,最多达40多个。可见“鹿可能是当时(北方)古代民族的主要图腾之一”。《山海经·中山经》载敖岸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美山“多豕鹿”、风雨之山“其兽多闾麋”(麋为鹿属),等等。内蒙古乌海桌子山苦菜史前岩画有神鹿图像,其伸展的树枝状大茸角几倍于其身高,显然是受祀的神兽(如图4)。由于帝颛顼进行“绝地天通”的宗经改革禁止各家自行祭祀,由此天地之间人与神“需由巫师依靠灵兽才能上下交通”“而这时动物图形虎、鹿和羊都増多起来”。原来它们是身兼祭师的部落首领与天帝交往的蹻力(蹻读qiao,意为举足行高)。《西游记》有孙悟空与以虎、鹿、和羊为座骑的三仙斗法,情节引人入胜。麒麟像鹿,头长一角,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漆箱盖图位于北宫立面的神兽头生一角,虢国铜镜作为北宫之象的鹿和仰韶文化西水坡遗址第二组遗迹蚌鹿头上均为一角,可见鹿乃麒麟的原型。
图4
鉴于远古时代北斗作为拱极星与四宫星像是相互联系的:中央为北斗,南宫指向张宿,北宫指向危宿。战国曾侯乙墓漆箱盖星像图中央斗字为北斗,周围环书二十八宿,北斗被特意延长的四条线分别指向二十八宿的心、危、觜和张四宿,东西两边分别为左青龙、右白虎(如图5)。中央北斗延长的南、北方向恰好指向张、危两宿,二者对称分布在大圆(天盖)的两端,而且通过北斗的直线把两宿连接起来,正与陶尊中鸟—猪—鹿的位置惊人一致。可知图中的鸟和鹿正是南北两宫的象征,而猪正是北斗的化身。
图5
图6
目前所见汉代以来各种式盘有铜、象牙、漆器等多种),均为中心都是北斗,四周为二十八宿,外配八干、十二辰、四门,二十八宿作左旋,十二辰作右旋;战国曾侯乙墓漆箱盖的天文星像图,张岩根据有关古籍绘制的《山海经》远古天地时三位一体结构图(如图8),均与赵宝沟文化小山陶尊的三灵图像所蕴含的远古天文意蕴完全一致。
图7
图8
原来,我国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远古先民一年四季夜间均可见到北斗星。它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七星组成,因形似舀酒的器具而得名北斗。前四星为斗身(斗魁);后三星为斗柄即斗魁以天璇、天枢连成直线并延长约5倍的距离,便是永远高照于北方上空的北极星。由于斗柄在天空的位置是随着四季而旋转的,由此先民形成二者连成的直线被视为“天枢”(天轴)、天空众星乃至整个天都是围绕着它旋转的观念,并以此确定四季节令。郭沫若、竺可桢均有论及。《夏小征》《鶡冠子·环流》均有记载。如后者云:“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至今云南彝族仍遗存这一远古习俗:斗柄上指为大暑,下指则是冬至,绕天一周为一年。《史记·天官书》云:“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中宫”即宇宙天体中枢,“天极”即天轴北极星(又称“太一”)。《史记》称“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意谓北斗星是天帝的座车,由它转动带动宇宙众星的运行。山东嘉祥武梁祠有东汉北斗帝车石刻画像(如图 6)。由 于北极星看上去是不移动的,故有众星拱北斗之说。《史记·天官书》称:“二十八舍(宿)主十二州,斗秉(柄)兼之,所从来久矣。”说明上述观念具悠久的历史。现藏甘肃博物馆汉代六壬式盘由方盘、圆盘组成。方盘居下表示大地,圆盘居上象征天穹,中心为北斗七星,中轴固定可以旋转,外围周边为二十八宿(如图7)。
通过其他系统提供的接口采集地图数据、物流中心位置数据、工业园区信息数据、大型综合超市信息数据、季节气候数据、高速公路历史通行数据、历史假绿通车稽查数据、历史黑名单数据和贵州省多义性拆分数据,对海量信息进行清洗、过滤和预处理之后,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同时,将处理过的数据和分析的结果数据等以接口API的形式提供给其他系统使用。
与猪结合的北斗还被视为宇宙生命的发源地。《春秋纬·文耀钩》云:“中宫大帝,其精北极星,含元出气,流精生一也。”这里的“元”“气”,即宇宙万物生命之原。北极星又名“耀魄宝”,乃是天皇大帝之“精”,天上日月众星和万物的生命之原都是由它生发而来的。《诗含神雾》:“黄帝座一星在太微中,含枢纽之神。”《春秋元命包》也说“丑者纽也”,宋均注“纽,当生也”;又《诗推度灾》:“万物之生,已定枢纽。”纬书不可全信,但视“枢纽”为宇宙生命之源并非伪造。《史记·乐书》就载有汉人对“太一”(北极星)神的祭祀。《汉书·郊祀歌》“合好效欢虞(娱)太一”,是说以男女交媾生殖祭祀“太一”天神。可见北斗乃是生命之神,而它又是与猪结合一起的。《初学记》卷二九引《春秋说题辞》云:“斗星时散精为彘,四月生,应天理。”由北斗旋转确定四季,而猪于万物生机勃勃的春天四月怀孕而生,故云“应天理”,由此视猪为知天理的神兽。《诗经·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蹄),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是说猪于月经毕星大雨滂沱之时(四月)而孕,可证此说。又豕配北方,《周易·说卦》:“坎为豕”,坎为水,为北方之属。郭简说“太一(天一)生水”“大一(天一)藏于水”,即以天神太一与位于水的坎配合,属豕,故以猪象征北斗。鉴于先民以北斗旋转周年视运动作为确定时间的标识,又因猪于春天四月怀孕而被视为知天理,以及以天数一配北方水(水主坎,位属猪),等等,故以北斗为猪并视为天极帝星的居所,进而视为“天神上帝的象征”。
图9
图10
图11
这从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地的文物可得到印证。距今6500至7000年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文化出土与图2相同的猪纹陶钵(如图9),倒梯形钵体象征斗魁,猪体内中心圆形的星饰表示北斗星中的天枢(极星);距今5500至6000年的辽宁凌县红山文化出土的双猪首三孔礼器,中央并列的3个圆孔为斗杓三星,底部各钻4个斗形小孔象征斗魁,可见乃是北斗的化身;距今五六千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莒县陵阳河出土柱状斗杓刻绘七星和四星,应是北斗,刻于斗魁上方的柱形应是斗杓(如图10),可见是一幅斗杓指向前方的北斗形象;距今大约5000年的良渚文化出土的礼玉器其猪首图像几乎总是与梯形的斗魁图案结合刻在一起,作为一种带有斗魁形脸的神徽图像,其底部4个小圆圈无疑是斗魁四 星( 如 图 11)。又如良渚文化出土的浙江余杭玉琮北斗星君图像(如图12),对此,陆思贤解释为秋神(虎神);赵国华认为其中兽面纹的双眼表示鸟卵,神徽上布满的卷云纹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等等。笔者认为图中形象上部为身兼巫师的氏族首领,下部从睅目圆睁、长有一对獠牙看,乃是猪首无疑,故赞同冯时认为是北斗星君的原始图像。它是由远古与猪结合的北斗崇拜而来。可见,以猪为北斗天神文化意蕴丰富,地域甚广,时间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
5.综合防病。秋季既为鱼类最佳生长季节,同时也是最易感染病害的时期,一旦鱼病发生,传染极快,损失极大,故应抓好鱼病预防工作。①清塘消毒:在鱼类投放时期可用生石灰清塘,干法清塘亩用生石灰60~75kg,带水清塘则按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25~150kg。②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以2%~3%食盐水溶液浸体消毒。③定期防病:每月用生石灰消毒池水一次,水深1m亩用生石灰10~20kg,或亩用硫酸铜300g和硫酸亚铁125g兑水全池泼洒。④有病早治:秋季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及锚头鳋病等发病率高,所以,发现鱼病,及时请专业技术人员正确诊断,对症下药,不可讳疾忌医,终酿苦果。
图12
标签:三星论文; 北斗论文; 文化论文; 远古论文; 如图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神话与原始宗教论文; 原始宗教论文; 《文史春秋》2019年第6期论文;